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计提表
- 格式:xlsx
- 大小:9.55 KB
- 文档页数:1
企业所得税计提表企业所得税计提表1.公司基本信息●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报送日期:●所属纳税年度:2.营业收入计算●销售额:●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小计:3.营业成本计算●原材料成本:●工资和福利费用:●租赁成本:●折旧和摊销费用:●水电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其他成本:●小计:4.营业利润计算●营业利润:●加:非经常性损益:●加:单次计提的减值准备:●减:补贴收入:●减:资产出售收入:●减:财务费用:●小计:5.属地税务机关规定的减免税项目●减免税项目1:●减免税项目2:●减免税项目3:●小计:6.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营业利润合计:●减:免税收入:●减:减免税收入:●减:特定业务减免额:●减:税务机关规定的税收优惠:●应纳税所得额:7.税收率和应交税额计算●税率:●应交税额:8.已缴税额和待缴税额计算●已缴税额:●待缴税额:附件:1.公司销售收入相关凭证2.公司营业成本相关凭证3.公司税金和其他费用凭证4.公司财务费用凭证5.公司资产出售凭证法律名词及注释:1.公司所得税:企业根据其实际收益额按一定税率缴纳的税款,是一种财产性税收。
2.减免税项目: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减免政策。
3.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实际应纳税的所得额,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合计减去各项减免税项目。
4.税收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比率,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机关规定确定。
5.已缴税额: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6.待缴税额: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尚未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该文档为企业所得税计提表,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和计算结果,并附上相关凭证。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税务机关。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对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该应用指南主要包含了所得税的计算、计提、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指导。
下面将对该应用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应用指南明确了所得税的概念和性质。
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适用的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计算所得税,以确保企业合法纳税的同时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其次,应用指南给出了计算所得税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企业应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税款。
对于以确认净利润为基础的企业,应先计算应税所得额,然后根据税率计算所得税;对于以确认税基为基础的企业,应直接按照税率计算所得税。
应用指南还对计算所得税的特殊情况和调整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再次,应用指南规定了计提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提当前期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亏损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和持有逆向税基的企业,应用指南也给出了相应的计提所得税的特殊处理方法。
此外,应用指南还对税基差异、税前损益调整和未确认报税资产和负债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对于税基差异,应用指南规定了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并披露的信息。
对于税前损益调整,应用指南给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未确认报税资产和负债,应用指南强调了需要进行准确的估计和计量,并对计提资产负债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应用指南还对所得税披露进行了具体要求。
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重要信息,如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起征点、税率等,以便用户理解和评价企业的所得税风险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对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要求和操作指导。
企业应按照该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所得税的计算、计提、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以确保所得税的准确计量和合规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所得税计提表格篇一:年度企业所得税计提表xx公司20xx年度所得税计算表编制时间:20xx年12月31日单位:元制表人:xxx篇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套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所属年度:)企业名称(盖章):地税流水号:填报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纳税人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及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计算纳税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和附列资料等有关项目。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一)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企业所得税计提表格);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二)表体项目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附表三)集中体现。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和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1.“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各种税金的核算方法一、会计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税金都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来核算的。
二、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有:(一)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所得税等1、营业税的计提和结转月末会计结转时,对本月发生主营业务收入计提税金(1)提取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营业税贷:应交税金--城建税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2)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上缴税金时借:应交税金--营业税借:应交税金--城建税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贷:现金或银行存款2、所得税1、季末、年末提取所得税时(按利润总额提取)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结转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3)上缴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或现金3、增值税(1)购货时借:原材料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销售货物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工程施工计提税金是建筑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计提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本文将对工程施工中如何计提税金进行详细解析。
一、增值税计提增值税是建筑企业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建筑企业应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增值税。
增值税的计提公式如下:增值税计提金额 = 销售额× 增值税率其中,销售额是指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收到的合同款项,增值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二、所得税计提所得税是建筑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企业所得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金。
建筑企业在计提所得税时,需要扣除各项费用和成本,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的计提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 = 工程施工收入 - 工程施工成本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计提金额 = 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率其中,所得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建筑企业根据城市维护建设税法规定,按照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金。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提公式如下:城市维护建设税计提金额 = 应纳税额×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其中,应纳税额是指建筑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的税额总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四、教育费附加计提教育费附加是建筑企业根据教育费附加法规定,按照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金。
教育费附加的计提公式如下:教育费附加计提金额 = 应纳税额× 教育费附加税率其中,应纳税额是指建筑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的税额总和,教育费附加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总之,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计提各种税费,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同时,建筑企业还应积极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合理筹划税务事项,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指南所得税预提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按照税法规定将预计的所得税费用计提到财务报表中,以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和实务操作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指南,帮助企业正确计提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所得税预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递延所得税负债法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法。
1. 递延所得税负债法递延所得税负债法是指企业在计提所得税费用时,按照税法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因为临时性差异而暂时不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但在未来会产生应缴纳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临时性差异 ×适用税率其中,临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中,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适用税率是指适用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资产法递延所得税资产法是指企业在计提所得税费用时,按照税法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因为临时性差异而暂时不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但在未来可以抵扣已缴纳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 临时性差异 ×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法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未来能够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扣已缴纳的所得税。
二、所得税预提的实务操作指南所得税预提的实务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时性差异的确定企业在计算所得税预提时,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之间的临时性差异。
临时性差异的确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准确计算所得税费用。
2. 适用税率的确定适用税率是计算所得税预提的重要参数。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和税务部门公布的税率确定适用税率。
由于税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适用税率,以确保所得税预提的准确性。
3. 所得税预提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需要披露所得税预提的相关信息,包括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适用税率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情况等。
季度计提所得税分录一、引言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成本。
为了合规与准确记录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并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进行季度计提所得税。
季度计提所得税分录是记录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所需支付的所得税费用的一种会计分录。
本文将详细介绍季度计提所得税分录的相关内容。
二、季度计提所得税的背景季度计提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每个财务季度结束时,根据当前的营业额、利润和所得税法规定,预先计算和预提的所得税费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在财报编制时对税务处理上的延迟,并能按时缴纳相关的税款。
三、季度计提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季度计提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包括两种常用的方法:一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进行计算,二是按照预计的所得税费用进行计算。
1. 按照实际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这种方法是基于企业实际的盈利情况进行计算。
企业需要根据当季度的利润水平,以及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将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分录到所得税费用账户,并同时在负债方分录到所得税费用负债账户上。
2. 按照预计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这种方法是根据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企业需要根据经验和市场预测,对未来的盈利进行合理估计,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所得税费用。
同样,在财务报表编制时,将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分录到所得税费用账户,并同时在负债方分录到所得税费用负债账户上。
四、季度计提所得税的分录示例以下是一家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进行计算的分录示例:借:所得税费用 1600.00贷:所得税费用负债 1600.00以上分录示例表明,企业在该季度预计需要支付1600元的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将这一费用记录在所得税费用账户和所得税费用负债账户上。
五、季度计提所得税的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提到的计算方法和分录示例外,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应该被企业注意到:1. 所得税率的确定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的所得税率来计算所得税费用。
每月税费计提填表说明本表适用集团及各子公司分公司,每月填报,由财务人员填报,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核,集团税务专员复核,集团财务总监复核。
分为房地产公司填报和其它公司填报两种,现以房地产公司填报做主要阐述。
1.编制单位:填报公司名称;2.填表日期:实际填报当天;3.会计核算收入:是指会计核算在账面分类归集的会计账户;分行次填写;4.税目:是指按国家税务总局所编制的目录,准确选择所适用税目;5.交税项目:房地产公司所缴纳开发项目的税款,多个项目分行填写;6.税款所属期:是指税款的应税期,如:2017年1月应交增值税税款,纳税缴款时间在2月15日前,税款所属时间填写2017-01-01至2017-01-31;7.含税收入:房地产企业在销售不动产时间按合同含税价填写;8.计税基数/不含税收入:是指在计算税款的计量金额或计量数;9.税率/季度单位税额:是指按划分的税目所对应的税率填写;季度单位税额是把年税额换算成季度单位税额;10.税额=计税基数×税率;11.增值税简易征收小计等于各行次简易征征收合计;12.本期销项税额合计:是指公司收入按税目按项目分类分行次填写汇总合计;13.本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是指上期留抵税额加上本期认证的全部进项税额减去本期不符合增值税法规定进项税额转出差额;14.查补税款:是指被税务机关或财政检查要求补缴的税款;15.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或留抵的税额=本期销项税额合计-本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查补税款;如果正数则为本期应纳税额,负数则为留抵下期税额;16.增值税合计=简易征收合计+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应纳增值税额为负数,则缴税金额为简易征收合计;17.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根据本期应纳增值税额计算(注意城建税率高低);18.土地增值税预征:是指按地区规定的土增税预征率计算缴纳填写;19.土地增值税项目清算缴纳:是指所销售项目(不动产)达到清算条件或要求,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资料,审核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缴纳的税款;20.土地增值税清算后缴纳:是指按土地增值税要求清算完后,剩余项目续继销售按规定填写附表,税款分项目分行次填写。
利润为负还要计提所得税吗?利润为负还要计提所得税吗?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是二个概念,利润总额是会计根据会计制度处理后的结果,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调增(调减)后的结果。
企业之间也有不同的情况。
一般企业利润总额为负数,经所得税汇算清缴调增(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加利润总额的和为正数,那就要按所得税税率交企业所得税,反之,就不用交纳所得税。
利润总额为负数,所得税如何计提?如果你公司是申报A类表的话,一般是按照季度计提企业所得税的。
如果是按月计提缴纳企业所得税,每月计提的时候是看全年累计的利润总额,计提的时候要减去前几个月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利润总额为负为什么所得税为正?利润总额为负所得税为正的原因如下:所得税和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计算所得税的时候,是根据利润总额的数据再经过一系列的纳税调整后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而不是利润总额*25%。
举例说当月利润总额-100万,但是纳税调整的时候发现有120万的成本没有取得发票,那就不能税前列支,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100+120)*25%=5万元,就产生了所得税。
还有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等的纳税调整。
当月利润为负数,利润表中所得税计算为负数吗?当月利润为负数,利润表中所得税计算为0,不为负数。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
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利润为负还要计提所得税吗的详细介绍,更多与利润及所得税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计提税金有关税金分录: 1、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提和结转月末会计结转时,对本月发生主营业务收入计提税金
(1)提取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营业税贷:应交税金--城建税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2)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上缴税金时借:应交税金--营业税借:应交税金--城建税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贷:现金或银行存款2、所得税
1、季末、年末提取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结转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3)上缴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或现金3、增值税
(1)购货时借:原材料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销售货物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精选文库(3)上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4、消费税
(1)计提消费税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消费税
(2)上交时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消费税贷:现金或银行存款5、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支付工资时要代扣个人所得税借:应付工资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现金
(2)上交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6、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不用提取,支付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
2。
上年度计提所得税多提了,实际缴纳少,本年度如何解决上年度计提所得税多提了,实际缴纳少,本年度如何解决计提多了,交税少了,多计提部分直接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是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
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
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
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上年度多计提了4块钱的城建税,本年度如何调帐4元钱是微乎其微的金额,不用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所以直接调整本年度的损益即可借:营业税金及附加-4贷:应缴税费-应交城建税-4有关上年度所得税忘记计提了的问题?可以待年度汇算清缴完毕后,再做补提处理。
如果补提的话,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不得计入2010年损益。
企业上年度亏损计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度有利润了该如何冲回及如何做分录?按照您的描述,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企业亏损与否并不是影响递延所得税的直接原因,按照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是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引起的,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企业中一般发生较多的是前者也就是计提了减值准备,所以会产生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亏损的本质原因,体现在利润表上就是收入性质的金额大于成本费用性质的金额,由于亏损不用交税,所以没有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出现。
但是请注意,递延所得税是用总额减去去年总额得出发生额得到的,也就是去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去年资产总计提数减去前年资产总计提数,假如去年有100万总额而前年是90总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那么去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