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14.51 KB
- 文档页数:22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在此,我将对我国经济形势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经济形势分析1. 经济增长稳中向好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GDP增速为6.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较为亮眼。
尽管受到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但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
2.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3. 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出口和外资流入带来一定压力。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构成挑战。
4. 内部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
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对策建议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扩大内需,提升消费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消费升级,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释放内需潜力。
3. 拓展对外开放,稳定外贸外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流入,稳定外贸发展。
4. 加强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5.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力度,推动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总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日益复杂。
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
一、形势分析:1.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发动了一系列贸易战,对我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多端,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造成了一定影响。
2.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我国经济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新兴产业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亟待解决。
3. 经济增速放缓: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2019年,我国GDP增速为6.1%,为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导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企业利润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二、对策建议:1. 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稳定贸易关系,促进多边贸易合作,搞好地区贸易合作。
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国际贸易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市场支持。
3.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稳定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动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减少税收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6. 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且不均衡,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1. 经济增速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预期。
但是,粗钢、水泥、电力等行业领域呈现出供给过剩,并且对于制造业来说,产品价格其实并不高,而资金成本却较为昂贵,对于经济增速的预期也将受到限制。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2019年来看,一些部门的发展势头不乐观。
例如,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已经进入了有限度的增长阶段,面对重大转型时期的挑战,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首要问题。
3. 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长期存在,其中70%以上的家庭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30%左右。
这一现象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来加以改变,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均衡的基础。
4. 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需要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助养老保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障经济自给自足。
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大量涌现,未来的经济形势将更加趋向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医疗等领域将成为经济新动能。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进而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2. 开放型经济我国将进一步向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将加强对外汇率政策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调整,保持利益平衡,确保内外部经济总体稳定。
3. 环保理念环境保护的理念将在未来进一步加深,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环境保护将促进更高质量的消费,以及更优秀的绿色产品,并在环保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遵循绿色高效、循环发展的道路。
我国经济形势与外部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尤其是自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影响,需要我们对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应对措施。
一、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增长质量需要优化升级。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与2018年的6.6%相比略有下降,但整体水平仍然在6%以上,增速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第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高端消费、特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领域兴起,传统消费模式也正在不断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第三,宏观调控效果初显。
随着稳健的调控政策不断加强,一系列经济指标开始呈现积极变化。
例如,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加强等方面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外部经济形势分析国际贸易、全球政治、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都对我国的经济形势造成着影响。
需要我们重视外部环境变化,充分了解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
第一,全球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冲击。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经济形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同时,招商引资渠道受限,投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一些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第二,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社会压力。
随着广大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经济缺口、医疗保障、人口安置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政策创新,加快推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自然环境恶化也是重要的外部经济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加剧,这些都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减少民生效益。
三、应对之道为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实施措施。
2019年经济形势及政策展望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2019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呈持续下行态势。
2019年,受房地产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对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足够定力,对以改革促转型展现出较大决心,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举措,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根据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新阶段均衡增长点有望逐步确立,明年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比较适宜。
宏观政策应顺势而为,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1.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
进入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
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受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速略有提高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
从供给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月降幅达2.1个百分点,创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工程机械、发电量、化肥、原煤等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汽车、集成电路、钢铁、水泥等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同时,受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影响,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贷款需求收缩并存,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增速均出现回落。
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都呈下降态势,供给侧降幅超过需求侧。
2.房地产转折性变化是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房达到1套左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往往达到峰值。
2019年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达到1套,住房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
根据我中心测算,在2019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峰值后,从2019年开始逐步下降。
今年以来房地产主要指标全面回落,其中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等指标同比出现负增长。
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相对于去年同期和年初降幅均达到6.1个百分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审慎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以应对外部和内部风险,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2019年GDP增长率为6.1%,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速均有所减缓,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发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明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3. 金融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加大。
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较高的债务水平,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1. 适度扩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可以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韧性。
要稳妥推进税收体系改革,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2. 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应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了结构性问题的制约,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4. 加强风险防控:当前金融风险加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严格控制金融投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2019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转方式、保增长,攻两翼、推两型,抓财源、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原则,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经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二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同比增长20.7%,三产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1:40.9:38.1调整为18.8:44.4:36.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60.4%、31.2%,。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一)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生产增长平稳。
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3.3%。
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备耕物资准备充足。
调查显示,全市农资货源充足,共入库早稻杂交种子25万公斤,常规稻种子3万公斤,晚稻杂交种子30万公斤;农户化肥入户率81.5%,农膜和抛秧盘入户率90%。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
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53.59万头,同比增长5.8%;期末肉猪存栏88.63万头,与去年持平;能繁母猪8.19万头,同比增长3.7%。
2、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lalhsT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亿元,同1 / 6比增长4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第1篇财务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我国财务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财务经济形势现状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低于2017年的6.9%。
这一趋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正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我国消费需求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品质和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市场的新趋势。
4.外贸形势严峻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形势严峻。
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7%,但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
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以缓解外贸压力。
5.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主要表现为股市、债市、汇市等领域的波动。
这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
二、我国财务经济形势存在的问题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增长,还加剧了金融风险。
2.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待进一步推进。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3.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还加剧了社会矛盾。
4.金融风险隐患增加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增加。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形势、消费市场和外贸等角度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常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9年的GDP增速为6.1%,较上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所导致的。
另外,中国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就业市场,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特别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部分人员可能需要转岗或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尽管消费者信心有所提升,但整体消费需求仍然相对疲软。
一些因素如收入分配不均、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都对消费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中国的外贸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局势紧张,给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压力。
尤其是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严峻。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推动内外贸平衡发展。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削减产能、去杠杆化和刺激创新等举措,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逐渐释放。
其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引导下,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了重视。
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贸易多元化,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
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进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虽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做一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对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形势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当前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经济形势回顾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近年来,我国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9年,我国GDP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
3. 消费市场:消费市场持续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0%。
4. 对外贸易: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5.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4%。
二、经济活动分析1. 产业结构分析(1)服务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增长较快。
(2)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
(3)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 消费市场分析(1)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高品质、个性化、绿色环保等产品的需求增加。
(2)线上线下融合: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趋势明显。
3. 对外贸易分析(1)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占比不断提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贸易伙伴多元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明显。
4.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1)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
(2)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经济活动预测1. GDP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GDP增速将在6.0%左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9年,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地缘政治等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但另一方面,短期经济运行存在积极向好的迹象和趋势,国内外制度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速重塑长期发展动力。
展望2020年,应对短期经济压力需要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通货膨胀将回归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增大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但密切关注出现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
In 2019, global uncertainties such as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 Brexit and geopolitics are on the rise, and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increase. Y e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have been positive signs and trends in China’s economy in the short-term, and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reform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accelerating the reshaping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momentum. Looking into 2020, China need to strengthen countercyclical adjustment to respond to short-term economic pressure and the inflation will return to stability. The increased flexibility of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USD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However, close attentions need to be paid to the financial risks in specific areas.2019年,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地缘政治等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摘要2019 年,在内需走弱、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全年增长 6.1%。
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也较去年有所上升。
总需求疲弱使得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降,汽车销售低迷导致消费增速延续下滑趋势,虽然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也有所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整体投资增速下降,受需求走弱和贸易摩擦影响,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大幅下降。
物价方面,在猪肉供给冲击的影响下,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并带动其他肉类和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导致下半年 CPI 同比增速突破了 4%。
但由于总需求依然较弱,全年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 CPI 增速还略有下降。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叠加内需不振,使得全年 PPI 小幅负增长。
展望 2020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放缓和稳增长政策支撑下,预计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全年可实现 6.1%的增速。
失业率也将有所下降,但人口老龄化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工业增长的放缓趋势将持续,继续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5.2%。
制造业投资可能维持低位,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基建将继续回升,整体投资增速将上行 0.1 个百分点。
消费虽然仍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下降趋势大为缓解。
出口在外部经济增速放缓下将有所下降,增速-1.2%。
进口则在内需带动下回升至 2.1%。
价格方面,预计 CPI 将冲高回落,尤其是下半年在猪肉供给恢复和基期因素下同比将快速下降至 1%附近,全年为 3.4%。
PPI 有望回到正增长,全年增速约 1.1%。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汇率大幅贬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稳定在 6.8-7.0 区间;货币政策将偏向宽松,预计年内仍有两次降准,而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将达到 3%。
2019 年,中国经济在内外部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局面下总体实现了稳中求进,前三季度 GDP 增速累计同比达 6.2%,预计全年增速 6.1%。
中国自行车行业2018 年全年及2019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作者:暂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9年第38期一、2018年我国自行车全行业主要指标(一)产量自行车产量下降,电动自行车产量略增。
2018 年自行车产量7 320.1 万辆,同比下降17.1%;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 277.6万辆,同比增长5.8%。
(二)经济效益1. 自行车规模整体收缩,主营业务利润率仍较低: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4.2 亿元,同比下降14.1%;实现利润13.6 亿元,同比下降9.5%;主营业务利润率为2.8%。
2. 电动自行车整体平稳,利润同比适度增长: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8.8 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33.7 亿元,同比增长5.7%;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4%。
(三)进出口情况1. 自行车出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大,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增长出口:2018 年自行车出口5 927.2 万辆,同比增长5.1%;出口额为32.5 亿美元,同比增长4.6%;出口平均单价为54.9 美元,同比下降0.5%。
进口:自行车进口量逐年下降,国内高端自行车消费市场依旧疲软。
自行车进口 6.4 万辆,同比下降4.6%;进口额为3 627.5 万美元,同比下降4.3%;进口平均单价为566.3 美元,同比增长0.3%。
2. 自行车零部件出口增长强劲,进口持续下滑出口:零部件出口额为27.2 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为2014 年以来最大增幅。
其中占出口比重最大的是架叉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4%;链轮产品出口额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6.4%。
进口:随着整车进口数量的减少,零部件进口额也逐年下降,另外国内对进口零部件的配套需求有限。
零部件进口额4.3 亿美元,同比下降6.8%。
3. 电动自行车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略有放缓出口:虽然受欧盟双反措施影响,对欧出口量下滑,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通过行业开展调查统计,2018 年电动自行车出口量为187.7 万辆,同比增长10.4%;出口额7.9 亿美元,同比增长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