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并序 检测题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93 KB
- 文档页数:7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
引壶()以自酌,()庭()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辽宁大连·一模】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归去来兮辞并序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规劝B.善万物之得时羡慕C.知来者之可追追补D.感悟生之行休将要2.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园日涉以成趣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3.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4.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B.时矫首而遐观C.眄庭柯以怡颜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B.抚孤松而盘桓C.既窈窕以寻壑D.悦亲戚之情话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既自以心为形役B.寓形宇内复几时C.乐夫天命复奚疑D.遂见用于小邑7.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并序》选自《陶渊明集》,作者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8.下列对《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B.“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4《归去来兮辞(并序)》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骚体。
辞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注音求之靡.途()心惮.远役()稔.()敛.裳()轻飏.()载.欣载奔()眄.()西畴.()窈窕..()惆怅..()盈樽.()壶觞.()酌.酒()矫.首()翳.翳()盘桓.()幽壑.()崎.岖()答案:mǐdàn rěn liǎn yáng zài miǎn chóu yǎotiǎochóuchàng zūn shāng zhuójiǎo yìhuán hèqí“酉”是个象形字。
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
“酉”的本义是酒器。
后来这个本义消失了,被假借为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十位。
用以计时,下午五时至七时为酉时。
“酉”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酌”“酝”“酗”“酣”“醉”等。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
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作者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作过晋朝的大司马,但本身并非高门士族,在当时就已难避讥骂。
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衰落,他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
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被任为彭泽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邮至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迎,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园日涉以成趣D.或棹孤舟项,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
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D项,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木欣欣以.向荣C.既自以.心为形役D.登东皋以.舒啸项,介词,因。
B项,和例句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
C项,介词,使、让。
D项,连词,表顺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事..于西畴B.俯察品类..之盛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项,古义指从事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指种类。
C项,过去的事情,古今同义。
D项,古义指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指文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了。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化用《论语·微子》里的句子反思自己的过去,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的句子是:“, 。
”(4)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想象自己辞官回家的路上,船行顺风,轻松如飞,衣服随风飘扬,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
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的,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地受到门第观念的影响。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术:方法②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B.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求②悟已往之不谏谏:进谏C.①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②田园将芜胡不归芜:田地荒废D.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②怀良辰以孤往怀:怀念,回忆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②眄庭柯以怡颜③倚南窗以寄傲④审容膝之易安⑤园日涉以成趣⑥乐琴书以消忧⑦或棹孤舟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④/②/③/⑤⑦/⑥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⑥⑦3.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D.当其欣于所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B.门虽设而常关时矫首而遐观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不如因善遇之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真不知马也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称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
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
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
二、情景默写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2《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业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2《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业检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是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
高考必背《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性默写检测题附答案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两句
生态度。
《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性默写检测题答案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0.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课文挖空练习+重点知识+情景默写挖空练习学生版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
B.禊,一种祭礼。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C.仆射,秦始置。
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御史,官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
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开头以写实的笔墨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B.《兰亭集序》中良辰、贤人、美景、趣事……都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原因。
C.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D.萧翼趁辩才禅师外出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此事,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
(辩才)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此诗是元丰三年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
《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归去来兮辞》起笔用反问语气表明归田之志已决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还家之归心似箭。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9.陶渊明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中_____.?10.《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荒芜.(wú)惆怅.(zhàng)轻飏.(yáng) 熹.微(xī)B.载.体(zài) 僮.仆(tóng)壶觞.(shāng) 怡.颜(yí)C.流憩.(qì) 矫.首(qiǎo)出岫.(xiù) 盘桓.(huán)D.丰稔.(niàn) 西畴.(chóu)窈窕.(tiǎo) 耘耔.(zǐ)思路解析:A项,“怅”应读“chàng”。
C项,“矫”应读“jiǎo”。
D项,“稔”应读“rěn”。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自然:本来的样子。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怅然:失意的样子。
思路解析:C项,“自然”的意思是“不勉强,不拘束”。
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A.{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C.{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思路解析:A项,“交”,①副词,都;②名词,有交情的人。
B项,“夫”,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助词,用在句中。
C项,“奚”,①副词,为什么;②代词,什么。
D项,“形”,都是名词,指身体。
答案:D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复驾言兮焉求——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思路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
这句话应翻译为: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思路解析:B项,“追”应为“补救”。
答案:B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思路解析: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C项,“或”,都是副词,有时。
D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答案:C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思路解析:①说的是作者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④表明作者的心志。
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B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思路解析:B项,“优美宁静”不当,从“三径就荒”可以看出;“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当,这是作者的设想。
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思路解析:本课是韵文,为了句式的排比和押韵的需要,许多语句有省略、倒装现象,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参考答案: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
我真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
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属:撰写。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C.妻子固.请种粳固:顽固。
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通“邀”。
思路解析:C项,固:坚持。
答案:C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思路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句中的“既”等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答案:B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思路解析:“元嘉”是年号。
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并序》。
B.陶渊明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思路解析:B项,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思路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
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去”“悉”;(2)中的“安”“同志”等。
参考答案:(1)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交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
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
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终因劳累得了疾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
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
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