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储存记忆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1
《认知心理学》述评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韦瑶瑜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而Neisser(1967)《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已基本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武秀波等,2007)。
现在,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认知心理学俨然成了一门“显学”。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于2006年12月出版的《认知心理学》由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讲座教授陈烜之领衔,内地、港、台三地知名认知心理学学者20人共同撰写完成。
该书内地版是21世纪高校心理学教材之一,也是内地出版的介绍认知心理学这门研究“人类智慧之本质及其运作”(Anderson,1980)新知的又一力作。
认知心理学对于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及语言信息加工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认知心理学理论模型往往可以很好地解释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产出等研究结果。
因此,本书对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1.内容简介全书分导论(第一至二章)、基本心路历程(第三至五章)、知识的结构与加工(第六至九章)、思维与应用(第十至十三章)等四大部分,共十三章,书末附中英、英中双向对照词条索引。
下面分章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绪论。
本章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问题和研究取向。
认知是指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和运用,其中前三种心理过程为“编码操作”(coding operations),后三者为“记忆和应用操作”(memory and applied operations)。
认知心理学是以心理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认知问题的一个领域。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心理表征”问题(即信息是如何储存在认知系统之中的)和“心理过程”问题(即信息的获取以及使用操作时的程序问题)。
一、记忆模型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外部环境中的刺激,首先进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它记录个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感觉记忆和听觉感觉记忆研究较多。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很快被传递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只包含一小部分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很脆弱。
除非得到重复否则大约30秒之内便会从记忆中丢失。
长时记忆有一个非常大的容量。
除了几分钟以上的记忆之外,长时记忆好包含几十年以前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相对永久,丢失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2、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3、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4、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
在自我参照研究中,同不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相比,人们更可能回忆出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
5、Tulving的记忆模型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
Tulving(1972)认为,情节记忆中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
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单项选择题-认知心理学同步练习指南认知心理学同步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2、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3、最早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的是 ( )A、亚里斯多德B、冯特C、柏拉图D、詹姆斯4、最早提出学习和记忆的法则,并强调表象的重要性的是()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冯特D、詹姆斯5、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哪种方法来研究心理过程?()A、内隐实验B、内省法C、梦的解析D、节省法6、詹姆斯对认知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可能是有关哪一方面的理论?()A、注意B、意识C、记忆D、语言7、下面哪一位研究者最早对记忆结构和记忆加工作出了区分?()A、冯特B、詹姆斯C、艾宾浩斯D、巴特利8、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得研究是哪类研究者完成的?()A、行为主义B、语言学C、格式塔心理学D、人工智能9、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时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10、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的是 (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11、关于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MRI可以产生比PET更精细的图像,但fMRI的费用较高B、fMRI只需5秒便能成像,而MRI则要90秒C、单细胞记录技术也可直接用于人的视觉模式识别的研究D、ERP的优点是可以识别单个神经元的反应12、认知科学不包括下面哪一学科?()A、哲学B、人类学C、生物学D、神经科学1、在成分识别理论中, 简单的三维形状被称作()A、模板B、原型C、局部特征D、几何离子2、关于Navon的模式识别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速度更慢。
第7章 记 忆一、单项选择题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统考2008研]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形象编码【答案】C【解析】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其中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
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08研]A.首因效应B.启动效应C.词优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D【解析】在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中,新近学习的材料的遗忘较少,属于近因效应,对最初学习的材料的遗忘也较少,属于首因效应,中间学习的内容的遗忘较多。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①最先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后摄抑制,新近学习的材料仅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学习的材料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因此遗忘最多。
②最先学习的材料进入了长时记忆,而新近学习的材料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因此,二者的遗忘较少。
B项,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学习的经验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C项,词优效应指在快速呈现条件下,词中的字母比无意义字母串中的字母或孤立的字母更容易辨认的现象。
3.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具有()。
A.意识性B.无意识性C.随意性D.陈述性【答案】B【解析】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而并不在意识记忆信息的过程是否是有意识的。
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A.情绪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陈述性记忆【答案】D【解析】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
A项,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B项,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
C项,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个体对语法规则、化学公式、物理定律、公式符号等知识的记忆是()。
8.1复习笔记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记忆结构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认为记忆由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3种结构组成,它们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2.记忆过程(1)信息首先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信息加工系统。
(2)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进入短时存储部分(STS)或称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大约只能保留lmin。
(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
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信息在其中可保持数十年之久。
复述或机械背诵在信息从短时存储传递到长时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3.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图8-1刺激卡片(1)视觉形象的存储①全部报告法a.实验程序刺激卡片(如图8-1所示)呈现50ms后,要求被试把他全部看到的字母都报告出来。
b.实验结果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5个字母。
c.实验结论通过实验,Sperling断定。
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
②部分报告法a.实验程序被试首先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根据声音提示(高音、中音、低音)报告相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字母。
3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防止被试猜测。
b.实验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个;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
c.实验结论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2)听觉回声的存储①听觉的感觉记忆以回声储存的形式存在,它保持的时间约为3~4s。
②Darwin用类似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回声储存的存在。
实验表明,被试能在回声储存中保存4.9个项目。
4.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1)短时存储容量①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来获得。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关键词节省法 再现法 经典性条件反射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退化 系列回忆 对偶联合回忆 自由回忆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前瞻记忆 回溯记忆 错误记忆 真实记忆 DRM 范式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模糊痕迹理论 元记忆 客体记忆 启动效应 多重记忆系统说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人工语法范式 序列反应时任务 矩阵扫描任务 序列推测任务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课程讲义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他用节省量作为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即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遍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遍数比值。
%100×−=OLRL OL 节省量 多次重复研究后,他得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现了遗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可见,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节省的百分比2040 60 801001 82448 间隔时间(小时)图8-1 遗忘曲线(采自Ebbinghaus,1885)(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巴特莱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重复再生和系列再生。
由此发现当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时是怎样被扭曲的,而这些扭曲信息的出现是记忆功能不完善的表现。
巴特莱特认为在系列再生过程中人们记忆的变化存在以下几种趋势:①习惯性表征的变形②精心组织③简单化④命名⑤细节的保存。
因此他指出,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使之更适合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除了国外的一些经典研究,我国心理学家也进行过关于记忆内容变化和遗忘曲线的研究。
(1)对图形记忆变化的研究:曹日昌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分类,他指出和识记图形相比较,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①简略、概括②完整、合理③详细、具体④夸张、突出。
单选题(每题分,共分)()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局部加工.整体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答案:()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衰减模型.过滤器模型.反应选择模型.知觉选择模型答案:“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命题检验.短时记忆.概念形成答案:“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失语病人产生的.失语病人产生的.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结论.心理模型.问题表征答案: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A.假设检验.刺激偏好.维量检验.位置交替答案: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命题检验.短时记忆.概念形成答案: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答案:和()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枕皮层.额皮层.顶皮层.颞皮层答案: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答案: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A.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双向分离法.锐敏度实验法答案: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减法反应时实验.开窗实验.加法反应时实验.扫描实验答案: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布鲁纳()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保守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博奕性聚焦.继时性扫描答案: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与英语教学黄敏,魏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记忆的多重存储系统,然后根据多重存储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对英语教学的建议,最后,本文指出了目前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相结合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记忆多重存储模型农业院校英语教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几年以后,艾宾浩斯发表的著作《记忆》,成为第一个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下面将介绍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并探讨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和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及其多重记忆系统简介一直以来,记忆的研究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C. bartlett,1886~1979)的实验对记忆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进行了无意义音节(如kyh,pil)的学习,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人们的遗忘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也就是说在学习之后的较短时间里,记忆的内容会大量的遗忘。
记忆的遗忘曲线强调了即时复习的重要性。
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实验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意义的追求。
他以“鬼魂的战争”这篇文章为材料,对不同的被试经行了记忆测验,他发现被试的记忆和回忆过程与个人经历和文化有关,被试会更改故事的细节,使之变得合理而平常,符合被试的文化习俗[1]。
即回忆过程不仅是被动重现过去学习材料的过程,它包含建构的成分,在回忆中我们使用已保存的内容以及头脑中的图示重新产生所学习的内容。
艾宾浩斯和巴特利特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回忆的效果上,也就是说他们探讨了那些因素会影响回忆的效果,但并没有研究记忆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家的兴趣由记忆的效果转向了记忆的过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12岁以前是习得母语的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关键期【解析】语言习得关键期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
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
2.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感觉记忆【解析】Atkinson和Shiffrin于1968年提出多重存储模型。
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又称双重记忆模型。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或瞬间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3.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______四个环节。
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重现【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这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再认和重现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
4.______是把人作为信息加工者和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有机体来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流派。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认知心理学【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流派之一,把人看作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目前,在全世界,认知心理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系统中。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______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答案】联想主义心理学【解析】西方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记忆模型1、多重储存模型的特色、内容多重储存模型:第一次系统地说了然记忆系统的构造和记忆的过程。
该模型假定,记忆由三种记忆储存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因为特别重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储存,因此,该模型有时也称作两重记忆模型。
依据Atkinson 和 Shiffrin 的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资料按听觉或声音特征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资料按语义和意义特征编码。
短时记忆中的资料按听觉或声音特色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资料按语义或意义特色编码。
工作记忆:是我们达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储存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但仅是一个被动的储存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重申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资料连续地获得办理、联合和转变。
2、加工水平门路也称加工深度门路,这类门路假定,人们加工资料的方式,影响以后的回想成效。
同浅的感觉加工对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远的记忆保持。
两种任务能产生特别强的记忆保持,一个是被试自己产生资料,另一个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能否和自己有关。
与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奏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
产奏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想成绩更好。
很多实验都察看到这类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资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达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达成高声朗诵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以后的回想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奏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全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想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征、听觉特征、语义特征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前三种加工角度常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可否用到自己身上。
当人们联系自己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成效。
自我参照效应完整能够用到广告设计中。
并且同语义任务、物理属性任务对比产生了的回想。
3、 Tulving 模型Tulving 的记忆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储存的资料的性质上。
2001年认知心理学一、单选1.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研究是()A 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完成B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C 由艾宾浩斯完成D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完成2.按照特征整合理论()A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特征登记和整合都需要注意D特征登记和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3.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A事件相关电位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眼动记录技术D双耳分听技术4.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5.自我参照效应支持A多重存储模型B加工水平途径CTulving的(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6.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B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C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D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最先发展,接着是情节记忆,最好才是语义知识二OO二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分,共10分)1.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2.在成分识别理论中,简单的三维形状被称作 ( )A.模板B.原型C.局部特征D.几何离子3.Welford将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 )A.心理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4.右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只划左边的一半B.只划右边的一半C.只划上边的一半D.只划下边的一半5.Atkinson和Shiffrin的多重存储模型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言语信息( )A.以视觉形式编码B.以听觉形式编码C.以语义形式编码D.以命题形式存储6. 下面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A.猫能捉老鼠B.后天晚上开会C关于如何打网球的知识D.两天前在动物园看见过大象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D.句子核证技术8.对于普通人的语义记忆来说,具有特殊地位的是( )A.基本范畴B.上位范畴C.下位范畴D.原型9.“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10.在Posner和Raichle(1994)的PET扫描实验中,要求说出所看到或所听到的词,这属于( )A.一级水平任务B.二级水平任务C.三级水平任务D.四级水平任务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