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的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技巧训练教案
介绍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互动和语言沟通能力。
因此,交流技巧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技巧训练方案,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
1. 建立合适的沟通环境:
- 提供稳定的环境和结构化的日常生活;
- 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来表达自己;
- 减少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以帮助孩子专注。
2. 利用肢体语言:
- 朝着孩子说话的方向看他们;
- 利用直觉或动作反应来明确情感;
- 轻敲孩子的肩膀或双手来引起注意力。
3. 使用互动游戏:
- 利用游戏提高孩子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 创造性的将语言与日常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
4. 使用照片书/PECS:
- 利用照片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
- 利用图片和符号来进行沟通。
结论
以上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技巧训练教案。
训练的重点是通过创造稳定的环境,利用肢体语言和互动游戏来帮助孩子改善语言能力。
同时,使用照片书和PECS等工具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语言。
自闭症孩子语言表达实操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造成了特殊的挑战。
为了帮助自闭症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实操建议:
1.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句。
2. 利用重复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和语句。
3. 给孩子提供清晰的指令和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并作出反应。
4. 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和图表,帮助孩子学习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
5. 通过和孩子进行互动和游戏,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注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训练,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以上建议只是一些基础的实操方法,对于每个自闭症孩子而言,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训练。
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耐心、关注和支持,与孩子一同探索适合他们的语言表达路径。
- 1 -。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案---语言能力训练方案举例(三)训练方案举例:当一个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以后,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家长这样的建议:“回家多和孩子说话。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正确的教育建议。
但是,和孩子说什么、怎样说,却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
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孩子并没有回应,也就不再坚持和孩子说话了。
训练目标:训练孩子正确使用人称代词。
训练过程:第一,成人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说“爸爸如何”“妈妈如何”,不要用名词称呼自己,要主动给孩子做出使用“我”这个人称代词的示范。
第二,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练习代词的情景训练:妈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眼睛。
”爸爸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眼睛。
”然后启发孩子一边指自己的眼睛,一边说出“我”这个代词。
第三,孩子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成人要用提示的方法启发引导孩子使用“我”,例如说:“我要喝水。
”“我要气球。
”第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练习代词的情景训练:妈妈从果盘里拿出一个鸭梨,同时向孩子示范说:“我要一个鸭梨。
”爸爸从果盘里拿出一个苹果,同时向孩子示范说:“我要一个苹果。
”让孩子也从果盘中拿出一个水果,辅助孩子模仿父母说出“我要×××”的句子。
让孩子理解“我”这个代词既不固定指爸爸,也不固定指妈妈,也不是固定指孩子,而是发出动作和语言的人的自称,理解“我”这个代词的概括性。
第五,教说“这是我的××”。
三人以上自取物品,分别说“这是我的××”,同步有相应的动作。
第六,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进行伴随语言交流的互动活动,要把“你”这个词的概括性和相对性,通过互动的实际情景让孩子明白。
例如,妈妈拿出一个鸭梨,把鸭梨递给孩子,同时对孩子说:“给你一个鸭梨。
”再拿出一个香蕉给爸爸,同时对爸爸说:“给你一个香蕉。
”然后爸爸和妈妈换过来,爸爸作为“我”,重复妈妈刚才的动作和语言。
语言交往训练的个案报道一、个案基本情况:于×,男,1997年10月出生于吉林,2002年4月经北京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诊断为孤独症,于10月开始对其进行语言个别训练,接受训练前的基本情况如下:(一)语言现状:1、语言表达:当不满意时,会出现大哭或尖叫,偶尔出现笑,但不会笑出声。
不会发音,也不会模仿声音,无自言自语,也不会应答。
2、语言理解:对简单动作指令能理解,(如:坐下、起来、不能动等)但执行时需要在半提示下完成。
对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偶尔看一眼。
3、语言交往:目光对视短暂,常低头听大人讲话,当有需求时,会用手拉、拽大人的手,但不能指向所需求目标,使大人常无法明白。
(二)其它方面:1、行为情绪:情绪不稳定,常常哭闹,自我保护意识强,但无自伤和攻击他人现象。
依赖母亲,睡眠少,几乎没有午觉。
2、运动能力:能走、跳、跑、上下楼梯,穿珠子,但运动中表现很不协调。
不喜欢运动,惰性强,耐力缺乏,运动项目很难按指定数量完成。
尚不会拍球、传球。
3、生活自理:入厕大、小便需大人提示协助下完成,而且常常尿裤子。
会穿、脱便鞋,吃饭穿衣尚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晚上需和母亲同床入睡。
4、感知觉方面:触觉过敏,不喜欢听大的声音,怕黑,喜欢吃辣的食品。
5、综合智能:四岁半时,综合能力评价为18个月。
二、测试与分析:(一)测试:该儿童接受训练前,我们请家长进行了儿童发展评估表的测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知、认知、语言、交往、自理这七个能区分别为23个月、21个月、20个月、20个月、23个月、18个月和17个月。
(二)分析:1、该儿童语言表达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无语言发音,无应答能力,尚无法用动作表达需求。
能听懂大人的简单一步动作指令。
2、功能正常。
发音器官功能的动作不协调。
咀嚼功能差,吃食品时,不会侧送食物,常常是整吞食物。
面部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模仿口部、舌部动作困难,不会深呼吸,存在着明显的发音功能活动障碍。
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初步研究(一)1996年,我学校接受北京市特教研究中心委托承担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
学校组织凡班级中有孤独症学生的班主任都是课题组成员,校长负责,推选一位略有教育训练孤独症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出任组长。
同时确定十名孤独症学生为训练实验对象,制定实验方案,进行了对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目的:近几年,随着弱教事业的发展,孤独症儿童被接受到培智学校。
我们发现孤独症学生认知、语言、情绪、行为有明显障碍,与智残学生有很大差别,如何实施适当有效的治疗与教育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课题。
据了解,北医六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组专家、大夫在研究与治疗或教育训练上做了相当多的努力,由于孤独症儿童求医数量不少,医生多次建议培智学校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面对学校接收孤独症儿童要求入学逐年增多趋势,研究教育训练孤独症学生的责任自然落在我们肩上。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全面发展障碍,主要的障碍是认知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认知、言语发生,社交发展障碍。
学校对孤独症学生培养目标应当使其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
语言交往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训练语言交往能力涉及对其认知、情绪、行为、运动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因此完成此课题研究,任务艰难,又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教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孤独症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要研究发展其语言交往能力工作规律。
二、研究问题:1、研究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方面问题与特征。
2、研究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理论基础。
3、研究训练孤独症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原则、步骤、形式及方法。
4、系统总结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研究方法及效果。
5、撰写实验报告及有关语言训练个案和论文。
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自闭症是一种社交交往缺陷的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情感交往、语言交流、兴趣和行为的障碍。
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提高的个案研究,可以采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交往技巧训练、家庭支持等。
本文所述案例为一名9岁的自闭症男孩,他基本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不会理解别人的情感和语言,经常出现双语混杂、随便应答等行为。
他很少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懂得别人的意图,常常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同龄儿童玩在一起。
针对他的社交能力缺陷,首先进行了情感调节训练,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他人的情绪表达。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分析,他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
其次,针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交际训练,包括语音语调、语言交流技巧等。
例如,对于日常交往中的问题,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使他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和问题所在。
针对双语混杂问题,进行了英语语音训练,从而提高了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他的交往能力,在训练中注重情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促进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交往,建立类似兄弟姐妹的情感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精神。
这种情感关系的建立既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感知别人的情绪,又可以促使他更好地融入社交场合,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
最后,在家庭支持方面,和孩子的家长积极沟通,协调孩子的学习和疗程,提供充足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孩子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交往方式,形成了一种适应自闭症的行为模式,更好地融入社交网络,更好地适应生活。
通过以上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交场合,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交流方式,从而建立更加健康的社交关系,提升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
(完整版)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训练教案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性障碍,常常会对儿童的社交和沟通能力造成困扰。
因此,为自闭症儿童设计有效的沟通训练教案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训练方法,以帮助他们改善社交和沟通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该教案的训练,自闭症儿童理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语言和沟通技巧;2. 增强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3. 培养社交技能和理解他人的能力;4. 增强自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促进语言发展- 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与自闭症儿童交流;- 鼓励他们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提供合适的语言激励和奖励。
2. 视觉和听觉感知训练- 利用图像和图表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和表达信息;- 鼓励他们观察和聆听周围环境中的细节;- 引导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来理解意图和情感。
3. 社交技能培养- 创建模拟社交情境,让自闭症儿童参与并与他人互动;- 教授基础的社交技巧,如互相打招呼、分享、与他人合作等;- 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4. 自理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 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自理技能,如穿衣、洗澡、进食、整理物品等;- 教授处理日常生活困难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研究需求:1. 游戏式研究:通过游戏或趣味的活动,激发儿童研究的兴趣和乐趣;2. 多感官教学: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刺激,促进综合感知和认知;3. 面对面教学:与儿童进行直接的面对面教学交流,以实现更好的互动和理解;4. 个性化教学:根据个体差异,针对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自闭症儿童参与训练的表现和进展;2. 测验和问卷:使用测验和问卷来评估他们的语言、社交和应对能力的提高程度;3. 家长和教师反馈:与家长和教师进行定期的沟通和反馈,以了解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表现和进步。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孤独症儿童的数学教案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语言训练,增加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社交交往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简单的语句,增加社交技能和交往能力。
难点:如何让自闭症儿童愿意和别人沟通,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理解抽象、复杂的语言。
3. 教学过程3.1 热身(1)操练音素:连续说出几个音素,让自闭症儿童跟着念。
(2)互动交流:老师找一个简单的话题跟自闭症儿童聊天,鼓励自闭症儿童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3.2 训练(1)让自闭症儿童重复说出你说的简单句子。
例如:“我看见一只小猫。
”(2)逐渐增加句子难度,带入形容词、副词以及简单的从句和疑问句。
(3)学习一些社交交往中的常用语句,让自闭症儿童体验语言与社交的关系。
例如:“你好!”、“谢谢!”、“请问您知道这个是什么吗?”(4)带入唱歌和游戏,通过音乐和游戏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
3.3 巩固(1)询问自闭症儿童刚才学习的内容,鼓励自闭症儿童用他们掌握的语言表达出来。
(2)与自闭症儿童进行简单的问答游戏,让他们应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4. 教学评价(1)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并给予鼓励和激励。
(2)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语言表达情况。
二、孤独症儿童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数学训练,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数学表达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降低孤独感和学习焦虑。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孤独症儿童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几何知识。
难点:如何让孤独症儿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如何让孤独症儿童在数学教学中保持注意力和兴趣。
3. 教学过程3.1 热身(1)数数和排序:让孤独症儿童通过数数和排序活动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2)观察图形:让孤独症儿童通过观察图形来训练他们的空间形象能力。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辅导案例:语言交流技巧幼儿园自闭症儿童辅导案例:语言交流技巧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5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孩子的交流非常困难,他很少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更不会与他们进行交流,这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
二、采用的方法1. 增加互动机会幼儿园老师为小明设计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以增加他与其他孩子的互动机会。
例如,在玩具角落中安排小组游戏,鼓励小明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同时教他与他人分享玩具和交流。
2. 通过图示卡片帮助语言交流小明的语言能力较差,幼儿园老师为他制作了一些图示卡片,帮助他更好地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
例如,当他需要上厕所时,老师给他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需要上厕所”,让他拿着这张卡去找老师或其他孩子帮助他去厕所。
3. 采用简单的语言和眼神交流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在与小明交流时,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清晰的语调,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
此外,他们也使用眼神交流,让小明感受到他们的关注和爱。
三、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小明的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孩子互动,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并且取得了一些进步。
四、思考与总结1. 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2. 在帮助自闭症儿童时,要注重增加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互动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3. 通过图示卡片等方法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一起合作,协调行动,共同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小班心理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篇1: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帮助那些可爱又有点特别的自闭症小朋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你可以把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想象成一个神秘的城堡,语言就是打开城堡大门的钥匙。
首先呢,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声音模仿开始。
就像小鸟学唱歌一样,我们对着小朋友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咕咕咕”像鸽子在低语,“喵喵喵”像小猫咪在撒娇。
小朋友可能一开始会觉得很新奇,这就像我们在他们平静的小湖水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好奇的涟漪。
然后呢,借助图片是个超级棒的办法。
给他们看色彩鲜艳的图片,比如说一张大苹果的图片。
我们指着苹果大声说:“看呀,这是苹果,又大又红的苹果,像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儿呢!”这个时候,我们的声音要充满热情,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在介绍世界上最神奇的宝藏。
多和他们玩一些互动游戏也是很有用的哦。
比如躲猫猫,当我们找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很夸张地说:“哇,我找到你这个小机灵鬼啦,你就像躲在云朵里的小仙子,被我发现啦!”这样充满趣味的话语会让他们对交流更感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很重要。
就像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可以说:“看,我在切菜呢,这个胡萝卜像一个橙色的小火箭,我要把它切成小块啦。
”让小朋友在平常的事情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我们还可以用唱歌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说话。
那些简单又欢快的儿歌就像一个个会跳舞的小精灵。
我们唱着歌,鼓励小朋友跟着哼一哼,就像小蜜蜂跟着蜂王的节奏一样。
对待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我们都要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哪怕他们只是发出了一个小小的音节,我们也要欢呼:“哇,你就像一个超级小英雄,刚刚发射出了一个超级酷的语言小信号呢!”让小朋友们多和小动物接触也不错。
看着小动物,我们可以说:“看那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的耳朵像两根小天线,好像在接收快乐的信号呢。
你想和小兔子说说话吗?”还有哦,角色扮演是个超有趣的活动。
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是童话里的人物,比如小红帽。
利用沟通板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训练
利用沟通板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训练,可以依照学习的顺序从初级沟通训练(词语、词组、简单句)-高级沟通训练(复合句、短文)-类化(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训练。
可以选择儿童喜欢的东西,如饼干作为引导,让学生对沟通板的学习产生兴趣。
1.教师先示范使用沟通板并说「饼干」
2.再轻拉儿童的手,帮助儿童按押沟通板上的图片并重复「饼干」
3.多次协助后,儿童在无任何协助按压沟通板并学会词语(不同的词语使用不同方式如:分别录入猫、狗、牛的模拟叫声,学习有关动物的词汇)。
4.依照这样的方式学习「我想要」「吃饼干」等词组、「我想要吃饼干」等句子,在学习「我想要」等词组时给予饼干实物进行刺激训练让儿童说并能够使用沟通板换取饼干,此阶段将用延宕提式程序来教学。
5.训练开关沟通板:将沟通板关闭,当儿童按不出声音的时候,轻拉儿童的手,引导其利用食指去拨动沟通板的开关,达一定的次数之后,老师便再次将距离拉长,重复训练。
6.当儿童主动利用按押沟通板与老师交换增强物达一定的次数时,老师便拉长与儿童的距离,以动作协助儿童将沟通板拿至老师前,直至儿童能够独立将沟通板拿至老师前,按下沟通板上的图示换取增强物。
7.扩充自发性反应训练,教导学生学会回答「你看见什么」、「你有什么」等问题。
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始教授额外语句。
8. 对于学习内容可生成家庭作业,同时配有一台语音沟通板,家长可在家庭康复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此外:可根据儿童的情绪选择相应的音乐,进行情绪调节。
录音设置上录入老师或家长的声音,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根据所学词语,录入相应的认知内容,进行认知拓展训练。
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目标的实验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目标的实验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张荣张红蕾王彦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目的。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多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缺陷、沟通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及狭隘的兴趣,患儿的心理活动,诸如感知觉、思维、言语、意志行为活动都可能受到损害。
而语言发育迟缓和偏离是孤独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很多家长也是因为孩子不会说话才发现孩子问题的,因此,语言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训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的比较复杂,他们不仅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各种表现,还有语言形式和运用方面的异常。
有部分儿童存在无语言现象,但即是有语言发音基础的孩子,有部分不会正确使用言语进行交流。
有的孤独症儿童会背诵不少诗歌,会背很多广告词,但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不能用正确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愿,也不能说很简单的生活化问题。
常出现人称代词混乱,鹦鹉学舌式语言,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把语言能力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发音阶段;2、語言理解阶段;3、语言表达阶段。
以15名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经过1—2年的训练,每个孩子进步都很大,下面我们把训练前后情况做一分析。
一、被试情况介绍:(1)三个阶段训练目标(见表)语言目标目标/分级1234语言基础训练a、外部舌位功能训练正伸舌侧伸舌上卷舌、下卷舌舌环绕唇b、唇部功能训练双唇张开、合唇会鼓气、吹气碰唇、舔唇、噘唇、咧唇利用唇部动作发音c、内部舌位功能训练鼓腮、舌抵下牙齿舌上卷、舔上腭弹舌利用内部舌位的功能发音d、舌唇气流统合啊……、开火车---等震双唇吹纸、吹哨子吹气球大量有节奏仿说儿歌语言理解训练a、听觉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呼之回视、呼之回应理解多个大动作指令理解多个小动作指令听音乐打节拍b、视觉理解能力训练能理解手势指令、能理解表情指令模仿口部动作能模仿不同发音能模仿连续动作主动语言表达训练a、简单表达性语言训练能做简单需求性表达改变鹦鹉学舌式语言正确使用人称代词能主动看图说话b、非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会用手指所需物品会想办法取物品会用动作表示常用物品的用途会以表情变化表示心情c、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糖葫芦连线、数字连线点连画、点连字看卡片写字听写短句、读短句d、互动性交流训练常用短句训练疑问句训练主动提问式训练结构化交流训练(2)15名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前后达标情况:实验对象:15名孤独症儿童语言情况编号姓名出生年月训练时间智商现状训练前训练后1夏X1999.6.2一年4560幼儿园需家庭训练2史XX1999.7.16一年3555半天幼儿园3李XX1998.3.88个月5065半天幼儿园4张XX1997.4.126个月7285一年级5曲XX1999.6.2一年半4065幼儿园需家庭训练6郭XX1998.8.6一年半3055幼儿园需家庭训练7马X1998.6.12二年2550半天幼儿园8王XX1998.8.610个月6075幼儿园9常X1997.6.8二年5596一年级10夏XX1997.10.6二年6078一年级11刘XX2001.2.89个月6570幼儿园12华XX1997.5.1一年半5068一年级13孙XX2000.2.96个月4850幼儿园需家庭训练14张XX1998.3.2二年4565幼儿园15王XX2002.1.86个月6096幼儿园实验过程:1、夏X:男,1999年6月2日出生,智商45语言目标:Ⅰa1(-)Ⅰa2(-)Ⅰa3(-)Ⅰa4(-)Ⅰb1(-)Ⅰb2(-)Ⅰb3(-)Ⅰb4(-)Ⅰc1(-)Ⅰc2(-)Ⅰc3(-)Ⅰc4(-)Ⅰd1(-)Ⅰd2(-)Ⅰd3(-)Ⅰd4(-)Ⅱa1(-)Ⅱa2(-)Ⅱa3(-)Ⅱa4(-)Ⅱb1(-)Ⅱb2(-)Ⅱb3(-)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2、史XX:男,1999年7月16日,IQ:35同上3、李XX:男,1998年3月8日出生,IQ:36同上4、张XX:男、1997年4月12日出生,IQ:50Ⅰa1(+)Ⅰa2(+)Ⅰa3(+)a4(+)Ⅰb1(+)Ⅰb2(+)Ⅰb3(+) b4(+)Ⅰc1(+)Ⅰc2(+)Ⅰc3(+)Ⅰc4(+)Ⅰd1(+)Ⅰd2(—)Ⅰd3(—)Ⅰd4(—)Ⅱa1 (—)Ⅱa2 (—)Ⅱa3(—)Ⅱa4(—)Ⅱb1(+)Ⅱb2(+)Ⅱb3(—)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5、曲XX:男,1999年6月2日出生,IQ:35同16、郭XX:男,1998年8月6日出生,IQ:30同17、马X:男,1998年6月12日出生,IQ:25同18、王XX:女,1998年8月6日出生,IQ:40Ⅰa1(+)Ⅰa2(+)Ⅰa3(—)Ⅰa4(—)Ⅰb1(+)Ⅰb2 (+)Ⅰb3(+)Ⅰb4(+)Ⅰc1(+)Ⅰc2(—)Ⅰc3(+)Ⅰc4(—)Ⅱa1(—)Ⅱa2(—)Ⅱa3(—)Ⅱa4(—)Ⅱb1(—)Ⅱb2(—)Ⅱb3(—)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9、常X:男,1997年6月8日出生,IQ:42Ⅰa1(+)Ⅰa2(+)Ⅰa3 (—)Ⅰa4(—)Ⅰb1(—)Ⅰb2(—)Ⅰb3 (—)Ⅰb4(+)Ⅰc1(+)Ⅰc2 (—)Ⅰc3 (+)Ⅰc4(-)Ⅰd1(+)Ⅰd2(—)Ⅰd3(—)Ⅰd4(—)Ⅱa1 (—)Ⅱa2(—)Ⅱa3 (+)Ⅱa4(—)Ⅱb1(+)Ⅱb2(—)Ⅱb3 (+)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10、夏X 男,1997年10月6日出生,IQ:50Ⅰa1 (+)Ⅰa2(+)Ⅰa3 (—)Ⅰa4(—)Ⅰb1(+)Ⅰb2(—)Ⅰb3 (—)Ⅰb4(-)Ⅰc1 (+)Ⅰc2 (—)Ⅰc3 (—)Ⅰc4(-)Ⅰd1(+)Ⅰd2(—)Ⅰd3(—)Ⅰd4(—)Ⅱa1 (—)Ⅱa2(—)Ⅱa3(—)Ⅱa4(—)Ⅱb1(+)Ⅱb2(—)Ⅱb3(—)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11、刘XX:男,2001年10月6日,IQ:55同112、华XX:女,1997年5月1日,IQ:50Ⅰa1(+)Ⅰa2(+)Ⅰa3 (—)Ⅰa4(—)Ⅰb1(+)Ⅰb2(+)Ⅰb3 (+)Ⅰb4(+)Ⅰc1(—)Ⅰc2 (—)Ⅰc3 (—)Ⅰc4(-)Ⅱa1 (+)Ⅱa2(+)Ⅱa3 (+)Ⅱa4(—)Ⅱb1(+)Ⅱb2(—)Ⅱb3 (—)Ⅱb4(—)Ⅲa1(+)Ⅲa2(—)Ⅲa3(—)Ⅲa4(—)Ⅲb1(+)Ⅲb2(+)Ⅲb3(—)Ⅲb4(—)Ⅲc1(—)Ⅲc2(—)Ⅲc3(—)Ⅲc4(—)Ⅲd1(—)Ⅲd2(—)Ⅲd3(—)Ⅲd4(—)13、孙XX:男,2000年2月9日出生,IQ:48同114、张XX:男,1998年3月2日出生,IQ:45同115、王XX:男,2002年1月8日出生,IQ:50同1二、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时间例1——(一年)例2——(一年)例3——(8个月)例4——(6个月)例5——(一年半)例6——(一年半)例7——(二年)例8——(10个月)例9——(二年)例10——(二年)例11——(9个月)例12——(一年半)例13——(6个月)例14——(二年)例15——(6个月)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基础能力训练)第二阶段(语言理解能力训练)第三阶段(主动语言开发训练)(二)具体时间安排:第一阶段:一对一训练每天6小时,每周36小时;第二阶段:一对一训练每天4小时,每周24小时;第三阶段:一对一训练每天2小时,每周12小时。
孤独症儿童语言和社交训练举例孤独症儿童语言和社交训练举例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82 更新时间:2011-9-27 举例如下:目标:指认长短物品方法:(1)从家庭用品中收集一些长的和短的东西,如筷子、喝饮料用的吸管、尺子和袜子等。
(2)把一支长的和一支短的铅笔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长的一支,说对了,就奖励他。
(3)让孩子模仿画长线和短线。
你一边说长的、短的,一边让孩子模仿着画长线、短线。
(4)教给孩子哪些是长的东西,哪些是短的东西。
告诉孩子室内的某些东西是长的还是短的,然后问孩子:“这是长的吗?”“这是短的吗?”让孩子指认。
(5)找些长度不同的铅笔、筷子、木棍、火柴棍和牙签等做游戏。
用一只手分别握住长的或短的物品放在背后,让孩子猜短的在哪儿,用同样方法再猜长的在哪儿,也可以挡住长的一部分,让他猜哪个长。
猜对了,就给与奖励。
6.语言训练。
由于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程度不一样,所选的训练目标也不尽相同。
语言训练的目标包括:①开始发音。
②单词的表达。
③短语。
④社会性反应。
⑤活动和事件的描述。
⑥问问题。
⑦社会性对话。
⑧主动表达、发表意见等等。
对于完全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孩子来说,要学习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模仿能力。
②记忆能力。
③理解能力。
④有表达需要的动机。
⑤开始对面部表情、声音及唇部活动感兴趣。
这部分孩子的语言教学可以采用手势语与言语联合使用的方式。
语言训练应把日常生活的场景作为主要的教学环境。
做到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反复练习,生活中学,生活中用,只是一些基础技能要在课堂上教授。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家长们在选择每一个特殊的语言目标时,都应是为了适应孩子某种特别的交往需要。
例如,首先交给他那些他将要使用的单词句,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选择的单词句都不一样。
这个孩子可能是“饼干”和“葡萄干”;另一个孩子可能是“出去”。
每一个教学技巧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兴趣。
例如,一些孩子喜欢唱歌,就用唱歌的形式把语言内容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喜欢身体运动,那就在活动中去教他说话;有的孩子喜欢图片,那图片就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材料。
一、实训背景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兴趣与行为模式受限。
其中,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语言训练作为孤独症康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孤独症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在孤独症语言训练方面的专业水平。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孤独症语言障碍的特点及分类(2)孤独症语言训练的原则与方法(3)孤独症语言训练的评估与调整2. 实践操作(1)针对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2)针对有语言但语言能力较低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3)针对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4)针对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孤独症语言障碍的特点、分类、训练原则与方法等理论知识。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对孤独症语言训练的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实践操作阶段(1)针对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采用压声法、搔痒法、言语机转训练等方法,激发儿童发声兴趣,提高其发音能力。
(2)针对有语言但语言能力较低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通过强化物刺激、模仿训练、句子扩展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针对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通过指令理解、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
(4)针对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通过卡片、实物、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提高了自身在孤独症语言训练方面的专业水平,掌握了孤独症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通过实训,对孤独症语言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在实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我对孤独症语言训练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使我掌握了孤独症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训练的有效性实验报告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困难、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社交行为的训练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关键。
本实验旨在探讨一种特定的社交行为训练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性。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选取了 15 名年龄在 5 8 岁之间、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
这些儿童在参与实验前,均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并根据其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社交行为表现进行了分组。
(二)实验方法1、训练内容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的社交行为训练课程,包括社交技能训练、情感认知训练、游戏互动训练等。
训练课程为期 12 周,每周进行 3 次,每次 60 分钟。
2、训练方式采用个体训练和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个体训练主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小组训练则通过模拟社交场景,让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练习社交技能。
3、评估工具在实验前后,分别使用《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评估量表》和《儿童社交能力观察记录表》对儿童的社交行为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主动交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回应他人能力等方面。
三、实验结果(一)社交技能的提升经过 12 周的训练,大部分儿童在主动交往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例如,实验前很少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的儿童,在训练后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伴问好;原本在与他人交流时目光回避的儿童,逐渐能够保持眼神接触。
(二)情感表达的改善在情感表达方面,许多儿童从之前的情感淡漠或表达不当,变得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学会了通过面部表情和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三)社交互动的增加通过游戏互动训练,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明显增多。
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集体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四)评估量表得分的变化对比实验前后的评估量表得分,发现所有儿童在社交行为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初步研究七八、实验结果:十名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测试检测表实验个案语言交往能力测试结果统计姓名理解%表达语言能力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郑X0.760.940.720.970.30.53余X10.88 10.76 1杨X 0.87 0.76 0.87 0.97 0.45 0.38 彭XX 0.82 10.87 10.94 0.85 刘XX 0.530.65 0.98 0.25 0.55 韩X 0.78 0.53 0.73 0.77 0.73 0.13 高XX 0.96 病0.77 病0.28 病吴XX 0.28 0.540.820.180.15杨XX 0.72故0.52故0.18故王X0.510.510.580.800.150.33平均分M 0.689 0.772 0.7410.4650.293标准差SD0.2240.2170.1180.0980.4890.309t6.62****3.09***0.16P<0.001P<0.01本研究是针对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障碍,如何进行训练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中发现以训练孤独症学生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与语言交往能力相结合,设置生活情景、游戏环境为主渠道,始终探讨训练孤独症学生会语言交往能力的原则、步骤、方法。
结果发现:1、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应当及早训练。
其发展过程中接受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是必要者,可行的。
训练前对其语言理解、表达及语言能力进行测试,训练者把握其实际水平及发展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实施训练。
2、训练其语言交往能力与训练认知、运动,情绪、行为及生活常识的理解的同步进行。
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Kephart的动作教育理论。
因为认知基础需先由动作发展成熟再形成知觉与概念。
语言发展需要认知、运动发展配合,互相促进。
3、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训练整体效果明显。
从统计表中看出理解、表达、语言能力后测平均分都高于前测数据。
幼儿园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社交互动的训练幼儿园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社交互动的训练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为社交互动和语言沟通困难。
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互动训练的重要场所。
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社交技能,提高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能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幼儿园自闭症教育的社交互动训练。
案例分析小华是一名3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在幼儿园中常常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而是呆在自己的角落里,做着自己的事情。
由于缺乏社交交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基本上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他的父母很担心他的社交互动能力,便向学校寻求帮助,希望对他进行社交互动训练。
在幼儿园中,针对小华的社交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社交技能训练首先,需要对小华的社交技能进行训练。
具体包括:1)目光接触:教小华与人进行目光交流,并建立起目光接触的习惯,从而增强他与他人互动的兴趣和信心;2)语言沟通:通过与小华交流,教给他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且耐心地聆听他的话语,增加他对交往的信心;3)表情表达: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培养小华的丰富表情,增强他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2.社交互动训练除了社交技能训练之外,小华还需要进行社交互动的训练。
具体包括:1)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让小华与其他孩子建立起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增加他与他人间互动的机会;2)合作游戏:通过各种合作游戏,让小华学会与别人分享、学会给予和接受帮助,并加深他对协作的体验,让他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3)模仿行为: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让小华学会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情境来应对不同的行为表现,逐渐适应社交场合。
幼儿园社交互动训练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在训练的三个月中,小华的社交技能不断提升,他愿意与其他孩子交往了,也能够主动与别人说话了。
同时,他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不再退缩和畏惧面对他人。
在训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小华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更有自信和勇气与别人交流互动。
(北师大课程班作业)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的实验(和平睿智)录入时间:2006-3-24 14:18:00阅读人次:418张雪娇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摘要】自闭症(autism常被称为“孤独症” ),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Kanner)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我们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是可教育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他们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本实验仅就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面,对本班1名自闭症儿童从交往意识的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交往能力的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目的是通过个别强化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自闭症语言交往能力情感沟通[Key words] autism language association ability links of emotion【问题的提出】人是社会的人,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生存,语言交往是人类适应社会的重要形式。
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构成人类社会生活。
自闭症儿童由于一些未明原因,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和语言沟通障碍。
由于他们缺乏与人交往能力,内心世界无法与人表白,于是就产生许多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自立。
自闭症儿童也是人类中的一部分,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社会交往能力,对我班1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语言发展跟踪调查和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实验。
【个案情况简介】赵×,男,10岁,在校四年级学生,曾在普小就读。
有语言能力,说话经常是鹦鹉学舌式;喜欢听歌曲和唱歌;能朗读课文,但有丢字落句现象,不理解所读的内容;独自一人玩不愿与人交往;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变化很敏感;情绪极不稳定;情绪焦虑时表现为大声尖叫,到处乱跑;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自闭行为是边跑边自身旋转。
【实验步骤】1、情感沟通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之一就是与人不亲近,普遍缺乏情感反应,对人和事都比较冷漠。
正如陶国泰教授所指出的:“仿佛有壳子(把他)包到里面去了,要用温暖去冲破冰冷的外壳。
”新的环境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是陌生的,会引起他的焦虑。
只有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才能使他们在感情上接纳你。
这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和补偿的前提,只有当他们能接受教师和班级整体环境了,真正的教育才开始。
赵×刚来我校时,可以说是“目中无人”,更别提与老师、同学说话了。
为了帮助他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老师主动跟他问好,经常和他玩他喜欢的游戏,平时多和他说话,聊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目光对视,有时适时地满足他的需要,批改作业时,用他喜欢的英文评语。
逐渐地他开始接纳老师,能正确说出老师姓什么,跟老师也有了目光接触。
在师生能够交流以后,进行初步的日常常规训练。
除了老师,其他同学也是和他长期接触的人,必须使他对同学不排斥、不反感,于是,通过游戏引导他感觉周围的人。
组织学生一起游戏,老师手把手带领他做,并给他创造与同学接触的机会。
如游戏“找朋友”,在边唱边玩中,体会同学对他的友好,从而有和同学交往的意识。
2、发展语言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内心的情感时,就必须选择一种途径来表达,而“语言”便是被人类选作一种互相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高级工具使用于生活之中。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障碍,他们不仅语言发育延迟,还有语言的形式和运用方面的异常。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着重在于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赵×能背很多诗歌,机械记忆很好,识字率很高,爱看报纸、图画书,于是,抓住他的这一爱好,把握时机,发展其语言能力。
2.1制造机会,体验成功。
让赵×领读课文,他会高高兴兴地像老师一样站在前面,大声领读,丢字落句现象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同学跟着他朗读后,他显得非常兴奋,更认真地读了,即使有读错的地方,自己也能及时发现,改正过来。
2.2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词义的理解是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
有些自闭症儿童虽然表面上会讲较多的词汇,甚至会讲比较深奥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只不过是从电影、电视、电台或成人那儿机械地模仿而来,他们所讲的一些词语缺少可靠的表象基础。
在对赵×的教育训练中,创设宜于学习词汇的情景,使他在各种情景中学会同一概念。
如在教学词语“搓”时,通过搓衣服、搓手等情境理解词义。
2.3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
看图说话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过程中,先让赵×看自己或家人的照片,说出照片上的人和地点。
然后再选出他喜欢的故事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如读完《两只小狮子》后,看图说说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另一只在干什么,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2.4注重组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词语增多了,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就多了,句子也就更丰富多彩了。
要丰富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就要教给他们组词、造句的方法。
开始,赵×不理解组词、造句的意思,老师就让他通过查字典、辞典找到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经过长期练习,赵×不仅明白组词、造句的意思,还能脱离字典完成老师出的题目。
此外,在看图书或讲故事中,丰富一些形容词“红红的太阳”,“高高的大树”,“小猫喵喵叫”等,这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是有帮助的。
2.5学习使用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指“你”、“我”、“他”,以及与之相应的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
人称代词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自闭症儿童往往分不清,在说话、回答时出现混淆现象。
开始时,老师问赵×:“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是:“你叫赵×。
”问:“今天谁来接你回家?”回答是:“爸爸接你回家。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利用课间和赵×聊天,拉住他的手指认老师说:“你是张老师”,并指着自己的胸脯说:“我是赵×”。
上下学时让他根据实际情况说出:“××送我上学”,“××来接我”。
以此来区分“你”和“我”。
在训练“物主代词”的使用时,利用各种句式,采用聊天、提问、游戏等方式进行。
如拿着赵×的文具盒问:“这是谁的?”,让他指认物品说:“这是我的。
”3、交往培训社会化行为缺陷是自闭症儿童临床三大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能力与交往技巧方面。
双向的交往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他们往往存在“鹦鹉学舌”式的语言,在教育训练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发展主动性语言。
打招呼不仅仅是礼貌的体现,更是沟通的开始,是主动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闭症儿童很难做到主动打招呼,赵×也是如此,这就需要以老师的主动去带动他的主动。
3.11听觉反馈练习。
开始,别人叫“赵×”,他也说“赵×”,为了提高他的听觉反应及主动性反应,在班级中开设点名活动,通过点名知道听到自己的名字要答应一声。
经过每天模仿学习、强化训练,赵×已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举手答“到”。
3.12打招呼练习。
赵×刚入校时,都是老师主动对他说“赵×好”,他也说“赵×好”,老师教他,要说“老师好”,反复练习巩固。
然后,告诉他,见到老师要先说“老师好”,再反复练习。
等他到校时,开始要提示一下“见到老师说什么?”后来老师双手拉住他,用目光注视他,以示“老师在等待你的问好”。
多次下来,赵×能先向老师问早说再见了。
3.2学习求助性语句。
在遇到困难时,自闭症儿童不知如何用语言来寻求别人的帮助,只能靠发脾气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有必要教他们掌握简单的求助性语句这种语言交往能力。
有一次,由于教室门锁上了,赵×怎么打也打不开,就发起了脾气,边尖叫边砸门、踢门,老师利用这一契机,及时教他说:“老师,帮我把门打开”,如此反复使他掌握了这句话的含义。
然后,教他在别人帮助之后,要说“谢谢”。
3.3训练简单交流。
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目的不在于能默写多少词,算多少道题上,而在于培养他们能基本独立应付外部环境,提高其社会参与率,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交往力。
虽然其自身缺陷阻碍了交往力的发展,但实践证明,只要把握时机,创造情境,就可以有所补偿。
有些儿童由于逃避视觉接触,有些因缺乏应答策略而失去了交往机会。
一次,老师明明看到是赵×的本子掉在地上,于是拣起来却不还给他,而是面向全班同学问:“这是谁的本?” 赵×不明白“谁的”是什么含义,所以不理会。
这时老师换一种方式,把本子拿到他面前问:“这是你的本吗?”,他就明确回答了。
然后再教他怎么回答“谁的东西”的问句。
【实验效果】经过两个学年的训练,赵×在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从最初的无视他人转变为能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最初只能看懂老师的手势指令,逐渐学会听懂语言指令;鹦鹉学舌的现象全部消失;有主动与人交往的表现,假期时主动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能参与集体活动,如间操、春游;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a、在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不当处。
b、在跟自闭症儿童说话时,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千万不要用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意思的词语。
c、告诉自闭症儿童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不应做什么。
d、当自闭症儿童焦虑时,不能感到很烦,应很平和地走过去,耐心地和他交流。
e、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要及时告诉自闭症儿童,并以视觉表的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f、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a、虽然,教育的大同状态是融合教育,但我个人认为,自闭症儿童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行为表现存在着特殊性,不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中,而应安置在专门的教育机构。
b、加大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培训。
现在,无论是普通学校的教师还是特殊学校的教师,对自闭症的了解都不够深入,没有理论基础,更谈不上有效的教育。
c、提高人们的认识。
有部分人认为自闭症就是精神病,对自闭症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示厌恶,必须转变人们的这种观念,因为人人生而平等。
【小结】自闭症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
身为特教教师,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