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尼康50mm1.4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尼康Auto系列手动镜头1、Auto 20/3.5在划时代的F型单反机推出的8年间,日本光学(Nippon Kogaku)还不能向市场提供能正常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之前的2.1cm/4仍是按旁轴机光学设计,装在大F上必须把反光板锁上,取景看左边闪灯座上取景器。
到了1967年,日本光学工程师终于完成了反望远设计的UD Auto20/3.5。
那时,设计师不仅受困于高折射玻璃缺乏,超广角光路带来的天量繁琐计算更是困难重重,1967年完成的设计能与今天镜头媲美实属不易!UD Auto20/3.5是一款成像优秀超广角,该镜头以可靠的光学设计实现慧差达到最小,因此,在各光圈档位均可实现良好的锐利和反差。
在全幅机上,镜头线性失真很小,与10年后的Ais20/3.5相比,两者畸变像差基本一致。
UD Auto20/3.5做工精良,牢固耐用。
手中一只UD20,外表非常陈旧,原来主人一定是干专业的,镜头虽身经百战,几十年后性能依然丝毫不差。
UD20唯一明显问题是,对焦行程过长,要快速准确合焦比较难,在没有裂像对焦时更显突出(对焦信号有时会不准),这点使用时要注意。
2、Auto 24/2.81967年,日本光学推出了震动业界的Auto24/2.8,原因在于尼康发明了浮动镜片对焦系统(CRC),并首次应用在Auto24/2.8上。
这的确是一项伟大创举,整组对焦一大缺陷就是随着对焦距离接近,画面四周像差也呈快速上升,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大,这一现象越严重,CRC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近距像差。
有报道说,尼康开发这一系统,耗时近十年。
大家知道,那是一个没有高速电子计算机,缺乏镜头测试专用设备,更没什么设计软件的年代,人们必须通过实际拍摄后的图像来看镜头成像结果,反复进行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像差校正计算,当年设计师走过的道路极其艰难。
由于有了CRC系统,Auto24/2.8在近摄时,画面四角有了足够的亮度,并且四角慧差大幅降低,成像变得锐利。
Ken Rockwell,著名的尼康用户,网上流传那篇摄影人的七种分类就是出自他的博客。
本贴将选取他的博客中的一个介绍摄影技法的栏目——How to make great pictures的系列文章进行摘译。
他的这些文章简单实用,类似摄影技法的课堂。
非常适合那些只拿到说明书而不知单反为何物的新人,或者是对说明书的解释感到不满的新人学习。
How to make great pictures的原文地址是:/tech.htm。
目录(更新至第13节):1、如何选择最锐光圈?2、什么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3、如何实现完美的曝光?4、如何设置尼康D90的自动对焦系统?5、如何使用直方图?6、如何使用彩色直方图?7、构图(1):什么是构图?8、构图(2):清晰度与你的女朋友9、构图(3):构图是摄影中第一重要的10、选择sRGB还是Adobe RGB?11、如何设置白平衡(1):一般原则83楼12、如何设置白平衡(2):基本应用100楼13、如何设置白平衡(3):后期调整112楼-------------------------------------------------------------------------------------------------------------------1、如何选择最锐光圈(Selecting the Sharpest Aperture)Ken认为,选择镜头的光圈档位远比选择镜头重要。
镜头的锐度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相当大,除了这篇文章他用了尼康的50/1.4作测试对比外,他还有好几篇文章作过类似的测评。
Ken指出,大部分镜头最锐的档位是位于其最大光圈收两档的档位至F8之间。
至于镜头的MTF曲线,Ken的观点是:据他所知,只有Schneider发布的还有点意义,至于Nikon, Canon和Sigma发布的MTF曲线是毫无意义的,不能依此进行对比然后进行购买决策。
大多数人在买了单反相机之后,都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使用套头。
然而像我们这些单反相机的使用者在有足够多的经验之前,总是很难理解一个大光圈的50mm镜头是多么的实用。
50mm镜头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必备的。
如果你还没有或者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那么这里有几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走出门外并用你的50mm镜头拍摄。
EF 50mm f/1.8 II要用50mm镜头的4个原因:1、它们相对便宜;2、视野和人眼比较相近;3、适用很多的场合;4、街拍首选。
50mm定焦镜之所以会如此普遍,除了画质佳及售价便宜(F1.8级距)之外,视角相当接近人眼所见是最大原因。
也许会有人认为用它所拍摄的影像,既没有广角镜头的震憾,也没有长焦镜头的压缩感,但也正因为如此,少了镜头本身的物理特性,更适合用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进而培养出独特的摄影眼。
摄影师囡囡作品这期我们邀请日系人像摄影师囡囡(微博:囡囡photo)来分享她的50mm定焦镜头使用心得,同时,为我们讲解如何拍好秋冬日系文艺人像。
器材使用心得:1、常使用的机身和镜头组合。
今年2月份刚买的5D2,之前用的600D,两个机器相比起来5D2够专业,而且全画幅。
哈哈锐度也是我想要的。
画质也好呀。
但是我一直都是用的适马的50、1.4的镜头。
现在也是,我对器材研究不多,主要是这个镜头相对实惠很多,然后,50mm视角也好,做工也挺好。
用的习惯了,暂时拍人觉得够用。
还有一个胶片机器X700美能达也是50 1.4镜头。
摄影师囡囡作品2、定焦镜头使用感受。
1、主要是相对其他镜头定焦镜头便宜。
适合初学者。
上手也比较快。
2、视野和人眼很相近。
不会变形。
3、50.1.4 拍人像,拍静物都够用,光圈一般都够大,然后可以用的场合也比较多。
我用的这款适马的定焦,有点不太好,就是光圈开太大容易跑焦。
一般1.8以上可以的。
然后可能是这款镜头的我能感觉到得唯一不足。
这个镜头拍模特,我习惯用点测光,然后对焦对在人眼睛上面,然后因为是定焦,你要靠移动自己的身体,来找准你想要的视角,可能这点变焦镜头会更省心一些。
Nikon 尼康AF 50mm f/1.8D 标准定焦镜头其实没什么太好的地方,虽然他有那么大的光圈但最大光圈成像并不理想! 不过不是要求很高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我这样的业余人士觉得它还是比较不错的! 有句话记得这么说"狗头的价格,L头的成像"当然这说的是C家的个人认为N家也应该差不多,毕竟价格在那里摆着! 那么便宜是不会有太优秀的质量的!不过相比它的成像又超出了它的价格! 呵呵所以这款还是一个不错的头! 值得拥有!一般人买后都不会后悔买它~ 呵呵再差劲也有1.8的光圈不是?~~ 就凭这点~ 咱也得要啊~不过如果你不是用它来拍半身人像的话,就不用买它了~ 个人使用认为它的半身很优秀的说!以及套头就可以了N ikon 尼康AF 50mm f/1.8D 标准定焦镜头:748元新蛋网,749 京东网尼康AF-S DX 尼克尔18-105mm f/3.5-5.6G ED VR 1650元中关村在线Nikon 尼康D90 单反相机(套机)18-105/3.5-5.6VR防抖镜头7039元新蛋网,7099, 京东网尼康单反相机D90使用镜头选择全攻略不知不觉拥有尼康D90已经2月有余了,回想起在购买尼康D90的过程中,以及有关选择镜头的选择,依然令我难以忘记。
毕竟偶当时也迷惘过,徘徊过。
特别是在入手尼康D90后,更是不知道该拥有哪一款镜头,那叫一个纠结啊。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折腾,所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尼康D90机身售价在5500元左右很多朋友在选择单反时,都想一步到位,特别是在市场上炒得火热的全画幅单反,那叫一个令人垂涎啊。
而当时笔者在购买尼康D90的时候,何尝不想拥有D700、D300S等机器呢,无奈囊中羞涩,加上自身技术不够高,担心好机器在我手里也糟蹋了,在听从了多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把尼康D90娶回了家。
18-105mm的头不是偶的菜在选定了尼康D90后,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那就是为它配上哪一个镜头呢?虽然说配套的18-105mm同样不错,但是小小的虚荣心做了一下怪(总觉得套头不是很好),让我对18-105mm这个带VR的镜头视而不见,转而开始研究起其他镜头来。
四大定焦501.4镜头评测【PConline 评测】从规格来看,50mm F1.4 ZA使用了著名的PLANAR 5组8片的镜片结构(即双高斯结构),同时使用了SSM静音对焦马达等配置。
不过,这支作为目前市场上价格最高的50mm F1.4单反/单电镜头,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笔者这次找来了佳能的EF 50mm F1.4(下文简称EF50)、尼康 AF-S 50mm F1.4G(50G)和蔡司 50mm F1.4 ZE(50 ZE),3款最常见的50mm F1.4镜头,来为大家解析一下,这支50mm F1.4 ZA SSM(50 ZA)的魅力在哪?索尼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 图片评测论坛报价网购实价一、先评后测如果说德系品牌镜头是现时最高光学素质代表的话,那么带自动对焦的德系镜头就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梦想。
而索尼的单反/单电系统所拥有的自动对焦蔡司镜头,就令索尼拥有不少的粉丝(虽然某品牌是找徕卡认证的,但奈何整体系统不如人,一直郁郁不得志)。
但即使是在索尼A系统中,拥有自动对焦的50mm蔡司缺一直缺席,直至最近才发布上市,可谓让众粉丝等久了。
左起:索尼50 ZA/蔡司 50 ZE/尼康50 G/佳能EF5050mm焦段的镜头被称为“标准镜头”,拥有与人眼最接近的视觉覆盖面。
与此同时,50mm焦段也是人类光学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镜头焦段,在光学上的成熟程度是其他镜头比不上,也被成为:“厂家必须做好”的焦段之一。
所以,在评测前,我可以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四款产品,都是各有特色的优秀产品。
左起:索尼50 ZA/蔡司 50 ZE/尼康50 G/佳能EF50在体积方面,最大的无疑是索尼50 ZA,单单看到使用72mm的滤镜就知道该镜头在50mm镜头中,体积能够算上排名了(当然,50L和S50都是体积庞大之辈)。
而镜头外壳方面,索尼与蔡司均使用的全金属的镜身,十分坚固,拿起来沉稳不少。
AF-Nikkor 50mm 1:1.4D是尼康最新的标头,这种标头最早诞生于1995年,他的光学构造还要追溯到1977年的50mm 1:1.4 AI手动镜头。
镜头构造是传统的6组7片球面镜片,尼康声称这种构造可以减小失真,提供高质量的解像度以及准确的色彩还原,还可保证光圈全开时画面的高对比度。
50mm的镜头在FX格式相机上可以成为“标头”,没有广角或者长焦镜头的“透视失真”,在广泛普及的DX格式相机上,他可以作为中短焦镜头,更适合人像拍摄。
50mm 1:1.4是尼康镜头阵营中的一条比较老的阵线,这在镜头的很多处设计上也有体现。
镜头的采用的了传统的光圈环,这无疑会让之前用过手动对焦的35mm相机(例如FM系列)的摄影师感到亲切。
镜头的自动对焦要靠机身马达带动,所以在入门级的D40, D40x和D60上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了。
和我们刚刚评测过的Canon EF 50mm F1.4 USM一样,Nikon 50mm 1:1.4D比他的兄弟镜头AF-Nikkor 50mm 1:1.8D价格上有大幅提升。
这支镜头在标头阵营中也将面临其他镜头的激烈竞争,像Sigma 50mm F1.4 EX DG HSM和Carl Zeiss Planar 50mm F1.4 T*,虽然这两支镜头的价格还要更贵,而且这支蔡司镜头只支持手动对焦,那么尼康的这支镜头凭什么来与他们竞争呢,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AF-Nikkor 50mm F1.4做工精细,和标头阵营中的其他镜头相比丝毫不落下风。
镜头接口为金属,镜头外壳是高级工程塑料,做工明显要比相对便宜的AF-Nikkor 50mm 1:1.8D好,但差距并不巨大。
镜头前端有大约4mm的凸出,可以阻挡小部分的杂散光,整个光学组件在对焦时前后移动距离为8mm。
这支镜头中等大小,和适马的怪物级镜头50mm F1.4 EX DG HSM相比更加紧凑。
安装在尼康的数码相机上非常搭调,尤其是更适合D90这样尺寸相对袖珍的机身。
Nikon镜头型号详解Nikon镜头型号详解尼康自动对焦可变焦镜头AF-S 17-35mm f/2.8D IF-ED Zoom-Nikkor new20-35mm f/2.8D AF* Zoom-Nikkor这是一支快速的广角可变焦镜头,它包括了三种常用的广角镜头——20mm、24mm、35mm。
并始终保持最大光圈为f/2.8。
77mm滤镜,重量:640克。
尼康产品号:1953 NAS24-50mm f/3.3-4.5D AF* Zoom-Nikkor这支变焦镜的变焦范围从24mm的广角到50mm的标准镜头,适合于在多种场合使用。
62mm滤镜,重量:374克。
尼康产品号:1955 NCP24-120mm f/3.5-5.6D AF* Zoom-Nikkor这是一支5倍的变焦镜头,适合与旅游摄影、风景摄影及人像摄影。
由于使用了非球面镜,画面的对比度及色彩的还原度都非常的好。
内对焦设计使得镜身保持了紧凑的结构。
72mm滤镜,重量:555克。
尼康产品号:1975 NCP28-70mm f/2.8D IF-ED AF-S* Zoom-Nikkornew!尼康首次将静音超声波马达应用在变焦镜头上,使得对焦更加快速,并提升了追踪对焦的性能。
是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的最佳选择。
内对焦,低色散镜片,77mm滤镜。
尼康产品号:1961 NCP28-70mm f/3.5-4.5D AF* Zoom-Nikkor变焦从广角到短远摄。
52mm滤镜,重量:354克。
尼康产品号:1956 NCP28-80mm f/3.5-5.6D AF* Zoom-Nikkor变焦范围从28mm到80mm。
由于使用了非球面镜,画面质量极佳。
58mm滤镜。
尼康产品号:1976 NCP28-85mm f/3.5-4.5 AF* Zoom-Nikkor适合与人像摄影和风景摄影。
近摄距离:2.54厘米。
62mm滤镜,重量:538克。
尼康产品号:1959 NCP28-200mm F3.5/5.6D IF AF Zoom-Nikkor这款镜头能胜任你的大部分工作从28mm的广角到200mm的远摄,特别适合于旅游摄影。
50mm f/1.4 定焦镜的5大好处很多同学在摄影新手训练班上也会问到,除了买相机时一起购买的套装镜头,有甚么镜头是高质素但价格不高的呢?始终刚学摄影不想花大钱在昂贵的器材上,但又想替镜头升级,若果你也有这种情况,不妨考虑笔者建议的这一支- 50mm f/1.4 定焦镜!Photo by Seth Rader(一) 相片质素高定焦镜内部大多没有复杂、会移动的部件,光线很容易便到达感光元件,因此相片质素一般也会比变焦镜头高,在拥有定焦镜头前也不太相信,但你亲身试过后便会发现在相片锐利、清晰度,甚至是颜色对比、饱和度也会有明显的提升!若果你是跟套装镜头比较的话更容易感受得到呢!定焦镜一般可以做到很漂亮的散景 Photo by Evan Leeson(二) 拥有大光圈定焦镜头一般也拥有大光圈,f/1.8、f/1.4,甚至是f/1.2的也有,对比起变焦镜头大部份也是f/2.8起跳,甚至是浮动光圈的f/3.5-5.6更显优势。
那么大光圈有甚么用途呢?大光圈除了可以让你拍出迷人专业的浅景深效果,更可以让你于黑暗环境下「看」得更多,更可以让你保持ISO低之余手持拍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把光圈开大,便可以拍出动人的浅景深效果了!Photo by marla rochester ——大光圈配合高ISO,可以于暗黑环境内使用高速快门,令相片保持清晰锐利。
Photo by Marek Isalski(三) 价格便宜大部份的50mm的定焦镜头价格也不高,Canon、Nikon、Sony等大厂推出的50mm定焦镜,拥有f/1.4 大光圈的也是HK$3千多元,光圈小一点的f/1.8 更便宜,有些连HK$1千也不用,性价比非常高!当然有一些给专业用家使用的50mm定焦镜价格可以索价上万元港币,但业余用家可能会用不着。
(四) 重量轻巧因为做工简单,即便用上真正的玻璃镜片重量和体积也可以保持于合理地小的范围,非常适合不想携带重物的情况下使用!品牌型号重量官网售价Canon EF 50mm f/1.4 USM 290g HK$3,380Canon EF 50mm f/1.8 II 130g HK$820Nikon AF-S NIKKOR 50mm f/1.4G 280g HK$4,580Nikon AF-S NIKKOR 50mm f/1.8G 185g HK$1,780Sony SAL50F14 220g HK$3,190(五) 焦距易用,镜头变形小在全片幅(Full-frame)格式下,50mm为标准焦距,得出来的效果最接近人眼看到的距离,因此你可以很容易便预计到利用50mm拍出来的相片包含甚么元素,而且定焦镜成像变形小(不像广角镜头般有夸张效果),十分适合街拍、抓拍或写实摄影。
最值得拥有的10款尼康镜头推荐单反阵营当中,佳能与尼康的市场争夺尤为激烈,从胶片时代延续到了数码时代,然而,在电子化作主导的今天,支撑佳能、尼康两大门派的始终是它们历史悠久的镜头群。
尼康用户之所以追随其门下的单反系统至今,与其长久以来推出的镜头不无关系。
尼康镜头成像锐利、色彩表现好的特点,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尼康镜头更为合理的售价,让不同等级的用户都可以体验到尼康镜头出众的成像效果。
入门用户有相当数量的实惠镜头供于市场,而主打专业的,同样有让你砸锅卖铁也要买的烧钱产品。
但不变的是尼康的高品质。
而数码单反相机当道的今天,有哪些镜头是值得尼康用户拥有的呢?本期导购将在此为大家述说十支最值得拥有的尼康镜头。
定焦人像王:尼康AF 85mm F1.4D IF镜头参考售价:6990元尼康阵营当中公认的人像镜王AF 85mm F1.4D IF,自然是值得拥有的一支定焦镜头。
大光圈、中焦段,对于人像拍摄来说是必备的元素。
当然长焦镜头能更好地突出被摄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宜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因此尼康AF 85mm F1.4D IF带来的圆润焦外、锐利的成像表现使其成为无数尼康用户向往的一支专业级人像镜头。
尼康85mm f/1.4D IF AF Nikkor尼康AF 85mm F1.4D IF是1995年12月推出的中焦段定焦镜头,光学构成为9片8组,采用了接近准圆的9叶片光圈设计,最近对焦距离0.85m,体积为80×72mm,重550克,使用77mm的大口径滤色镜片。
除了有严谨的光学结构以外,用料扎实也是其魅力所在,镜桶和遮光罩均采用了坚固的金属材质并覆有华丽的皱纹漆面涂层,他机械工艺极其精良,操控手感令人赞佩。
编辑点评:人像摄影要有入微的综合描写能力;一流的背景虚化渐变效果;画面的纯净度和色彩还原的真实性要求也高。
尼康AF 85mm F1.4D IF光圈全开的状况下已经有较好的表现,而光圈收小后,光学表现进入最佳状态,柔美的焦外成像以及锐利的焦内结像是其抬高身价的缘由,的确,接近7000元一支专拍人像的镜头,对于大部分影友来说,还是需要咬咬牙的,但是无论是成像还是做工,尼康AF 85mm F1.4D IF都对得起这价钱,虽然进入了电子化时代,没有对焦马达的尼康D镜头,对焦速度稍微逊色,对焦声音也较大,但AF 85mm F1.4D IF在对焦方面迅捷准确。
尼康定焦镜头50 1.8D和50 1.8G深度对比,评测,总结,样片。
尼康50 1.8D和50 1.8G深度对比,评测,总结,样片。
另附定焦头选择方案推荐。
各种评测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官方介绍而已,大家真正想知道的对焦速度,锐度感受,色彩感受等等你在评测中恐怕都看不见,所以才想发这个帖子!鄙人不是大师,只是众多爱好者中的低水平一员,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点纠正!纠结的由来:多数纠结选购镜头的朋友,往往都是对摄影有一定基础的认知和经验,但又不想投入过多资金的缘由,想花最少的钱和最少的折腾次数一次性买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意愿!所以如果您月收入在2万以上,基本您就不要看下面的内容了,照着最贵的买一定没错了!如果月收入不足1万,那我们一起来分享纠结的痛与乐吧!35 50 85焦距的纠结:套头+定焦是最佳的入门解决方案,又解决了外拍的便利性,又能兼顾虚化的乐趣,所以一般我们第一支单独购买的镜头,往往都是廉价的定焦,纠结由此启程.....35,50,85是大家讨论的热门,其实吵来吵去发现了一个本质问题:有经验的朋友回帖的时候没有提及画幅带来的问题,而发帖咨询的朋友往往有一半的人只看了镜头毫米数而根本不清楚画幅对焦距产生的本质影响,这就是有很多帖子吵来吵去最后大家都莫名其妙的原因,就是大家在谈及焦距的时候不同的人脑子里浮现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了,那何来讨论的意义。
个人认为,如果你只买一只定焦镜头的话,全画幅的朋友自然选择85的占多数,C画幅的朋友个人推荐50MM的定焦。
C画幅上35的焦距大约等于全画幅上的50,而50的焦距大约等于全画幅的85,所以用C画幅机器的朋友如果用85的话换算过来等于127左右的焦距了,个人感觉焦距太长,基本只能外拍半身人像用,其使用的单一性和并不便宜的价格我想C画幅的朋友应该是基本都排除了。
所以C画幅就是在35和50上选择就好了,35的拍摄范围广虚化能力较弱,50的拍摄范围略小虚化能力良好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镜头标识的含义(尼康篇)作为一个尼康“玉米”,你是否知道尼康单反镜头上的VR、AF-S是什么意思。
而作为佳能的“粉丝”你是否又知道标有USM/U、UD标识的镜头好在那里呢?如果你对这些不是很清楚的话,请往下看。
AI:Automatic Indexing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发布于1977年,是Nikon 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
AI是指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容AI技术的机身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
Nikon F2A、F2AS、Nikkormat EL2(资料文章价格评论)、FT3和F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技术的机身。
代表镜头:Nikkor AI 50/1.4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在1981年,Nikon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FA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I-S卡口Nikkor镜头。
根据镜头光圈环和光圈直读环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数字以及插刀卡口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识别。
当AI-S镜头用于Nikon FA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时,它们能够在非常宽的光照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曝光控制。
(因为AI-S镜头是为FA上的曝光“自动化”而定制的,因此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
代表镜头:Nikkor AIS 50/1.4AF-S: 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代表该镜头的装载了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S),这种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可以由“行波”(travelling waves)提供能量进行光学聚焦,可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可全时手动对焦。
AF-S 50mm f/1.8G图⽚评测论坛报价⽹购实价本次对⽐所⽤的器材要使⽤50mm镜头并且保证⾃动对焦功能的完整,往往只能选择售价昂贵的1.4G。
1.8G的出现,给尼康⼊门⽤户提供了⼀个中间值可选。
虽然1800元的售价让不少尼康⽤户直呼“坑爹”,但⾯对1.4G⼏乎⾼出⼀倍的价钱,他们还是乖乖的掏钱购买1.8G。
⼆、镜头外观对⽐体积对⽐ 如上图所见,这三⽀镜头的体积对⽐是尼康50mm F1.4G⼤于50mm F1.8G⼤于50mm F1.8D。
⽽其中因为1.8D不具备对焦马达,所以三者中属它的体积最为⼩巧。
⽽1.8G与1.4G的体积相仿,只有在细节上有点差距。
⽽重量⽅⾯,具备对焦马达的1.8G的重量为185g,与没有对焦马达的1.8D相⽐,仅重于后者30g,但1.4G的重量就很⾜了,⾜⾜280g的镜头重量。
镜头前组镜⽚对⽐ 从以上对⽐可以看到1.8D的前镜⽚⽐1.8G的前镜⽚略⼤⼀点,但因为镜⾝的关系,1.8G却使⽤⽐1.8D更⼤的滤镜,与1.4G同样使⽤58mm滤镜。
不过理论上来说,更⼤的前镜⽚,也能拥有更柔和的背景虚化,不过实际表现如何,笔者将在后⽂解析。
镜头后组镜⽚对⽐ 从图可以看到尼康三⽀50mm镜头的后组镜⽚⼤⼩对⽐,其中后组镜⽚最⼩的是50mm F1.8D,⽽作为它的升级版,1.8G的前组镜⽚虽然较1.8D⼩,但后组却反⽽较⼤,虽然两者差距不⼤,但可以推测50mm 1.8G的光路是有较⼤改变的。
⽽1.4G的后组镜⽚依旧最⼤的。
有⼀点要补充⼀下,1.8G具备了⼀枚⾮球⾯镜⽚,这对镜头光路有⼗分重要的校正作⽤。
在此之前,我们也对1.8D、1.4D、1.4G三款镜头进⾏对⽐:2尼康50mm标头对⽐:外观细节⽐较回顶部1.8D 1.8G前组镜⽚镀膜对⽐1.4G 在镜⽚镀膜⽅⾯,当属1.8D的镀膜最为古⽼,不过琥珀加紫红⾊的镀膜的确⼗分漂亮,极为美轮美奂。
⽽1.4G的镜⽚镀膜属于尼康刚刚对数码优化镀膜技术的前进时期,镀膜颜⾊以绿、蓝、紫三⾊为主,亦显得极为美丽。
50MM标准定焦镜头使用技巧50MM标准定焦镜头使用技巧条件限定情景一:本单元的限定条件为50mm等效焦距,由于数字时代牵涉到APS 片幅的视角转换,所以采用APS片幅机身的作者,将以35mm焦段拍摄,换算等效焦长虽然略长于50mm,但视角差异不大。
拍摄前我们特别告知挑战者,为了维持画面本来视角,影像虽不限定后制,但不能做裁图修改,也就是说拍摄时要更加注意构图完整性。
直觉摄影一般我们谈起135片幅中的50mm,通常都会认定它是所谓的标准镜头,但我却私下给它一个新的定义:直觉镜头。
使用50mm定焦镜头拍摄,几乎不需要考虑变形或透视问题,摄影者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限框架中,尽可能用画面中的元素与景物,直觉去表现影像创作的主轴与质感。
因此,要呈现钟于自我的视觉观点,50mm镜头比起广角、望远镜头,是相对单纯且容易掌握的。
另外,标准定焦镜头的光圈值普遍都很大,对于微光或是室内场景有相当大的帮助,更扩展影像创作可能性。
上图是天母知名百货公司后方,有一个小小区,两栋楼中间夹着一个小广场,感觉很像香港的旧房子。
站在小广场中间抬头向外望去,透过两排旧房子,看见百货公司整齐划一的楼层与阶梯,而标准镜头那自然的透视感,正好符合了心中想表达的意境。
黑白调是我当下就决定好的影像表现方式,去除了复杂色彩与光源色温,让线条与几何图形更加显露出其趣味性。
由于50mm焦段与透视感,近似人眼的视觉效果,所以构图上相当直觉,变形也不至于太夸张。
将50mm f1.4光圈缩至f2.8,就可以呈现出锐利的影像,由清楚渐进到模糊的前后景,也相当柔顺自然。
It is OK。
这张照片摄于淡水渔人码头。
建筑屋檐有趣的线条与几何图形,而一旁的OK超商招牌通常会被省略不要,但我反倒决定用借力使力方式,来呈现这张照片的焦点。
摄影教程从基本构图来看,屋檐锐利且具有指向性的边缘,正好成为左下至右上之视觉引导线,再藉由颜色来点题,因为夕阳色温让建筑物呈现单一色调,藉此强化红色招牌与文字的视觉力量。
使用尼康50mmF/1.4D大光圈镜头的一点体会尼康50mmF/1.4D镜头的优、缺点已有众多摄友热议,在此不再赘叙。
它是一只非常优秀又很难驾驭的镜头,要想使用好并非一件易事,必须要熟悉它的脾气,掌握它的特点,一般来说,1.4光圈成像稍欠,光圈收缩2.0以上就非常锐利了,整个光圈段都有上佳的表现。
部分影友认为:F1.4的大光圈基本上不可用,其实不然,关键是对焦的技巧问题,当光圈设定为F1.4时,景深是以毫米来计算的,正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解决了对焦问题,其他问题将会迎刃而解,F1.4的大光圈不但可用,还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这其中的缘由,还要自己切身去体验。
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一点点体会,不知是否会对影友们有所帮助。
尼康50mmF/1.4D镜头精度一般还是较高的,大多不存在跑焦的问题。
机身的档次越高,对焦越强劲,机身跑焦的机率越小。
但为慎重起见,还是应该在网上下载跑焦测试卡进行测试。
另外还要分清是镜头跑焦还是机身跑焦。
1.使用F1.4的大光圈,如果采用自动对焦,一次对焦的精度有时会有偏差,如反复进行几次合焦成功率会显著提高。
2. 使用F1.4的大光圈手动对焦时,因聚焦屏无裂变聚焦,因此可参照绿色聚焦指示灯(磨砂玻璃不易看清),当绿色指示灯常亮时(不允许闪烁),才能达到聚焦准确。
虽然自动对焦时绿灯常亮偶尔并未精准,但手动聚焦时,绿灯常亮时聚焦成功率却较高。
因对焦环对焦行程很短,手动聚焦难度较大,使用F1.4大光圈时对焦时间较长,不宜采用抓拍。
3. 使用中央“十”字对焦点,比其他“一”字对焦点精度和可靠性要高出不少。
4. 最好使用三脚架,对焦时中央对焦框一定要框住对焦点。
如对焦时相机发生抖动,被摄体将和相机对焦点发生偏离,对焦点难以准确合焦。
5. 环境光线好坏不同时聚焦成功率差距很大,当环境光线较弱时,D300S
以下机型合焦精度会受到影响,片子成功率会有所降低,这时选取对焦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尽量选择环境光线稍强反差稍大的点聚焦,会使成功率有所提高。
因为聚焦不易把握,往往聚焦时出现误差,所以大家都误认为是F1.4大光圈太肉(只是锐利度欠些,有些紫边),真是有失偏颇了,其实是聚焦惹的祸。
以上5点如果都能做到,焦内成像就会有不俗的表现,结合后期锐化,焦内
清晰锐利、焦外朦胧柔美,极短的景深叹为观止,将尽显大光圈镜头的优势。
另外采用实时取景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聚焦速度稍慢,耗电量较大,但精度和稳定性却有了强力的保证,结合聚焦屏上中央对焦点的无级移动,非常适合拍一些近距离的景物和小品。
50mmF/1.4D镜头使用在D90等APS画幅相机上,焦距等效于75mm,已接近人像头焦距,非常适合拍一些人像、小品等,但还是与全画幅上使用85mmF1.4镜头的景深不同(虽然焦距是75mm,但景深仍旧是50mm),有时焦外成像容易产生二线性,这时背景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拍摄时应尽量拉近与被摄体的距离,并避免背景中的细小树枝、树干(反差较大的横竖线)和树叶的反光。
尼康50mmF/1.4G与50mmF/1.4D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超声波马达、镜片镀膜、光通量增大,光圈叶片9片和多了一枚镜片(镜头结构不同),重量和体积有所增加,但价格却高出甚多。
50mmF/1.4D约1820元(港行),50mmF/1.4G却接近3000元(港行)。
而在成像质量上提高最大的是:由于镀膜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光学结构的改变,眩光和紫边大有改善,更加适合数码影像。
中心分辨率基本无差别,边缘分辨率相差无几,焦外成像有所提升,克服了对焦环打手的显著弊端,对焦速度差别不大,对焦声音大大降低,并随头配有遮光罩。
总之,由于标头已非常的成熟,近二十多年来,标头成像质量已无太大提升空间,所提高的不外乎是镀膜的科技水平、非球面镜片、ED玻璃和超声波马达,50mmF/1.4G的成像质量提高的并不显著。
因此,50mmF/1.4D相对于有机身驱动的相机具有更佳的性价比,可以比喻为少米的穷人牛头。
用心的钻研后再慢慢的磨合,一但人镜合一,它的优势将一发不可收拾,无论色域范围、细微层次的再现、以及色彩的油润性与通透性,不是一般变焦头可比的,使用得当甚至超过上万元的变焦牛头。
分辨率极高,小巧、轻便,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
特别是在弱光上的表现和夜景的拍摄中不同凡响。
试想:用好了它,你还想用普通级别的变焦头吗?用心的对待它吧,它会给你加倍的回报。
它将是你摄影包中不可多得的利器,将使你对它爱不释手,使你在此焦段上别无所求。
江山海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