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
- 格式:pptx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9
考点2昼夜长短(2021·全国文综甲)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
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A.全天性减少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D.不发生变化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A.火力发电技术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D.电能储存技术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可以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有太阳光的时长大约15小时,德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显然是夏半年,排除D;德国该日昼长15小时,远大于12小时,3月、9月都接近二分日,接近昼夜平分,排除A、C;6月接近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可达15小时,选B。
第2题,图中曲线显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预测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选C。
第3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若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因此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
故选D。
1.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规律规律表现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一、知识讲解(一)日出与日落1.概念:日出——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日落——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落下。
(不一定是正东、正西)2.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
(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日影朝向,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
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
3.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3)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
二、经典高考试题1.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下题。
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A、C选项都不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微专题2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2023·浙江温州模拟]下图为6月2日一摄影师拍摄的杭州西湖“雷峰夕照”的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此日杭州( )A.昼长大于广州,且昼渐长B.昼长大于广州,且昼渐短C.昼长小于广州,且昼渐长D.昼长小于广州,且昼渐短2.若要在同样的地点拍摄相同的照片,拍摄日期和地点最可能是( )A.7月12日雷峰塔的东南方向B.7月12日雷峰塔的东北方向C.12月2日雷峰塔的东南方向D.12月2日雷峰塔的东北方向[2023·江苏徐州模拟]在加拿大的某摄影师记录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每月太阳在地平线上的位置,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均面向同一方向。
下图为根据该摄影师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太阳逐月在地平线上的位置图”。
据此回答3~4题。
3.摄影师拍摄该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朝向是( )A.正东B.正西 C.正北D.正南4.摄影师拍摄该组照片时的时刻( )A.逐渐提前 B.逐渐推后C.先提前再推后 D.先推后再提前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
X 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
读图,完成5~6题。
5.X日M地的昼长为( )A.6小时 B.9小时C.12小时 D.18小时6.X日( )A.青岛昼长达全年最大值B.北京日出东南方C.M地的白昼比N地的长D.悉尼白昼为全年最短家住青岛(120°E,36°N)的小冬同学喜欢研究身边的地理事象,他通过手机天气预报App,记录观察家乡天气变化。
下图为某日青岛天气预报截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日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C.12小时 D.13小时8.此日(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日落西北方向C.12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微专题2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1~2.答案:1.A 2.A解析:第1题,6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杭州的纬度位置高于广州,昼长更长,C、D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正确,B错误。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日出、日落时间计算1)换算公式: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2)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日照图中晨线上各地均为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均为日落。
然后依据两地的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计算。
(3)同一季节(直射纬度不变),日出日落方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纬度越高的地区,升落越偏北或偏南,到极昼极夜圈(极昼极夜最低纬线圈)上,偏为正北或正南。
1、太阳直射赤道时。
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出日落方位不随纬度变化。
南北极点此日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不同的是北极点太阳在地平圈上的视运动是顺时针,南极点是逆时针。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且纬度越高,偏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北;北半球的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北升起,绕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北落下;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且纬度越高,偏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南;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南升起,绕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南落下。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大纲全国卷~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6 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答案】B【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
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
考点09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A)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展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正确的是()A.①—3月21日B.②—12月22日C.③—6月22日D.④—2月11日2.③→④期间辽宁葫芦岛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读下侧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3.B地此时的时刻是()A.6:00B.12:00C.0:00D.18:004.A,C两地()A.昼长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季节相同D.地方时相同到新疆研学旅行的小明某日用手机拍下了赛里木湖日出的美景(下图),并同时微信分享给了远在巴西利亚(47°56′W,15°47′S)进行商务考察的爸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是在图中()A.金花紫卉B.点将台C.三台古驿D.亲水滩6.小明的爸爸第一时间赏看赛里木湖日出美景时,巴西利亚当地正值()A.晨曦初露B.午日似火C.夕阳西下D.夜色浓重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拥有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
右图为2021年12月15日的手机屏幕截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日日出最早的地点是()A.北京B.东京C.纽约D.莫斯科8.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一侧为黑夜)是()A. B.C. D.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6时30分许,浙江舟山(30°N,122°E)朱家尖海滩迎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图1);6时50分许,在我国领土最东端附近的黑龙江抚远(48°N,134°E),旭日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图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抚远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时间要比舟山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两地的()A.经度差异B.纬度差异C.海拔差异D.天气差异10.新年当天,抚远和舟山相比()A.抚远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舟山正午时刻更早C.抚远日出方位角更偏南D.舟山黑夜长度更长北京的李教授在2019年12月22日准备去美国纽约参加学士活动,下图为他在某网站预订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
日出、日落方位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但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南偏移,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1 日出、日落的方位例题一轮初升的太阳“悬浮”在南京长江大桥两座桥头堡之间,金色的光芒洒在桥面的车辆上,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位置示意及当日日出景观图”。
表1为“不同纬度日出方位角测量数据表”。
据此完成1~2题。
1、照片拍摄的日期可能是()A.2月上旬B.6月中旬C.10月中旬D.12月下旬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拍摄地点位于大桥公园附近B.该日桥面上白玉兰灯照明时间较长C.拍摄时间大约为上午5点半D.甲车道车辆正朝着西北方向行驶答案:D、B精讲精析:(1)分析拍摄的日期。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刚刚日出,恰好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方,并且位于对面;②大桥呈西北——东南走向,太阳位于大桥正上方,因此日出西北或者东南;③一年当中,日出可能的方位为:东南、正东、东北,即都是东边日出,不可能是西边日出,因此应该是日出东南,如下图所示;④此时为东南日出,即位于冬半年。
南京位于30°N左右,此时日出大约为东偏南大约为30°;⑤对应题目中的表格,南京位于30°N左右,东偏北27.3°为夏至,那么根据对称的原则,东偏南30°应该在冬至左右,因此选项D正确。
(2)分析拍摄时间、地点和昼夜长短。
①此时为12月初,南京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晚于6:00,选项C错误;昼短夜长,因此夜晚路灯照明时间较长,选项B正确;②此时日出位于大桥东南,拍摄者应该位于大桥的另一侧,即位于大桥的西北(而不是东南侧的大桥公园),选项A错误;此时汽车由大桥的西北侧,驶向东南侧,选项D错误。
微专题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视运动知识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基础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解题秘籍】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1.城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甲5:28 19:00乙7:23 20:27⑴甲地位于乙地的( A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⑵当甲地日出时,地球上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理论上除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外,还有( C )A.0°经线B.38°W经线C.38°E经线D.60°W经线⑶下列地理现象发生在此季节的有( C )①恰逢中国“植树节”②洞庭湖水系储水变化量为正值③寒潮、台风频繁肆虐④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达最大值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右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
读图回答:(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BA。
30°E,20°N B。
150°E,20°S C。
30°E,20°S D.150°E,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C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DA。
1∕4 B。
1∕2 C。
1∕3 D.大于1∕2(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D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台北处于一年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
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3、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02年上海高考地理卷)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⑴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D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⑵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B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⑶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D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4、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附答案解析)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下左图)进行了考察,观察并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A.台湾岛 B.南沙群岛 C.钓鱼岛 D.舟山群岛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一时间约为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3.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C.钓鱼岛盛行偏北风 D.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答案】1.B2.C3.A【解析】1.读右图分析,该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朝南看太阳,少数时间向北看太阳,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
钓鱼岛、舟山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C、D错。
台湾岛有北回归线穿过,但不是全岛都有此特征,A错。
只有B对。
根据图中的等份距离分析,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纬度约是11.5°,只有南沙群岛符合,B对。
2.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回归周期用12个月,根据图中等份关系分析,b位于c、a中间,从b到a,再从a到b用时约3个月,所以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约9个月,C对。
A、B、D错。
3.此时约在6月份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A对。
台湾岛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B错。
钓鱼岛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季风,C错。
读图,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就是夏至前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增长,D错。
右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T1时刻,世界时(即中时区区时)为A.12月22日21:00 B.12月22日3:00C.6月22日3:00 D.6月23日21:005.T1至T2期间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C.莫斯科正午影长缩短 D.地球公转变慢【答案】4.B5.C【解析】4.由图示轮廓可以看出该半球为南半球;而T1时刻表明晨昏线和南极圈相切,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E),该点的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12时,因而,0时经线的经度为45°W,因而从45°W自西向东到180°经线都为22日,0°经线位于该范围内,故而日期为22日,其他范围为21日;结合135°E为12时,由此可以推出中时区区时为3时,故而中时区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3时,因而B项正确。
考点02 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1。
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概念辨析:1.昼夜、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回答1—2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1.D 2.C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2昼长 日落时间=12+2昼长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