深圳市福田区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类)评估体系(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9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为了规范和加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促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我委制定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市卫生健康委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促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不含中医类,下同)的评审、建设和管理。
本市中医类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市级医学重点学科是指符合本市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经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审确定,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市内领先水平,或者有明显特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扶持和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学科或者在市内处于先进水平、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
第四条市级医学重点学科遵循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先进、分类实施、围绕临床、注重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自由申报、平等竞争、择优支持、定期考评、系统管理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建设管理第五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评审以及绩效评估指标;(二)发布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通知(以下简称申报通知)、组织评审立项,建立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信息管理系统;(三)组织开展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指导、绩效评估、周期验收和监督检查等;(四)协同各相关部门,共同保障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
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成立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参与医学重点学科相关政策制定,对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绩效评估与管理提供专家咨询、政策建议,以及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第六条各区(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学科进行统筹管理,主要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申报要求审核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项目,配合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二)按照本办法规定,协调区财政部门落实本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的财政补助资金,督促本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自筹配套资金;(三)加强本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的管理,配合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督导检查、绩效评估和周期验收等工作。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圳市第三批医学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8.05.28
•【字号】
•【施行日期】2008.05.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圳市第三批医
学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市15家第三批市医学重点学科已完成2006~2007年的建设工作。
根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为了解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我局现开展第三批医学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工作。
此次评估仍采用我局于2007年5月11日下发的《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分类评估体系(试行)》(深卫科发〔2007〕20号)进行。
由于2007年我局已对第三批重点学科进行了2006年度建设工作检查,故此次中期评估采用书面评估为主,若有必要,再进行现场考评。
请第三批各重点学科按评估体系相关类别要求上报2007年数据、相关证明材料及中期评估自查报告。
如2006年也有资料需补充,也可一并上报。
相关材料请于2008年6月20日前上报我局。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及优势医学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12.20
•【字号】深卫人发[2011]547号
•【施行日期】2011.1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及优势医学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
(深卫人发[2011]547号)
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区卫生人口计生局,宝安、龙岗区卫生局、人口计生局,光明、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我市医学学科体系建设,我委确立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学科(群)、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等80个项目作为全市医学重点学科(88个建设单位),其中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学科(群)等11个作为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现予以公布。
本轮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周期暂定五年。
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是在医学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为了整合全市、全院相关资源、促进学科向更深更广发展,提升我市的医学学科学术层次而设立,优势重点学科(群)的召集人是该学科群的总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负责该学科(群)不同单位之间技术协作、学科建设、联合
攻关等组织协调。
各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为相应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各学科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设置单位,其主要负责人负责领导该重点学科建设,对建设周期内建设成果负领导责任。
附件: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名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一、指标体系分值1.学术水平(22)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2.队伍建设(16)队伍结构(4)*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3.人才培养(16)*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4.科学研究(18)*科研课题(6)*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5.条件建设(18)*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6.管理水平(10)*目标管理(3)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成立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2.10•【字号】深卫计医政[2014]22号•【施行日期】2014.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成立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深卫计医政〔2014〕22号)市医管中心,各区卫生计生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市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社会办各医院,有关单位:根据原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我市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推进检验结果的互认,我委决定成立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其成员名单见附件。
该中心应认真履行《办法》职责,负责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全市医学检验的质量,循序推进全市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
同时要定期向我委报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为我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完成我委下达的其它各项指令性任务。
二、各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挂靠医院(市人民医院)要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等,确保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正常运转。
附件: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深圳市卫生计生委2014年2月10日附件深圳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名单主任:吴文苑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成员(排名不分先后):刘小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卓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龙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单万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何进才深圳市中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雅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病理部主任;马东礼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郝建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叶国强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许瑞环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马江涛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申报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重点学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7.27•【字号】深卫人医政[2011]5号•【施行日期】2011.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申报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重点学科的通知(深卫人医政〔2011〕5号)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光明及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社会办各医院: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卫办函〔2011〕237号)精神,我委要求各医院积极申报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重点学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医学重点学科均实行分类申报,分为临床类和公共卫生类。
公共卫生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食品安全和血液安全等。
省医学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单位主要是各地级以上市及部属、省属、部队驻穗医疗卫生单位及高等医药院校;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申请单位主要各地级以上市及部属、省属、部队驻穗医疗卫生单位及高等医药院校附属医院。
具体申报条件见《方案》。
中医系统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不列入本次申报范围。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请申报单位按《通知》要求,认真填写《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申请书》和《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申请书》(一式八份及电子版),并于2011年8月5日前报我委医政处。
三、具体申报要求可登录广东省卫生科教网科研管理栏(http:///Html/sciedu/Class3153/Class1178/26020620110721090400.h tml)查看《关于开展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卫办函〔2011〕237号)。
(联系人:医政处刘月红,电话:25539720,邮箱:*********************)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中医管理【发文字号】深卫规[2009]1号【发布部门】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财政局【发布日期】2009.03.09【实施日期】2009.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卫规〔2009〕1号)各区卫生局、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市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并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财政局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带动全市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深圳市卫生局评审认定的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医学重点学科是指符合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经评估认定或批准,学科整体实力在深圳市处于领先水平或有明显特色,通过重点扶持和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以上水平的医学类学科。
第三条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评估、科学整合优势资源、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学科或专业科室为建设主体、所在依托单位为重要支撑,明确责、权、利关系,努力提高建设绩效。
第二章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市卫生局职责:(一)统一管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二)制定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政策和评估体系及考评办法;(三)对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予以监督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四)负责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预算管理;(五)对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开展绩效评估。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通知(深卫科发〔2005〕20号)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机构、市医学会、市医学培训中心、各有关单位:为迎接卫生部即将开展的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加强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使我市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际,特制订《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并印发给你们。
我局将于五月上旬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全市市、区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组织管理、实施情况及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请各单位对照评估体系作好迎检准备。
各区卫生局要在6月10日前参照此标准对所属镇级医疗及疾控机构进行检查,并于6月17日前将检查情况报告上交市卫生局科教处。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体系(二○○五年四月)┌───┬────┬─────────────┬──────────────────┐│一级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检查内容及得分标准││标││││├───┼────┼─────────────┼──────────────────┤│ I-1 │II-1组│III-1 单位有一名院领导分│查相关会议记录或文件,有院领导分管得││组织管│织机构│管CME 工作,成立了院CME委员│1分,成立了院CME委员会得2分。
││理│6分│会。
3分│││ 48分│├─────────────┼──────────────────┤│││III-2 单位有专门的职能部│1、查职能部门职责:有专门的职能部门││││门负责CME管理工作,有CME办│负责得1分;││││公室及办公经费、设备。
重点学科名称所在单位骨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肝病科深圳市中医院职业病科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手外科深圳华侨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名称所在单位血液内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宝安区人民医院小儿呼吸专业深圳市儿童医院传染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及优势重点学科(群)重点学科名称类别所在单位卫生毒理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病防治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防治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中医院肝病防治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神经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学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南山区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群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医学科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宝安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学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学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福田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专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病专科重点学科福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重点学科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重点学科深圳市儿童医院眼外伤专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眼科医院耳鼻咽喉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鼻科重点学科龙岗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皮肤科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心理科重点学科深圳市康宁医院新发传染病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病学重点学科南山区人民医院结核病专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重点学科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肿瘤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学科龙岗中心医院职业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麻醉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重点学科南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重点学科深圳市儿童医院干细胞与细胞治疗实验室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分子医学诊断实验室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重点学科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输血医学与免疫遗传组织配型实验室重点学科深圳市血液中心病理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肾病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院临床护理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护理重点学科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护理重点学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护理重点学科龙岗中心医院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学科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学科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试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试行)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建设过程规范有序,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我国制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该标准实行试行,旨在推动实验室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和任务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以国家重点学科、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为导向,集聚一流人才、资源和设备,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高级创新载体。
其主要任务包括:1.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创新支撑;2.培养和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推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3.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创新的共同进步。
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1.创新能力要求:实验室应具备独立承担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项目的能力,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2.科研条件要求:实验室应配备先进、完备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能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科研管理和支撑体系。
3.人才队伍要求:实验室应拥有一支高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包括一流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研究人员,同时要有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机制和政策。
三、全国重点实验室评审与认定1.评审程序:实验室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由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申报单位需按规定的格式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实验室规划、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团队、科研设施等详细信息。
评审主要从科学价值、创新能力、研究条件、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认定标准:评审结果根据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和潜力进行综合排序,最终确定入选的实验室名单。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实验室创新能力、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指标。
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政策为提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1.资金支持:对入选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用于设备购置、科研项目经费、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方面。
附件: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带动全市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深圳市卫生局评审认定的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医学重点学科是指符合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经评估认定或批准,学科整体实力在深圳市处于领先水平或有明显特色,通过重点扶持和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以上水平的医学类学科。
第三条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评估、科学整合优势资源、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学科或专业科室为建设主体、所在依托单位为重要支撑,明确责、权、利关系,努力提高建设绩效。
第二章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市卫生局职责:(一)统一管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二)制定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政策和评估体系及考评办法;(三)对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予以监督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四)负责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预算管理;(五)对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开展绩效评估。
市卫生局应成立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参与医学重点学科相关政策制定、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导、咨询和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第五条市财政局职责:(一)将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设立专项部门预算科目,纳入年度预算;(二)对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职责:(一)统筹管理本单位内的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医学重点学科的投资与建设绩效负管理责任;(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规范本单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三)组织选拔医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经学术带头人提名的技术骨干;(四)大力支持学术带头人的工作,为医学重点学科落实建设计划创造条件;(五)督促和支持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六)对医学重点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不足部分予以支持和补充;(七)确保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接受财政、监察、审计、卫生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