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196.69 KB
- 文档页数:36
4万吨每日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说明书目录摘要 (3)ABSTRACT (5)1.综述1.1项目概况 (5)1.2设计原则及目的 (5)1.3设计规范依据 (6)1.4设计基础资料 (7)1.5城市概况和自然条件 (8)1.6城市给水排水现状 (10)1.7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0)1.8设计指导思想及意义 (11)2.方案论证2.1污水水量及水质的论证 (12)2.2排水方案论证 (15)2.3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方案介绍 (18)2.4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29)2.5污泥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3)3.雨水管网设计3.1污水管道系统 (36)3.1.1比流量的确定 (36)3.1.2污水管网方案选择 (37)3.1.3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38)3.1.4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 (39)3.1.5附属构筑物的设计 (40)3.1.6计算结果 (41)3.2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45)3.2.1设计基本依据 (45)3.2.2雨水管道的布置 (48)3.2.3布置方案比较 (48)3.2.4计算结果 (49)4.污水处理厂设计4.1设计依据 (52)4.1.1污水处理规模 (52)4.1.2进出水水质 (52)4.2污水厂各构筑物的设计 (53)4.2.1粗格栅 (53)4.2.2提升泵房 (55)4.2.3泵后细格栅 (56)4.2.4旋流式沉砂池 (57)4.2.5卡鲁塞2000氧化沟 (58)4.2.6二沉池 (65)4.2.7紫外线消毒池 (67)4.2.8贮泥池 (68)4.3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及设备选型4.3.1沉砂池系统 (69)4.3.2立式表曝机 (71)4.3.3带式污泥脱水机 (73)4.3.4紫外线消毒设备 (75)5.污水厂平面及高程的布置5.1污水厂平面布置 (78)5.2污水厂高程布置 (79)5.3污水厂竖向设计 (80)5.4厂区给水排水及通讯 (80)5.5环保措施 (81)5.6电气自动化控制 (82)5.7主要辅助建筑物的设计 (83)5.8厂区人员编制 (83)考文献 (85)致谢 (86)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排水事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一,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4万左右给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数据,判断水质是否达标;(2)能够操作给水处理设备,进行日常维护;(3)能够制定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给水厂维护的尊重和热情;(3)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的认知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给水处理技术、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和设施;2.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流程、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4.给水厂的维护方法:讲解给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给水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内容;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厂运行管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4万吨/天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二0一四年8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3 建设规模 (1)1.4 设计依据 (1)1.4.1 项目的基础资料 (1)1.4.2 我国现行的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1)1.4.3 设计采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1.5 进出水水质与排放标准 (3)第二章工艺方案选择 (4)2.1 水质分析 (4)2.2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4)2.1.1 一级处理工艺选择 (4)2.1.2 二级处理工艺选择 (5)2.1.3 三级处理工艺选择 (8)2.1.4 消毒方案 (10)2.3 污泥处理工艺 (12)2.3.1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2)2.3.2 污泥浓缩、脱水工艺选择 (13)2.4 工艺小结 (16)第三章工程设计 (17)3.1 工艺流程 (17)3.2 主要构筑物设计 (17)3.2.1 粗格栅与提升泵房 (18)3.2.2 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 (20)3.2.3 A2/O生化池 (23)3.2.4 二沉池配水井与污泥回流泵房 (26)3.2.5 二沉池 (27)3.2.6 高效澄清池 (27)3.2.7 纤维转盘滤池 (28)3.2.8 紫外消毒池 (29)3.2.9 污泥匀质池 (30)3.2.10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30)3.2.11 附属构筑物 (33)3.3 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尺寸 (33)第一章概述1.1 项目名称4万吨/天污水处理工程1.2 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1.3 建设规模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建设规模为4万m3/d,总变化系数为1.40,最大污水量为56072.5m3/d。
1.4 设计依据1.4.1 项目的基础资料1)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1.4.2 我国现行的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防治法》(1984年5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2011年1月)5)《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6年3月)6)《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7月)7)《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1986年11月)1.4.3 设计采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3838-200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18921-200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6)《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修订)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8)《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1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1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16)《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9)《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2625-81)20)《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20512-92)2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5 进出水水质与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的选择与水厂的经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污水的水质情况。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一、目的和要求1、2、3、4、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1.05Qd=1.05某100000=105000m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混凝剂原水消毒剂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混合(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进水量为Q`10104m3/d,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Q1.05105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2)设计计算a、进水管流速v据D=800mm,q10500036002420.608m3/,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
b、混合器选择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
静态混合器采用三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m5m。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2)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mm/。
4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1.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近期4万吨/天,远期6万吨/天。
本设计中按近期设计。
1.1.2.给水水源县城现状取水点为取水站1.1.3.水源水质资料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不富,开发利用率低。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5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836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081亿m3,地下水0.387亿m3,过境水1.046亿m3。
涪江从城区中心穿过,将县城分割为江北片区和江南的老城片区、凉风垭-哨楼片区。
涪江多年来水量572 m3/s,枯水流量(1979年测值)为185 m3/s,河水最大流速为4.75m/s。
水质资料1.1.4.净化水质要求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生产用水:无特殊要求1.1.5.混凝剂最大投加量50mg/L(以商品纯重量计),平均投加量25mg/L。
液体聚合氯化铝Al2O3含量10%,液体密度10%1.1.6.消毒剂采用液氯,最大加氯量0.5~2.0 mg/L。
1.1.7.气象资料潼南县地处北纬30度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变化大、多云雾、少日照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最高年份为18.4℃,最低年份为17.1℃,气温变化较为稳定,潼南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达28℃,极端最高温度4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3.8℃。
潼南县地处四川盆地底部,冬季温暖、很少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最长则长年无霜,无霜年率为14%。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18.8小时。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974.8毫米,最高年份达1413.9毫米,最少仅650.8毫米,年际变化显著。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夏半年(5-10月)降水量偏多,达781.4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冬半年(11-4月)降水量仅195.4mm ,占年总降水量的20%。
四万吨-天污水处理厂方案设计1. 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数量的不足和设施的老化,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升级。
本文旨在设计一座四万吨-天污水处理厂的方案,以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水处理效果。
2. 设计参数本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参数如下:•污水处理规模:4万吨/天•污泥处理量:2万吨/年•处理工艺:生物法•排放标准:达到国家地表水 IV 类标准3. 工艺流程本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法处理工艺,由初沉池、活性池、二沉池和消毒池组成。
初沉池设计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h,可将污水中的沉积物、悬浮物和油脂分离出来,将水处理效果提高60%。
活性池活性池采用AAO+MBR工艺,可有效去除有机物、氮和磷。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8h,进出水浊度达到10NTU以下。
二沉池二沉池设有两个沉淀池,污泥在沉淀池中进一步沉淀和浓缩。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h,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消毒池消毒池采用氯化钠消毒法,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有效降低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进出水中总余氯浓度不高于0.5mg/L。
4. 设施设备本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设备包括:1.动力设备: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提升泵、混合器、曝气器、搅拌器等。
2.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活性池、二沉池、消毒池等。
3.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污泥干化设备、污泥压滤机、污泥脱水设备等。
4.自控系统:可实现整个处理过程中各设备的自动控制,保证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5. 经济效益本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其中设备采购约为1500万元,土建工程约为500万元。
预计年产水量为1.46亿吨,年收入约为800万元,年利润约为300万元。
根据计算,投资回收期在3年左右。
6.本文设计了一座四万吨-天污水处理厂的方案,主要采用生物法工艺,通过初沉池、活性池、二沉池和消毒池等设施,实现了高效、安全、环保的水处理效果。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中山市给水工程扩大初步设计(Ⅰ)课题来源课题类型AY导师丰桂珍学生姓名学号20030110020225专业给排水开题报告内容:毕业设计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次综合概括性的训练,为以后更好的做好给排水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是中山市给水工程扩大初步设计,近期城市规划人口14万人,远期人口18万人,规划建筑为6层混合式,设计规模为50000t/d。
取水水源为临近城市的北江,其水源丰富,水质稳定。
根据规范、手册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初步拟定多套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原水——一泵——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请水池——二泵——管网。
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用澄清池代替絮凝设施,大大缩小了水厂长度方向上的距离;采用V型滤池,反冲洗水量大大减少,反冲洗周期增长,节水、节省运行费用。
方法及预期目的:方法:根据设计任务书,《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3、10册、《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水泵及水泵站》、《管道工程》和《给水工程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工艺计算》以及网易给排水相关资料,按进程安排,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进行用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管网布置及方案比较等,与此同时,绘制相关图纸。
预期目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受到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阅读参考文献能力,学会收集、运用设计原始资料以及使用规范、手册、产品目录、标准图的技能,提高设计计算、绘图等实际应用能力。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学号20030110020225毕业届别2007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山市给水工程扩大初步设计(Ⅰ)指导教师丰桂珍学历职称具体要求:本设计时中山市给水工程扩大初步设计,要求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二级。
目录1 设计任务书 (3)1.1 课程设计题目 (3)1.2 课程设计任务 (3)1.3 设计基础资料 (3)1.3 设计成果 (5)2 设计说明书 (5)2.1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5)2.2污水进出水水质 (6)2.2.1处理程度 (6)2.3排水方案的体制 (6)2.3.1排水体制的选择 (6)2.4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及排水体制论证 (7)2.4.1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 (7)2.4.2排水体制论证 (8)2.5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8)2.5.1污水处理工艺 (8)2.5.2常规二级处理工艺 (9)2.5.3.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10)2.5.3.1污水脱氮 (10)2.5.3.2污水除磷 (11)2.5.3.3本工程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可行性 (12)2.6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的方案比较 (13)2.6.1方案一Carrouse l 2000氧化沟 (13)2.6.2方案二A2/O工艺 (14)2.6.3方案比较 (15)2.6.4污泥最终处理 (16)3 污水处理厂设计 (16)3.1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6)3.1.1中格栅 (16)3.1.2污水提升泵房 (18)3.1.3泵后细格栅设计 (19)3.1.4旋流式沉砂池 (20)3.1.5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 (21)3.1.6 二沉池 (26)3.1.7 紫外线消毒池 (28)3.1.8 贮泥池 (29)3.1.9配水井 (30)3.2污水处理厂构筑物及设备选型 (30)3.2.1沉砂系统 (30)3.2.2 DS(倒伞)型立式大功率表面曝气机 (30)3.2.3 LHDY系列带式污泥脱水机 (31)3.2.4 紫外线消毒池 (33)4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33)4.1 污水厂平面的布置 (33)4.2 污水厂高程设计 (34)4.2.1 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 (34)4.2.2 高程布置时应考虑下列事项 (35)4.3 辅助构筑物设计 (35)4.4 厂区人员编制 (36)5 参考文献 (37)6 致谢 (38)1 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题目上饶市4万吨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1.2 课程设计任务目的: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使学生了解污水处理厂基本处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
4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1.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近期4万吨/天,远期6万吨/天。
本设计中按近期设计。
1.1.2.给水水源县城现状取水点为取水站1.1.3.水源水质资料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不富,开发利用率低。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5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836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081亿m3,地下水0.387亿m3,过境水1.046亿m3。
涪江从城区中心穿过,将县城分割为江北片区和江南的老城片区、凉风垭-哨楼片区。
涪江多年来水量572 m3/s,枯水流量(1979年测值)为185 m3/s,河水最大流速为4.75m/s。
水质资料1.1.4.净化水质要求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生产用水:无特殊要求1.1.5.混凝剂最大投加量50mg/L(以商品纯重量计),平均投加量25mg/L。
液体聚合氯化铝Al2O3含量10%,液体密度10%1.1.6.消毒剂采用液氯,最大加氯量0.5~2.0 mg/L。
1.1.7.气象资料潼南县地处北纬30度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变化大、多云雾、少日照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最高年份为18.4℃,最低年份为17.1℃,气温变化较为稳定,潼南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达28℃,极端最高温度4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3.8℃。
潼南县地处四川盆地底部,冬季温暖、很少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最长则长年无霜,无霜年率为14%。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18.8小时。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974.8毫米,最高年份达1413.9毫米,最少仅650.8毫米,年际变化显著。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夏半年(5-10月)降水量偏多,达781.4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冬半年(11-4月)降水量仅195.4mm ,占年总降水量的20%。
1.1.8.常规工艺流程水厂是给水处理中的主要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它有害成分及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常规水处理工艺采用的净水流程一般为:取水—配水井—混合设备—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泵站—用户1.2.工艺流程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常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处理工艺流程1.3.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1.3.1.总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计算,城镇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
分两组。
Q d =40000*1.05=42000m 3/d=486.11L/s ,则每组的设计水量为243.05L/s1.3.2.配水井配水井设在处理构筑物之前,起缓冲水量,均匀配水的作用,同时可设置固液分离机拦截较大悬浮物。
配水井出水设超越管,当原水浊度较低时,不需进行预沉时,超越预沉池。
配水井有效水深为3m,超高0.3m,尺寸为:L×B×H =12m×3.8m×3.3m。
1.3.3.混合设备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必须快速均匀。
所以在本工程中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效果好,构造简单,无活动部件,制作安装方便,其主要由数个混合元件组成,将其放入絮凝池进水管即可。
水和药剂通过混合器时,被单元体多次分割,改向并形成涡旋,以达到混合的目的。
相对于水力混合池和机械搅拌混合池来讲,管式静态混合器可节约占地面积,减少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
原水管道药剂混合单元体静态混合器管道管式静态混合器1.3.4.絮凝池 絮凝池方案比较: 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及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絮凝形式较多,主要有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等,我国在水力絮凝池的新型池型研究上已达到较高水平。
水力絮凝池中的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较久、目前仍常应用的絮凝池型,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所以作为水里絮凝池的基础,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原理和运行经验对现在的水厂絮凝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虽然节省絮凝时间、减少水力损失、保护絮凝体不被破坏、使出水分布均匀等方面较新型絮凝池型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设计合理、运行条件控制恰当的情况下,其絮凝效果也较好,而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本课程设计选择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作为絮凝构筑物,便于加深对絮凝工艺基本原理的理解,也便于参照设计手册运用已有的工程经验,更贴近于工程实际,也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5.沉淀池方案比较:本工程选用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相对于其他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占地省等特点。
沉淀池内斜管材料仍采用无毒聚氯乙烯塑料,断面为正六边形,内径取25mm,尺寸为1000mm×1000mm,厚度为0.4mm,安装倾角为θ=60°。
本工程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池,即水流从下向上流动,出水经集水槽和出水渠流入下一处理构筑物。
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设宽度为1 m的过渡区,以保证水流稳定和配水均匀。
1.3.6.滤池方案比较:本工程选用普通快滤池,采用单层石英砂滤料,承托层为天然砾石,反冲洗方式采用单独水冲。
普通快滤池具有运转效果好,冲洗效果可得到保证,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均匀性好,适用于各种规模水厂等优点。
1.4.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根据所选定的净水流程和构筑物形式,分别对净水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
根据处理水量及所确定的设计数据,计算出各构筑物的尺寸,绘出单线草图,用于设计计算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种设计参考资料(设计手册、教材、规范、试验报告及经验总结等),并按当地实际运行的同类水厂的经验数据进行调整,各单项构筑物的计算方法详见教材及有关手册。
详细设计计算过程参见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1.5.净水厂的平面布置根据各单项构筑物的尺寸进行净水厂的平面布置,布置时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试布以确定较为合理的平面布置形式。
平面布置要求紧凑,且要保证有一定的施工或交通间隙和留有余地。
各构筑物的位置应考虑施工时挖填土方量小,而且挖填方基本平衡。
各构筑物间应适当考虑设超越管线或附属构筑物的可能。
总之,净水厂内各构筑物必须因地制宜,布置紧凑,节约造价,便于维护管理,做到流程简短,连接管最短,并符合从水源到用户的总方向上进行布置的原则。
平面布置时,将絮凝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合建,滤池靠近沉淀池布置,并在滤池附近留出堆砂和翻砂的场地,清水池放置在了地形较低的地方,并埋入地下,上留覆土0.7m。
将二泵房卡进清水池布置。
加药间和加氯间分别放在靠近絮凝池和滤池的地方。
药剂仓库面积按15-30天最大药剂量计算。
加氯间和滤库设在水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厂内的管线有生产管线、排水管线、生产消防管线、加药加氯管等,各管线管径格局计算确定。
其中自用水管供应生活用水建筑、加氯间、滤池反冲洗用水、以及供应消防用水。
厂内道路通向一般建筑物,设人行道,采用碎石、炉渣、绘图路面。
通向仓库、修理车间、堆砂场、泵房时,设车行道,宽度采用4.0m,转弯半径6m,纵坡不大于3%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厂设置围墙,厂内考虑充分绿化,设有树木和草地。
平面布置详见图纸。
1.6.水厂高程布置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间水流应尽量保持用重力流。
本工程设计同样使构筑物间水流为重力流形式,各净水构筑物的标高结合地形图上地形坡度确定,根据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和构筑物内的水头损失计算确定高程。
净水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断面由设计手册要求的流速范围计算确定,并适当考虑水量发展,留有发展余地。
连接管线水头损失根据水力学公式计算确定,估算时采用手册所列的数据范围之间取值。
高程具体计算详见设计计算书,高程布置详见图纸。
1.7.水头损失计算表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2.1.水厂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计算,城镇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
分两组。
设计水量规模:Q=40000 m³/d,水厂自用水量取5%,故总水量Q=40000×(1+5%)=42000 m³/d=1750m³/h = 486.11L/s 则每组设计流量Q=21000 m³/d=875m³/h = 243.05 L/s2.2.配水井2.2.1.设计参数停留时间:t=3min;配水井水深:h2=3m;配水井超高:h1=0.3m;出水槽跌落高度:h=0.05m.2.2.2.设计计算配水井只设一个,用总流量计算:配水井容积:V=Qt=0.4681×3×60=84.258 m³配水井面积: =84.258/3=28.086m2配水井尺寸:L×B=9m×3.12m配水井总高度:H= h1+ h2=0.3+3=3.3m进水管管径1D: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量为Q=1750m3/h=0.4681m3/s,查水力计算表知,当m s范围内)。
进水管管径D=700mm时,v=1.2m/s(在1.0~1.2/溢流堰上水头: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q=243.05L/s,一般大于100/L 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 s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取0.5m)。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q=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3/m s;m——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b——堰宽,m,取堰宽3m;H——堰上水头,m。
m=,b=3m,代入上式,有:已知q=243.05L/s,0.42H=0.127m2.3.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设5段混合单元,管内流速控制在v=1.0m/s左右。
管式静态混合器流量:Q=0.2431m³/s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径:取 D=600mm,流速v=0.86m/s,取L=2.5m。
管式静态混合器水损:h=0.1184×n×(Q2/D4.4)=0.1184×5×(0.24312/0.64.4)=0.33m在0.3~0.4m范围内。
加药管管径:d=0.1D=0.1×600=60mm2.4.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2.4.1.设计参数采用2个往复式絮凝反应池,每组一个;单个反应池设计流量:Q=0.2431m3/s;絮凝时间:t=20min;絮凝池超高采用h=0.3m;平均池内水深H=1.2m;絮凝池的长宽比:Z=B/L=1.2;转弯处过水断面面积为廊道内过水断面的1.5倍;6个廊段内流速设为六档,v1=0.50m/s、v2=0.40m/s、v3=0.35m/s、v4=0.30m/s、v5=0.25m/s、v6=0.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