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库(原)31615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8
大二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个领域的科学?A. 个体生物的生理功能B.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D. 地球的物理化学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人类社会D. 能量流动答案:C3.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态系统是:A. 热带雨林B. 沙漠C. 草原D. 北极苔原答案:A4.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种间关系?A. 竞争B. 捕食C. 寄生D. 共生5.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 双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答案:D7.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竞争阶段C. 成熟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8. 以下哪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A.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B. 沙漠中的仙人掌C. 北极苔原的动物D. 深海中的生物答案:B9. 以下哪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B. 兔子C. 鹰D. 细菌答案:C10. 生态系统服务中,以下哪项是调节服务?A. 提供食物B. 调节气候C. 提供原材料D. 文化娱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答案:食物链2.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生态系统______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稳定性3. 群落演替的驱动力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内部因素;外部因素4.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维持的______数量。
答案:最大5.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细菌;真菌6. 碳循环中,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光合7. 氮循环中,固氮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指的是:A. 消费者B. 分解者C. 非生物因素D. 绿色植物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能量D. 无机物答案:D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不包括:A. 大气圈的底部B. 大陆和海洋C. 岩石圈的表面D. 月球表面答案:D4.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种间关系?A. 捕食B. 竞争C. 共生D. 寄生答案:A5.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效率通常是:A. 10%-20%B. 50%-60%C. 80%-90%D. 100%答案:A6. 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哪三个层次?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物种灭绝D. 水源涵养答案:C8.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A. 物种数量的多少B. 物种分布的广度C. 物种之间的相似性D.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答案:A9.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通常会: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10. 碳循环中,碳元素从大气到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分解作用D. 蒸腾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和____。
答案:单向流动不可循环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
答案:生物圈3.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先锋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4. 种群的____和____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答案:出生率死亡率5. 生态系统中的____和____是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过程。
答案:输入输出6.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____上的分布。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通气组织发达B、根系发达C、叶片角质层厚D、贮水组织发达正确答案:A2.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正确答案:C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__________浓度的增加()。
A、CO2B、SO2C、NO3D、NH3正确答案:B4.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温带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荒漠B、阔叶林C、针叶林D、草原正确答案:A5.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燥红土B、灰化土C、黑钙土D、红色石灰土正确答案:D6.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气候变暖B、水污染C、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D、使土壤成分缺氮正确答案:A7.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正确答案:A8.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境类型C、应用领域D、生物类群正确答案:A9."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土壤顶级B、地形项级C、偏途顶级D、气候项级正确答案:D10.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A、稳定型B、下降型C、衰退型D、增长型正确答案:D11.下列关于阳性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饱和点较低,生长在阴湿环境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环境D、光饱和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正确答案:B12.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A、太阳能B、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C、风D、潮汐能正确答案:B1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正确答案:D1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内、种间关系C、种群调节D、种群数量正确答案:A15.下列中国科学家中,对生态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的基因型D. 物种的栖息地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净化空气B. 土壤肥力C. 食物供应D. 工业制造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物种间竞争的类型不包括:A. 资源竞争B. 捕食者竞争C. 寄生竞争D. 种内竞争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A. 单向流动B. 逐级递减C. 可循环利用D. 不可逆转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
答案:太阳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答案:信息传递3. 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
答案: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量4. 物种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称为______。
答案:共生5. 群落演替是指______。
答案: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0分)1. 简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区别。
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从一个生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体的线性序列,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一系列消费者,最终到达顶级消费者。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2. 描述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区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废物的总和,以地球面积来衡量。
它包括生产食物、纤维和木材,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所需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生态足迹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生态系统(2分)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物群落(2分)答案: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稳定的群体。
3. 食物链(2分)答案: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它表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转移关系。
4. 物种丰富度(2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5. 生态位(2分)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其食物关系、生活史、繁殖习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6. 生物多样性(2分)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能量D. 生物多样性答案:D2.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A. 食物链B. 生态位C. 种间关系D. 生物多样性答案:B3.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A)A.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C. 合作关系D. 寄生关系答案:A4. 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A. 北极苔原B. 深海生态系统C. 热带雨林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5. 以下哪种生物在生态位划分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A. 兔B. 鹰C. 蛇D. 鼠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5分)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 请解释物种丰富度的意义。
(5分)答案:物种丰富度是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D3.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环境容纳量有限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和原生演替C. 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D.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答案:A5.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氧气生成C. 气候调节D. 货币流通答案:D7.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稳定值D. 种群数量的最大增长率答案:A8. 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增长有何影响?()A. 没有影响B. 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 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 影响种群的死亡率答案:C9. 群落水平上的能量流动遵循()A. 能量守恒定律B. 质量守恒定律C. 能量递减定律D. 质量递增定律答案:C10.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A. 单向流动B. 循环流动C. 线性流动D. 双向流动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群落的结构?()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草食性动物B. 肉食性动物C. 腐生菌D. 植物答案:ABC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物种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供给B. 空气净化C. 休闲旅游D. 药用植物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生态学考试题库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o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正确答案:B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D、保持生态平衡正确答案:A3、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化能合成细菌C、蕨类植物D、蓝绿藻正确答案:A4、判断以下群落类型属于群落分类单位中的哪个层次分类单位。
典型草原()。
A、群系B、植被型组C、植被型D、植被亚型正确答案:D5、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能量越来越少B、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C、能量越来越多D、能量基本没有变化正确答案:A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瓦尔明B、达尔文C、坦斯利D、奥德姆正确答案:C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土壤顶级B、地形项级C、偏途顶级D、气候项级正确答案:D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o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正确答案:C9、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
A^无天敌B、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正确答案:C1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o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群落学一生态学原则D、动态原则正确答案:C11、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
A、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B、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C、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正确答案:A12、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Bs蚯蚓C、昆虫D、鸟类正确答案:B13、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生物群落B 生态系统C 生物圈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生物圈。
2、以下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主要有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 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农田D 荒漠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5、生物多样性包括()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填空题1、生态因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群落的演替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
答案:负反馈调节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磷循环)。
(2023)生态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D.地球环境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D.大于500kg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D.绿光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D.兰紫光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D.红外光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体生物B. 生物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物B. 非生物C. 能量D. 气候3. 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4.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被称为:A. 初级阶段B. 次级阶段C. 顶极阶段D. 衰退阶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
7.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______。
8.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的。
9.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寄生、______和竞争等。
10.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的需求面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13. 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并举例说明其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
生态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 生态系统2. D. 气候3. 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4. 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C. 顶极阶段二、填空题6. 恢复力7. 数量8. 单向流动,循环9. 共生10. 生态系统三、简答题1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基因多样性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平均值D.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次生阶段C. 顶级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6.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A. 竞争、捕食、寄生B. 捕食、寄生、共生C. 竞争、寄生、共生D. 竞争、捕食、共生答案:B7. 什么是生态位?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答案:A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物种对环境的影响范围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小D.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答案:B9.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B.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速度D.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速度答案:A10.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学中的“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答案:种群数量动态2. 物种的_是指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答案:分布范围3. 生态系统中的“_”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B.贮存库在水圈中C.循环速度慢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B.产生灭菌效应C.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湿、高湿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B.一窝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B.s2/m=1C.s2/m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系统生态学D. 遗传生态学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A. 土壤B. 水C. 植物D. 阳光答案:C3.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包括其:A. 地理位置B. 食物来源C. 生活习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物种多样性指数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生态系统的: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多样性D. 物种稳定性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种群动态?A. 种群增长B. 种群迁移C. 种群衰退D. 种群稳定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始于______。
答案:太阳能2. 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
答案:光合3.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指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______。
答案:动物4.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______、定居、竞争和稳定。
答案:入侵5.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捕食和______。
答案:互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恒定不变。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会损失一部分,只有约1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说明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度量。
它包括了人类对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 物种的进化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水净化C. 土壤侵蚀D. 食物供给3.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概念?()A. 特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 仅包括植物D. 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4.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
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环境条件变化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食物链D. 物质循环6. 生态位是指()。
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7.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热带雨林B. 沙漠C. 草原D. 农田8. 物种入侵可能导致()。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物种灭绝C. 环境质量改善D. 经济收益增加9.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入外来物种C.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D. 进行生态教育10. 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物种多样性D. 能量流动效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生态学中的“环境容纳量”概念,并解释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4.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这些服务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2. 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它如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经济发展B. 动物行为C. 自然环境D. 社会系统答案:C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
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地理环境D. 生物种群答案:A、B、C、D3.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A. 承载力B. 罕见物种C. 光合作用D. 食物链答案:A4. 生态学发展的主要基础是()。
A. 物理学B. 化学C. 生物学D. 经济学答案:C5.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 自下而上B. 自上而下C. 双向D. 循环答案:A二、填空题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答案:环境、自然2.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循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循环。
答案:碳、氮3. ()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关系的描述。
答案:食物网4. 生物的不同种群在()中共同生活。
答案:生物群落5. 生态系统的最大容纳能力被称为()。
答案:承载力三、简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指的是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些相互关系包括食物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2. 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变化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各种相互关系的平衡所决定的,例如食物链的平衡、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等。
当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失衡或遭受到过度干扰时,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甚至崩溃。
3. 生态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预测和解决环境问题,从而实现环境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学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物种多样性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生态平衡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因子的类型?()A. 非生物因子B. 生物因子C. 直接因子D. 间接因子答案:D3. 下列哪种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A. 森林B. 草原C. 沼泽D. 沙漠答案:A4. 以下哪个生态过程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水循环D. 磷循环答案:C5. 以下哪种生物群落结构属于均匀分布?()A. 群落外貌B. 群落水平结构C. 群落垂直结构D. 群落空间结构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7. 生态位的概念最早由________提出,它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答案:G. E. Hutchinson,空间生态位、资源利用生态位8.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9.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________调节、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
答案:生物调节、化学调节、物理调节10. 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整体功能原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1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答案:正确1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
()答案:正确14. 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
一、名词解释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值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五、简要回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五个特征)(1)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2)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很多植物叶子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日变化和年周期变化。
植物种间对光强表现出适应性差异,可分为阳地种和阴地种。
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在礼堂器官的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温度的生态作用1)温度影响生物的代谢率2)温度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影响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4)温度影响生物的生殖力和寿命5)温度影响生物分布r—选择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1)K—选择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1.论述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性所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2)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由于温度的影响,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3)群落的存在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植物群落对气候和土壤的影响。
种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
(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的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2.论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答: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
①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
②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
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
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
③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
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
④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
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
⑤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
群落的稳定是相对的。
⑥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
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⑦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
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答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
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7、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
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
可以说,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
(3分)(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
所以,气体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
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
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
(4分)(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
其物质一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
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
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2、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淹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第五章应用生态学全球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态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等生态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