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制冷效率的途径及分析----安全3班第五组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7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循环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制冷设备等领域。
它通过两级压缩来提高制冷效果,实现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制冷剂在低温低压状态下经过蒸发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并蒸发为低温低压蒸汽;然后,低温低压蒸汽被压缩机1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接着,高温高压蒸汽通过冷凝器,释放热量并冷凝为高温高压液体;最后,高温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降低其温度和压力,进入蒸发器进行下一轮的制冷循环。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相比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制冷效果:通过两级压缩,制冷剂在第一级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制冷剂能够更好地吸收热量。
然后,经过第二级压缩机进一步提高温度和压力,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更多的热量。
这样,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效果比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更好。
2. 提高制冷效率:由于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在两个压缩机之间增加了一个冷凝器,使得制冷剂在压缩过程中能够充分释放热量,提高制冷效率。
同时,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还能够减少制冷剂的凝结温度,使得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速度更快,提高制冷效率。
3. 减少能耗: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减少了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温度差,从而降低了能耗。
此外,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还能够通过优化制冷剂的回热过程,减少回热损失,进一步降低能耗。
4. 提高制冷控制性能: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两个压缩机的控制,能够更灵活地调节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提高制冷控制性能。
这使得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制冷功率的调节,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制冷循环方式。
通过两级压缩,它能够提高制冷效果和制冷效率,降低能耗,并且具有较好的制冷控制性能。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不断创新,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有望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减少能耗,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环保的制冷服务。
1、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与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何区别,二者有无联系?由于热泵能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是回收低温余热、利用环境介质(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室外空气等)中储存的能量的重要途径。
制冷循环是通过制冷工质(也称制冷剂)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库等)移向高温物体(如大气环境)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这一过程是利用制冷装置来实现的。
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原理是差不多的,制冷循环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热泵循环是将低温热源吸热送往高温热源,是逆卡诺循环的。
供热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放出的热量。
制冷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供热系数=制冷系数+1,因此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而制冷系数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一般情况下也大于1。
像一般市场空调的制冷系数都在2.5~5左右,它反映了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也就是cop。
2、分析说明提高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性能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COP=h1-h4/(h2-h1)提高蒸发温度:蒸发温度主要取决于制冷对象的温度要求,不能随意变动,但在制冷对象允许情况下,取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
一般温度比冷库温度低5~~10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增加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增加越多。
制冷剂离开冷凝器的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过冷度一般很小。
降低冷凝温度:冷凝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不能随意变动。
但在允许选择冷却介质的温度时,比如,冰箱、冰柜从提高制冷出发,应放置在房间温度较低的地方。
一般冷凝温度要高于介质温度低5~~7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调整适当的冷媒量、增大蒸发面积、3、制冷剂的命名方法(1)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卤代烃和烷烃类: 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 卤代烃的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2m+2 = n+x+y+z) ,它们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
如何提高压缩空气系统的效率压缩空气系统是现代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能源设备之一、提高压缩空气系统的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压缩空气系统效率的方法:1.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维护包括更换滤清器、检查并修复漏气、清洁冷却系统等。
保养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压缩机、清洗冷却器等。
2.检查压力设定:检查和调整压缩空气系统的压力设定。
如果压力设定过高,将会浪费能源。
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将压力设定在所需压力的最低值。
3.减少漏气:漏气是压缩空气系统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定期检查和修复漏气点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
使用超声波测漏仪可以更容易地检测漏气点。
4.减少阻力:合理设计和布置管道,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长度,使用光滑的管道材料,以降低阻力,提高空气流动效率。
5.定期清洁冷却器:冷却器是压缩空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定期清洁和维护冷却器,保持其良好的散热性能,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6.使用高效节能的压缩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容量和类型的压缩机。
高效节能的压缩机可以提供更高效的压缩空气,并减少能源消耗。
7.使用可调速驱动器:可调速驱动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速度,避免无谓的能源浪费。
8.合理安装和使用压缩空气设备:合理安装和使用压缩空气设备可以减少能源损失。
例如,避免将压缩机安装在热源附近,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条件等。
9.使用余热回收技术:将压缩空气系统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可以再利用这些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培训员工:定期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操作和维护压缩空气系统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总之,提高压缩空气系统的效率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设计、维护、操作和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减少漏气、合理调整压力设定、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压缩空气系统的效率,实现能源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制冷系统的效率提升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空调也成为了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焦点。
因此,如何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其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成为了制冷系统研发的重点。
一、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循环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循环包括了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四个部分。
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则是直管,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可以控制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效率。
目前,传统的制冷系统一般使用的是蒸发温度低、冷凝温度高的制冷剂,如R22、R410a等。
这样的制冷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其正常的热力学循环,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臭氧层消耗物和温室气体。
因此,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研究改良制冷剂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二、新型制冷剂的研发新型制冷剂是指那些具有良好抗辐射、零臭氧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效应的制冷剂。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制冷剂,如R290、R600a、CO2等。
其中,R290(丙烷)是一种天然制冷剂,它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能量利用率,因此,在一些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
而R600a(异丁烷)和CO2(二氧化碳)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两种制冷剂的臭氧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效应都极低,而且有着更高的制冷效率。
不过,这些新型制冷剂也因为其危险性和易燃性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制冷系统的能效提高除了研究新型制冷剂,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在提高能效的过程中,制冷压缩机的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压缩机的效率取决于其旋转速度,一般来说,压缩机的产生热量与其旋转速度成正比,因此,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需要尽量降低压缩机的旋转速度。
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无级变速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技术,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制冷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除了提高压缩机效率,降低制冷系统的管道阻力和降低泄漏率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效。
蒸汽制冷原理介绍蒸汽制冷是一种利用蒸汽进行制冷的技术。
与传统的制冷方式相比,蒸汽制冷具有环境友好和高效节能的优点。
本文将对蒸汽制冷的原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工作原理蒸汽制冷利用了蒸汽的特性以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制冷。
其工作原理如下:1.压缩:蒸汽制冷的第一步是将蒸汽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
压缩机将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提高了其温度和压力。
2.冷凝:压缩后的蒸汽通过冷凝器,减压并降温,使其转变为高压液态。
3.膨胀:冷凝后的高压液体通过节流阀进行膨胀。
膨胀过程中,高压液体在节流阀的作用下减压,温度和压力均下降,进而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蒸汽或蒸汽-液体混合物。
4.蒸发:膨胀后的低温低压的液态蒸汽或蒸汽-液体混合物通过蒸发器进一步降温,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将热量传递到蒸汽中,从而使蒸汽蒸发成低温低压的蒸汽。
5.循环:低温低压的蒸汽再次经过压缩机进行循环,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蒸汽制冷的应用蒸汽制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冷库和冷藏箱蒸汽制冷被广泛应用于冷库和冷藏箱中,用于保鲜、储存食品和药品等物品。
蒸汽制冷可以实现低温和恒温的环境,从而延长物品的保存时间。
空调系统蒸汽制冷在空调系统中也有应用。
通过调节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不同温度的空气供应,从而实现空调效果。
工业制冷工业领域中的一些制造过程需要低温环境,蒸汽制冷可以提供所需的制冷效果。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低温下进行,蒸汽制冷可以为这些过程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
蒸汽制冷的优点相比传统的制冷方式,蒸汽制冷具有以下优点:•高效节能:蒸汽制冷利用了蒸汽的特性,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相比传统的制冷方式,蒸汽制冷能够更好地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友好:蒸汽制冷不使用氟利昂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温控效果好:蒸汽制冷可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制冷需求。
•安全性高:蒸汽制冷相对于其他制冷方式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提高空调空调制冷系统效率的方法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开始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而是开始重视生活的品质,学会享受生活。
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家用电器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快捷和便利,空调的普及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天,空调的使用率极高,使得空调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但是,空调在运行时会消耗的大量的电能,可是所产生的制冷效果较差,使得人们在使用空调时存在较大的顾虑。
为此,必须对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效率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充分发挥出空调的作用和优势,对空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空调制冷系统;效率;提高方法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空调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渐渐的,空调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人们在使用空调时,对空调的制冷问题也是积怨已久,常常因为空调的高耗能和低制冷而感到烦恼。
空调的制冷效果不仅关系到空调的运行效果,还直接关系到空调的使用年限,为此必须提高对空调制冷系统效率的重视程度。
加之我国明确规定氟利昂不得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之中,使得空调制冷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
1、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原理空调在运行时可以为人们提供制冷或是制热的服务,这主要是因为空调可以对空气进行处理,从而将空气进行降温、干燥、加热、过滤等操作,使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和安逸。
在空调的分类方面,按照空调的不同结构,可将空调分为挂壁式空调、立式空调、窗式空调、吊式空调四种。
空调在运行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制冷系统主要会产生压力和温度较低的制冷剂蒸汽,然后将这些制冷剂蒸汽输送到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中,并经过压缩机的作用,将制冷剂蒸汽转化为压力和温度较高的蒸汽,然后通过相连的管带,进去到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中。
制冷最高效的方法以制冷最高效的方法为题,我们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制冷设备的设计来提高效率。
制冷设备中最核心的部件是压缩机,它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并转化为液体。
因此,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可以直接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效率。
一种方法是采用新型的压缩机,例如螺杆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这些压缩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能力。
另外,改善压缩机的冷却系统,例如增加冷却风扇或采用液冷系统,也可以提高效率。
优化制冷剂的选择也是提高制冷效率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温度范围、热传导能力等。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制冷剂,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例如,氨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剂,它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和热传导能力,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而对于小型制冷系统,一些新型的制冷剂如R32和R290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势和更高的能效比,因此也值得考虑。
改善制冷系统的换热器设计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换热器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关键设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
通过增加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优化流体流动方式和改善换热器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
例如,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制冷效率。
此外,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铜、铝等,也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
优化制冷系统的控制策略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使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例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速度,避免能耗浪费。
另外,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和负荷需求等因素自动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定期维护和清洁制冷设备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措施。
制冷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会积累灰尘和污垢,导致散热效果下降,影响制冷效率。
定期清洗和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制冷效率。
通过改善制冷设备的设计、优化制冷剂的选择、改善换热器设计、优化控制策略以及定期维护和清洁设备等方法,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
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冷却能力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冷却能力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冷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确保系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能够有效降低温度,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以下是一些逐步的思考方法,帮助优化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冷却能力。
第一步:评估现有冷却系统的效率和性能首先,我们需要对当前的冷却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效率和性能。
这可以通过检查系统的工作温度、冷却剂流量以及冷却器的设计和规格等方面来实现。
只有了解现有系统的性能,我们才能找到改进的空间和机会。
第二步: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量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量。
这可以通过增加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的流量来实现。
更大的流量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降低压缩空气系统的温度。
第三步:改进冷却器的设计冷却器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通过改进冷却器的设计和规格,可以提高其冷却能力。
例如,增加冷却器的散热面积、改进散热片的材料和结构,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器的性能。
第四步:使用高效冷却剂选择适合的冷却剂也是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冷却能力的重要步骤。
高效的冷却剂可以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能够更好地吸收和传递热量,从而降低系统的温度。
第五步: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除了冷却系统的改进外,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也是提升冷却能力的关键。
调整系统的压缩比、冷却介质的流速以及冷却器的进出口温度差等参数,可以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第六步:增加冷却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最后,增加冷却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冷却能力。
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等设备监测系统的实时温度和流量,并根据需要调整冷却剂的流量和温度,可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冷却状态。
通过以上的逐步思考和改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冷却能力。
这将有助于系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提高其效率和寿命,从而为未来的能源储存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差别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肛2(=)四川制砖1998年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差别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西南工学院环境系酡-oo2)l摘要实际循环由于工质存在着摩擦,涡流等阻力以及与外界的热交换-同时存在着未被理论循环计入的节流损失,阻力损失和热损失.因此,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逆卡诺循环,而理论循环是以理想循环为基础,采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蒸气的干压缩代替湿压缩以及热交换器(冷凝器与蒸发器)有传热温差等措施实现比理想循环更为切合实际,甚至于更为经济台理的制冷循环.事实上.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只能近似于实际循环.即是说,在作热力计算时,以理论循环为计算基础,并以理论循环热力计算的结果作为各部件设计选择的基础数据,根据各部件及管路存在的具体影响因素,对基础数据加以修正.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设计计算结果,以满足实际需要.二,原因分析那么,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究竟有什么差别呢?这些差别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下面我们用T-S图,lgP-h图以及对应的装置图来详细说明.图1为温熵图.图2为相应的压焙图,两图中的理论循环过程为1.2_34l,其蒸发压力为Pn,冷凝压力为.实际循环过程为1.1_a_b-e.cd-234..1,其蒸发器入口压力仍为,出口压力为力仍为P.TkTo图2第,期燕气压缩式制玲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差别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4图3是这种实际循环的装置分析析,如表1.图,结合圈2(或图1)可以作出以下分裹1过程工质所在位置,状态工质变化内容导致的结果<l异,嗳热使暗t过程鲸l.1吸气管道一\,tx,/且有摩里,局阻使P一十过程线1-压缩机进气阔节流Pl-,,ht-=b.进人气缸内(.覆热使十过程线a-b=^未教压缩阶蜃而压力不变气缸由'l缸和内,斗摩擦的/P.^过程线b.0压缩的前阶爱存在,嗳热压螭过程,气缸内,t丘,艘热献P./^,过程线争c压培的后阶段热后的压缩过程气缸内)t丘,放热增太过程缱c一c.}:,:只,''接近捧气阶段等压放热过程过程线cId经排气阔排出节流Pc\.;bd,,放热.有摩阻,过程线d-2排气管直Pd,r,,局阻存在.使P●>bF,敲热加连过程绒2.3睁凝器内,},弓,t2,6有摩盥,羁漉使节藏,并伴有饱和韫度过程线3_4经过膨胀目\r,,II'一<,嘎热<tPF.吸热.有瘴阻.过程线4一1'蒸发器内一\,,-'r羁流产生使'注:表1中,;;分剜为工质(制冷剂)的温度;环境温度;气缸的温度.为工质压力b;;; 分别为i就志点工质的温度,压力培,墒.四Jll制冷1998年现在,我们将上面所作的实际循环归纳如表2.分析与理论循环对比(结合图2或图1)裹2部件理论循环实际循环等熵过程非等熵过程进,排气压绾机进,排气阿元节流损失阎有节流授失砖凝器与排气管道无阻力和热损失有Ⅲ力损失和热损失黪塍坷等焙垃程稍有增培蒸发器和吸气管道无阻力损失和热损失有Ⅲ力损失和热损失注:热损失指管道的暧熟或放熟损失.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后,发现理论循环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而忽略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I.理论循环是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因而压缩过程为绝热压缩.实际上工质在压缩过程中.气体内部,气体与气缸之阔都有摩擦,并且气体与外部有热交换.2.理论循环完全没有考虑进,排气阀的形状及工艺制造问题.所以进,排气阀的影响不计算在内.而实际上,由于工艺,制造等各方面原因.进,排气阀处断面必然缩小,气体进,出气缸需要克服流动阻力而产生压力降低.3.各主要部件(如蒸发器和冷凝器)及管道的阻力和与外部的热交换问题,理论循环都不考虑,而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存在,必然要对制冷产生影响.4,节流阀以后的管道虽有保温,但仍有少量的热量传人,因此工质的比焙稍有增加.四,结论综上所述,由于工质存在摩擦,涡流等阻力,以及与外界有热交换,实际循环中存在着未被理论循环计人的节流损失,阻力损失和热损失.因此.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循环所获得的制冷量略有减少(图2中的h,.<h..),而所消耗的功则有所增加(JA图l或2中均可看出),因此,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小于理论循环.五,改进措施1.为了要提高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必须从提高压缩机制造工艺人手,即减少进,排气阀片的滑动阻力,提高它们的气密性.2.减少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管络的流动阻力,即从减少局阻和沿程阻力人手,具体地讲要尽可能实现制冷剂管路内壁的光滑程度和不必要的弯管.3.制冷系统的保温是人为提高制冷系数的关键,因而采用高质量的保温措施可以显着减少运行费.参考文献[12西安交通太学蝙(制降压绾机原理)[2](宴用制持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叫年4,El第1版[3]清华大学编(活塞式缶I降压缩机原理)4]彦启森.'空气调节用制持技术)第2版5]四机部十院编'空气调节与翩降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啪年版。
蒸汽压缩式制冷工作原理一、引言蒸汽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用、商用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循环过程和关键组件等。
二、基本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来实现制冷。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蒸发制冷循环开始时,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下,通过蒸发器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制冷剂蒸发成气体。
2. 压缩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将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提高,使其温度升高。
3. 冷凝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的接触,释放热量,使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
4. 膨胀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制冷剂液体的压力降低,温度降低,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
三、循环过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循环过程可以细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即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 蒸发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从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吸收外界环境的热量,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
这一步骤是制冷循环中的制冷过程,实现了对制冷空间的制冷效果。
2. 压缩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均升高。
压缩机通常采用往复式或旋转式结构,通过机械运动将制冷剂气体压缩,为后续的冷凝过程提供条件。
3. 冷凝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冷却介质接触后,释放热量,使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或板式结构,通过增大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冷凝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可以通过空气或水进行传递。
4. 膨胀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制冷剂液体的压力和温度降低,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
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制冷剂液体的流量,使其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以保证制冷循环的正常运行。
四、关键组件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关键组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提高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的方法
1、改善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改善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可以通过改变冷凝器的结构,提高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改善冷凝器的换热条件,改善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从而提高冷凝器的制冷效率。
2、改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改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可以通过改变蒸发器的结构,提高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改善蒸发器的换热条件,改善蒸发器的传热性能,从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率。
3、改善压缩机的效率:改善压缩机的效率,可以通过改变压缩机的结构,提高压缩机的利用率,改善压缩机的工作条件,改善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
4、改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性能:改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循环系统的结构,提高循环系统的利用率,改善循环系统的工作条件,改善循环系统的工作性能,从而提高循环系统的制冷效率。
怎样提⾼压缩机制冷效率,戳进来看看!投⼊⼀块钱能产⽣⼏块钱的效益,这是效率问题,做任何事都讲效率,压缩机的⼯作也不例外。
⼀、关于理想循环和理论循环由于⼀些因素的影响,使制冷机⼯作过程产⽣⼀些损耗,制冷量达不到理想效果,那么什么是理想效果呢?为了便于分析制冷循环过程,我们把⼀些影响因素忽略不计,这就引出了理论循环的概念,理论循环是认为压缩过程中⽓体与汽缸壁等没有热交换是等熵过程,吸排⽓阀⽚没有压⼒损失,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中没有压⼒损失是等压过程,节流过程中没有热损失是等焓过程,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只要知道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就很容易在压焓图上画出单级压缩制冷循环过程图,查出各状态点的焓值、⽐容、密度、温度压⼒等参数,据此计算出单位质量制冷量、冷凝热、压缩功等指标,⽤制冷量除以压缩功得出制冷系数,这是个理论能效⽐,⽽实际过程有⼀系列损失,⽤理论制冷量乘以⼀个折扣系数得出实际制冷量。
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理论制冷循环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理想循环概念呢?因为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还不是最⼤制冷系数,只有按逆卡诺循环⽅式进⾏的制冷循环也就是理想循环得到的制冷系数才是最⼤制冷系数。
⽤理论循环制冷系数除以理想循环制冷系数得出热⼒完善度这个指标。
它是为了说明理论循环接近理想循环的程度。
这就是提出理想循环概念的原因,就是为了得出热⼒完善度这个指标。
综上所述,教材介绍理想循环和理论循环是为了进⾏效率分析。
看实际循环接近理论循环和理想循环到什么程度,⽐如⼀份试卷满分是100分,实际上你做不到100分,但你与100分有多⼤距离看得出来,当然越接近越好,那么导出理想循环和理论循环是为了得出⼀个⽐较标准。
⼆、回热循环是怎么回事?简⾔之,回热循环是为了提⾼制冷机的⼯作效率。
所谓回热循环是指⽤节流前的常温制冷剂液体与压缩机吸⼊前的低温制冷剂回汽进⾏热交换,使压缩机吸⽓的有害过热变成有⽤过热。
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温度越低,节流过程的闪发损失越⼩,单位质量制冷量就越⼤,制冷系数就越⾼。
提高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量的途径
刘桂青
【期刊名称】《制冷与空调》
【年(卷),期】2008(008)006
【摘要】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液氨的冷凝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超过30℃)而升高,从而导致制冷量大幅下降.采用液体过冷原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提高制冷量,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刘桂青
【作者单位】广西国发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
【相关文献】
1.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 [J], 张立伟
2.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J], 盛健;邵旻君;陈淑梅
3.带专用过冷装置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过冷量与制冷量增量转换规律的试验研究[J], 陈尔健;余健亭;许永睿;李泽宇
4.信息化教学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以“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教学设计为例 [J], 贺静静
5.信息化教学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以“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教学设计为例 [J], 贺静静[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训练项目提高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制冷效率的途径及分析成员分工:杨小增25(文献查询)杨一帆26、张继丰27、周洋30(计算过程)张涛28、周洋30(结论分析)周露函29(不足与展望)周洋30(选题意义)安全15-3班第五组(一)选题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使用日益广泛,建筑能耗也不断增加,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节能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与此同时,大量使用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带来电能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向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因此,制冷设备的节能对“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给我们带来舒适便捷的生活,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
制冷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差较大,会对整个机组的运行造成损害; 而且,制冷系统在设计、安装和选用制冷剂过程都会对制冷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制冷系统的过冷可以减少节流损失,通过对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进行过冷,防止进入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处于两相态,使节流机构工作稳定,降低进入蒸发器两相态制冷剂的干度,避免大幅度的压降而引起的制冷剂的闪蒸,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及制冷量。
提高系统的过冷度,来减小高低温热源的温差,一方面可以防止制冷剂液体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减少对系统的损害;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对带有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液体过冷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并研究多种文献得出结论。
(三)计算过程( 1) 无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无过冷循环的制冷量:Q0= m0( h1-h5) = m0( h1-h4)无过冷循环的压缩机耗功:P0= m0( h2-h1)无过冷循环的COP0:( 2) 带过冷的制冷循环带过冷循环的制冷量由于过冷引起的冷凝温度变化很小,忽略压缩机出口压力的变化; 当压缩机进口状态一定时,压缩机输气系数和电效率的变化可忽略,故可以假定压缩机的实际功率不随过冷度变化,仍为 P0。
综合训练项目
提高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制冷效率的途径及分析
成员分工:
杨小增25(文献查询)
杨一帆26、张继丰27、周洋30(计算过程)张涛28、周洋30(结论分析)
周露函29(不足与展望)
周洋30(选题意义)
安全15-3班第五组
(一)选题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使用日益广泛,建筑能耗也不断增加,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节能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与此同时,大量使用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带来电能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向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因此,制冷设备的节能对“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给我们带来舒适便捷的生活,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
制冷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差较大,会对整个机组的运行造成损害; 而且,制冷系统在设计、安装和选用制冷剂过程都会对制冷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制冷系统的过冷可以减少节流损失,通过对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进行过冷,防止进入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处于两相态,使节流机构工作稳定,降低进入蒸发器两相态制冷剂的干度,避免大幅度的压降而引起的制冷剂的闪蒸,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及制冷量。
提高系统的过冷度,来减小高低温热源的温差,一方面可以防止制冷剂液体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减少对系统的损害;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对带有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液体过冷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并研究多种文献得出结论。
(三)计算过程
( 1) 无过冷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无过冷循环的制冷量:
Q0= m0( h1-h5) = m0( h1-h4)
无过冷循环的压缩机耗功:
P0= m0( h2-h1)
无过冷循环的COP0:
( 2) 带过冷的制冷循环
带过冷循环的制冷量
由于过冷引起的冷凝温度变化很小,忽略压缩机出口压力的变化; 当压缩机进口状态一定时,压缩机输气系数和电效率的变化可忽略,故可以假定压缩机的实际功率不随过冷度变化,仍为 P0。
带过冷循环的 COPsub:
与无过冷的制冷循环相比,过冷循环的制冷量增加了
COP 提高了;然而,过冷同样也存在能耗,而上式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因此带过冷的制冷系统的 COP 用上式表达是不准确的。
假设过冷器的能效比为 COP*,制冷系统中的过冷全部由过冷提供,则过冷器提供的冷量为m0(h4-h4),设过冷器消耗的功
率为 P*,则:
对整个系统( 包括制冷系统和过冷系统) :
将整个系统的 COPA与无过冷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 COPO做对
比,可以发现: 带过冷的制冷系统的 COP 相对于常规的制冷系统而言,过冷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及 COP; 但对整个系统而言,考虑到过冷器的能耗,能效比并不一定会增加,而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过冷系统的 COP*高于这一临界值时,整个系统的COP 增加,而低于这一临界值时,过冷对整个系统来讲,并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最后一个公式进一步计算化简,可以发现当过冷系统的 COP* 等于传统的制冷系统的 COP时,整个系统的 COP 与传统无过冷的制冷系统的COP 相当。
过冷系统的 COP 高于传统无过冷的制冷系统的 COP 时,整个系统的 COP 提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结论与分析
( 1) 由于全球变暖等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经常在恶劣的环境运行,这就导致系统能效的降低及其对系统自身的损坏,尤其是压缩机等核心部件。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提高系统的过冷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 2) 对于机械式过冷和依靠自身冷量进行过冷来说,过冷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则是牺牲系统自身的制冷量来获得过冷,在工程实践中很难达到节能的目的; 冰蓄冷式过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的制冷系统中,可以为系统提供大幅度
的过冷,利用峰谷电价的不同,降低运行成本,但在家用空调领域很少涉及。
(五)不足与展望
(1)如何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过冷度,一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全球变暖等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经常在恶劣的环境运行,这就导致系统能效的降低及其对系统自身的损坏’这一问题。
(2)热电元件运行稳定、结构紧凑、便于控制等特点可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过冷; 在很小的温差及电压下,热电元件具有较高的COP,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但是热电元件热端的散热效果,制约着其制冷效率高低; 使用热管为热电元件热端进行散热,在热管上安装若干翅片,进行强制风冷,保证热电元件热端的热量及时排出,可以保证热电元件在高效率下运行; 鉴于制冷片结构小安装方便的特点,可以根据系统机组得大小安装不同个数的制冷片,满足各种制冷机组不同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六)参考文献
【1】张华.带机械过冷的制冷循环的选择与节能[J].节能技术,1998( 6) : 6 -8.
【2】任云锋,鱼剑琳,厉彦忠.一种新型机械过冷喷射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1) : 42. 【3】顾开春,张华,吴兆林.机械过冷的制冷系统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03,3 ( 4);54-56.【4】孟庆海,秦海杰,单永明,等.制冷系统中过冷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9,9( 4) : 87 -90.
【5】任小辉,任艺璇,薛寒冬,等.风冷式空调系统过冷装置浅析[J].技术创新,2014,105 -107.
【6】折晓会,殷勇高,张晓松.一种蒸汽压缩制冷系统装置及过冷方法[P].中国专利: 103398485,2013 -11-20.【7】周晓棠,李吉生,赵庆珠.家用空调中冰蓄冷的应用研究[J].电力,2001.3(3) : 38 -40.
【8】张龙,陈杰,张华,等.过冷制冷循环在多联机冰蓄冷空调中的应用[J].Fluid Machinery,2005,33: 36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