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服海关估价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部分海关估价的规则 第⼀条 1.进⼝货物的海关估价应为成交价格,即该货物出售给进⼝国,并按第⼋条规定进⾏调整后的实付或应付的价格,但是: (1)对买⽅处置或使⽤的这些货物不得施加限制,但下列限制不在此例: ①进⼝国法律或政府机构所施⾏或需要的限制; ②对货物转售地域的限制; ③货物价格⽆实质影响的限制。
(2)销售或价格不受某些不能确定的被估价货物的价值的条件或因素的影响。
(3)卖⽅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买⽅对货物转售、处理或使⽤后的任何收⼊;除⾮按第⼋条的规定作出适当调整。
(4)买⽅和卖⽅没有关系,或当买⽅和卖⽅有关系时,按本条第2款为海关完税之⽬的成交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2.(1)在确定第1款所指的成交价格是否可以接受时,在第⼗五条规定范围内买卖双⽅相互关系这⼀事实本⾝并不构成该成交价格不能接受的理由。
在此种情况下,对该笔出售的详细情况应进⾏审查。
如果买卖双⽅之间的关系不影响价格,该成交价格即应被接受,如果由于进⼝商或其它来源提供的消息,海关*有理由认为此种关系已经影响了价格,海关*应将此种理由通知进⼝商,并给他适当的机会作出反应。
如果进⼝商要求,海关*应以书⾯形式将其理由通知该进⼝商。
(2)在相互有关系的⼈之间的出售,其成交价格应予以接受,并且按第1款的规定对货物进⾏估价,只要进⼝商表明,这种价格⾮常近似于在同⼀时间或⼤约在同⼀时间的下列任何⼀种价格: ①向同⼀进⼝国⽆关系的买⽅出售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 ②按第五条规定确定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海关估价; ③按第六条规定确定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海关估价; ④向同⼀进⼝国⽆关系的买⽅出售的不同⽣产国的相同进⼝货物的成交价格,但被⽐较的任何两项交易中的卖⽅应视为彼此没有关系。
在实⾏前述检查时,应适当地考虑到在商业⽔平、数量和第⼋条所列诸因素等⽅⾯的明显差异,以及在出售中买卖双⽅没有关系时对卖⽅承担的费⽤与在出售中买卖双⽅有关系时对卖⽅并不承担这些费⽤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24.10.28•【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73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海关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可预期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政府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海关应申请人的申请,对其与实际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海关事务作出预裁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申请人可以就下列海关事务申请预裁定:(一)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二)进出口货物的原产地或者原产资格;(三)进口货物计税价格相关要素、估价方法;(四)海关总署规定的其他海关事务。
前款所称“计税价格相关要素”,包括特许权使用费、佣金、运保费、特殊关系,以及其他与确定计税价格有关的要素。
第四条预裁定的申请人应当是与实际进出口活动有关,并且在海关备案的对外贸易经营者。
第五条申请人申请预裁定的,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申请书》(以下简称《预裁定申请书》)以及海关要求的有关材料。
材料为外文的,申请人应当同时提交符合海关要求的中文译本。
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申请人需要海关为其保守商业秘密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海关提出要求,并且列明具体内容。
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保密义务。
第七条申请人应当在货物拟进出口3个月之前向其备案地直属海关提出预裁定申请。
特殊情况下,申请人确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货物拟进出口前3个月内提出预裁定申请。
一份《预裁定申请书》应当仅包含一类海关事务。
第八条海关应当自收到《预裁定申请书》以及相关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审核决定是否受理该申请,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申请受理决定书》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1篇案情简介: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018年,该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价值为10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
在办理海关申报手续时,该公司根据自身经验,向海关申报了该批机械设备的价值为80万美元。
然而,海关在审核过程中,认为该申报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遂按照海关估价规定对该批机械设备进行了估价,最终估价金额为120万美元。
该公司对海关的估价结果不服,认为海关的估价过高,遂向海关总署提起行政复议。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海关估价是否合理,以及该公司是否有权要求海关重新估价。
一、海关估价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估价条例》,海关在进出口货物、物品时,有权依法对其价值进行估价。
海关估价的原则包括:1. 估价应基于实际成交价格,如无实际成交价格,则根据市场价格、成本加利润、其他合理方法确定。
2. 估价应考虑货物的品质、数量、规格、用途等因素。
3. 估价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海关估价的具体过程在本案中,海关在接到该公司的申报后,首先审查了申报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一致性。
经调查,海关发现该批机械设备的市场价格约为120万美元,而该公司申报的价值仅为80万美元,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随后,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估价条例》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下估价方法:1. 比较成交价格法:由于该公司未能提供实际成交价格,海关未采用此方法。
2. 市场价格法:海关通过调查,确认了该批机械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美元。
3. 成本加利润法:海关未采用此方法,因为市场价格法已经能够确定合理的估价。
4. 其他合理方法:海关未采用此方法。
综上,海关根据市场价格法确定了该批机械设备的价值为120万美元。
三、行政复议的结果该公司不服海关的估价结果,向海关总署提起行政复议。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该公司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1. 该公司认为海关的估价过高,没有充分考虑该批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办法(2024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24.10.28•【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73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货物监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的货物、物品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以下简称《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处罚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海关应当在确定违法货物、物品及其计税价格,计核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货物、物品的计税价格和相应税款计核货物、物品价值。
第四条海关计核违法货物、物品价值或者计核案件漏缴税款的,应当通过行政处罚告知书,将违法货物、物品价值或者漏缴税款数额告知当事人。
第二章违法货物、物品的确定第一节违法货物的确定第五条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申报时不能向海关提交许可证件的,违法货物为不能提交许可证件的实际进出口货物。
第六条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
其中,仅数量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超出许可证件进出口额度部分的货物;许可证件为“非一批一证”管理,且许可证件还有剩余额度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超出申报数量部分的货物。
第七条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
其中,仅数量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与申报数量差额部分的货物。
第八条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按以下方式确定:(一)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违法货物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确定内销保税货物计税价格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24.10.28•【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73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关税征收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确定内销保税货物计税价格办法第一条为了正确确定内销保税货物的计税价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销保税货物计税价格的确定,适用本办法。
海关可以依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内销保税货物的计税价格依法进行确定。
涉嫌走私的内销保税货物计税价格的确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内销保税货物的计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
第四条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内销时,海关以料件原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属于料件分批进口,并且内销时不能确定料件原进口一一对应批次的,海关可按照同项号、同品名和同税号的原则,以其合同有效期内或电子账册核销周期内已进口料件的成交价格计算所得的加权平均价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合同有效期内或电子账册核销周期内已进口料件的成交价格加权平均价难以计算或者难以确定的,海关以客观可量化的当期进口料件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第五条来料加工进口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内销时,海关以企业办理内销纳税手续之日的同时或者大约同时进口的与料件相同或者类似的保税货物的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第六条加工企业内销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或者副产品,以其内销价格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副产品并非全部使用保税料件生产所得的,海关以保税料件在投入成本核算中所占比重计算结果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按照规定需要以残留价值征税的受灾保税货物,海关以其内销价格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按照规定应折算成料件征税的,海关以各项保税料件占构成制成品(包括残次品)全部料件的价值比重计算结果为基础确定计税价格。
肇庆外贸公司诉肇庆海关海关估价行政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海关,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05.11.24裁判规则进口货物买方与境外卖方存在分公司与总公司、共同经营、利润分成等特殊关系,进口货物的申报价格又明显低于同型号产品的实际成交可比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申报方不能证明买卖双方的特殊关系未影响成交价格的,根据海关法第五十五条、《海关审价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海关可以不接受申报价格,并按照《海关审价办法》第七条至第十一条的规定估定完税价格。
正文肇庆外贸公司诉肇庆海关海关估价行政纠纷案原告:广东省肇庆市外贸开发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伟标,该公司总经理。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肇庆海关。
法定代表人:黄健玲,该海关关长。
第三人:广东省肇庆市翱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冯炜恒,该公司经理。
原告广东省肇庆市外贸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肇庆外贸公司)不服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肇庆海关(以下简称肇庆海关)2003年5月20日作出的517720021772499587/L04号、517720021772499588/L03号、517720021772499589/L03号《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下简称三份《代征缴款书》)和同年5月28日作出的517720021772499587-1号、517720021772499587-2号、517720021772499588-1号、517720021772499589-1号《海关估价告知书》(以下简称四份《估价告知书》),向广东省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因肇庆市翱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翱思科技公司)与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追加其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原告肇庆外贸公司诉称:被告肇庆海关向原告发出三份《代征缴款书》,却不说明其征税的价格基础是怎样形成,剥夺了原告的知情权。
海关审价案例海关审价是指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价值进行审核和确认的过程。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价值是海关征收关税、统计进出口数据以及进行外汇管理的重要依据。
海关审价案例涉及到各类货物的价值确认,包括原材料、成品和设备等。
下面是关于海关审价的十个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海关审价的相关内容。
1. 案例一:某国海关对一批进口原材料进行审价,发现报关单上的货物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核实,发现供应商在报关时虚报了货物价格,以逃避关税。
海关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处罚。
2. 案例二:一家跨国公司将生产设备从一个国家运往另一个国家。
海关对设备的价值进行审核时发现,报关单上的价值与实际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低报设备价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依据实际市场价格对设备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罚款。
3. 案例三:一批进口电子产品在报关时被海关怀疑价值虚报。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报关单上的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调查,发现供应商故意虚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处罚。
4. 案例四:一家公司将商品从国内运往海外销售。
海关在出口审核时发现,公司报关单上的货物价值较低,怀疑存在价值虚报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低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罚款。
5. 案例五:一家公司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用于生产出口商品。
海关在进口审核时发现,公司报关单上的原材料价值较高,怀疑存在价值虚报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高报原材料价值,以获得更多的退税。
海关对原材料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处罚。
6. 案例六:一批商品从国外进口,用于国内销售。
海关在进口审核时发现,供应商虚报了商品的价值。
经过核实,发现供应商故意虚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罚款。
如果进⼝货物及收货⼈或其代理⼈对海关征收滞报⾦的决定不服,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海关提出,但必须先交纳滞报⾦。
该项规定不适⽤《海关法》第五⼗三条。
海关总署于1992年1⽉1⽇公布实施的《海关⾏政复议实施办法》,对申请复议的程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实施办法》规定,海关受理的三种情况的复议申请:(1)对海关给予⾏政处罚不服⽽提出复议申请的;(2)同海关发⽣纳税争议的;(3)对海关的某个具体⾏政⾏为不服的。
海关对复议申请的管辖权按下列原则予以规定:(1)不服海关⾏政处罚申请复议的,由申请⼈选定的作出⾏政处罚决定的海关或上⼀级海关管辖。
申请⼈同时向有管辖权的两个上下级海关提出复议申请的,由作出⾏政处罚决定的海关管辖;申请⼈先后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上下级海关提出复议申请的,由最先收到复议的具体⾏政⾏为的海关管辖。
(2)同海关发⽣纳税争议申请复议的,由作出引起该争议的具体⾏政⾏为的海关管辖。
(3)对海关作出的其它具体⾏政⾏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具体⾏政⾏为的海关的上⼀级海关管辖,(4)对海关纳税争议复议决定个服再申请复议的,由海关总署管辖。
(5)对海关总署直接作出的具体⾏政⾏为个服申请复议的,由海关总署管辖。
复议申请⼈,应按有关法规规定的申请复议的范围、期限和条件申请复议并按规定递交复议申请书。
海关复议机关应对复议申请严格审核,并⾃收到复议申请书之⽇起⼗⽇内作出受理和不受理的决定。
对符合有关法规规定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予受理,个得拒绝。
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可视情况分别作出不受理、暂不受理、视为未申请和告知当事⼈到其他有关部门申请复议等决定。
复议机关对夏议申请决定受理,应制作受理决定通知申请⼈;决定不受理或视为未申请,均应制作复议申请裁决书并载明理由通知申请⼈。
海关⾏政复议⼀般采取书⾯审理制度。
具体程序是:海关复议机关在受理复议申请之⽇起七⽇内将复议申请书付本发送被申请⼈。
被申请⼈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付本之⽇起⼗⽇内,向复议机关提交作出原具体⾏政⾏为的有关材料、证据和答辩书。
海关总署公告2002年第1号--对海关进出口货物进行估价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02.01.04•【文号】海关总署公告2002年第1号•【施行日期】2002.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45号--废止的海关公告目录》(发布日期:2007年8月16日实施日期:2007年8月16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2年第1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海关已全面实施《WTO估价协定》,为规范海关估价行为,增加透明度,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现公告如下:从2002年1月7日起,对经海关审核不接受进出口货物申报价格的,海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重新审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可以提出书面申请,要求海关就如何确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做出书面说明,海关将以《海关估价告知书》(见附件)的形式将估价理由及估价方法书面告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二00二年一月四日附件海关估价告知书(样式)经营单位:估价告知书编号:┏━━━━━━━━━━┯━━━━━━━━━┯━━━━━━━━━━━━━━━━┓┃进出口岸│海关编号│申报日期┃┠──────────┼─────────┼────────────────┨┃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贸易方式┃┠──────────┴───────┬─┴────────────────┨┃规格型号│原产国(地区)┃┠──────────┬───────┴─┬────────────────┨┃申报单价│成交方式│数量及单位┃┠──────────┴─────────┼────────────────┨┃收(发)货单位│合同协议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以下简称《审价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不予接受进(出)口货物申报价格;同时根据《审价办法》______________┃┃的规定,对所进(出)口货物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价。
参考答案特别说明:由于海关政策一直在变化,因此,以下仅为参考答案,请以最新的海关政策为准。
导论:认知海关与报关问题探究解答(讨论1):海关设立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规定的口岸;二是海关监管业务相对集中的地区。
在重庆市黔江区设立海关主要基于第二种情况。
解答(讨论2):黔江海关隶属于重庆海关,在海关体系中属于隶属海关。
思考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二、查询商品的监管条件(请按最新的政策更新)1:4xAB,2:47ABEFx,3:4Axy,4:23AB 5:AB6:无7:无8:3AO 9:46Oxy 10:A项目一确定进出口商品编码问题探究答案:该商品兼具显示、音频播放等功能,其中利用电子纸显示屏进行电子书籍和图片的显示为其主要功能,将其按照未列名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归入税则号8543709990。
练习题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二、确定以下商品的编码1.熏带骨猪腿0210.11102.盐渍鱿鱼(柔鱼属)0307.49103.密封塑料袋装婴儿均化食品,成份含量:30%牛肉(可见小肉块);65%胡萝卜,5%其他配料,净重500克。
1602.10004.番茄酱罐头(1千克)2002.90115.食用活甲鱼0106.20206.奶粉,脂肪量3%,未加糖等其他物质0402.21007.冻牛百叶0504.00298.冷藏的芦笋0709.20009.生的核桃,带壳0802.310010.普洱茶,净重1千克/包0902.302011.鱼占15%,牛肉占10%,马铃薯占75%的罐头食品。
1604.201912.口香糖1704.100013.块状酒心巧克力(每块净含量:150g)1806.310014.含有猪肉馅制成的包子(猪肉含量25%,青菜75%)1902.200015.水煮花生仁2008.119016.雀巢咖啡2101.120017.由多种精致的植物花粉和乳糖制得的营养保健花粉制品2106.909018.运动饮料(具有补充运动中流失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2202.990019.坛装黄酒2206.001020.冻带骨猪前腿0203.2200项目二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问题探究参考答案报关单错误的栏目:(2)应为浦江海关(3)应为ROSE HILL/ 009W(5)应为浙江钟达进出口有限公司(10)应为174(11)应为CIF(16)缺少申报要素: 品牌类型1;出口享惠情况0;织造方法针织;3:种类T恤衫;成分含量100%棉;品牌SKY;货号ZD087(17)未申报第二法定计量单位及数量思考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三、信息查询2.根据提供的信息填报报关单境内境内货源地(产地)。
海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事务时的原则和方法海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执法机构之一,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职责。
在处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事务时,海关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确保公正、准确地进行评估和计算。
本文将介绍海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事务时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海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事务时,必须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
不得对不同性质、来源的货物进行歧视性待遇,对所有货物要进行公正、平等的评估和计算。
2. 透明度原则海关工作人员在进行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时,应当保持透明度,确保操作过程公开、公示。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可控性和监督性,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3. 准确性原则海关工作人员进行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时,应当全面收集和正确理解货物的相关信息,确保评估和计算的准确性。
只有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得出合理的评估结果和计算金额。
4. 法律合规原则海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事务时,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操作合法合规。
同时,海关工作人员也应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确保在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中的决策符合法律规定。
二、方法1. 核实货物信息海关工作人员在进行价值评估和关税计算时,首先要核实货物的相关信息,包括货物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产地等。
只有对货物信息进行准确核实,才能进行后续的评估和计算工作。
2. 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根据货物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海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如市场调查法、交易比价法、加工成本法等。
不同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货物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货物的价值。
3. 确定关税计算方法根据货物的价值评估结果,海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国家的关税政策和规定,确定适用的关税计算方法。
关税计算方法包括特定比例计算法、特定金额计算法、从价计征法等。
区成不服九龙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案原告:区成,男,69岁,现住香港九龙观塘祥和苑和健阁29楼4室。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海关。
法定代表人:刘文杰,九龙海关关长。
委托代理人:周伟航、李国,均为九龙海关干部。
原告区成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海关复议处罚决定一案,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该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进行了审理,查明:原告区成于1987年12月4日经罗湖海关入境时,未带任何玉石器用品。
12月6日,原告携带玉石器317件,放在行李中,未向海关申报,经罗湖口岸“绿色通道”(即无申报物品通道)出境,通过行李机时被查获。
经广东省文物管理部门签定,原告所带玉石器中,有玉龙带钩1件,属清初文物,禁止出境;玉带钩、白玉猴各1件,属清末文物范畴;其余314件,属现代各式特种玉石工艺品,这些玉石器,估价总值人民币9580元。
1988年2月27日,罗湖海关作出处罚决定,认定区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关于“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并接受海关查验”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项的规定,区成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的手法,逃避海关监管,携带国家禁止出境的物品,走“绿色通道”出境,而且携带物品的数量和价值,大大超过国家关于《来往港澳的旅客免税和征税物品限量表》规定的限量,属走私行为。
依照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决定给区成以没收所携带玉石器的处罚。
原告不服罗湖海关的处罚决定,于1988年3月3日向九龙海关申请复议。
九龙海关复议认为,罗湖海关对区成的处罚决定是适当的,其申请复议的理由不能成立,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
原告不服九龙海关的复议决定,以他所携带的玉石器都是工艺品,不是出土文物,也不是翡翠玉石,而是用山石刻制的工艺品,应当准予出境,罗湖海关没收这些物品不当为由,于1988年7月1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他的合法权益,退还被没收的原物。
不服海关的处罚决定该向谁申请复议被处罚人对海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向作出该行为的原海关申请复议,原海关受理并作出复议决定后,申请人又以原海关无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复议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服海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到底该向谁申请复议呢?案例:李某某,中国台湾人,籍贯广西。
1992年3月,李某某带领陈某等10名台湾同胞,参加“大展风华”赴大陆旅行团。
这11名旅行团成员都是第一次到大陆旅游。
出发前,李某某分别以11名成员的名义购买了11张“在外售券,境内取货”的提货券(“本田”摩托车提货券6张,“乐声”彩电提货券5张),准备携带入境转卖。
3月15日,李某某等11人乘飞机到香港。
在香港机场,李某某将10张提货券分发给陈某等10人,自己留下1张,同时交代陈某等10人要以他们自己的名义申报入关,并许诺事成后给每人小费1000元台币。
3月15日晚9时,李某等11人到达境内G市。
李某某代陈某等人填写了申报单。
当李某某等11人分别以自己名义将11张提货券申报入关时,被G海关查扣。
在G海关调查过程中,陈等10均证实:他们这次赴大陆的目的是观光而不是探亲;他们所持的提货券是李某某的,李某某将提货券发给他们并代填了申报单,并吩咐他们在提货券经海关盖章后仍交给李某某。
李某某对上述事实也予以承认。
1996年6月18日,G海关作出(92)第5号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李某某入境时,将11张提货券分别以自己和陈某等10人名义携带入境,不如实申报,逃避海关监管,骗取海关免税优惠,其行为已构成走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3条第2项、第5条第2项的规定,决定将李某某携带的以及李某某企图通过他人携带的11张提货券予以没收。
李某某对G海关的处罚决定不服,于1992年7月8日向G海关申请复议。
要求撤销G海关(92)第5号行政处罚决定,将没收的11张提货券归还给申请人。
李某某的申请理由是:(1)申请人等人带券入境有法律依据;(2)帮朋友带提货券入境赠送大陆亲友,是一种民事代理行为,不是走私行为,被申请人的处罚决定定性错误;(3)申请人主观上没有走私的故意。
不服海关征税决定行政诉讼案原告:江西可嘉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海关。
2000年3月6日,江西可嘉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嘉利公司)进口823台电子音频功率放大器,并以46美元/台-56美元/台的价格报关,上海海关2000年7月进行了审定并按200美元/台进行征税。
可嘉利公司不服,向海关总署申请复议,海关总署以上海海关征税决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销原征税决定。
上海海关经调查取证,认定可嘉利公司提供的报关发票系假发票,其申报的所谓成交价格明显低于海关掌握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国际市场公开成交价格,且又不能提供合法证据和说明正当理由,故其申请报关时提供的材料不能作为征税依据,据此于2001年4月28日作出进口关税专用缴款书、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认定可嘉利公司所购823台电子音频功率放大器,应按海关审定的200美元/台予以估价征税。
可嘉利公司不服,又向海关总署申请复议,海关总署于2001年7月2日作出复议决定,驳回可嘉利公司复议申请。
可嘉利公司仍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可嘉利公司诉称,上海海关按200美元/台估价征税,缺乏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请求法院撤销上海海关2001年4月8日的征税缴款决定。
上海海关辩称,其依法具有审定完税价格进行估价征税的职权,且原告提供的报关发票系假发票,不能作为征税依据,且其申报的所谓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又不能提供合法证据和正当理由。
被告通过调查取证做出的征税决定书,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请。
【审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海海关依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具有征收关税、代征增值税的执法主体资格,并依法具有对报关价格进行审定并确定完税价格的职权。
原告可嘉利公司报关后,上海海关经审查,认定可嘉利公司报关单据内容不真实,不能作为征税依据。
不服海关估价决定行政复议案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06年6月10日,科华外贸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某海关申报进口集成电路。
某海关经审核,发现其申报价格明显低于海关掌握的相同或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或国际市场价格行情,遂于2006年6月11日制发《价格质疑通知书》,对申请人进行价格质疑,要求其做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经审查科华外贸公司提供的说明及相关资料,某海关认为不足以证明其申报货物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且该海关还发现科华外贸公司代理的国内实际买方飞达科技公司与境外卖方香港飞达科技公司存在特殊经济关系且对成交价格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以下简称《审价办法》)的规定,某海关不接受该进口货物的申报价格。
为充分交流双方掌握的信息,某海关与科华外贸公司进行了价格磋商。
某海关对科华外贸公司提供的价格信息资料进行了审查,认为该资料存在诸多瑕疵,不能作为估价的基础;由于科华外贸公司未能提供适用相同或类似货物成交价格以及构成倒扣价格法、计算价格法所需的相关可量化的数据,而某海关也未能掌握使用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方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方法、倒扣价格方法和计算价格方法的相关价格资料,2006年9月20日,某海关依据《审价办法》有关规定,使用合理估价方法进行估价,并相应作出征税决定。
科华外贸公司不服海关上述估价征税行为,于2006年9月22日向该海关的上一级海关申请行政复议,作为国内实际卖方的飞达科技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了复议。
二、行政复议情况
科华外贸公司与飞达科技公司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提出的主要申辩理由是:
1、被申请人认为飞达科技公司与香港飞达科技公司有特殊关系,因而影响成交价格,没有任何证据支持。
2、申请人提供的报关单、厂商发票等证据可证实申请人申报价格的真实性。
3、海关估价未适用法律规定的估价程序,而直接采用合理方法估定完税价格,是违反程序的。
行政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本案有证据表明飞达科技公司的经营活动实际受到香港飞达科技公司的控制,而这种特殊经济关系影响了成交价格,被申请人经了解有关情况,并与申请人进行价格磋商后,依次排除了相同货物成交价格估价方法、类似货物价成交价格格估价方法、倒扣价格估价方法、计算价格估价方法的使用可能,最后以海关掌握的国内其他口岸相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实际进口成交价格资料为基础,采用合理方法进行估价,作出了征税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应予支持。
2006年11月27日,行政复议机关对本案作出复议决定,维持某海关的原估价征税决定。
三、法律提示
这一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并不复杂,但是非常“技术”,涉及海关工作中最专业、最复杂的技术问题之一——海关估价。
估价在世界海关范围内都被视为难题,更因其与进出口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国海关都在努力推动估价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统一标准。
《WTO海关估价规则》便是对各成员国海关估价标准及程序作出统一规定的约束性规则。
我国加入WTO以
后,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审价办法》。
根据《审价办法》的规定,我国海关全面使用了WTO估价规则,改革了估价工作。
其后,根据2004年修订并实施的新《关税条例》,海关总署对《审价办法》又进行了新的修订。
这次修订一并解决了估价规则适用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整合了入世以来陆续制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等一系列海关估价规章、公告。
修订后的《审价办法》于2006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
本案例涉及的估价问题正是海关估价工作的难点之一,也是非常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希望以下对该案背后法律问题的剖析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海关估价方面法律规定的理解。
(一)何谓“特殊关系”?海关又如何认定“特殊关系”?
飞达科技公司与香港飞达科技公司是否存在特殊关系,是本案争议的焦点。
那么何谓“特殊关系”?为什么对“特殊关系”的认定将对海关确定完税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讲到海关是怎么确定货物完税价格的。
根据海关法的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
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完税价格由海关依法估定。
这里出现的“成交价格”概念,虽然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估价技术难题。
需要明确的是,海关法律体系框架范围内的“成交价格”概念并不等同于货物实际交易中的成交价格概念,根据《关税条例》和《审价办法》的规定,进口货物成交价格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买卖双方之间没有特殊关系,或者虽然有特殊关系但是未对成交价格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海关在审定货物完税价格时,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考察买卖双方是否存在特殊关系以及特殊关系是否对成交价格构成了影响。
根据《审价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有八种情形海关应当认定买卖双方存在特殊关系:
1、买卖双方为同一家族成员;
2、买卖双方互为商业上的高级职员或者董事;
3、一方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另一方控制;
4、买卖双方都共同直接或者间接地受第三方控制;
5、买卖双方共同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第三方;
6、一方直接或者间接地拥有、控制或者持有对方5%以上(含5%)公开发行的有表决权的股票或者股份;
7、一方是另一方的雇员、高级职员或者董事;
8、买卖双方是同一合伙的成员。
此外,买卖双方在经营上相互有联系,一方是另一方的独家代理、独家经销或者独家受让人,如果符合上面的八种情况,也应当视为存在特殊关系。
本案中就是因为有证据证明飞达科技公司的经营被香港飞达科技公司直接控制,从而认定买卖双方存在特殊关系的。
当然,即使买卖双方存在特殊关系,也不必然会对成交价格构成影响。
如果纳税义务人能证明其成交价格与同时或者大约同时发生的下列任何一款价格相近的,应当视为特殊关系未对进口货物成交价格产生影响:
1、向境内无特殊关系的买方出售的相同或者类似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
2、按照《审价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倒扣价格估价方法所确定的相同或者类似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