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脸谱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10
粤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粤剧起源于哪个地区?()A. 广东B. 广西C. 福建D. 海南答案:A解析:粤剧起源于广东。
2. 粤剧的唱腔主要包括()A. 梆子B. 二黄C. 以上都是D. 西皮答案:C解析:粤剧的唱腔主要有梆子、二黄等。
3. 粤剧的行当分为()A. 生、旦、净、丑B. 小生、花旦、武生C. 文生、武生、丑生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粤剧的行当和许多戏曲一样,分为生、旦、净、丑。
4. 粤剧的表演形式包括()A. 唱、念、做、打B. 说、学、逗、唱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唱、念、做、打是戏曲的基本表演形式,粤剧也不例外。
5. 以下哪一位不是著名的粤剧演员?()A. 红线女B. 梅兰芳C. 马师曾D. 白驹荣答案:B解析: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不是粤剧演员。
6. 粤剧的伴奏乐器不包括()A. 二胡B. 古筝C. 钢琴D. 高胡答案:C解析:钢琴不是粤剧传统的伴奏乐器。
7. 粤剧的脸谱颜色通常代表不同的性格,红色代表()A. 忠勇B. 奸诈C. 刚猛D. 残暴答案:A解析:红色脸谱在粤剧中通常代表忠勇。
8. 粤剧的服装特点是()A. 华丽精美B. 简约朴素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粤剧服装华丽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
9. 粤剧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以下哪种戏曲的影响?()A. 京剧B. 昆曲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粤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京剧、昆曲等多种戏曲的影响。
10. 粤剧的传统剧目《帝女花》的作者是()A. 唐涤生B. 汤显祖C. 关汉卿D. 马致远答案:A解析:《帝女花》的作者是唐涤生。
11. 粤剧在什么时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 2006 年B. 2008 年C. 2009 年D. 2010 年答案:A解析:2006 年,粤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粤剧的“排场”指的是()A. 舞台布置B. 固定的表演程式C. 演员的化妆D. 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粤剧的“排场”是指固定的表演程式。
以“形”传“神”——中国戏曲脸谱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因素。
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方面,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们眼中最为直接而重要的了,在传统戏曲中,人物造型方面更是重视和突出的重点。
人物角色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
脸谱是属于面部化妆范畴的,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面部化妆造型艺术。
它用“油色”或“水色”直接在脸上化妆,以塑造角色形象,是性格化了的,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等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的审美意识来源于中国画美学思想,据此意,脸谱又是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
中国戏曲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古老剧种,也有新产生的剧种,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很多剧种都有脸谱。
如京剧、昆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粤剧等。
各剧种的脸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从整体上概括来讲,主要有装饰性、程式性、象征性等特征。
1.戏曲脸谱的装饰性特征古今中外的戏剧演出都追求外部形式的美感,但外部形式的形态、手法、方法等很不相同。
西方传统戏剧的人物造型追求的是写实,也就是如实反映现实中的人物造型。
中国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则是非写实的,也就是与现实中的人物造型有一定距离,这样就对外部形式美的追求更加刻意,因而也就使戏曲外部形式的装饰性特征非常突出。
2.戏曲脸谱的程式性特征戏曲脸谱的变形大胆而夸张,正所谓“粉墨青红,纵横于面”。
但是,这种大胆和夸张,又不是随便涂抹而成的,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
脸谱艺术非常讲究章法,将点、线、色、形有规律地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造型,由此也就产生了戏曲脸谱的各种各样的格式与规则,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粤剧脸谱的绘制》教学设计执教老师:广州市白云夏良小学江少姬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广州电视课堂”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线上教育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有关粤剧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粤剧艺术的积极性,将会让孩子们爱上粤剧,爱学粤剧,增加孩子对粤剧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脸谱艺术对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既是陌生又是熟悉的,一般只会对脸谱的涂红画绿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课前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兴趣,但由于脸谱具有较强、较深的艺术性与知识性,学生很容易对脸谱的绘制缺乏信心,所以本节课要处理好学生年龄特征与脸谱知识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价值体认:通过探索粤剧脸谱的造型规律,了解粤剧脸谱艺术具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激发学生热爱粤剧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责任担当:知道粤剧脸谱是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乐意去了解、学习粤剧脸谱的知识,从而爱上粤剧,爱学粤剧,增加学生对粤剧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问题解决:把握脸谱造型的基本规律,学会绘制脸谱的步骤。
创意物化: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粤剧脸谱”。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利用一次性纸盘绘制粤剧脸谱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粤剧脸谱的造型规律。
五、工具及资源准备教学PPT视频音频六、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主题1.公布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白云区夏良小学的江少姬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五年级广州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第五单元《粤剧脸谱的绘制》。
本节课学生学习、开展的绘制活动,请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2.回顾导入。
我们了解了粤剧的历史及行当、服饰,设计了宣传粤剧文化的手抄报,为传承粤剧文化出一份力。
同学们,粤剧中净、丑行当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粤剧特殊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粤剧中叫脸谱。
我们看一段视频,欣赏粤剧脸谱。
【插视频54秒】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一次性纸盘绘制粤剧脸谱,传承粤剧文化吧。
粤剧脸谱简介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流行于广东、香港以及广西一带。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而著称,其中的脸谱更是粤剧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
脸谱是演员在表演时戴在脸上的一种面具,通过脸谱的颜色与图案,传达角色性格、身份、心情等信息,使观众一眼便能辨认出不同的角色,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脸谱的种类粤剧脸谱有多种不同的种类,每种脸谱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粤剧脸谱:高红脸高红脸是粤剧中最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脸谱之一。
高红脸通常以红色为底色,鲜艳夺目。
它代表着正义、豪杰、忠勇等正面形象,通常扮演主要的正面角色。
高红脸的特点是线条粗犷,颜色非常鲜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黑脸黑脸是粤剧中代表邪恶、狠毒、狡猾等负面形象的脸谱。
黑脸通常以黑色为底色,整个面具黑漆漆的,给人一种冷酷、狠毒的感觉。
黑脸的线条多为刀剑状,线条简练、凌厉,显示出角色的狡猾和凶残。
蓝脸蓝脸通常代表勇猛、刚正、威武等形象。
蓝脸的底色多为蓝色,线条多为粗犷的刀剑形状,给人一种刚毅、豪迈的感觉。
蓝脸通常扮演一些有正义感、勇往直前的角色。
白脸白脸是粤剧脸谱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白脸通常以白色为底色,代表着神秘、高贵、纯洁等形象。
白脸的轮廓线条非常细腻,给人一种高雅、神秘的感觉。
白脸通常扮演神仙、王子等角色。
脸谱的制作过程粤剧脸谱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粤剧脸谱的制作过程:材料准备制作粤剧脸谱所需要的材料包括面具底、丝线和颜料等。
面具底是脸谱的主要部分,可以采用黄泥或者木质材料制作,一般根据角色的不同形状来决定面具底的形状。
丝线是用来固定脸谱的,颜料则是用来上色和画图案的。
制作面具底制作面具底需要有一定的雕刻和雕绘技巧。
首先,根据角色的特征,用黄泥或木质材料做出脸谱的面具底形状。
然后使用雕刻刀等工具,在面具底上进行刻画,使其形成角色的特征轮廓。
最后,用砂纸打磨面具底,使其更加光滑。
上色和画图案在面具底完成后,需要进行上色和画图案。
粤剧脸谱手工教案
粤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粤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我们对于新内容,学生特别感兴趣并且有自己的制作“套路”,作为引导者在教学中更多的是给孩子们建议。
开展一次脸谱绘画活动,在开始导入中,先引导学生看看、说说粤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的特点,使学生知道脸谱大多是对称图案的,部分是不对称的,如何制作更美观等系列问题,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等,接着开始他们的手绘技术活动。
学生们都投入的进行脸谱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总结以下几点学生的问题:
1、脸谱的眼睛,胡子怎么做?
2、如何做脸谱最后的装饰?(准备哪些材料)
3、如何修改脸谱?(用什么材料画较好,线条怎么画才能更流畅)
在脸谱特色活动中,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脸谱制作为主,教学设计循序渐进,整体结构合理。
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
学的观赏性,提高教学效益。
最后,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喜悦,这也是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感!。
粤剧脸谱设计说明初期粤剧脸谱比拟简略,以黑白为基本谱式。
勾勒的特色是习气把颜色涂至颈部,用灯芯草点画髯毛,黑白脸谱喜用洗笔,即在勾脸时用笔涂画图纹之间的交界处,使黑白两色之间添加一道灰色的过渡色层。
初期的粤剧脸谱,按行当可分为下列几种:1、大净脸谱:脸部基本上是涂一种颜色,如全棕黑色的包拯、全红色的关羽等,也有艺人称之为“整脸”或“全脸”。
2、大花面脸谱:涂全白色,大多表示老奸大奸、凶险狠毒的势要权奸,如董卓、曹操等人物。
3、二花面脸谱:多数涂黑白两色,线条粗暴,泾渭清楚。
多用来表示莽撞坦白、骁勇坚强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跟着艺术交换活动的添加,粤剧艺人模仿京剧脸谱的勾勒技术,添加了红、黑、白三色的三块瓦脸谱、大红大绿的五色脸谱、神话人物的金银色脸谱等多品种型的谱式。
特征脸谱1、赵匡胤:勾红色整脸。
在脸谱中凸起眉眼的图案:眉间涂条形白底色,左眼上方画一小龙,四足俱全;右眼上方画七星图案。
龙和七星均用黑色。
脸谱红、白、黑三色相对,比照光鲜。
2、曹操:勾大花面脸谱。
全白脸,两道茨菇叶眉向吊颈起,眉下一双窄长的三角眼,凶险狡猾,两个朝天鼻孔,暗藏杀机。
3、李逵:勾二花面脸谱。
黑白脸,图案线条粗暴。
画黑白色“猪腰子”眼,粗眉吊颈,勾成三道弯形的风纹,意为“黑旋风”之意。
左右两颊勾黑白弯形条纹,象徵李逵习用的一双板斧。
4、闻仲:勾金银色脸谱。
采取金色整脸的画法,额门勾一神目。
两眼涂画红、白两色图案,显示人物的朴直、朴直。
5、张飞:勾二花面脸谱。
黑白脸,脑门正中画大“猪鼻云”图案,粗大的黑眼窝向上伸延,左右脸颊两红色小点,形像粗暴正直。
6、马武:勾五色脸谱。
脸谱上部为黄色,勾有猛兽头部图纹;眉眼应用黑白脸谱的洗笔画法,富立体感;颊部和颌部辨别涂绿色和红色,以表示人物的凶悍性情。
7、王彦章:勾二花面脸谱。
黑白脸,由鼻尖往上画一粗黑线条,至额顶时成三角形,黑白色间应用“洗笔”勾法,以见灰色档次。
两眼加黑色鸡爪纹,脸颊点红,蝌蚪状黑眉朝吊颈起,脸谱粗野而见英气。
:[粵韻風華]粤剧脸谱[精]
粤剧脸谱,又称勾脸或开脸,多用于净、丑行当。
勾脸是运用夸张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图案,勾画出人物性格气质和脸部特征的特殊化妆艺术。
早期粤剧脸谱的图案比较简朴,多用黑白两色,勾画方法简单。
后来受到外江班脸谱的影响,才逐渐复杂。
但黑白脸谱仍是粤剧基本的脸谱,一直为艺人所沿用。
粤剧黑白脸谱喜用洗笔,即在勾脸时用笔涂化图纹之间的接壤处,使黑白两色之间增加一道灰色的过渡色层,增强立体感。
关于粤剧脸谱的分类。
早期的粤剧脸谱,按行当可分为大净脸谱;大花面脸谱;红、黑、白三色的三块瓦脸谱;大红大绿的五色脸谱;神话人物的金银色脸谱等。
粤西地区(下四府)粤剧脸谱分为大脸和小脸两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其构图往往与人物本身的历史、遭遇、品质有关,图案色调丰富多彩。
粤剧脸谱特点及其鉴赏粤剧脸谱特点及其鉴赏随着艺术交流活动的增加,粤剧艺人借鉴京剧脸谱的勾画技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粤剧脸谱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粤剧脸谱特点粤剧习惯将演员的面部化妆称为“妆身”。
它包括各表演行当的妆身,以及开面和面谱。
早期粤剧戏班演员妆身相对较为简单,只用乌烟按自己眉眼勾画,双颊涂红粉,小武演员要表演火爆武戏场面时,则采用“不贴色”,运用气功,使脸面瞬间变红、变白、变青,以此表现人物情绪。
20世纪20年代,粤剧学习京剧的化妆方法,为修饰演员的面形,生脚将勒“人”字形的水纱改勒圆形,旦脚贴片片;花面“开面”使用面布,在耳边加插双翅,一些较常使用的面谱,如关公面、包公面等,改按京剧脸谱勾画。
但在旦脚头饰方面,粤剧趋务时尚,为与当时的胶片戏服相配,使用了正凤、侧凤、片片石等头饰。
因各地方剧种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现时化妆的.总体样式已趋于大致相同。
传统粤剧的化妆有它的特点,如用灯芯草点胡须、洗笔等传统开面技法,五色面、阴阳面、象形面等传统面谱。
粤剧的化妆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较简单。
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花旦只是涂上粉末。
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镜子化妆。
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个底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艳颜色。
对于净角(例如张郃)的化妆,行内称呼为“开面”。
先用白色颜料描画底稿,在眼睛及口部附近涂上黑色,把眉毛画得长长并向上翘来表现威严,在其他的地方涂上红色,就完成整个“开面”过程。
当然不同行当就有其独特的化妆方式。
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
其实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
红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到了20世纪20年代,薛觉先把京剧、话剧及电影化妆法和传统化妆法结合。
化妆转趋轻描淡扫,朴实自然。
最常见的化妆就是“红白脸”,先把整个脸涂上白色粉底,然后围绕著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
粤剧脸谱的知识.起源与发展粤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广东地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表演形式。
粤剧脸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它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形成,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技巧的表演艺术。
在20世纪,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粤剧脸谱一度面临消失的危机。
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它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色彩象征在粤剧脸谱中,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角色性格和特质。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忠诚、勇敢、正直;黑色代表刚毅、威严、公正;白色代表阴险、狡猾、邪恶;蓝色代表勇敢、坚强、有勇有谋;绿色代表暴躁、狂妄、邪恶等。
这些颜色的使用,使得观众可以通过色彩快速地理解和判断角色的性格和行为。
.图案设计粤剧脸谱的图案设计也是非常独特的。
它融合了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精细的线条和复杂的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这些图案通常包括云纹、雷纹、鱼纹、鸟纹等,每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力。
例如,云纹象征着高贵、神圣、威严;雷纹象征着力量、勇气、威猛;鱼纹象征着自由、灵活、机智;鸟纹象征着自由、灵动、轻盈等。
.角色分类粤剧脸谱中角色分类也是非常精细的。
根据角色的性格、行为、身份等因素,可以分为生、旦、净、末、丑等五种角色。
其中,“生”是指男性主角,通常扮演的是正直、勇敢、忠诚的角色;“旦”是指女性角色,通常扮演的是温柔、善良、贤惠的女性;“净”是指那些性格刚烈、行为怪异、身怀绝技的角色;“末”是指那些配角或次要角色;“丑”则是指那些滑稽、幽默的角色。
每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脸谱设计和表演风格。
.表演艺术粤剧脸谱的表演艺术也是非常精湛的。
它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形式,通过演员的精湛演技和舞蹈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中国戏曲中的脸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脸谱不仅仅是戏曲演员在脸上画上的化妆品,还代表了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绪等各种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戏曲中脸谱的小知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红色脸谱红色脸谱通常代表英雄、义士等正面角色。
在古代戏曲中,英雄角色往往穿着红色的衣服,所以红色脸谱也与英雄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红色脸谱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代表了忠诚和勇气。
比如,红色脸谱经常出现在《红楼梦》中扮演贾宝玉和贾母等角色,他们都是家族中的正面人物,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忠诚。
黑色脸谱黑色脸谱多用来代表阴险、狡诈、奸诈等负面角色,如梁山伯的堂兄梁山南、西门庆等。
此外,黑色脸谱也经常用来扮演魔神和鬼怪等角色。
在戏曲中,黑色脸谱的形象往往华丽、威猛,瞪大的眼睛和扭曲的嘴巴充满了威慑力。
白色脸谱白色脸谱通常用来扮演阴柔、悲哀和高雅的角色,如《牡丹亭》中的李瓶儿。
白色脸谱还可以代表一些神仙、仙女的形象,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被视为神圣、纯洁和高贵的颜色。
青色脸谱青色脸谱通常用来代表冷静、稳重和果决的角色。
在古代戏曲中,青色脸谱常用来扮演武将、官员等形象。
此外,青色脸谱也经常被使用来代表一个人的头发和胡须。
金色脸谱金色脸谱在戏曲中代表了豪华、显贵和富有的形象。
金色脸谱往往用来装扮皇帝、太后等高级官员或贵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也是一种象征荣耀、财富和权力的颜色。
紫色脸谱紫色脸谱通常用来演绎非凡、神秘和高贵的角色。
在戏曲中,紫色通常被使用来间接表示皇室贵族和神仙的身份。
同时,紫色脸谱还可以代表铁面无私、霸道强势的形象,如《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脸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每种颜色和图案都代表了特定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当观众看到不同颜色脸谱时,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和图案来了解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绪,以更好地理解剧情和欣赏演员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