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1018.50 KB
- 文档页数:39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概念卫生服务供给弹性是指卫生服务的提供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的能力。
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卫生服务供给方根据需求变动情况的不同程度而产生不同的弹性。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果卫生服务供给方具有较高的弹性,则可以根据需求变动灵活调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卫生服务。
相反,如果卫生服务供给方的弹性较低,则可能导致人民群众无法及时得到必要的医疗保健,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供给方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如果卫生资源充足,医护人员的数量足够,设备齐全,那么供给方就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弹性。
其次,卫生服务政策和管理体制也会影响供给弹性。
当政府制定了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鼓励和支持卫生服务供给方提高服务质量和数量,并灵活调整服务结构和方式时,供给方的弹性就会增强。
另外,卫生服务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供给弹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需求方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较为稳定,供给方容易预测需求,根据需求情况进行服务调整,供给弹性就会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提升需要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供给方应加强资源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设施和人员配置,加大对卫生服务相关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其次,政府应加强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卫生服务整体供给水平和质量水平。
同时,需求方也需要加强自身对健康的管理和预防,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以减少对卫生服务的过度需求和压力。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提升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提升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需要在卫生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
卫生服务供给范文卫生服务供给是指医疗机构和相关卫生服务提供者向人群和个体提供保健、预防、医疗、康复、终生护理和支持服务的能力和行为。
卫生服务供给涉及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包括一级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等。
这些机构提供多种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手术、急诊救治等。
1.人力资源:卫生服务供给需要足够的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来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还需要有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等来运作医疗机构。
2.物质设施:卫生服务供给需要具备适当的物质设施,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卫生器材等。
这些设施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适宜的质量标准,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服务网络:卫生服务供给需要建立完备的服务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
服务网络应该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和高级医疗机构,并且应该具备对接和转诊机制,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4.财务支持:卫生服务供给需要足够的财务支持,包括政府的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和个人的医疗费用支付。
这样才能够确保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尤其对于经济困难的人群。
在当前的卫生服务供给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源不均衡问题,即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不足,导致人们无法获得合适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高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导致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卫生服务供给还需要面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等挑战,这些都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负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改善卫生服务供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鼓励人们就近就医。
其次是推广信息技术在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应用,包括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医疗费用报销,减轻经济负担。
最后是加强卫生服务供给的监管,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公众健康。
总之,卫生服务供给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人力资源、物质设施、服务网络和财务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某种卫生服务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
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
如图6-2所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在供给
曲线S上,随着某种卫生服务价格的变动,点A、B、C之间的位置移动,
图3-2 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变动
当某种卫生服务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
数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整条供给曲线
如图6-3所示,假设某种卫生服务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由于某
种因素使原来的供给曲线S
0右移到S
1
,表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从S
,表示供给减少。
图3-3 卫生服务供给的变动
16
17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特点
⏹与一般的商品或服务比较,卫生服务从总体上是
医院质量与数量的权衡
24
26 28
在现实中,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而医生出于自身经
济利益的需求,医生既是顾问又是服务提供者,因此可以
创造额外需求,即供方创造需求(supply creates demand
化的现象。
第三讲卫生服务供给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述1.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供给(supply):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厂商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生产者必须有生产和出售的愿望;生产者必须有供应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价格和资源条件下,面对社会需求所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量。
(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2.卫生服务供给的分类(1)特需的卫生服务供给–急诊医疗、外科手术等医疗服务(2)一般性的卫生服务供给–针对一些并不威胁生命的急慢性疾病,以及一些使人不适的病症引起的卫生服务。
(3)预防保健和一些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监测。
3.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同时性或及(即)时性(2)不确定性和变化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资格、控制权、相对缺乏)(5)高质量性与无误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正、负)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正效益外在性。
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负效益外在性。
(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私人产品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抗争性,即如果某人使用了该产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使用,增加消费者就要增加产品数量;二是具有排他性,即只有按该商品价格支付了货币的人才能够使用这种产品,不付钱者则不能使用。
许多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如健康教育,疫区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等,它们往往是一些最具成本效果的公共卫生和预防措施,但在市场机制下这些成本低效果好的卫生服务却没有人愿意提供,往往发生供给短缺。
4.卫生服务供给的表示卫生服务的产出是健康,但健康不易衡量,常用服务量指标代替。
卫生服务供给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我国经历了从较为落后的状态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卫生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卫生领域的投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首先,医疗保健是卫生服务供给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以三级医院为主体,区域分级医疗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现代医疗体系。
各级医院除了提供传统的治疗服务外,还逐步发展了预防、康复和社区医疗服务等新型医疗模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预防保健是卫生服务供给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积极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提供免疫接种、常见疾病筛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再次,公共卫生是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主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卫生状况和疾病防控,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保障公众的卫生安全。
政府加大了对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卫生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确保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卫生服务供给还包括了环境卫生服务。
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的基础,政府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建设和农村卫生改善力度,提高了卫生设施的覆盖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条件。
总之,卫生服务供给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卫生服务。
面对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卫生服务供给的可及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产品数量。
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
(1)生产者必须有生产和出售的愿望(2)生产者必须有供应能力2.卫生服务供给:与供给的概念相似。
(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3.供给的目的: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4.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通过卫生服务的提供,承担起保护生产力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职能,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
5.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垄断性(2)不确定性(3)公益性(4)外部性(5)即时性(6)主导性(7)技术性6.卫生服务供给曲线:7.卫生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1)生产者的目标(2) 生产成本的变化(3) 产品的价格① 税收和补贴② 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③ 价格预期④ 市场上的供给者的数目8. 分比卫生服务价格变化的百百分比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化的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9.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种类10.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 产品调整的伸缩性(2) 时间因素(3)替代品1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品或服务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12.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1)劳动(2)资源(3)资本:物质形态和货币形态13.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第一阶段:收益递增阶段第二阶段:收益递减阶段第三阶段:收益不变阶段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固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品的增量(即边际产品)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态势。
15.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特征:(1)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不适用于所有要素的数量都等比例增加的情况(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建立在假定技术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因此,他不能预测在技术上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总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在使用或分析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时要求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必须是能够改变的16.等产量线:(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为负值(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17.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它表明生产者在既定成本下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