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1. 引言1.1 地方文化资源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地方文化资源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地方文化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风俗、文化的具体体现,是这个地方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学。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地方文化资源代表了当地的历史积淀,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
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地方文化资源的特色表现和文化自信也能够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和创新。
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当地文化的魅力。
2. 正文2.1 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地方文化资源包括了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学、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
通过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学生可以通过地方文化资源中的故事、传说、诗歌等形式来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表达技巧。
学习当地方言中的俚语和成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元素。
地方文化资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当地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综合素养。
2.2 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积淀与语文教学的补充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积淀对语文教学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地方的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传统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挖掘这些历史积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历史故事或传统节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了解和感受这些历史积淀。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泛读的重要意义
石谋惠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语文真正学得好的学生,都喜欢并坚持泛读这种阅读形式。
老师的精讲、学生的精读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泛读。
但是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
【总页数】1页(P68-68)
【作者】石谋惠
【作者单位】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r——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
2.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
3.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泛读的重要意义探究
4.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方法探析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而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探讨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并探讨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育的实际教学中。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动力。
地方文化资源是学生身边的生活材料,具有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亲近感。
学生通过接触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文化,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学习地方的民歌、民俗、地方特色小吃等,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知识,开展与地方文化资源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地方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内涵,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习俗风情,增强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
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了解和挖掘,积极收集和整理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
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共同为地方文化资源的持续传承和保护工作作出努力。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地方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资源,它们积淀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是展示一个地区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是一门文化与语言结合的学科,与传统的文化血脉密不可分。
而地方文化资源就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史记》时,老师可以引用李时中、司马贞等对陕西历史文化的记录,让学生对陕西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更有兴趣地学习《史记》。
其次,地方文化资源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随着国家经济和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地方文化资源在此方面很有独到的作用。
这些地方文化资源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地区历史文化的独特之处、体验它们的文化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心,更加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文化传承。
第三,地方文化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加之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
在以语言为主的语文学科中,学生常常需要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背景和文化特点,来理解和解读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文化内涵等。
此时,地方文化资源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丰富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
最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授地方文化,以其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发挥生活经验、直观感受作用,从而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县志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正如贵州大学研究生任苗苗在其毕业论文《贵州乡土教材研究》中所言:“乡土志是为‘迪童蒙之知识’(《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乡土志例目拟通伤编辑片》)而撰写的小学教育课本。
相较于记录功能,乡土志更突出的是其教育功能。
”因此,县志中的诗文是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县志;诗文;语文教学;运用县志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其内容早在民国时期,就被作为教材运用于课堂教学。
民国二十年前后,各县都自编《乡土讲义》,两当县就有民国三十二年张存恭、张存俭主编的《两当县乡土讲义》,正如贵州大学研究生任苗苗在其毕业论文《贵州乡土教材研究》中所言:“乡土志是为‘迪童蒙之知识’(《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乡土志例目拟通伤编辑片》)而撰写的小学教育课本”。
一、县志中诗文的选择依据两当县有康熙、乾隆、道光及2005版共四版县志。
道光《两当县志》中收录诗文较多,卷十一收录“记”19篇,“序”10篇;卷十二收录诗126首。
县志中诗文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既能激起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家乡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语文素养。
但是,上百篇诗文作品,运用于语文教学必须有所选择。
其选择标准是:一要有代表性,能代表两当历史文化的精华;二要有文学价值,可以将其作为文言范文、古代诗歌范例给学生讲授;三要有正能量。
比如,道光《两当县志》卷十一19篇“记”中的第一篇——宋两当县令夏世昌的《灵应泉记》,就是一篇文辞优美的碑记,《灵应泉记》既有游记的色彩,又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高中语文地方课程进行文言文教学,是不二之选。
“它折射出道教在两当县的兴盛与发展、两当县银冶监的设置与废除、两当县历史上的灾异情况等信息,为我们研究两当宗教与寺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道光《两当县志》卷十二收录有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是杜甫去两当县西坡三渡水看望同僚好友吴郁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检讨了自己当年未能尽力为吴郁辩解冤屈的过失与遗憾之情。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作者:赵彩云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8期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步骤。
高中语文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任务十分艰巨,除了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水平之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顺利跨入大学门槛。
语文是一门涉及非常广泛的学科,学好语文不但要会说会写,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发展壮大的植根沃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植入地方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度,增强学生语文应用水平。
鼓励高中学生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两当传统文化讴歌和赞美,增强高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自豪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一、两当县传统文化资源归纳及教学应用分析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包罗万象,最新解释为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生活习俗、忠孝观念、婚丧嫁娶、古典诗文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就甘肃两当而言,这里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蕴含浓郁的民族精神,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优秀成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本中对传统文化的片段也有很多。
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中缺乏对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应用,忽略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重要联系。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围绕课本内容做文章。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文化资源指的是一个地方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元素,包括语言、文学、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和手工艺等。
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和地方文化自豪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古代经典文本为主,学生可能觉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
而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自己熟悉的地方故事、传统习俗等,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
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地方文化包含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传统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地方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品味。
学习地方艺术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理念,加深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不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而地方文化资源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习地方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涵盖了许多丰富多样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的发源地。
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人文知识,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热情。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传统民间技艺,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文化丰富多样,可以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
地方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地域,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地方文化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其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起着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挖掘和应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意义、丰富教材内容、理解文化内涵、提高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发展、不可替代性、紧密联系、综合素质提升、积极作用1. 引言1.1 地方文化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地方文化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本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景观。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使语文学习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
地方文化资源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是指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为多样丰富的文化元素。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作为重要的教材来源,其中包括各种民间传说、地方风俗、当地名人事迹等内容。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化资源是指整个地区的历史、人文、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包括建筑风格、地方文化、地方歌曲、风土人情等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高中语文涉及的课文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社会等众多领域。
而学生对这些领域的了解往往仅仅是通过书本学习,因此,通过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形成一种弥补知识短板的方式。
学生能够在探究地方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到地域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内涵,在进一步的写作、阅读和交流中获得更高的熟练程度和积极性。
其次,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发展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当地的精神财富,是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最佳途径。
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学生可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尊心,有助于构建他们的人文情感体验。
在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情感体验中,也会对记忆力的提高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信息记忆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化修养的提升都将受益良多。
第三,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育不但是知识教育,也是思维教育。
地方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好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交流活动、写作活动、文艺创作等方面,能够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展开更丰富的想象、更具创意的表达。
学生可以在语文教育中习得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和方法,在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语文学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地方文化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社会、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重要性并承担起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地方文化资源是指地方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风土人情等包含地方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资源对语文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中国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蕴含了很多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等,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
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地方文化资源是语文教育中一大重要的教育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可以作为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过对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深化学生对汉语语言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观赏能力地方文化资源涵盖了大量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丰富的文化熏陶和影响。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艺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同时,地方文化资源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观察能力。
四、拓宽学生的视野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传统,帮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不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总之,地方文化资源对于语文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观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交流能力。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利用,为学生的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渗透。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各种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可以通过语文教育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首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文化、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认知,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代表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精神面貌,通过语文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感知这些资源,有助于鼓励学生认同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
其次,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
地方文化资源作为语文教育的实际教学载体,可以让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身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意义和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地方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培养对多样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
再次,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性格修养和道德素养。
地方文化资源的标志性表现形式是民间传说和地方戏曲等,这些文化资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和道德内涵。
培养学生对这些传说和戏曲的关注和探究,可以启迪学生的良知,提高他们对爱、善、美等纯粹精神的感悟。
而且在学习这些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通过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文习得和语文运用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际教学载体,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和思考,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地方民俗文化时,学生需要读懂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地方文化资源包含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乡土风情和地方历史人文,这些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地域内所具有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等。
它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是当地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体现。
地方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每一个地方文化资源都承载着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与这个地方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
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多彩,其中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烙印,如传统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语言方言、地方戏曲传统、地方节庆习俗等等,这些文化资源都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代表了一个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地方文化资源还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北方的民歌、南方的舞蹈、西部的马文化、东部的水乡文化等等,每一种地方文化资源都代表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对整个地域的文化风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地方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植根于当地的土地和人文环境,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在语文教育中,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感悟自己所处的地域文化,增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通过学习地方方言、地方风情、地方节庆等,可以拉近学生与自己文化传统的距离,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信仰,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地方县志是一种保存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的精品诗文贵在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地方县志精品诗文融入教学,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地方情感和文化认同。
首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素材。
学生通过学习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文学审美,可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诗歌,如何感受诗歌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其次,地方县志精品诗文还可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良好素材。
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地方县志精品诗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阅读和思考,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高层次思维能力。
最后,地方县志精品诗文还能够帮助学生弘扬文化传统,增强地方情感和文化认同。
通过学习和欣赏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将地方县志精品诗文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方法,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灌输地方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学习素材。
相比于抽象的语文知识和概念,地方文化资源更具有鲜活性和真实性,这些元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资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地方文化资源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灿烂历史和悠久文化,感受到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自信,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心。
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这些内容涵盖了语、文、史、地、人、风、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张辉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8期摘要: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及知识涵盖,通俗地说,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
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综合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
作为地方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地域的变迁演进中,昭示着某种现代精神和当代意识。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切入,以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探讨点,以地方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的结合模式为途径,揭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相互作用的鲜明痕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加快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的整体性认同。
关键词:两当地方文化资源;现状;高中语文教学;高效利用;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一理念说明,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放宽眼界,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地高中学生学习的乡土资源课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两当县历史悠久,在近2300年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其中可以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资源较多。
下面,笔者谈谈什么是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如何运用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语文教学。
一、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现状分析两当县历史人文资源较为丰厚,境内有果老文化、棚民文化、红色文化、蜀道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等,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提供了具体翔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支撑。
现将全县地方文化资源归纳如下。
(一)果老文化《全唐诗》第860卷载“张果,两当人。
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初唐人张果在两当县鸑鷟山登真洞修行之事,康熙、乾隆、道光《两当县志》,乾隆、光绪《甘肃通志》,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等志书均有记载,现存自宋朝以来的八通碑刻与之相关,它们共同组成了两当特有的果老文化,其中许多诗文可作为高中语文地方课程讲授。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化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和精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当地的传统节日、特色民俗、地方名人等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而地方文化资源正是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比如当地的方言、民间故事、地方传统艺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的形式上,地方文化资源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比如可以结合当地的故事情节编写教材,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考察,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经验。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文化自信是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素质之一。
而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而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概述地方文化资源是指地方所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种类和文化遗产,其包括建筑、风俗、传说、民歌、民舞、戏曲、传统手工艺、节日等方面。
这些地方文化资源正是文化生长的顶峰,是一种具有支撑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实质性的内容,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成果,其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人民的创造与生活的心路历程等丰富内容。
而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与弘扬文化的手段,因此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
1、促进语文知识的传播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需要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而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地域特色、历史背景、名人故事等丰富内容,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立体、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语文知识更好的传播。
2、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地方文化资源是我们传承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的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崇高的人文精神、和谐的生态精神、包容的民族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和内涵。
而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全面地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传递文化的内核和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地方文化资源中,包含着各种诸如传说神话、民俗文化、地方故事等地方特色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包含丰富的情感、形象鲜明的东西、优美的语言,都很适合于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启迪情感思维、锤炼优秀的修辞技巧、拓展多维思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容易打动人心,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容易进入状态。
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探究知识的阶段,而地方文化资源中涵盖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等丰富知识内容,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5、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多种意义与价值,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德、精神和情感,更可以近距离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此为指引,刻画出学生更加全面、真实的人格特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朴实无华的文化品质。
论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教育功能【摘要】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地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并丰富语文教育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地方文化资源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发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建议在教学中加大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并将其融入到语文课程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热爱语文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语文教育、融合、传承、保护、学习兴趣、语文素养、拓展、积极作用、建议。
1. 引言1.1 介绍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遗产、民俗风情等资源。
在语文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地方文化资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化和语言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地方文化资源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地方文化资源还可以拓展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发挥其在学生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全面深度融合,通过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
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融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通过接触地方文化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教育中的词汇、古代诗词等内容。
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两当红色文化的介绍
【最新版】
目录
1.两当红色文化的背景与历史
2.两当红色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3.两当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正文
两当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甘肃省两当县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
这种文化既包含了革命时期的斗争精神,也融入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两当红色文化的背景与历史。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两当县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
这里的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其次,两当红色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两当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其主要特点包括:坚定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产精神。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两当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斗争,也反映了他们在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
最后,两当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两当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两当县,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两当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探索篇•课題荟萃论地方丈化资源在高中语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张辉(甘肃省两当县第一中学,甘肃两当)摘要: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及知识涵盖,通俗地说,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
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综合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
作为地方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地域的变迁演进中,昭示着某种现代精神和当代意识。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切入,以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探讨点,以地方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的结合模式为途径,揭示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相互作用的鲜明痕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加快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的整体性认同。
关键词:两当地方文化资源;现状;高中语文教学;高效利用;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一理念说明,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放宽眼界,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地高中学生学习的乡土资源课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两当县历史悠久,在近2300年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其中可以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资源较多。
下面,笔者谈谈什么是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如何运用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语文教学。
一、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现状分析两当县历史人文资源较为丰厚,境内有果老文化、棚民文化、红色文化、蜀道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等,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提供了具体翔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支撑。
现将全县地方文化资源归纳如下。
(一)果老文化《全唐诗》第860卷载“张果,两当人。
先隐中条山,后于鸞鷲山登真洞往来……”初唐人张果在两当县鸞驚山登真洞修行之事,康熙、乾隆、道光《两当县志》,乾隆、光绪《甘肃通志》,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等志书均有记载,现存自宋朝以来的八通碑刻与之相关,它们共同组成了两当特有的果老文化.其中许多诗文可作为高中语文地方课程讲授。
比如,张果《题登真洞》(应为宋人诗作)就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进行诗歌教学。
南宋初年的《宋故崔公墓志铭》记载了崔熙为张果向宋王朝请封之事,是张果在两当县修行最有力的证据,教师可以将其定为果老文化的重点,从语文角度进行文言文专题教学。
(二)清代书院考生试卷笔者搜集整理了清代两当县广香书院、香泉书院的三十多篇考生试卷,其小楷书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特点,都可为学生习作之范文。
比如陇南书院、天水书院、关中书院、广香书院等书:院的两当县籍廩生、生员的“超等第一”“特等第一”的文章,教师可将其作为地方论述类文言文本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作为书法教学。
:(三)棚民文化“棚民”在《清史稿•食货志一》有载:“棚民之称,起於江西、浙;江、福建三省。
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簣,开炉煽:铁,造纸制菇为业。
”棚民在两当县主要集中在南部一云屏、泰:山、广金及北部的太阳、张家等深山林区,也就是西秦岭南部山林:地带。
棚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喝号子,唱山歌、小调,其中甘I: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号子”,可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地方诗歌:教学资源来运用。
;(四)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红色文化是两当县的瑰宝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激励青少年的灯塔。
论文集《两;当兵变的重要影响和历史意义》中的每篇文章都可作为论述类阅;读文本来设计课程,达到通过地方课程实施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的目的。
:(五)诗词歌赋文化:《两当县志》中所收录的诗文及建庙碑记、墓志铭文很多,都:是历来著名文学家对当地山水风物的赞美,文学造诣很深,读来[生动入骨,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外资源很实用。
另外,本土诗人■雷爱红的《慢城流光》,将家乡的山水人文以细腻敏感的笔触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可作为高中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资源来运用。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要。
当前语文高考要求作文要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问题产生根源,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且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等,字数不少于800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可见,高分作文一定要多读多写,结合生活所见、所闻,要有好词、好句,这全靠平时的积累,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资源是高中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
如何才能髙效利用地方资源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笔者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利用地方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最好载体,笔者用时一年,全面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对两当县地方资源进行归2-探索篇•课題荟萃扬■类,与同仁一起编写成了两当一中校本课程《广香风韵》,共分五:节:名人传记、诗词文赋、传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兵变”:红色文化。
其中果老文化是重点,收录了关于张果老的诗文传说1故事十二篇,如宋诗《题登真洞》《登真洞》、碑文《宋故崔公墓志:铭》,传说故事《果老与棋盘石》等。
另外,文章收录有清贡生撰写:的《祭父母文》,还有清道光年间广香书院考生试卷。
(二)深入研究地方资源1做到对地方资源了如指掌、信手拈来,选择适合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资源,比如上文列举的两当县地方文化资源。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果老文化中的《宋故崔公墓志铭》,重点讲:授关于崔熙向北宋朝廷为张果及其修炼地登真洞请封段落「“……一日,率众乞于都大。
郭思闻,奏。
朝廷嘉其惠,封其洞曰“登真”,祠曰'集休观'o更数岁,再乞冲命先生为'冲妙真人'。
”其中文言句式、语法等详细讲解,再加上张果是两当县人,无形中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清代贡生冯映祥:的《祭父母文泻得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如“哀哉!父母逝而不還……二三孤子,目斷雲鄉而徘徊;八九弱孫,手舉靈幢以流連。
痛念及:此,悲不欲生。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此文可以作为文言文教学材:料,由于写的是家乡的人与事,其对仗、虚词用法等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其感情的真挚流露,可以增强学生爱父母、敬父:母的孝敬之情,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的教育作用。
(三)地方资源的研究成果与全体语文教师共享具体做法是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校本课程《广香风韵》,学校规:定全体语文老师每学期至少两周讲授校本课程《广香风韵》的内容。
两当县可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将这些课程:资源与全体老师分享使用,既可以通过大家的教学活动检验其合[理性,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还可以提高全校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程度。
[三、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吃透课本,而且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包括诗词歌赋、[古文等阅读,在增加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引申扩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对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落实与体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专门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一)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三)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国家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就是让老师们立:足本土,发掘、整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
因此,地方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国家教育战略思想的有效落实。
二是对本土优秀文化成果的发掘与弘扬。
两当地方文化源远:流长,记录了两当县历史人文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将两当县历史文化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了解两当本土文化的发展历史,提升两当地方文化的魅力。
例如,校本课程中的《两当历史文化之果老文化》是笔者挖掘的地方文化课程之一。
在教学中,笔者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张果与两当关系渊源探析》,将其对张果与两当县的密切联系、张果家乡的论断、张果的道教养生观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对本土乃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加以发掘与弘扬。
三是提高地方文化的知名度。
两当县本土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发为校本课程的本土历史文化较多,积极开展两当历史文化的研究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本土文化教程,并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交流与学习,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例如“果老文化”开发运用,张果老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名人,开发为校本课程内容并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从而增强了两当县的文化自信心,无形中提高了两当地方文化的知名度。
四是提高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地方文化从大处来说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从小处来说是一个地方的百姓的产物。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从情感上重视本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学习本土文化,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学习挖掘中去,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并为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
五是为研究地方文化资源凝聚动力。
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前提条件是将地方文化编写成地方课程教本。
地方课程教本的编写需要集体的智慧,所选内容是每一位作者的呕心之作,将其编写为课文形式,是钻研地方文化发展的理论成果,也是地方文化资源的精华浓缩,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凝聚了地方文化发展研究的动力。
总之,在新高考形势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下,致力于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探索、发现、总结、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对高中语文中地方文化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探讨、分析、改进,总结出适合两当县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让学生从情感和心灵上接受地方文化,在学习地方文化中提高语文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充满乐趣、深入了解家乡、增强家乡自豪感的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心胸豁达,更加热爱语文课学习。
参考文献:[1]彭定求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971&[2]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两当兵变的重要影响和历史意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3]雷爱红.慢城流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4]张辉.张果与两当关系渊源探析[J].档案,2019(3):26-33.注:本文系陇南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高考下两当地方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LN[2018]9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张佳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