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6
离子反应的概念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该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快,相应离子间的反应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离子反应的类型复分解反应在溶液中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应,一般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①置换反应的离子反应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Fe与Cu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Cl2与NaBr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Cl2与Br之间的置换反应。
②其它一些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MnO2与浓HCl反应制取Cl2;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CuCl2;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等。
这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比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和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
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判断这一类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依据。
络合反应型例如:Ag+2NH3→[Ag(NH3)2]离子反应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少。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生成CO2、SO2、H2S等。
只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离子互换反应即可发生。
这是由于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生成难溶实验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时,都可使溶液中某几种、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的缘故。
若不能使某几种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时,则该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如K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因无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生成,Na、Cl、K、NO3浓度都不减少,四种离子共存于溶液中,故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Fe3++3SCN–=Fe(SCN)3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2Fe3++3Zn=2Fe+3Zn2+62、锌与稀硫酸:Zn+2H+=Z n2++H2↑63、锌与醋酸:Zn+2CH3COOH=CH3COO–+Zn2++H2↑64、锌与氯化铵溶液:Zn+2NH4+=Zn2++NH3↑+H2↑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Fe3O4+8H+=2Fe3++Fe2++4H2O69、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Fe2O3+2I-+6H+=2Fe2++I2+3H2O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2Fe2++4I-+3Cl2=2Fe3++2I2+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2I-+Cl2=I2+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2I-+Cl2=I2+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I-+3Cl2+3H2O=6H++IO3-+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2Br-+Cl2=Br2+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H2SO3+Cl2+H2O=4H++2Cl-+SO42-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H2SO3+2Fe2++H2O=4H++2Fe2++SO42-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H2SO3++H2O2=2H++H2O+SO42-82、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HCO3=Cl-+CO2+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O32-+H2O+Br2=SO42-+Br-+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SO32-+H2O2=SO42-+2H2O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4H++2Br-+SO42-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3Cu+2NO3-+8H+=3Cu2++2NO↑+4H2O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Cu+2NO3-+4H+=Cu2++2NO2↑+2H2O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2Ag++Cu=2Ag+Cu2+92、用氨水吸收少量SO2:SO2+2NH3+H2O=2NH4++SO32-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SO2+NH3+H2O=NH4++HSO3-94、稀硝酸中通入SO2:3SO2+2NO3-+2H2O=3SO42-+2NO↑+4H+95、浓硝酸中通入SO2:SO2+2NO3-=SO42-+2NO2↑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SO2+ClO-+H2O=CaSO4↓+Cl-+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CO32-+H2O+2SO2=CO2↑+2HS O3-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H2S+Cu2+=CuS↓+2H+ 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S2-+Cu2+=Cu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2OH-+H2↑+Cl2↑102、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4H+ 103、电解氯化铜溶液:Cu2++2Cl- Cu↓+Cl2↑104、电解熔融氯化钠:2Na++2Cl-(熔融) 2Na+Cl2↑105、电解熔融氧化铝:4Al3+ +6O2- 4Al+3O2↑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MnO2+2Cl-+4H+Mn2++Cl2↑+2H2O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ClO-+Cl-+2H+=Cl2↑+H2O111、氯酸钾与浓盐酸:ClO3-+5Cl-+6H+=3Cl2↑+3H2O 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S2-+SO32-+6H+=3S↓+3H2O113、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SO32-+NO2=SO42-+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H2O HSO3-+OH- 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CO32-+H2O HCO3-+OH- 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42-=BaSO4↓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3S+6OH-=2S2-+SO32-+3H2O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121、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 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C6H5OH+OH-=C6H5O-+H2O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6C6H5OH+Fe3+=[Fe(C6H5O)6]3-+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6H5O-+CH3COOH=C6H5OH+CH3COO-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H2O+CO2=C6H5OH+HCO3-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C6H5OH+CO32-=C6H5O-+HCO3-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CaCO3+HCOOH=Ca2++CO2↑+H2O+HCOO- 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HCOO-+H+=HCOOH 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HCO3-=CO2↑+H2O+HCOO-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H2O2+2MnO4-+6H+=5O2↑+2Mn2++8H2O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 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 H)CH(OH)CH2OH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H3CH2Cl+OH-=CH3CH2OH+Cl-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2NH3•H2O=[Ag(NH3)2]++2H2O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Zn2++2NH3•H2O=Zn(OH)2↓+2NH4+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Zn2++4NH3•H2O=[Zn(NH3)4]2++4H2O。
化学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形式,其涉及到离子的生成、消失或转化过程。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产生了新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分类以及一些常见的离子反应实例。
一、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离子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生成新的离子或化合物的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离子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可以使用离子符号来表示。
在离子方程式中,通常使用括号和电荷表示离子的存在。
例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离子反应可以描述离子的生成、消失或者转化。
二、离子反应的分类离子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类型、溶液和熔融状态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子反应类型。
1. 盐的溶解反应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其正离子和负离子会与水分子进行吸引,离体而解离。
这种离子反应被称为盐的溶解反应。
例如,NaCl溶解在水中会产生Na+和Cl-离子:NaCl(s) → Na+(aq) + Cl-(aq)2. 水解反应水解是指离子在水溶液中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水解反应常见于弱酸或弱碱的溶液中。
例如,NH4Cl溶解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NH4Cl(s) + H2O(l) → NH4+(aq) + Cl-(aq)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了改变。
其中,氧化被定义为物质失去电子,还原被定义为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Fe2+(aq)和Cu2+(aq)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aq)和Cu(s):Fe2+(aq) + Cu2+(aq) → Fe3+(aq) + Cu(s)三、常见的离子反应实例在现实生活和实验室中,离子反应是非常常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离子反应实例。
1. 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当硝酸银和氯化钠混合时,会发生沉淀反应。
离子反应有色离子:Cu2+蓝MnO4-紫红Fe3+黄Fe2+浅绿Cr2O72-橙黄Cr3+灰绿复分解型Ag ++CI-AgCI ↓生成沉淀MgCO3(S)+ 2OH-→Mg(OH)2(S)+CO32-沉淀转化H ++ OH-H2O 有水生成H++ Ac-H Ac 有弱酸生成NH4++ OH-NH3⋅H2O 有弱碱生成2H++CO32-→CO2↑+H2O 生成气体NH4++ OH-−−→NH3↑+ H2O氧化还原型四大氧化离子:MnO4-(H+) NO3-(H+) ClO- Fe3+五大还原离子:S2->SO32->I->Fe3+>Br-注:如果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离子,加入一种氧化剂如何反应?先氧化还原能力强的,再氧化还原能力弱的。
双水解型AI3+与PO43-、HCO3-、CO32- 、CIO-、AIO2-、SiO32-、S2-、HS-、SO32-、HSO3-的反应Fe3+与以上除S2-、HS-外AIO2-、SiO32-与所有的弱碱阳离子。
Eg:Cu2+,Mg2+,Fe2+,NH4+等CIO-除氨根离子外的所有的弱碱阳离子Eg:2AI3+ +3S2- + 6H2O→2AI(OH)3↓ +3H2S↑AI3+ + 3HCO3-→AI(OH)3↓ + 3CO2 ↑2AI3++ 3CO32- +3H2O →2AI(OH)3↓+ 3CO2 ↑AI3++3 AIO2-+6H2O→4AI(OH)3↓注:Fe3+与除S2-、H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并非双水解反应;Fe3+与除SO32-、HSO3-发生双水解反应,而并非氧化还原反应。
络合型NH3+ H+→NH4+Fe3+与SCN-的反应:Fe3+ + 3SCN-→Fe(SCN)3 血红色与苯酚的反应:Fe3+ + 3C6H5O-→Fe(O C6H5)3 紫色与亚铁氰酸钾的反应:K++Fe3+ + Fe(CN)64-→KFe[Fe(CN)6] ↓蓝色沉淀Fe2+与铁氰酸钾的反应:K++Fe2+ + Fe(CN)63-→KFe[Fe(CN)6] ↓蓝色沉淀Ag+与一水合氨反应:Ag++2NH3→Ag(NH3)2+。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沉淀如:Ba²⁺ + SO₄²⁻ = BaSO₄↓2. 气体如:2H⁺ + CO₃²⁻ = H₂O + CO₂↑3. 弱电解质如:H⁺ + OH⁻ = H₂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 + 2H⁺= Fe²⁺ + H₂↑三、离子方程式1.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 书写步骤:(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 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离子共存1.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情况有:(1)沉淀(2)气体(3)弱电解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如Cu²⁺(蓝色)、Fe²⁺(浅绿色)、Fe³⁺(黄色)等。
(2)酸性溶液:含有大量 H⁺。
(3)碱性溶液:含有大量 OH⁻。
五、离子检验1.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SO₄²⁻: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CO₃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离子检验的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排除干扰。
离子反应教案15篇1、离子反应〔1〕试验探究试验操作现象试验分析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2〕离子反应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不肯定全部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涌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与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考前须知: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假设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假设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假设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留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节离子反应常见题型: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三、离子共存:五、离子检验与推断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特征: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1)生成难溶的物质。
如:BaSO4、AgCl、CaCO3等(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如:CO2,SO2,H2S等(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H2O,弱酸,弱碱等附:常见物质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解水中间;氯化物不溶的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不在上列之正盐,钾、钠、铵溶余沉淀;可溶的碱有几种,钾、钠、氨、钡、钙微溶。
3、常见离子反应类型(1)离子间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复分解反应(2)离子与分子之间的反应,如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3)离子与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如Zn与H2SO4 溶液的反应二、离子方程式1、表示方法: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表示意义: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表示所有同类的化学反应。
3、书写步骤(以CuSO 4溶液与BaCl 2 溶液反应为)“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 4+BaCl 2==CuCl 2+BaSO 4↓“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Cu 2++SO 42-+Ba 2+ +2Cl - =Cu 2++2Cl -+BaSO 4↓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Ba 2++ SO 42-=BaSO 4↓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书写规则:(1)抓住两易、两等、两查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氧化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式。
编号Jjfz-2离子反应复习资料徐斌祖一、相关概念1.离子反应:化合物在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如:CaCO3与HCl、Na2S与CuSO4的反应;但要特别注意:有些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这些反应是:铜与浓硫酸、氯化钠与浓硫酸、氟化钙与浓硫酸、硝酸钠与浓硫酸、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反应等。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较快,部分离子反应有较为明显的现象。
离子反应的类型有:氧化还原型与非氧化还原型(即复分解反应型)。
2.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二、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生成难电离物;生成易挥发物。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反应物中必须存在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但不要求以上三个条件。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2.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的形式;3.将难溶于水、难电离和易挥发的物质写成化学式;4.将单质、氧化物写成化学式;5.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要注意物质的量)并配平(三个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微溶物的处理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2Ag++SO2-4=Ag2SO4↓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微溶物用离子式表示;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其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微溶物应写成化学式。
如:石灰乳中加入碳酸钠,其离子方程式为:Ca(OH)2+CO2-3=CaCO3+2OH-2.关于一些反应中量的问题—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①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例1.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⑴ NaOH溶液与足量ALCL3溶液反应; ⑵ ALCL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例2.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⑴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⑵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⑶向NaAlO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离子反应一、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中的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重新排列的过程。
离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于溶液、晶体等中。
二、离子的特性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它们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其他离子或物质。
离子可以是正离子(阳离子)或负离子(阴离子),带有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
三、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会释放出氢离子(H+),碱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反应。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捐赠电子。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了难溶于水的物质,称为沉淀。
沉淀反应常用于分离和检测离子,根据不同的离子,可以根据沉淀物的不同形状、颜色等进行定性分析。
4. 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是指固体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置换作用的反应。
离子交换反应在水处理、离子交换色谱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水处理: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可以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2.药物制备:离子反应可以用于药物制备中的晶体生长和沉淀反应等。
3.核化学:核反应中的粒子和核之间也可以发生离子反应,这对核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电池:电池中的充放电过程是一种离子反应,正负极之间的电子传导和溶液中离子的迁移决定了电池的工作原理。
五、离子反应的示例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离子反应示例:1.NaCl + AgNO3 → AgCl + NaNO32.HCl + NaOH → NaCl + H2O3.FeCl2 + 2NaOH → Fe(OH)2 + 2NaCl4.CuSO4 + Zn → ZnSO4 + Cu5.KMnO4 + HCl → KCl + MnCl2 + H2O + Cl2六、离子反应的影响因素离子反应的速率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存在等。
化学离子反应化学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生成、断裂和重新组合过程。
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探索新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类型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指的是在溶液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或者发生断裂重新组合的过程。
离子反应的关键在于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电荷相同的离子会排斥,而电荷相反的离子会吸引。
例如,当氯离子(Cl^-)和银离子(Ag^+)在溶液中相遇时,氯离子中的负电荷与银离子中的正电荷相互吸引,形成一种新的物质——氯化银(AgCl)。
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还可以释放能量,产生新的物质。
离子反应是很多化学反应(例如沉淀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等)的基础。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当两种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时,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即沉淀。
沉淀反应常用于检测和分离金属离子。
2. 置换反应(displacement reaction):当一个离子从其化合物中被另一个离子取代时,发生了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常用于金属之间的反应。
3. 酸碱反应(acid-base reaction):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酸中的氢离子会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盐和水。
4.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
三、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其中一些重要应用如下:1. 水处理:离子反应可以用于水的处理和净化。
例如,将铝离子加入到含有污染物的水中,铝离子会与水中的污染物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净化水质。
化学反应的离子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离子反应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反应类型。
离子反应指的是反应中涉及到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的离子反应进行探讨,从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的分类到离子反应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涉及到溶液中的离子,这些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跨越能量差,达到化学反应的平衡。
离子反应在溶液中特别常见,其中离子的溶解度、离子的电荷、离子的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离子反应的进行。
二、离子反应的分类离子反应可根据不同的离子参与情况和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1. 离子间反应离子间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离子之间发生反应。
其中常见的离子间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和配位反应等。
(1)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
在酸碱反应中,酸溶液中的H+离子和碱溶液中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伴随产生相应的盐。
(2)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通过两种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
在沉淀反应中,两种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无溶解度的沉淀物,这种反应常用于分离和鉴定离子的实验。
(3)配位反应:配位反应是指配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反应。
在配位反应中,配位体通过它们的配位位点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过渡金属化学中的反应。
2. 离子内反应离子内反应是指一个离子内部的原子核和外部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反应。
其中常见的离子内反应类型包括:溶剂化、络合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1)溶剂化:溶剂化是指离子在溶液中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溶剂化反应中,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吸引力的作用,离子在溶液中溶解。
(2)络合:络合是指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
在络合反应中,配位体通过其配位位点与中心离子形成络合物,同时络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离子反应总结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在反应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和转化。
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新的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在离子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会发生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导致离子之间发生结合或解离的现象。
离子反应的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种类型。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2.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两种离子结合形成固体沉淀的反应。
沉淀反应一般发生在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的产物不溶于水而形成沉淀。
例如,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的反应方程式为:CuSO4 + Na2S → CuS↓ + Na2SO4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非常常见。
例如,铁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铁(III)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为:4Fe2+ + O2 + 4H+ → 4Fe3+ + 2H2O三、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实验室应用离子反应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分析和检测物质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测量离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颜色变化、气体释放等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通过铁离子与硫化物离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可以判断铁离子的存在。
2. 工业应用离子反应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32-+2H+=CO2↑+H2O、HS-+H+=H2S↑等。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BaCO3↓、Ca2++SO42-=CaSO4↓(微溶);Mg2+、Al3+、Cu2+、Fe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SiO32-、AlO2-、S2O32-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是因为SiO32-+2H+=H2SiO3↓、AlO2-+H++H2O=Al(OH)3↓、S2O32-+2H+=S↓+SO2↑+H2O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F-、CH3COO-、HCOO-、PO4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等;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HS-、CO32-、HCO3-、SO32-、HSO3-、ClO-、F-、CH3COO-、HCOO-、PO43-、Si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Mg2+、Al3+、Cu2+、Fe2+、Fe3+、NH4+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例:Ag++Cl-=AgCl↓2H++CO32- =CO2↑+H2O2、置换反应型:例:Zn+2H+=Zn2++H2 ↑Cl2+2I-=2Cl-+I2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 CH3COO-+H2O ==CH3COOH+0H-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例:MnO4-+5Fe2++8H+=5Fe3++Mn2++4H2O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
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
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
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化学中的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离子反应在生活、工业以及科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Ⅰ.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通常情况下,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反应可以涉及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涉及两个带电粒子之间的转化。
当离子反应发生时,离子之间会发生电荷的重排和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Ⅱ. 离子反应的分类离子反应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即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涉及到单质、化合物以及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如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其中酸会失去氢离子,碱则会失去氢氧根离子。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反应类型,通过它我们可以得到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离子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发生在两种溶液混合时,形成的新产物无法在溶液中保持稳定,从而生成不溶于溶液的固体沉淀。
沉淀反应通常发生在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形成的沉淀可以通过过滤或沉淀与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分离。
例如,硫酸钡与硝酸铅的反应会生成沉淀。
Ⅲ. 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及应用离子反应在生活、工业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常使用离子交换分离技术,通过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使水更为纯净。
另外,肥皂起泡能力的产生也与离子反应有关,肥皂分子在水中形成离子,与水中的阳离子反应,从而产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