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感悟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陷入了对历史的沉思和深思。
在这个纪念馆里,我走过了那段艰辛的历史,感受到了前辈们的牺牲和无私奉献。
这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思考之旅。
一进入纪念馆,我被那庄严而威严的氛围所吸引。
展览陈设着抗战胜利的场景和壮丽的画面,令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烈战斗和残酷现实。
我目睹了无数将士的牺牲和军民齐心的精神,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豪和荣耀。
在展览中,我了解到八一起义的起因和过程。
那是一段大胆而无畏的抵抗,年轻的军人冒着生命危险,不迟疑地选择了为了正义而战,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繁荣而奋斗。
他们的勇气和信念使我深受感动。
纪念馆中还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艰辛生活。
我看到了贫困的农民和受压迫的工人,他们受尽苦难,却从未放弃希望和斗争。
他们的坚持和毅力让我反思自己的幸福生活,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观结束时,我内心涌起了无尽的敬意和钦佩。
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纪念伟大事件的场所,更是一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学习基地。
通过参观,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英雄的伟大付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和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八一起义纪念馆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启示,这将会是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体验。
八一起义纪念馆心得参观八一纪念馆心得进入八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党旗,高高悬挂在大厅正中。
这面旗帜,无论在大小还是在震撼力上,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我不禁向这面党旗敬礼,心中涌起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的深深敬重之情。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八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大意义。
通过参观八一纪念馆,我了解到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装起义。
它不仅是国共合作初期的创举,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装斗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起义的背后有着无数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一纪念馆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我特别被展览中陈列的起义参与者的手写信件所打动。
这些建筑展示了革命者们在困苦环境中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理想,让我深感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些信件让我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时期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心和英勇顽强,他们是革命的先锋,是我们的楷模。
参观完陈列馆后,我进入到党史教育观摩区。
这里展示了近代革命历史和党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模拟互动,使观众更加生动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我通过观看影片、听讲解员的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八一纪念馆的参观使我不仅了解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也增强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们的崇敬和敬意。
参观后我深感,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传承和发扬八一南昌起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参观八一纪念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参观,我对八一南昌起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八一纪念馆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也激发了我更加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第一篇: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上个周六,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尽管冬季寒冷,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减半分,依旧坚定的前往八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
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着的枪昭示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八一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八一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进入八一纪念馆铜雕后的新楼,来到了序厅。
序厅的正中间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
圆雕上,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紧地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面还刻着八一起义的具体时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
枪的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
军旗的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八一起义的浮雕,当我参观完这些,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在我的眼前,仿佛注视浮现了起义军们英勇反抗,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
他们在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
接下来,我来到了馆内的陈列厅,展厅内陈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们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这次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起义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美生活。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南昌有个八一纪念馆,心里老惦记着要去看看。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走进了那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大门。
刚到纪念馆门口,我就被那庄严的建筑给震住了。
高大的灰色墙体,配上鲜艳的红旗和金色的大字,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肃穆和崇敬。
走进纪念馆,里面的气氛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战士们手持武器,神情坚定,仿佛下一秒就要冲锋陷阵。
我站在那里,盯着那些雕塑看了好久,心里想着他们当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奔赴战场的啊。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展品。
有破旧的军装,有生锈的枪支,还有泛黄的书信。
每一件物品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故事。
其中有一把军刀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刀身已经有了不少缺口,刀柄也磨损得厉害。
我就在想啊,这把刀曾经在哪个战士的手里,它又砍倒过多少敌人呢?说不定在某次激烈的战斗中,这把刀还救了主人的命呢。
还有那些书信,字迹歪歪扭扭的,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有一封信里写道:“亲爱的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勿念。
等打完这一仗,儿子就回家孝敬你们。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就湿润了,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背后是多少的牵挂和牺牲啊。
在一个展厅里,展示了当年南昌起义的场景。
灯光昏暗,枪炮声和喊叫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我看到战士们在街头奔跑、战斗,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但眼神中却透着无畏和坚定。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热浪和硝烟,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照片的地方。
照片上的他们都那么年轻,有的甚至还带着稚气。
可就是这些年轻的面孔,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些照片,心里默默地说:“谢谢你们,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当时的生活场景还原。
比如说战士们的营地,那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被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条件的艰苦。
还有那小小的厨房,锅里的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他们就是靠着这样的条件,坚持战斗,为了理想而拼搏。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一栋大楼。
苍松翠柏辉映下,一切显得那么的庄严肃穆,浸入历史。
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记忆的闸门刹那间打开。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就发生在眼前这个地方!进入展厅,看到了墙壁上气势磅礴的雕像,生动的展示了那个年代的英雄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派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想到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再进入里面可以看到当年他们用过的枪,马缰。
展厅里还看到了方志敏烈士的画像和介绍。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虽然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啊,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人们永远不会忘了这群英雄!向英雄致敬!现在的中国,虽然不再受列强的蹂躏,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一纪念馆心得一直都知道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真正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份英雄气概的,是那次参观八一纪念馆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走进了八一纪念馆。
刚到门口,那庄严肃穆的建筑就给了我一种强烈的震撼。
高大的灰色墙体,镶嵌着金色的大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
战士们手持武器,目光坚定,身姿挺拔,仿佛随时准备为了正义和自由冲锋陷阵。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些雕塑,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沿着展厅一路走去,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有生锈的枪支、破旧的军装、泛黄的书信,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其中,有一把军刀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那把军刀的刀刃已经不再锋利,刀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它的刀柄却被磨得光滑发亮。
我想象着当年的战士是如何紧紧握着这把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书信。
信纸已经有些破损,字迹也模糊不清,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信中,战士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坚定地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绝不退缩。
看着这封信,我仿佛能看到那位战士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组反映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画面中,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
他们的脸上沾满了灰尘和鲜血,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恐惧。
我站在画前,久久凝视,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
在一个角落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关于南昌起义中平民百姓的故事。
有一位大妈,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水送饭;有一位小朋友,偷偷地为战士们传递情报。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场起义的伟大。
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是无数普通人共同的选择和奋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老人。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通用3篇)【篇1】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
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
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
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
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军旗升起的地方——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有感回顾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9年的时间里, 古老的神州大地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些是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的灾难;五四爱国运动、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这些是中华民族面对历史奋起的抗争。
为了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历史, 借着我们优越的地理条件, 我和室友一起参观了南昌起义纪念馆, 我们首先参观了纪念馆正馆, 一进门口, 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打的第一枪, 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这入门的枪象征了当时的共产党人反抗的决心。
从偏门进入, 依次往里走, 仿佛进入了历史滚滚的车轮之中, 一幅幅当年的图片, 一件件陈列品, 起义军用过的草鞋, 机枪大炮, 还有反映革命根据地和谐的蜡像, 都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
墙上那幅周总理面对起义战士激情演说的油画多次出现在课本中, 画中总理坚毅的眼神恰如中华民族的抗争那样坚持。
馆的二楼是历史进入今天的发展, 四代领导人, 四代共产党集体一步一步将中国发展的更稳定。
从正馆出来, 我们走进了当时作为总指挥部的江西大旅社旧址, 这里曾是商量起义事宜的地方, 也是在这里, 发出了起义的命令, 上楼以后我们看到了周总理住过的25号房间。
虽是伟人的房间, 却显得简朴, 也使我更加敬佩总理的伟人。
从纪念馆出来, 我的心依然沉浸在那段过去的历史中, 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 老一辈革命者为了我们用血与汗创造了一片天空。
历史也发人深思,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会陷入存亡之际, 为什么共产党人拯救了中国。
我个人一直认为是思想和精神的问题。
1840年的国人, 思想完全与世界脱轨, 随后开始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 但方法不完善。
直到新文化运动, 一大批青年带着拯救中国的理想和抱负大刀阔斧的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
到了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则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直到我走进了八一纪念馆,才真正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伟大精神。
那天,阳光有些耀眼,我怀着敬畏又好奇的心情踏入了八一纪念馆。
刚进门,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大厅中央的一组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南昌起义的壮烈场景,让人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沿着参观路线缓缓前行,一处处陈列的展品就像是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向我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老旧的枪支,它们安静地躺在展示柜里,身上的锈迹诉说着曾经的战斗。
我凑近仔细观察,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如何紧握这些武器,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那些磨损的枪托、变形的枪管,无一不在告诉我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件件破旧的军装。
那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那磨损得几乎看不出原样的领口和袖口,让我的心猛地一揪。
这哪是衣服啊,这分明是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的见证。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战士们,穿着这样的军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一封封战士们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却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有一封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爹娘,孩儿不孝,不能在你们身边尽孝。
但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孩儿必须投身革命,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
” 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纪念馆里还有许多照片,记录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群战士们在战前的合影。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想,他们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一定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代价。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前。
逼真的音效和灯光效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烈的战斗之夜。
南昌八一纪念馆观后感南昌八一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军和八一南昌起义而建立的纪念馆。
我有幸参观了这个纪念馆,对其展览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到非常震撼和敬佩。
一进入纪念馆,就被大厅中央的巨大雕塑所吸引。
雕塑高大而气势恢宏,展示了红一方面军的英勇气概。
进一步前行,首先是八一南昌起义展览。
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展示,生动地再现了起义的前前后后。
在展览中,我了解到八一南昌起义是第一次全国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暴政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看到那些起义军勇敢顽强的形象以及起义前后的比较,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难和伟大。
接下来,我参观了革命烈士陈列馆。
馆内陈列了许多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的文字资料、图片、服装和个人物品等。
这些展品让我更加亲近英雄们,看到他们朴实的生活和英勇的牺牲,我不禁为之动容。
在一个角落,我看到了一位革命烈士的家书,他在信中写道:“为了党和人民的幸福,我愿意付出一切。
”这简短的几句话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烈士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
最后,我参观了八一建军史陈列馆。
展览通过图片、资料和模型,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军事纪念日诞生的背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小的红军发展为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历程。
看到那些荣誉奖章,听到那些熟悉的军歌,我为我国军队的强大和威武感到无比自豪。
通过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
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艰难困苦的生活,也看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背后。
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
参观完南昌八一纪念馆,我深深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无数革命烈士的英雄壮举所震撼。
这次观后感得到了深深的满足和敬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痛下决心,要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参观心得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建立的,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展览和听取讲解员的介绍,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此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军队建设和管理的知识。
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了军队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军队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革命传统的军事博物馆。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篇一: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行于思,思亦行在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学习后,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南昌八一起义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地学习了这片红土地上蕴含的革命精神,行于思,思亦行。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
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
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中国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而发动了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开启了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先河。
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内。
在课堂上了解了南昌八一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后,我怀着崇敬瞻仰的心情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起义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
经过维修和更新,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哎呀,说起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那可真是一趟让人心潮澎湃的旅程。
一踏进那扇厚重的大门,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一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庄严的雕塑,战士们个个眼神坚定,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我站在那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喝了杯烈酒,火辣辣地烧着。
旁边的小孩儿也瞪大了眼睛,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一脸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
再往里走,那些珍贵的文物、照片、还有复原的场景,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一页页翻开给我看。
我看着那些老旧的枪炮,虽然锈迹斑斑,但还是能感受到它们当年在战场上的威力。
还有那些信件、手稿,字里行间都透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段介绍八一起义过程的视频。
屏幕上的画面一帧帧闪过,我仿佛也跟着那些战士们一起,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枪声、炮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震得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什么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一个互动体验区。
那里可以穿上军装,拿起枪,模拟一下当年战士们的战斗场景。
我试了试,嘿,还真有那么几分样子。
虽然动作笨拙了点儿,但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旁边的游客们也纷纷加入进来,大家笑着、闹着,但那份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走在大街上,看着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那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这次参观的经历讲给了家人听。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问我一些问题。
我发现,原来历史并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和数字,它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故事的。
通过这次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后啊,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心得今年暑假我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面的气氛庄严、肃穆,置身其中,看着一件件那些落后的武器装备,讲诉着一桩桩令人难以忘却的事迹,仿佛我们的先辈们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又回到了中华大地上与我们一起共同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
1927年8月1日,革命的圣火在南昌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伟人们把圣火的种子洒向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革命的圣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熊熊燃起。
看着馆里陈列的一件件落后破旧的武器装备,我从中感受到了火的味道,熊熊大火依然燃烧着。
我知道那是先辈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看着那依然向前冲去的先辈们的雕像,就像回到了那些峥嵘岁月里,跻身于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场。
随着参观的深入,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就像烙进了我的灵魂深处,参观完才才从方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
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此次参观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
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过去的峥嵘岁月不能忘却,现在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下,未来祖国繁荣富强的目标更不能失去。
南昌八一纪念馆观后感概述南昌八一纪念馆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
该馆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南昌起义而闻名于世。
在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本文将分享我在南昌八一纪念馆的观后感。
馆内展览一、纪念馆的建筑南昌八一纪念馆的建筑庄严肃穆,氛围凝重。
整个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其中包括高耸的石柱、宽敞的展厅和巨大的石雕等元素。
这些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而又肃穆的感觉。
整个馆内设计简洁大方,给人一种肃穆感。
二、南昌起义的历史展示南昌八一纪念馆主要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
通过展览板、文物和多媒体的展示,详细介绍了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展览以时间线的形式进行,生动地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
在参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也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英雄事迹的展示南昌八一纪念馆还有展示英雄事迹的部分。
这里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的一些英雄人物,通过展板和雕塑等形式,展示了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这些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史诗,激励着我和其他参观者追求真理、勇往直前。
我的观后感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纪念馆的庄严肃穆所震撼。
这种庄严让人感受到了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决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纪念馆的展览让我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详细的展示和讲解,我明白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看到了南昌起义中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最后,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和胜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纪念馆中展示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英雄事迹的展示,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在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之后,我更加坚定了爱国之情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
我深深地明白了革命的艰辛和决心,同时也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和伟大。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八一纪念馆。
这座庄严而肃穆的建筑,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引领我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刚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凝重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宽敞的大厅里,陈列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以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复原,它们共同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我首先被一幅巨大的油画所吸引,画面中展现的是南昌起义时的激烈场景。
战士们身姿矫健,目光坚定,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毫不退缩。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枪炮声、呐喊声,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
沿着展览的路线缓缓前行,我看到了南昌起义时使用过的枪支弹药、军旗徽章,还有战士们穿过的军装、用过的水壶和背包。
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它们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见证了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烈士的遗书。
那泛黄的纸张、模糊的字迹,无不诉说着烈士对家人的牵挂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他在遗书中写道:“亲爱的家人,不要为我的离去而悲伤,我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战。
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理想会实现,我们的国家会繁荣昌盛。
”读着这封遗书,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和感动。
纪念馆中还有许多关于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
他们中有年轻的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春年华;有坚定的领导者,为了革命事业运筹帷幄,不畏艰险;有普通的群众,在党的号召下,积极投身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一个展示南昌起义战略部署的模型前,我驻足良久。
那精心设计的作战方案、细致入微的兵力部署,无不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引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纪念价值的博物馆,它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革命博物馆。
我有幸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对这段重要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以下是我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观后感。
馆内展览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馆门前的红色砖墙,以及镶嵌在墙上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金字招牌,这仿佛是向来访者宣告,这里诉说的是一段英勇的历史。
走进纪念馆,我被展览布置给深深吸引住了。
纪念馆内的展览非常丰富,通过史料、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详细展示了南昌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行动经过以及取得的成果。
从展览中得知,南昌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它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内的长德火车站举行。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政权的伟大历史事件。
展览馆内有大量珍贵照片和文物,如当时的党旗、枪支、手稿等,展现了起义时的场景和参与者的英勇形象。
同时,展览也详细介绍了起义前后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革命史实,通过丰富的资料,我对南昌八一起义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受与思考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我不禁被参与南昌八一起义的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深深震撼。
他们不顾生死,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令我反思,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应该怀有对国家和社会责任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外,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南昌八一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诞生。
温故而知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坚持信念、努力奋斗的历程,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对未来的瞻望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不易,建设社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勇敢向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坐校车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中山路380号,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在国家有关部委、总政首长以及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投资1.53亿元的纪念馆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
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
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纪念馆库存藏品原件1295件,复制品1416件。
还布置了旧址原貌陈列和辅助陈列。
总指挥部的二、三楼内,陈列内容有“南昌起义的决定”、“南昌起义”、“南昌起义部队南进和井冈山会师”等3个部分。
展出照片150帧,图表15个,绘画10幅,模型1座,实物70余件。
第二十军指挥部旧址内的“贺龙同志的生平照展”,扼要地介绍了贺龙战斗的一生;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内的“起义中的第十一军”陈列,介绍了该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第四军独立团到参加南昌起义的战斗和发展历程;军官教育团旧址内的“朱德同志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朱德同志生平照展”两个陈列,扼要地介绍了军官教育团的革命斗争历史和朱德伟大的一生;花园角二号朱德旧居内的“南昌起义中的朱德同志”,较详细地介绍了他在南昌起义中的功绩。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的三楼北端,还开辟了“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专题陈列。
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纪念馆作为弘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场所,强调“一杆枪,一场战斗,一首歌谣,一条小道”的军旅特色,在内容的取舍、展厅色调、版式、光线的选择,艺术品的创作和运用等工作中贯穿这一主题;对重点内容,采用雕塑、油画、场景和多媒体手段作突出展示,力图以新的视角、新的观点让观众从陈展中获益。
如“一杆枪”即将序厅整体设计为一个主题突出、大气磅礴的环型开放式序厅,主造型是一支被冲破巨石、钢劲有力的大手紧握着直指苍穹的汉阳造步枪,让观众一进入大楼眼睛为之一亮,在短暂的瞬间获得深刻难忘的第一印象,激发起观众强烈的兴趣和参观欲;“一首歌谣”即通过深入挖掘、重新编排,采用以南昌方言为主的斑鸠调女声独唱和小合唱相结合的方式全新演绎最早歌颂人民军队的音乐作品《八一起义歌》,宛如炮火硝烟后的一缕清风,跋山涉水后的一丝甘泉,沁人心脾,让人久久回味,难以忘怀。
同时,八一馆不断加强对八一起义和党史、军史的学术研究,先后出版多种书籍、图集,设计、印制精美的简介。
如《南昌起义资料》、《南昌起义史论》、《南昌起义》、《井冈红旗》图集、《军旗从这里升起》、《八一起义志》、《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史画》、《南昌起义深镜头》等等。
通过不断充实、更新陈列内容和出版形式多样、语言生动、故事感人的刊物,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更好地吸引了观众走进教育基地,聆听人生的感悟,感受心灵的启迪。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
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
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
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
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水利水电工程4班
邹贤民20091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