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很有用
- 格式:ppt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43
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的检测方案及案例分析摘要:依据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本文介绍了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的检测方案宜包含的内容,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楼板结构性能检验的检测方案,为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的检测方案制定及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受弯预制构件;混凝土预制楼板;结构性能检验;检测方案1引言在使用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附录B “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时,由于标准未对试验过程的细节(如简支受弯试件支座的检查、位移计的安装、集中荷载时钢垫板的尺寸、对于试件加载前已存在裂缝的确认过程、为了获得试件的实际承载力和破坏形态时的后期加载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因此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方案等,以求能够实现试验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可复现性、可比对性。
由于试验方对试验细节的理解不一,试验过程操作方法各异,或将试验细节选择性跳过,使检测方案编制不一致、漏项,试验人员难以深入理解、操作困难。
现以预制楼板为例,对编制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检测方案的要点进行浅析。
1.检测方案内容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目的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试验目的、检测依据、抽样原则、试验前准备(包含:人员、样品、设备、环境、安装、加载物、加载方案、测量方案等)、现场加载、现场量测、结果评定、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并计算各级临界试验荷载值及检验指标的预估值,作为试验分级加载和现象观测的依据。
2.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构件尺寸及预制楼板的荷载条件绘制试验简图(例如:图1),计算预制楼板试件加载面积。
试件的加载布置应符合计算简图,当试验加载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采用等效加载的形式。
图2为预制楼板构件尺寸及配筋图。
图1 结构性能试验简图图2 构件尺寸及配筋图3.安装3.1构件的安装:构件安装时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及委托方要求,将构件安装至简支受弯试件支座上。
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方法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构件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材。
为了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方法,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基本环节。
在外观检查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构件的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缝、无渗漏等问题。
还应注意观察构件的颜色、质地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外观检查需要运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如平板、灯光等,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构件的质量。
2.尺寸测量尺寸测量是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
在尺寸测量中,我们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量规等)来测量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厚度等尺寸参数。
这些尺寸参数必须与设计图纸的要求相一致,以确保构件的准确性和稳固性。
在进行尺寸测量时,应该注意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化。
3.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是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中的关键环节。
在力学性能检验中,我们需要对构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压力试验、拉力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加载设备和科学的试验方法来完成,从而准确评估构件的力学性能。
4.材料评估材料评估是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材料评估中,我们需要对构件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等。
这些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材料评估中,还应考虑原材料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等因素,以避免因材料老化而导致构件质量问题。
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涉及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检验和材料评估等多个方面。
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检验方法,可以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仅仅依靠检验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人技能以及完善施工流程等环节,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方法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预制场所组装、加工完成后,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的构件。
在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然而,如何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方法。
一、质量检验方法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质量检验的首要步骤,通过检查预制构件的外观是否完整,表面是否平整,边角是否齐全等,来评估其整体质量。
通常可以用目视和触摸的方式进行外观检查,也可使用便携式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2.尺寸测量尺寸测量是判断预制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测量预制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参数,与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其尺寸是否合格。
3.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是评估预制构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这包括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性能等参数的测试。
可以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器和设备进行物理性能的测定和评估,确保预制构件能够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4.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主要针对预制构件的受力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应用静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知识,对预制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承载性能计算,来验证其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质量验收方法1.外观验收外观验收是验收预制构件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对预制构件外观进行检查。
包括检查外表面平整度、颜色一致性、边角齐全性等,以确保预制构件在外观上符合要求。
2.尺寸验收尺寸验收是判断预制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采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预制构件的尺寸进行测量,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和验证,确保尺寸符合规范要求。
3.性能验收性能验收是评估预制构件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的关键环节。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对预制构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性能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同时,结合受力分析和结构计算结果,验证预制构件的受力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质量检测与评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预制构件质量的检测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检测和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预制构件质量检测方法1.外观质量检测外观质量是衡量一个预制构件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预制构件表面进行目视检查,可以判断其是否有裂缝、气孔、疤痕等明显缺陷。
同时,还需要检查其颜色均匀性、光滑度等。
2.尺寸精度检测尺寸精度是评价预制构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每个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都应进行相应的尺寸测量,并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
常用的尺寸精度检测方法包括激光扫描测量、三坐标测量等。
3.力学性能检测力学性能是影响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预制构件进行强度、刚度、韧性等方面的测试,可以判断其受力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4.耐久性检测预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受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
因此,耐久性是评价预制构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耐久性检测主要包括抗冻融循环试验、抗碱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等。
二、预制构件质量评估方法1.质量控制点评估法质量控制点评估法是一种定量评价预制构件质量的方法。
通过确定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并设置相应的控制点,在每个控制点上进行检测并给予相应分值,最终得出整个预制构件的质量评分。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评估预制构件的质量。
2.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一种主观评价预制构件质量的方法。
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预制构件进行评估,根据其经验和知识判断其质量优劣。
这种方法灵活快速,但受到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预制构件质量的方法。
通过收集与预制构件相关的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要点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质量,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
本文将从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材料检验、强度测试等方面介绍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要点。
一、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对预制构件外观进行详细审视,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表面疵点、裂缝或其他缺陷。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点:1. 表面平整度:通过目测和手触来判断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凹凸不平或鼓包现象。
2. 表面颜色: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确定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明显色差或褪色现象。
3. 表面光洁度:用肉眼判断表面平滑度和光泽度是否满足要求,有无明显划痕或污渍等问题。
4. 组装质量:检验预制构件之间连接处的粘接情况,有无开裂、漏胶等情况。
二、尺寸检测尺寸检测是对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和比对,以验证其准确度和一致性。
以下是常用的尺寸检测要点:1. 高度、宽度和厚度: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对预制构件的高、宽、厚进行精确测量。
2. 直线和角度:利用直尺或角度仪等工具,检查构件的直线和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嵌入件位置:验证预制构件上嵌入件(例如墙插管)的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4. 孔洞位置与尺寸:检验预制构件上孔洞位置是否准确,并且孔洞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三、材料检验材料检验是为了保证预制构件所使用的材料符合强度、耐久性和阻燃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材料检验要点:1. 混凝土强度:使用取样方法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确保达到设计标准。
2. 钢筋质量:对预制构件中使用的钢筋进行取样测试,保证其弯曲能力和耐腐蚀性能。
3. 保温材料:检查预制构件中的保温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导热系数等要求。
4. 防火涂料:验证所使用的防火涂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预制构件的阻燃性能。
四、强度测试强度测试是对预制构件进行负荷试验,以验证其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以下是常见的强度测试要点:1. 抗压性能:通过施加不同程度的垂直压力来检验预制构件在压力下的变形和承载能力。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构件质量检测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其质量是关键。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
一、预制构件质量检测的重要性1. 提高建筑施工效率:预制构件的使用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加快建筑进度。
通过对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检测,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构件质量问题引起的延误和重新施工等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2. 保证结构安全:预制构件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3. 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预制构件是实现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基础。
品质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建筑品质。
通过对预制构件进行细致入微的质量检测,可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标准,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品质。
二、常用的预制构件质量检测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是最直观的判断预制构件质量的依据之一。
通过对预制构件表面进行仔细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裂缝、破损等问题。
同时还可以观察构件表面的光洁度和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2. 尺寸检测:尺寸是衡量预制构件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使用工具如卷尺、测量仪器等来检测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方面的尺寸都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强度检验:强度是评估预制构件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抗压、抗拉等强度试验,可以得到有关强度性能方面的数据,以便判断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试块取样与试验: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取样,并对取样所得试块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以验证其强度和质量。
5. 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技术对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能够检测到隐蔽缺陷如裂纹。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预制构件中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质量检测。
6. 声学检测:通过使用声学设备,如超声波仪器等,来检测预制构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异物情况。
0前言近年来,建筑工业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而结构性能检验是预制混凝土构件(以下简称PC 构件)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PC 构件生产中质量检验及进场质量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
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是通过对抽检试件进行原型加载试验,按有关标准规定将检验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其承载力、挠度及抗裂性能等是否满足要求。
随着有关标准规范的修订及相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PC 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执行方面得到了不断完善。
现行标准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以下简称《验收规范》)对PC 构件进场时的结构性能检验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就现行规范关于结构性能检验的规定进行解析,并介绍相关规范关于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规定的发展过程,以便从业者更好地了解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的内涵与意义。
1现行规范对结构性能检验的规定结构性能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承载力检验、挠度和抗裂性能(裂缝宽度)检验。
整个检验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检验执行和检验结果评定。
前期准备阶段需进行检验荷载、检验指标计算和抽样检验方案、加载方案、量测方案的制定等内容,检验过程需按照《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待检构件进行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与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对预制构件是否合格做出合理判断。
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检验规范解析赵广军1,赵子涵2,王晓锋3,李文杰3(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9;3.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摘要:为保证PC 构件的安全使用,结合结构性能检验流程及检验标准发展,详细介绍了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关于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的规定以及规范的演变发展过程。
最后,以预应力混凝土双T 板结构性能检验为例,介绍了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的具体工程应用,可为PC 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提供参考。
第三章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1 总则1.0.1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DBJ14-026-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0.2 为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的质量,正确评价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统一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的检测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3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测。
1.0.4 在执行本规程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及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7108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1.3 荷载效应由荷载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1.4 荷载效应组合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效应设计值规定的组合 2.1.5 基本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 2.1.6 标准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1.7 准永久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2.2 符号0γ —— 结构重要性系数;0u γ ——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u γ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η ——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按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计算确定;0s a ——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s a ——短期挠度允许值;[]fa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k M ——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q M ——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θ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c s a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mm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 0cr γ ——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与荷载标准值(均包括自重)的比值; []cr γ ——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pc σ —— 由预加力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γ—— 混凝土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确定;109tk f ——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ck σ —— 由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确定;0max ,s w ——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实测值[]max w ——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按下表(3.2.6-1)取用0t a —— 全部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qa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 oga —— 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 0b a ——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0m v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位移实测值0201,v v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陷位移的实测值g M —— 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重产生的跨中弯矩值b M ——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值;3 仪器设备3.1 量测仪表3.1.1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用的量测仪表,应符合精度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校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方法引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建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青睐。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的质量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方法。
一、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常用且较为简便的一种预制构件质量检验方法。
通过人工目测或借助专门设备对预制构件表面进行仔细观察,以判断其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常见的外观缺陷包括裂缝、变形、破损等。
如发现明显缺陷,应及时记录并追踪处理。
二、尺寸测量法尺寸测量法主要通过使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卷尺、游标卡钳等对预制构件进行直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上给出的标准尺寸进行对比,判断实际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尺寸偏差、不平整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复。
三、材料检验法材料检验法是对预制构件所使用的各类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根据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可对其主要成分、力学性能、强度等指标进行相应测试和检查。
例如,对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以进行强度试验,以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规定要求。
四、力学性能测试法力学性能测试法通常用于对预制构件的强度进行检测。
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样品或代表性区域进行拉伸、压缩、抗弯等载荷试验,来评估预制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比对实测数据与设计标准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其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拉力测试仪等手段来评估结构中潜在的缺陷。
五、防水性能检测法防水性能检测法主要针对预制构件在使用期间所面临的防水问题进行检验。
通过进行静态水压试验、喷淋试验等,检测预制构件表面是否存在渗漏现象,以及其密封性和耐湿性是否符合设计需求。
如出现渗漏或防水性不达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六、其他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除了常规的质量检验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对预制构件进行综合评估。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有哪些?-工程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有哪些?C.0.1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 构件应在0℃以上的温度中进行试验;2. 蒸汽养护后的构件应在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试验;3. 构件在试验前应量测其实际尺寸,并检查构件表面,所有的缺陷和裂缝应在构件上标出;4. 试验用的加荷设备及量测仪表应预先进行标定或校准,。
C.0.2 试验构件的支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板、梁和桁架等简支构件,试验时应一端采用铰支承,另一端采用滚动支承。
铰支承可采用角钢、半圆型钢或焊于钢板上的圆钢,滚动支承可采用圆钢;2. 四边简支或四角简支的双向板,其支承方式应保证支承处构件能自由转动,支承面可以相对水平移动。
3. 当试验的构件承受较大集中力或支座反力时,应对支承部分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4. 构件与支承面应紧密接触;钢垫板与构件、钢垫板与支墩间,宜铺砂浆垫平;5. 构件支承的中心线位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C.0.3 试验构件的荷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构件的试验荷载布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2. 当试验荷载布置不能完全与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相符时,应按荷载效应等效的原则换算,即使构件试验的内力图形与设计的内力图形相似,并使截面上的内力值相等,但应考虑荷载布置改变后对构件其他部位的不利影响。
C.0.4 加载方法应根据标准图或设计的加载要求、构件类型及设备条件等进行选择。
当按不同形式荷载组合进行加载试验(包括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等)时,各种荷载应按比例增加。
1. 荷重块加载荷重块加载适用于均布加载试验。
荷重块应按区块成垛堆放,垛与垛之间间隙不宜小于50mm。
2. 千斤顶加载千斤顶加载适用于集中加载试验。
千斤顶加载时,可采用分配梁系统实现多点集中加载。
千斤顶的加载值宜采用荷载传感器量测,也可采用油压表量测。
3. 梁或桁架可采用水平对顶加载方法,此时构件应垫平且不应妨碍构件的水平方向的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