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效用函数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106
决策理论3_效用函数决策理论是研究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理论。
效用函数是决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不同决策结果带来的效用或满足程度,从而指导人们做出最优决策。
效用函数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边沁提出,他认为人们根据自身对事物的偏好程度,对不同结果赋予一定的效用值。
效用函数可以看作是将决策结果映射为实数的函数,而不同人对相同决策结果的效用值可能是不同的。
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因人而异,常见的效用函数包括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线性函数在描述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时较为简单,即效用与结果成正比。
指数函数则可以很好地描述决策者对小概率事件的偏好,即决策者更容易选择高概率事件而放弃低概率事件。
对数函数则可以很好地描述决策者对较大收益的饱和效应,即对于相同数量级的收益,决策者的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函数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通过确定决策者的效用函数,可以将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最大效用值或最小效用值来确定最优决策。
例如,在投资决策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投资组合的效用值来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
另一方面,效用函数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决策者之间的偏好,帮助决策者进行选择。
例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政策方案对公众的效用值来确定最优政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有效的效用函数并不容易。
一方面,人的偏好往往是主观和复杂的,难以用简单的函数来直接描述。
另一方面,效用函数的形式和参数可能随着决策情境和决策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策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实证研究、实验方法和专家调查等,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效用函数。
此外,效用函数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效用函数假设人的决策行为完全理性,忽视了人们在面对复杂决策时可能存在的有限理性。
其次,效用函数所基于的价值观和陈述性规则可能因人而异,存在主观差异。
最后,效用函数往往难以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和权衡,可能导致决策结果与现实情况的偏离。
第三章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
*在投资学教材中,通常采用的用来计算效用的一个函数形式如下:
其自变量为回报率和回报率的方差。
U 为效用值,m 是投资者的效用对乘积2σA 的反应弹性,A 是一个反映投资者回避风险程度的指数,也称为风险厌恶系数。
A 越小,表明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小,当A=0时,表明投资者是风险中立者。
例:已知有四种投资工具,具有如下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对应问题。
效用公式数据
投资 预期收益E (R ) 标准差(%)
1 10 35
2 1
3 57
3 2
4 13 4 26 18
已知2006.0)(σA R E U -=
①根据上述效用公式,如果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A=3,投资者会选择哪种投资?
②如果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会选择哪种投资?
解:①A=5时,2018.0)(σ-=R E U
17.2096.2048.4505.124321==-=-=,U ,U ,U U
选择投资3。
②对风险中性者,A=0,影响效用的只有预期收益,所以选择投资4。
2)(σmA R E U -=。
第3章---效用理论1.效用U (ut ili ty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 (to tal ut ili ty ):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 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 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 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 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 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 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 f TU =,()51=f ,()92=f ,()123=f ...()128=f .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Y X TU +=4,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5.边际效用M U (ma rg ina l uti li ty ):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是递减的。
假定Q ∆保持不变,即每次增量相同,但TU ∆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语言:()Q f ''<0或MU 是减函数。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但是递减的速度很慢,一般忽略不计。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第3章效用函数1.王五的效用函数如下:(),=。
王五原先消费9单位x和10单位y。
如U x y y果他所消费的x缩减为4单位,要给他多少单位y才能使他与原先一样满意?解:王五原先的效用为:()U==⨯+=9,1010231016当4x=,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有:()u y y==,解得:4,16y=。
12所以要给他12单位y才能使他与原先一样满意。
2.“三只手”有两只左手,一只右手。
(1)画出“三只手”对左右手套的无差异曲线。
(2)我们称两只左手套、一只右手套为一“副”手套,并用拥有多少副手套来表示“三只手”的效用水平。
以()R L表示右(左)手套数,写出“三只手”的效用函数。
(3)如果2>,多一只左手套会增加多少效用?L R(4)如果2<,多一只左手套会增加多少效用?L R答:(1)“三只手”的左右手套为2:1的完全互补品,其无差异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无差异曲线(2)手套所带来的效用取决于左手套数目的半数取整与有手套数目的均值中的较小值,即()1,min ,2U L R R L ⎧⎫=⎨⎬⎩⎭;(3)如果2L R >,()1,min ,2U L R R L R ⎧⎫==⎨⎬⎩⎭,多一只左手套不会增加效用。
(4)若原先L 是奇数,初始效用为:()11,min ,22L U L R R L -⎧⎫==⎨⎬⎩⎭,增加一只左手套将增加一单位效用()()11,min ,22L L U L R R +⎧⎫+⎪⎪'==⎨⎬⎪⎪⎩⎭;若L 是偶数,初始效用()1,min ,22LU L R R L ⎧⎫==⎨⎬⎩⎭,增加一只左手套将不增加效用()1,min ,22L LU L R R +⎧⎫==⎨⎬⎩⎭。
3.还记得大大和小小吃冰棍的故事吗?(见第2章习题)(1)分别写出大大和小小对大、小冰棍的效用函数(以x 、y 分别表示大、小冰棍的数量)。
(2)试给出两个不同的大、小冰棍组合数,使得大大较喜欢其中一个组合,而小小则较喜欢另一个。
决策理论与方法第三章:效用函数引言在决策理论与方法中,效用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衡量个体对不同决策结果的偏好程度的数学函数。
效用函数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最优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效用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方法。
定义效用函数是一种将不同决策结果与其对个体的满意程度相联系的函数。
它可以用来衡量个体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程度。
一般来说,效用函数的取值范围是实数。
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x),其中x是决策结果。
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常常假设效用函数是关于决策结果的单调递增函数。
这意味着,个体对于更好的决策结果拥有更高的满意度。
性质效用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单调性:效用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即对于任意的决策结果x和y,如果x>y,则U(x)>U(y)。
•凸性:效用函数是一个凸函数,即对于任意的决策结果x和y,以及0<α<1,有U(αx+(1-α)y)>αU(x)+(1-α)U(y)。
这意味着个体对于取得中间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只取得x或y的满意度之和。
•边际效用递减性: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决策结果对于个体总体满意度的变化。
效用函数具有边际效用递减性,即随着取得更多相同决策结果的数量增加,个体对于每个增加的单位的满意度递减。
常见的应用方法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是一种将不确定性的决策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的效用函数的方法。
它基于以下两个假设:个体具有一种对于结果的期望值,而且个体对于结果的满意程度是平凡的。
具体来说,期望效用理论将决策问题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量化不同结果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其次,通过效用函数对结果进行排名,选取满意度最高的决策。
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在决策理论中,个体的风险偏好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效用函数的形状。
风险偏好指的是个体对于不确定性决策结果的喜好程度。
具体来说,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喜好三种类型。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效用函数1.1 效用的概念效用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用于描述人们对不同选择的偏好程度。
效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效用。
1.2 效用函数的定义效用函数是用来表示人们对不同选择赋予的效用的函数。
它将不同的选择映射到一个数值上,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而言越有利。
效用函数是一种量化人们选择偏好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
二、效用函数的特点2.1 主观性效用函数的值是主观的,它取决于个体的偏好和价值观。
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效用函数。
2.2 正值性效用函数的值是正的,即效用函数的值不能为负。
这是因为效用是用来衡量个体对不同选择的好坏程度,若效用为负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来说是不利的。
2.3 边际效应递减性边际效应递减性是指随着某一选择数量的增加,对个体带来的额外效用逐渐减少。
例如,一个人一天喝一杯水可以获得一定的效用,但继续喝第二杯水时,获得的额外效用就会减少。
2.4 可比较性效用函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
通过效用函数,我们可以确定对个体来说哪种选择更优。
三、效用函数的形式3.1 效用函数的数学表达一般来说,效用函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
常见的形式有线性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指数效用函数等。
具体形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偏好。
3.2 线性效用函数线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简单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成正比。
例如,一个人每天喝的咖啡数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
3.3 二次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一个人购买商品的数量和购买商品的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
3.4 指数效用函数指数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指数函数成正比。
例如,一个人对音乐会的参与人数和参与人数对自己的快乐感的影响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