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58
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1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2.1 墙下条形基础。
常用的砖、毛石、混凝土刚性基础,主要是承受抗压强度,也承受抗拉、抗剪强度,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
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剪应力通过刚性角控制,使其不超过材料的允许值。
它一般适用于建造5层以下民用建筑及轻型生产用房,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地基比较均匀,层数还可以适当增加。
这种基础的特点是,造价低、施工快,通过地圈梁的加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能承受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及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
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也是墙下条形基础的较好形式。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
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
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
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
一般6层以上民用建筑或轻型厂房可以采用这种基础。
2.2 独立基础。
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
当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
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
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
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2.3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当柱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采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扩大基础面积又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
建筑物基础有哪几种类型建筑物基础有哪几种类型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 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
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
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常用的有:砖基础。
灰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
毛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
1)大放脚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
2)灰土基础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共用,充当基础垫层。
3)三合土基础三合土基础一般多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四层和四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
4) 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
5)混凝土基础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
6)在上述混凝土基础中加入一定体积毛石,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为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lOO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2.按构造分类(1)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1)柱下单独基础。
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的主要类型。
2)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是当上层土质松软,而在不深处有较好的土层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而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2)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肋式的条形基础条件: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基础的类型: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 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
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
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常用的有:砖基础。
灰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
毛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
1)大放脚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
2)灰土基础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共用,充当基础垫层。
3)三合土基础三合土基础一般多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四层和四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
4) 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
5)混凝土基础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
6)在上述混凝土基础中加入一定体积毛石,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为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lOO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2.按构造分类(1)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1)柱下单独基础。
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的主要类型。
2)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是当上层土质松软,而在不深处有较好的土层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而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2)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肋式的条形基础条件: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3.3 柱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是由一个方向延伸的基础梁(图1-6)或由两个方向的交叉基础梁(图1-7)所组成,条形基础可以沿柱列单向平行配置,也可以双向相交于柱位处形成交叉条形基础,条形基础的设计包括基础底面宽度的确定、基础长度的确定、基础高度及配筋计算,并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3.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见图3-5。
其横截面一般做成倒T型,下部伸出部分称为翼板,中间部分称为肋梁。
其构造要求如下:⑴翼板厚度h f不宜小于200mm,当h f=200~250mm时,翼板宜取等厚度;当h f>250 mm时,可做成坡度i≤1:3的变厚翼板,当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位处加腋(图3 .5c),以提高梁的抗剪切能力,翼板的具体厚度尚应经计算确定。
翼板宽度b应按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
⑵肋梁高度H应由计算确定,初估截面时,宜取柱距的1/8~1/4,肋宽b0应由截面的抗剪条件确定,且应满足图3.5(e)的要求。
⑶为了调整基础底面形心的位置,以及使各柱下弯矩与跨中弯跨均衡以利配筋,条形基础两端宜伸出柱边,其外伸悬臂长度l0宜为边跨柱距的1/4~1/3。
⑷条形基础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按计算确定,肋梁上部纵向钢筋应通长配置,下部的纵向钢筋至少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得少于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
当肋梁的腹板高度≥450㎜时,应在梁的两侧沿高度配置直径大于10mm纵向构造腰筋,每侧纵向构造腰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腹板截面面积的0. 1%,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肋梁中的箍筋应按计算确定,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当肋梁宽度b0<350mm时,可用双肢箍,;当350mm<b0<800mm时,可用四肢箍;当b0>800mm时,可用六肢箍。
箍筋直径6~12mm,间距50~200㎜,在距柱中心线为0.25~0.30倍柱距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布置。
底板受力钢筋按计算确定,直径不宜小于10㎜,间距为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