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但几乎全身各处骨骼都可以发生
流行病学资料
髋部骨折病例/10,000/年
200 男性 女性
150
100
50
0
50
60
70
80
90 年龄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时间和年龄而上升。图中可以看到髋部骨折 发生率随年龄而升高。
约65岁时上升斜率很陡,绝经后妇女比男性更具严重。
Elffors I, Osteoporosis Int 1994;4:253-263
• 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密度减少、透明度加 大、晚期出现骨变形及骨折
• 部位:锁骨皮质、掌骨、脊椎骨 常拍第3腰椎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片,可观察
到骨质疏松演变的过程。Ⅰ期见椎体变形、边缘改变; Ⅱ期见骨密度减低,小梁骨变薄纤细,终板变薄形。 Ⅲ期见骨密度进一步减低,中板内凹,椎体楔形改变。 Ⅳ期见骨密度明显减低,中板双凹,椎体塌陷。
除去饮食中的钙(400-500mg/天)以外, 每天需额外补充500-600mg元素钙。
一般治疗
钙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 分次服比一次服吸收量多 • 与饭同服或饭后即服,胃酸多利于吸收,适合于低胃酸者; • 如胃酸分泌正常,主张两餐之间服钙剂,因钙剂与饭同服会
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 咬碎服,体表面积增加,利于吸收 • 睡前服,减少夜间骨钙的丢失
骨质疏松症的分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分型
• I 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高转换型。骨丢失主要为松质骨,骨丢失速率加快, 骨折部位多发生于椎体和桡骨远端,甲状旁腺功能降低, 主要病因与绝经有关。尿液钙排出呈现增高。
• II 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