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之-2-回转体
- 格式:pps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3
尺寸注法 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点线面的投影 平面立体 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 组合体读图 截交线 相贯线 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零件图 紧固件与常用件2-322-332-342-35(1)2-35(2)2-35(3)2-36(1) 2-36(2) 2-36(3) 2-36(4)2-37(1) 2-37(2)2-37(3)2-37(4)尺寸注法立体三视图的画法点线面的投影平面立体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组合体读图截交线相贯线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 零件图紧固件与常用件2-32 已知圆柱的底圆直径为30,高为40,轴线垂直于侧面,画出它的三视图。
尺寸注法 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点线面的投影 平面立体 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 组合体读图 截交线 相贯线 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零件图 紧固件与常用件2-32 已知圆柱的底圆直径为30,高为40,轴线垂直于侧面,画出它的三视图。
尺寸注法立体三视图的画法点线面的投影平面立体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组合体读图截交线相贯线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 零件图紧固件与常用件2-32 已知圆柱的底圆直径为30,高为40,轴线垂直于侧面,画出它的三视图。
尺寸注法立体三视图的画法点线面的投影平面立体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组合体读图截交线相贯线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 零件图紧固件与常用件2-33 已知圆锥的底圆直径为30,高为30,轴线垂直于侧面,画出它的三视图,有几解?任作一解。
有解尺寸注法立体三视图的画法点线面的投影平面立体回转体换面法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组合体读图截交线相贯线轴测图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1 机件形状的表示方法-2 零件图紧固件与常用件2-33 已知圆锥的底圆直径为30,高为30,轴线垂直于侧面,画出它的三视图,有几解?任作一解。
回转体轴线的投影使用绘制1.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讨论回转体轴线的投影使用绘制。
回转体是一种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几何体,其轴线是指围绕其旋转的中心线。
在工程制图和设计中,准确地绘制回转体轴线的投影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轴线的定义和特点。
轴线是回转体的旋转中心线,具有对称性,并且与回转体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了解轴线的定义和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回转体的投影方法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回转体的投影方法。
投影是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现,常用于工程制图和设计中。
回转体的投影方法包括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两种。
平行投影是一种简化的投影方法,可以在工程制图中使用。
透视投影则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效果,常用于建筑设计和艺术绘画中。
最后,我们将讨论投影使用的重要性。
正确绘制回转体轴线的投影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视觉效果,有助于工程制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同时,投影使用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回转体的形状和结构。
总结起来,本文将介绍回转体轴线的投影使用绘制。
我们将探讨轴线的定义和特点,详细介绍回转体的投影方法,并强调投影使用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回转体轴线的投影绘制技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将介绍轴线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轴线在绘制中的作用和基本概念。
然后,将详细探讨回转体的投影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的回转体投影方法以及它们在绘制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回转体轴线的投影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投影使用的重要性,并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回转体轴线的投影,提高绘图技能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和有序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回转体轴线的投影使用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 组合体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P 26P 27P 28P 29P 30首 页下一页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34-144-154-16下页题答 案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34-144-154-16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下页题4-144-154-16题 目答 案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34-154-16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34-144-16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34-144-15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6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74-184-194-20上页题下页题答 案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74-184-194-20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184-194-20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74-194-20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74-184-20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174-184-19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7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14-22上页题下页题答 案P28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14-22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8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22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8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1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8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34-244-25上页题下页题答 案P29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34-244-25题 目下页题返 回P29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244-25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9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34-25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9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34-24上页题下页题题 目答 案P29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64-27上页题答 案P30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64-27题 目返 回P30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 上页题4-27题 目答 案P30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3. 两回转面的交线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模 型 首 页4-26上页题题 目答 案P30。
工程制图(II)学习指南选用教材:《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图学基础习题集》(第2版),丁一、何玉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教材:《工程图学教程》,刘衍聪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工程制图》、孙兰凤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朱同钧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陈锦昌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本课程学习方法概述: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自始至终研究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绘图和读图是反映这一对应关系的具体形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本课程与中学基础知识联系不大,但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将投影分析(即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经常想象空间情况,自觉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2.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做作业及大量的绘图、读图实践,不断地由物画图、由图想物,才能逐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因此本课程每次课后都有绘图作业,做作业时应注意遵循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注意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3.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语言,《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是工程图样的宪法,是绘制工程图样的重要依据,是规范性的制图准则。
因此在学习和绘图实践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 工程图样是产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中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技术文件,绘图和读图的差错都会给工程带来损失,因此,学习本课程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1讲(2学时)绪论、§3-1正投影法基本知识、§3-2点的投影一学习要求及目标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形成;了解投影法的分类;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投影特征及立体三视图(即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掌握点的三面投影形成,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目标:1.熟练掌握正投影的形成,学会辨识简单立体的三视图;2根据点的任两面投影,求作点的第三面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