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6)
- 格式:ppt
- 大小:6.44 MB
- 文档页数:24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设计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能区分天气和气候,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的术语,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和看云图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会读卫星云图,并能进
行简易的天气预报。
【学习过程】
一、天气与生活
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段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气状态。
天气的特点:①时间〔短,长〕,②变化______〔大,小〕。
2、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和的综合状况。
气候的特点:①时间〔短,长〕,②比拟______〔稳定,不稳定〕。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的,进行科学分析后对
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3、卫星云图:色表示云层,颜色越表示云层越厚,形成阴雨区;
色表示陆地;色表示海洋。
三、风
1、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如:“北风〞说明风由北吹向南;
2、风力:指风的强弱。
风力一般分为12级;级数越大,表示风力越___〔大,小〕。
3、风向符号:由___ 和___ 组成。
风向杆由一竖杠表示。
风尾所在的方向为风向,有8个方位。
《天气和天气预报》说课稿一、课程标准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半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地理学习规律,养成了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天气”和“气候”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词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难度较小,因此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天气预报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
冷热晴雨的天气变化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天气的变化引出无数有趣的疑问。
同时人类生产和生活也不断影响天气和气候,使我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发生变化,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不仅有趣而且对后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教师过渡: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②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③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和预警信号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和适应天气、气候这两个术语②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天气、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
通过体验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②熟悉天气预报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熟悉天气预报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师过渡: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说说我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视频和图表资料,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目的:1、了解与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课时安排 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古人巧用天气来打仗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授新课:1、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天气与生活(1)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图片,说说我们的天气状况包括哪些内容?多媒体展示课本P54活动1“表4—1 2011年国庆期间北京天气”、“表4—2 1951—2011年北京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2)学生认真阅读表格并分别说出“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点拨并补充完整知识点,再展示答案。
(4)课堂检测、点拨(5)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图片,说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过渡到下一个主题)3、天气预报(1)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天气信息的?(展示图片:互联网、电视、电话、报纸、收音机等)(2)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3)展示图片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内容(4)展示卫星云图,说说卫星云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5)学生阅读课本55页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解释成因。
并听老师指令,在作业本上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
(6)教师简单讲解风的符号及天气预报中有两个天气符号代表什么样天气变化?(7)正当小小主持:展示图片,让学生报告天气预。
4、课堂小结5、课堂反馈6、作业板书设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生活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气与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符号。
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4.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