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格式:docx
- 大小:23.87 KB
- 文档页数:4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x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对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场,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___~____。
(二)如果出血量占总量的20%(___~____)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三)如果出血量达总量的40%(___~____)时,就有生命危险。
大出血伤员拖延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二、出血类型(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3)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
(二)根据损伤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间断,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固,危险性小。
三、止血方法(主要是指外出血)1.包扎止血: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图3-1)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是指在处理创伤患者时,必须掌握的四项关键技能。
这四项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1. 止血:这是创伤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失血过多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止血的方法有直接压迫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等。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伤口的位置、大小和出血的严重程度。
2. 包扎:止血后,需要用干净的绷带或布料包扎伤口,以防止感染和进一步的出血。
包扎时要尽量保持伤口干燥,避免使用脏污的绷带或布料。
同时,包扎的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
3. 固定:对于骨折或脱臼等严重的创伤,需要进行固定,以防止伤势加重或恢复过程中出现错位。
固定的方法有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将伤肢固定在身体上,或者用石膏将伤肢包裹起来。
4. 搬运:在完成上述三项技术后,需要将伤员安全地搬运到医疗设施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搬运时要注意保护伤员的头部和脊柱,避免二次伤害。
如果可能,最好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搬运。
以上就是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伤
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如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高级急救技术。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概述创伤:主要是各种外力或者机械因素接触人体以后对人体的器官、组织造成的一种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伤有切割伤、离断伤、擦伤或者是功能障碍、出血等。
另外,它在急诊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也是造成青壮年死亡或者伤残的第一大危险因素。
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急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医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创伤急救原则1、基本原则(1)要有整体观念,对创伤部位要仔细检查,对全身都要进行检查以避免有遗漏。
(2)先救命后包扎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要先检查其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先挽救患者生命,后对伤口进行处理。
(3)对伤口包扎要遵从适合的顺序,一般在伤口包扎的时候先包扎头部,再包扎胸部、腹部,最后是四肢。
2、生命支持治疗(1)呼吸道管理:急救时应迅速除去堵塞气道的各种因素,保持气道通畅;(2)心肺复苏:对多发伤患者如伴有胸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心脏压塞、心肌破裂,可开胸心脏挤压;(3)抗休克治疗:多发伤患者大多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宜取中凹体位,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3、急救措施严重创伤治疗与诊断同时进行,其中,威胁患者生命最主要是失血和颅脑损伤。
(1)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则应首先输入甘露醇溶液降低颅压,然后再完善各项检查;(2)以失血为主的患者,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补液、液体复苏;(3)各部位的创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的需要从整体的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切不可将各部位的损伤孤立。
创伤后死亡的三个高峰期第一高峰:伤后数分钟内。
死亡原因:脑干损伤,高位颈髓的严重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损伤。
第二高峰:伤后6~8小时之内。
死亡原因: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四肢骨折所致的大出血。
第三高峰:伤后数天到数周内。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分钟。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不变、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不变、搬运
创伤止血
编者的话:
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无意损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不变、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无意,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多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大凡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严重。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统统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
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
2.“用消毒纱布或明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
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纯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佳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合宜超过10分钟。
常用方法包括:上肢出血时,一手握住伤者前臂抬高,另一手放在上臂中部,用力按压肌肉块下缘,感觉到血管跳动后,拇指和四指捏紧;手指出血时,让伤者将手高举过胸,捏紧手指根部两侧;下肢出血时,立即给伤者脱去或剪开裤子,屈起伤者大腿使肌肉放松,在大腿根部中点稍下方找到血管搏动处,用力下压。
此外,足部出血可按压足背动脉,小腿出血可按压膝盖后方血管搏动处。
包扎关节处缠人字形包扎的主要目的在于压迫止血,保护伤口。
常用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布块或衣物代替。
无论使用什么材料进行包扎,必须注意松紧度。
受伤肢体会不断肿胀,因此,每隔10分钟就应检查循环情况。
血液循环不好时,局部皮肤会发白或发紫,并伴有局部刺痛或麻痹。
自制绷带时可将布料撕成长条,包扎上肢时,绷带宽度以5厘米为宜,包扎下肢最佳为
7.“5厘米。
包扎伤口的常用方法是螺旋形包扎法和人字形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最为简单,加压止血后,从放置敷料下方,自下而上、由内向外缠绕,每一圈应遮盖前一圈,直至敷料被完全遮盖。
此法适用于前臂、上臂、小腿等地方的伤口止血包扎。
人字形包扎法(见图一)更适用于肘部、膝部、足跟部等关节处伤口的止血包扎。
加压止血后,将肘部、膝关节做90度弯曲,绷带放在肘部、膝关节中央,先绕一圈不变敷料,再由内向外做人字形缠绕,每一圈遮盖前一圈的,缠完3个“人”字后,最后缠绕一圈做不变。
三角巾的主要功能是不变止血包扎的
物品,不变骨折、抬高伤肢。
自制三角巾时可将一块边长为1米左右的正方形纯棉布料对角剪开,成为两块三角巾。
紧急情况下,可用围巾、皮带等长条状物品临时替代。
三角巾的常用方法是“大手挂”(见图二),步骤如下:
1.支起受伤前臂,手及手腕高于肘部,成80度角;
2.“将三角巾全幅张开置于前臂和胸部之间,带尖伸展至肘部;
3.“将上面的带尾从未受伤的肩部绕过颈后,将下面的带尾向上覆盖手和前臂,在锁骨上凹处打结。
为减少摩擦,最佳在打结处垫上软垫、毛巾等。
不变骨折位置先辨清
骨折是在无意事故中相当多见的外伤,大凡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发生闭合性骨折时,骨折部位外皮完善,受伤部位可能出现大面积淤伤和肿胀;出现皮肤因骨折而破裂、伤口深入骨骼处或骨骼外露时,则是开放性骨折。
处理骨折的原则是不变并防止错位。
人体例外部位的骨折具有例外体征,辨别体征,确定骨折部位,判断骨折类型后再急救十分严重。
四肢骨折最为多见,处理方法是:
用双手安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活动;如上肢受伤,应用绷带把伤肢不变于躯干;下肢受伤,可将伤肢不变于健肢,也可用绷带、夹板包扎不变;包扎后需要立刻检查伤肢末端的感觉、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
对于开放性骨折时,尽量别用水冲洗伤口,也不要上药;已裸露在外的骨折断端不要试图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纱布,节制包扎,等急救人员到场后处理。
如果患者受伤后昏迷,应怀疑颅骨骨折,伤者除了伴有呕吐、抽搐外,还可能并发耳鼻处流血或血性液体(脑脊液)。
颅骨骨折时,最严重的是保持头部安定,可将头部稍微垫高,让伤者安静平躺。
如果伤者一侧耳朵有液体流出,应把头侧向那一方,切勿塞住耳孔。
颈椎骨折往往伴有颈椎错位,颈椎骨折者颈部疼痛,头部及四肢不能活动,张口
困难。
检查时,不可让伤者翻身,不能左右旋转头部,不要扶起伤者饮水或喂食,否则可能压迫脊髓。
急救时应用颈托不变颈部,也可就地取材,将衣物等揉成两个团,填塞在伤者头颈两侧,使头颈部不能随便转动。
特别注意的是,颈椎骨折处理失慎会有致命危险,如非不得已,千万别搬移伤者,要等医生前来施救。
肋骨骨折可能是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
单根骨折时症状较轻,伤者仅感觉胸痛,随呼吸而加重;多根骨折时,呼吸困难,多见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胸部反而塌陷。
此时,伤者应缓慢、轻轻呼吸,减少呼吸时的胸部运动,以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搬运伤重至少两人抬
搬运是创伤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带伤员脱离危险地带,减少痛苦和二次损害。
特别提醒的是,要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情况不明时,切忌轻举妄动。
搬运伤员有五大注意事项。
1.“先急救,后搬动;
2.“尽可能不摇动伤员身体;
3.“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给患者保暖;
4.“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善时,切忌随意搬动;
5.“运送伤者最佳乘坐救护车,途中必须保持平缓,不能颠簸。
紧急情况下常用徒手搬运法。
单人搬运适用于伤势较轻的伤员,背、抱或扶持;双人搬运,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三人搬运适用于疑有肋骨、腰椎骨折的伤者,一人托肩胛,一人托腰和臀,一人托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放到硬板担架上;多人搬运合适颈椎、脊椎受伤患者,搬运原则是使伤者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头颈不能弯曲,伤者如躺在地上,应有专人跪在伤者头前,双手扶住伤者下颌,缓慢直线牵引,保持头颈部处于中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