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季度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46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发言10篇(简要发言)发言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大家好!我认为,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4%,与去年同期持平,远超市场预期。
此外,消费、投资与出口的贡献相对平衡,内需和外需两个引擎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发言二: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大家好!我认为,第一季度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一方面,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消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减税降费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通过资金税负的降低,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发言三: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家好!我认为,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保持稳定。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总体而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稳定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发言四:出口增长略有放缓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大家好!我认为,第一季度出口增长略有放缓。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外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全球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出口总额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
发言五:通胀压力相对较低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家好!我认为,第一季度通胀压力相对较低。
从数据来看,CPI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涨幅较为稳定,没有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都对通胀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可控的,不会对经济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第一季度全国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要产品稳定增长,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一、农业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5%。
目前,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整体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
3月底,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播种面积比重达到87.2%,比上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
一季度,禽蛋产量增长4.3%,牛奶产量增长4.6%,猪牛羊禽肉产量1813万吨。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一季度末,生猪存栏32120万头,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 3.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381万头,增长9.8%。
二、工业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
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分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0%;股份制企业下降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4.5%;私营企业下降11.3%。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制造业下降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5.2%。
基础原材料和新产品生产保持增长,天然气、无纺布、化学药品原药、原油、十种有色金属、乙烯和粗钢产量分别增长9.1%、6.1%、4.5%、2.4%、2.1%、1.3%和 1.2%;自动售货机、售票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3%、16.2%、16.0%、13.1%和3.4%。
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督查情况报告近期对市工信局等XX家指标牵头部门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稳”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落实情况(一)项目建设方面:全市一季度计划新开工XX个项目。
通过电话和实地查看的方式对其中XX个项目进行核实,目前已开工XX个,未开工X个。
一是都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已签合同,完成规划许可,因施工占用道路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项目未开工。
二是硅微粉生产项目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完成备案、节能环评报告,于X月初报州自然资源局进行审核,待批复后才能开展勘测招标、进场勘测、挂网公示等相关工作。
三是土地开发项目因边界纠纷问题,项目无法正常开工。
四是酒用高粱项目还在谋划中。
五是建材供应基地项目规划设计正在按专家评审会意见进行修改。
(二)春耕生产方面:一是春耕已完成种植面积XX万亩,后期完成水稻、高粱等作物种植后,预计完成XXX万亩,离目标任务差X.XX万亩。
二是完成高粱育苗、农业机械化生产X个示范点和X个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打造。
三是春茶计划于X月XX日开始采摘,预计产量XX万吨。
四是生猪出栏XXX万头,完成XXX %;牛羊出栏XXX万头,完成XXX % ;禽类出栏XXX万羽,完成XXX%;水产品产量XXX万吨,完成XX% O五是食用菌种植完成XXX亩;中草药种植完成X.XX万亩。
(S)工业商贸方面:一是批发业预计增速x.x%,低于预期增速X个百分点;零售业预计增速X.X%,低于预期增速X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预计增速X%,低于预期增速XX个百分点;租赁服务业预计增速X%,低于预期增速XX个百分点。
二是规模工业增加值(不含都匀供电局)预计增速X%,实现正增长目标任务;制造业预计增速-X%,低于预期增速XX个百分点。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X∙XX 亿元,X月和X月仅完成X.X亿元,预计X月完成X.X亿元,总投资达X亿元,离目标任务差X.XX亿元。
X(四)“四化”项目签约方面:一是新型工业化签约目标资金XX亿元以上,目前已签约项目X个,投资xx.X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府2019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1.31•【字号】•【施行日期】2019.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政府2019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的通知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区政府2019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月31日区政府2019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
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单位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虹口市民驿站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十届区委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年初区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爬坡奋进,实现全年工作的良好开局。
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第一季度要重点推进以下十方面工作:一、综合经济(一)财税。
做好经济运行动态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动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完成2018年度财政决算审核、汇总工作。
加强税收执行与分析预判,编制、执行税收收入目标计划,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认真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相关部门)(二)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
制定2019年度招商计划,优化招商模式,充分发挥各经济部门、产业部门、分中心和区属国有企业招商合力。
深化合作招商,加强与专业机构、重点楼宇合作招商。
深入开展“千人访万企”活动,做深做实做优“楼长制”“园长制”,全面做好企业、重点楼宇、重点园区跟踪服务工作,提高楼宇、园区税收落地率和产出率。
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今年以来,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准确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总体保持了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一、全市2019年1-2月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2019年1-2月,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全市完成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批准预售面积、销售面积、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均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
具体表现为:(一)开发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对经济发展贡献增大。
1-2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13亿元(该数据未包含保障性住房),同比增长16.46%。
(二)开发建设态势良好。
1-2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63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3%(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21.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86%)。
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56.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5%。
(三)商品房供销两旺。
1-2月全市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133.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6%(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面积12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31%)。
商品房销售面积5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
(四)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明显。
受土地拍卖价格大幅升高及一批精装楼盘高价入市影响,全市商品房销售价位稳中有升。
全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502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85%(其中商品住房4826/平方米,同比增长11.67%)。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稳中有升,按照反映房价是符合我市居民承受能力的。
(五)去库存取得实效。
随着房地产市场行情向好以及我市通过购房补贴等方式化解库存,全市房地产库存数量持续下降,房地产的库存规模逐步降到合理水平。
截至2月底,全市商品房存量面积491.33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11.61个月(其中,商品住房存量面积424.26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10.08个月;非住宅商品房存量面积67.11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20.96个月)。
经济信息汇编(2019.3.21-2019.4.20,第四期)汇编摘要(1)从总体上判断,3月份制造业景气(PMI)重新回升至临界点上,一季度GDP增速保持6.4%,经济下行压力减缓。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5%,为2018年以来最高点。
201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1-2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本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反弹上升。
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与(广义货币)M2出现拐点、汇率加速上行。
外汇储备规模为30988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86亿美元,升幅为0.3%。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04,汇率加速上行。
沪深两市月线3连阳,涨幅较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确定今年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措施。
指标同比变动简评近期展望1季度GDP 6.4% 符合预期小幅上行8.5% 高于预期持续上行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PMI 50.5% 高于零界点小幅波动3月CPI 2.3% 高于预期持续上行3月社会消费品8.7% 符合预期小幅波动零售总额3月末社融存量10.7% 高于预期持续上行汇编要点宏观经济(4)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2.8亿元,同比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76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234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16.9亿元。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5%,为2018年以来最高点。
201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1-2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
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额累计增长6.3,比2月增长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 11.8%,增速比1-2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89.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3%,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1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作者: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11期201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
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26亿元,同比增长8.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402亿元,同比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88亿元,增长9.2%。
其中,3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192亿元,同比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34亿元,增长9.4%。
按消费类型分,一季度餐饮收入10644亿元,同比增长9.6%;商品零售87146亿元,增长8.2%。
其中,3月份餐饮收入3393亿元,同比增长9.5%;商品零售28333亿元,增长8.6%。
按零售业态分,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0.9%、3.9%,专卖店同比下降O.9%。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22379亿元,同比增长15.3%。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772亿元,增长2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4.6%、19.1%和21.3%。
附往:1.指标涵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
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務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调查对象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展望2024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国内需求情况等。
以下是对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展望和分析。
首先,2024年第一季度的国际贸易环境将继续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失衡问题的加剧,各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导致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
这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其次,国内需求情况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内需增长。
政府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未来消费升级和城市化等趋势将会推动内需的增长。
第三,2024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还与房地产市场相关。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期的调控,其中包括限购、限贷等措施。
今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和泡沫的产生。
然而,调控政策可能会对一些依赖房地产市场的行业产生冲击,如建材、陶瓷等行业。
因此,在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中,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和市场的反应将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第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来说。
第五,金融风险和金融改革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
尽管中国的银行系统相对稳定,但金融乱象和风险依然存在。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继续推进金融监管和改革,完善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综上所述,2024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2019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转方式、保增长,攻两翼、推两型,抓财源、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原则,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经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二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同比增长20.7%,三产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1:40.9:38.1调整为18.8:44.4:36.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60.4%、31.2%,。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一)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生产增长平稳。
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
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备耕物资准备充足。
调查显示,全市农资货源充足,共入库早稻杂交种子25万公斤,常规稻种子3万公斤,晚稻杂交种子30万公斤;农户化肥入户率81.5%,农膜和抛秧盘入户率90%。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
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53.59万头,同比增长5.8%;期末肉猪存栏88.63万头,与去年持平;能繁母猪8.19万头,同比增长3.7%。
2、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lalhsT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亿元,同1 / 6比增长4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经济分析报告第一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仍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9.0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1%。
其中,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
同时,中国消费市场保持强劲增长,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
但是,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缓慢,增速下滑。
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1%,人均GDP达到1.00万美元。
虽然这个数字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处于较高水平,但相较于过去十年中国平均增速超过8%的水平,这显然是一个下降趋势。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大幅下降。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尽管消费在经济结构变革中的份额有所提升,但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导致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债务膨胀严重,难以持续和健康发展。
最后,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快速推进,但是仍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未能得到合理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这导致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二、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美国对中国进行的贸易战直接冲击中国出口行业,也间接影响了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和服务业。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次,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挑战。
如何实现消费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快服务业升级,尤其是提升高端制造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是当务之急。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汇报议题单一、引言本次汇报旨在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定期的指标汇报,可以有效监测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国内生产总值(GD P)1.2019年第一季度G D P完成情况分析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GD P总量达到X万亿元,同比增长X%。
虽然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整体仍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2019年上半年GD P完成情况分析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G DP累计达到X万亿元,同比增长X%。
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但各项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内需的持续增长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019年全年G DP展望虽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预计2019年全年GD P增速将保持在X%左右,各项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三、就业状况1.就业人数与劳动力市场状况截至2019年X月底,全国就业人数达到X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X万人。
尤其是城镇就业人员增长势头迅猛,反映出我国就业市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2.失业率和就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稳定在X%左右。
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结构调整,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助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四、物价总体稳定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 I)截至X年X月,我国C PI同比上涨X%,物价总体稳定。
尽管个别行业价格有所波动,但政府通过积极的政策调控和市场监管,有效控制物价上涨压力,保持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 P 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涨X个月,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影响。
政府将继续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工业品价格,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五、进出口贸易1.出口总额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总额为X亿美元,同比增长X%。
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1. 经济总体运行情况2024年一季度,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了3.6%,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
但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2.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2.1 第一产业农业部门在一季度表现较好,产值增长率达到了4.2%。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政府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2.2 第二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8%。
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说明我国制造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2.3 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一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9%。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增长较快。
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消费需求与投资情况3.1 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在一季度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传统消费品的销售受到一定冲击,但新兴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的销售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需求。
3.2 投资情况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增速达到了4.1%。
虽然增速回落,但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4. 对外贸易与外汇储备4.1 对外贸易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2.7%。
虽然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贸易总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4.2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规模在一季度持续保持稳定。
通过积极应对全球经济风险,我国成功维护了外汇储备的稳定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名称數值G0唯产总值<CDP>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03农元同比増长6.3»全国居民消旨价恪(CPD6月C PI同t LL»2.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恪(ppi)6月份PPI同瞬平环比下降0.3*WJK价6月饥卅伽希房价格环tLt*居民收入上半年居民人,河支配收入15294元咖帐6.族房妒开发投资上半年房妒开^561609(^同ttW^10.9»蚯资产投资(不含杆〉上半年蚯资产投资29918(2元同比林5.8%全国工业产能率二季度全03工业产能利用率76.4%比上年同朗T降0.4个百分点規UKU:工业上半年規模以上工It沏櫃同比《帐6.0»新卿辿上半年新刑业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社会消貝品"总额上半年社会消费畐5电总猫19521吃同比名义人民币贷款上4£#人民币万航本文根据朱之鑫在2019年5月25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第四届年会上所做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
中国制笔2019.3292019年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分析判断经济形势要侧重于“势”在分析判断“形势”时,很多人讲“形”的多,讲“势”时缺乏基于深刻分析的判断。
实际上,“势”是我们力量聚集的方向,也是分析下一步形势发展的方向。
《孙子兵法》讲的是“善战者,只求于势”,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如果能察到势,还能驾驭这个势,就能获得胜利。
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形势。
第一,既要看数字,更要看内涵。
现在很多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往往引用很多数据,大家也更关注数据。
实际上,现在应该更关心数据背后的内涵和实质。
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了6.6%,和以前比有所回落。
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经济动辄都在10%左右的增长。
而最近几年经济增速在6%到7%之间,特别是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只有6.4%,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尽管这个数字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但大家好像都觉得增长率还是有点低。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摘要2019 年,在内需走弱、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全年增长 6.1%。
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也较去年有所上升。
总需求疲弱使得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降,汽车销售低迷导致消费增速延续下滑趋势,虽然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也有所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整体投资增速下降,受需求走弱和贸易摩擦影响,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大幅下降。
物价方面,在猪肉供给冲击的影响下,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并带动其他肉类和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导致下半年 CPI 同比增速突破了 4%。
但由于总需求依然较弱,全年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 CPI 增速还略有下降。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叠加内需不振,使得全年 PPI 小幅负增长。
展望 2020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放缓和稳增长政策支撑下,预计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全年可实现 6.1%的增速。
失业率也将有所下降,但人口老龄化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工业增长的放缓趋势将持续,继续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5.2%。
制造业投资可能维持低位,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基建将继续回升,整体投资增速将上行 0.1 个百分点。
消费虽然仍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下降趋势大为缓解。
出口在外部经济增速放缓下将有所下降,增速-1.2%。
进口则在内需带动下回升至 2.1%。
价格方面,预计 CPI 将冲高回落,尤其是下半年在猪肉供给恢复和基期因素下同比将快速下降至 1%附近,全年为 3.4%。
PPI 有望回到正增长,全年增速约 1.1%。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汇率大幅贬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稳定在 6.8-7.0 区间;货币政策将偏向宽松,预计年内仍有两次降准,而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将达到 3%。
2019 年,中国经济在内外部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局面下总体实现了稳中求进,前三季度 GDP 增速累计同比达 6.2%,预计全年增速 6.1%。
2019第一季度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4月23日发布的《XX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显示,家庭对股市的升温预期与对房市的降温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一季度超七成炒股家庭盈利,76.8%的股民看涨二季度股市;尽管楼市推出一系列新政,但仍有37.09%的家庭预期房价下降,仅有不到两成家庭预期房价上涨。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始于XX年,于XX年和XX年完成两轮入户调查,形成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基础数据库,样本规模已达到28000户。
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样方式,每季度抽取3000-5000户家庭样本开展季度电话回访,及时把握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该报告基于XX年一季度回访数据撰写而成,从宏观经济形势预期、家庭资产季度变动、家庭负债、股市盈亏与投资计划几个维度来分析和解读我国家庭对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的预期判断,希望对政策制定、学术研究、业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总体来看,我国家庭并未因一季度经济数据下滑就对中国经济悲观失望,宏观经济形势预期指数为120.18。
将近一半(44.21%)的家庭预期二季度经济形势向好,与预期经济形势基本不变的家庭大致持平,仅有11.83%的家庭对二季度经济形势持悲观态度。
尽管降低首套房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楼市利好政策相继出炉,但
仍有37.09%的家庭预期房价下降,仅有不到两成家庭预期房价上涨,房市降温效应已凸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近一半的家庭(46.93%)看涨二季度股市,远远大于预期股市基本不变的家庭占比(29.66%)和预期股市下跌的家庭占比(23.41%)。
报告显示,一季度炒股家庭中盈利比例高达76.6%,远超XX年chfs调查数据的15.8%。
成都市区租房的白领李先生,于去年年末感觉股市走势良好后,毅然投入10万元入市,至今盈利已翻倍。
因为一季度的牛市行情,76.8%的股民看涨二季度股市,看跌的仅为14.8%,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股民看涨股市,二季度计划增持股票的家庭占比却只有22.1%,持股计划偏谨慎。
其中,新股民中低资产家庭投资情绪尤为高涨。
一季度家庭股市参与率为6.1%,较XX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其中新股民家庭占比30.7%,且呈现年轻化、房产少的特征。
新股民中无房家庭占比18.5%,远高于老股民家庭4.9%的占比。
充分表明随着股市行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低资产家庭也开始参与股市。
老股民和学历较高的家庭偏向认为股市不可信、不透明、不成熟。
报告显示,炒股家庭中,有42.3%的家庭认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可信,65.5%的家庭认为股市不透明,48.2%的家庭认为股市不成熟。
其中,老股民和户主学历较高的家庭更不认可现有股市形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炒股家庭是否盈利并不太影响中国股民对股市形象的看法。
与之相应的是,一季度家庭总资产环比持平,房产、工商业资产小幅下降,金融资产增值较大。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一季度总资产环
比持平,总资产下降的家庭占比不到两成。
分不同类型资产来看,家庭房产和工商业资产略有减值,金融资产总体增值较大。
且一季度未持有风险资产(股票、基金等)的家庭,由于住房资产、工商业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缩水,导致其总资产缩水。
相反,一季度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其风险资产变动指数高达128.31。
但这种因其风险资产增值引起的总资产增值情况也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