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胡克,1665,原生动物,红细胞

2.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

3.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4.遗传信息的形成,膜的形成

5.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特异功能蛋白质, 生物发育

6.碱基互补配对

7.全能性

8.体细胞

9.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或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

二.选择题

1.C 2:D 3:C 4:D 5. B

三:判断题

1.√2。√3。√4:×(原生质包括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5.×

四.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思维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心问题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2.生物大分子是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以蛋白质、核酸、多糖及脂类等四大类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和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

五.简答题

1.Science Nature /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Cancer Cell/ Neur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 /Gene and Biology /Journal of Cell Science(参看课本P14)

国内的相关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遗传学报》.《动物学报》.《微生物学报》等(参看课本P14-15)

2.(1)细胞结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了解;(2)细胞中单一基因与蛋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复合体的相互作用;(3)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信号调控网络;(4)体外(in vitro)研究→体内(in vivo)研究;(5)静态研究→活细胞的动态研究;(6)实验室研究为主→计算生物学更多地介入并与之结合;(7)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学科的渗透→与数、理、化及纳米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填空题

1.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体系,细胞骨架体系

2.生物膜

3.选择性地交换物质

4.70S,80S

5.DNA ,蛋白质,DNA的复制,RNA的转录

6.胞质骨架,核骨架

7.胞质扩增

8.操纵子

9.液泡

10.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

11.侵染,脱壳体,晚基因复制,结构蛋白合成

12.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复制)

13.将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

二.判断题

1.F

2.T

3.T

4.F

5.T

6.F

7.T

8.T

9.T 10.F 11.F 12.F 13.T 14.T 15.F

三.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C

7.C

8.D

9.B

四. 问答题

1.双层核膜的出现为遗传物质结构的演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环境,使大大扩增了的遗传信息与高度复杂的遗传装置相对地独立起来,使基因表达的程序具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

2.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等膜包围的细胞器(膜性细胞器)。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膜上。其二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3.①动物细胞的体积很大,且形态多样、又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骨架的形成对于维持细胞的

形态起重要作用。

②动物细胞及所有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而细胞核的形态主要是由细胞骨架支持的。内

核膜下的核纤层对于维持细胞核的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动物细胞通过形态的变化进行移动,在动物细胞的移动中,肌动蛋白纤维是必须的。

④动物细胞的基因组比细菌的基因组大得多,并分成多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染色

体必须正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此过程中,微管功不可没。

⑤动物细胞具有很多细胞内有很多细胞器,它们在细胞内的定位主要靠发动机分子沿着微

管运输的。特别是神经轴中的物质运输,没有微管是不可能的。

4.保证一个细胞生命活动运转所需的条件有:完成细胞功能至少需要100种酶,这些分子进行酶促反应所必须占有的空间直径约为50nm,加上核糖体(每个核糖体的直径为10~20nm)、细胞质膜与核酸等,可推算出,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不可能小于100nm,而在发现的最小支原体的直径已接近这个极限。故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100μm 、0.2μm 、0.1 nm 、0.001nm、3nm 、0.1μm

2.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及支撑系统

3.光的衍射,干涉现象

4.差速离心

5.原代细胞,传代细胞

6.灭火的病毒,化学物质,纤维素酶

7.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

8.物镜镜口角,入射光的波长,介质的折射率

9.单倍体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10.有限细胞系,永生细胞系

11.倒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

12.可在离体条件下观察和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

13.单层生长,形态变成多态性,具有接触抑制现象

14.体外环境不能与体内的条件完全相同

15.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16.线粒体,高尔基体,质膜

17.淋巴细胞,肿瘤细胞

二:判断题

1.T

2.T

3.F

4.T

5.F

6.F

7.F

8.T

9.F 10.F 11.T 12.F 13.T 14.F 15.F 16.F 三.选择题

1.A

2.D

3.C

4.B

5.B

6.C

7.A

8.D

9.B

四.简述题

1.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离心。

两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物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通常用于分离细胞器与较大的细胞碎片,分离的对象都比介质密度大。密度梯度离心也可用于分离较大的颗粒和细胞器,但更常用来分离小颗粒和大分子物质。密度梯度离心的介质形成一个密度梯度,所分离的颗粒密度小于介质底部的密度。因此颗粒从梯度的顶层沉降到与其密度相同的介质层并停留在此处。

2.论述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

2.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分裂;而肿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但能在体外无限传代。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第四章细胞质膜

一.名词解释

1、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2、细胞质膜:曾称细胞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3、红细胞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质膜破裂,血红蛋白及胞内其他可溶性蛋白被释放后,仍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的结构。又称血影。

4、脂锚定膜蛋白:膜蛋白基本类型中的一种。通过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锚定在细胞质膜上。

5、膜蛋白:生物膜所含的蛋白叫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根据蛋白分离的难易程度及膜中分布的位置分为三大类,即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脂锚定蛋白。

6、去垢剂: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小分子。

7、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有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8、流体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均可侧向运动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填空题

1、磷脂,糖脂,胆固醇

2、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

3、去垢剂

4、离子型去垢剂,非离子型去垢剂

5、膜的流动性,膜的不对称性

6、甘油磷脂,鞘磷脂

7、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8、胆固醇,甘油脂

三、判断题

1.T

2.F

3.T

4.F

5.T

6.F

7.T

8.T

四、选择题

(1-5)CABDA (6-10)CCBCA (11-16)DACCCA

五、简答题

1 ○1: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

○2.: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3c: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4d: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

2 ○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双分子层。

3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

○2.:蛋白质分子一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质的类型,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各自的特性和功能。

○3:生物膜可看成是在双脂分子中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溶液。

4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排出,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号跨膜转导。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是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

○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5 ○1: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但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的心磷脂除外,它具有4 个非极性的尾部。

○2: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组成。

○3:除饱和脂肪酸外,还常常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为顺式。

6 红细胞基本特点: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型的椭球结构,中间浅薄,周缘较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内膜结构。

红细胞膜骨架基本结构: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

功能: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与质膜蛋白连结并编织成纤维状的骨架结构,实现红细胞质膜的刚性和韧性,以维持红细胞的形态,限制膜整合蛋白的移动。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 名词解释:

1,渗透:由于质膜对水的可透性,水会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向高溶质浓度一侧运动,这种运动称渗透。

2,胞饮作用:胞吞物为溶液,形成的囊泡较小的胞吞途径称为胞饮作用。

3,简单扩散:疏水性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进行跨膜转运时,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

4,协同转运:是指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 TP 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二.填空

1. 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性,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疏水性。

2. 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3. 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蛋白),间接提供能量(耦联转运蛋白),光能驱动

4. 离子跨膜运输,离子流

5. P-型离子泵,V-型离子泵,F-型离子泵,ABC家族,离子,小分子

6. 3,2

7. 同向转运反向转运Na+ 特异的氨基酸或葡萄糖分子

8. 中性酸性

9,细胞质基质 2

三.选择

B A A A D C

四.简答题:

1.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能量的提供,主要由A 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蛋白),间接提供能量(耦联转运蛋白),光能驱动三种方式供能。

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的代谢能量。

2.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a.胞吞泡的大小不同。

b.胞饮作用是一种连续发生的组成型过程,吞噬作用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发细胞表面受体,传递信号到细胞内并起始应答反应,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c.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者这一类蛋白的帮助,而吞噬

泡的形成则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

3.工作原理:Na+-K+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 TP

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

生物学意义:细胞内低Na+高K+的这种特殊离子环境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神经冲动的传播以及对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选择题

1~5 C C C B B 6~10 D C A D A 11~15 B C D B B 16~20 B A B A C

二、填空题

1.细胞色素、铁硫蛋白

2.硒(Se)

3.减小增大

4.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5.O2、CO2和H2O分子

6.光合单位

7.卡尔文循环、C4循环和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卡尔文循环

8.18 12

9.草酰乙酸

10.热休克

11.间隔或隔膜分离、收缩分离和出笌

12.前质体

13.从低到高

14.细胞膜线粒体内膜

15.三羧酸循环、基质

16.氧化磷酸化

17.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

三.判断题

1~5 ×××××6~10 √××√√11~15 √√×√√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够利用自身DNA合成少量自己代谢所需的蛋白质,但并不能合成所有蛋白质,并且它们还受细胞核的控制,所以它们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2.简述线粒体的功能.

答:线粒体是物质最终不过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进行三羧酸循环机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此外,线粒体还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电位和信号传导,调控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细胞内多种离子的跨膜转运及电解质稳态平衡,包括线粒体对细胞中Ca2+的稳态调节等有关。

3.简述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1)A TP的形成都是有H+移动所驱动的

(2)叶绿体的CF1银子与线粒体的F1因子都具有催化ADP和Pi形成ATP的作用

(3)两个过程都需要完整的膜

不同点:

叶绿体重通过1对电子的2次穿膜传递,在基质中摄取3个H+,在类囊体腔中产生4个H+,每3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一个ATP分子;而在线粒体中,1对电子3次穿膜传递,将基质中的5对H+抽屉到膜间隙中,每2个H+穿过线粒体A TP合成酶,生成1个A TP 分子。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A

6、B

7、A

8、D

9、C

10、D 11、C 12、B 13、C 14、B 15、A

二、判断题

1、F,MP6受体也位于细胞质膜上

2、F,外被体蛋白小泡的装配不需要衔接蛋白

3、T

4、F,将氢质子汞入溶酶体

5、F,不能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

6、F,因为具有KDEL信号

7、F,除了小泡运输外,还有脂交换蛋白

8、T,核糖体同内质网的结合是由新生肽的信号序列决定的

9、T

10、F,两面的功能是不同的,反面网络具有分选作用

11、F,不能进行脂合成

12、T

13,、T

14、F,由载铁蛋白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行的

15、F,copI介导从高尔基体向内质网运输,copII介导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

三、填空题

1、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其他由膜包被的各种细胞器

2、细胞信号转导

3、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

4、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蛋白质、脂质

5、高尔基体

6、极性、高尔基体的顺面管网状机构、中间膜囊、反面膜囊、反面管网状结构

7、整合膜蛋白

8、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余体

9、消化作用

10、依赖于黄素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11、翻译后转运途径、共翻译转运途径

12、跨膜转运、门控转运、膜泡运输

13、自组装、协助组装、直接组装

四、简答题

1、谈谈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①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

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膜包围的细胞器(膜性细胞器)。存在复杂的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

②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扩大膜的总面积,

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膜上。其二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③要求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

的功能。

2、比较分析蛋白质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

答:粗面内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上有两种方式进行糖基化:通过天冬氨酸残基的N原子连接糖基或通过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O原子连接糖基。N-连结糖蛋白合成的第一步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糖链是从磷酸多萜醇转移至新生肽链上。这种糖基化在高尔基体中继续被修饰。O-连结的糖基化是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

3、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运输途径主要有那些?

①.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如核孔可以选择性的运输大分子物质和RNP复合体,并且允

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②.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地。如细胞质中合成的

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上的转位因子,以解折叠的线性分子进入线粒体。

③.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器。

如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或激素,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4、简述溶酶体的功能

①.细胞内消化: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一些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如内吞低密脂

蛋白获得胆固醇;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中,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②.细胞凋亡:溶酶体可清除,凋亡细胞形成的凋亡小体

③.自体吞噬:清除细胞中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

④.防御作用:如巨噬细胞可吞入病原体,在溶酶体中将病原体杀死和降解。

⑤.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将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⑥.形成精子的顶体。

5、高尔基体具有那三个功能区隔?

①高尔基体顺面的网络结构(cis Golgi network,CGN),是高尔基体的入口区域,接受由内质

网合成的物质并分类后转入中间膜囊。

②高尔基体中间膜囊(medial Gdgi),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糖合

成均发生此处。

③高尔基体反面的网络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由反面一侧的囊泡和网管组成,

是高尔基体的出口区域,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

6、简述细胞信号假说的内容。

细胞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第八章细胞信号传导

一.选择题

1-5 CBBBA 6-10 BBCAB 11-15 ADDBA 16-20 DABBD

二.填空题

1.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间接连结,细胞接触

2.间隙连接,细胞连丝

3. 刺激肾分泌钠和水,诱发血管内壁平滑肌松弛

4. 亲水的催化活性中心,疏水的膜结合区

5. 原发性,继发性,自身免疫性

6. IP3,DAG,Ca2+

7. 专一性受体结合,IP3门控的Ca2+通道

三. 判断题

1-5 FFFFT 6-10 FTTTF 11-13 TFF

四简答题

1.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特异性: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反应,当然特异性存在高低的差异;

②高亲和性: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很高;

③饱和性:由于细胞或组织的受体数量有限,因此当细胞被配体全部占据时,即达到受体饱和;

④可逆性:结合是通过非共价键,因此是快速可逆的,有利于信号的快速解除;

⑤生理反应: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会引起特定的生理反应。

2.比较cAMP信号系统与IP3-DAG信号系统在跨膜信号传递作用的异同。

二者都是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系统,但是第二信使不同,分别由不同的效应物生成:cAMP由腺苷酸环化酶(AC)水解细胞中的ATP生成,cAMP再与蛋白激酶A(PKA)结合,引发一系列细胞质反应与细胞核中的作用。

在另一种信号转导系统中,效应物磷脂酶Cq(PLC)将膜上的磷脂酰基醇4,5-二磷酸分解为两个信使:二酰甘油(DAG)与1,4,5-三磷酸肌醇(IP3),IP3动员胞内钙库释放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引起系列反应,而DAG在Ca2+的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C(PKC),再引起级联反应。

第九章细胞骨架

一.选择题

1-5 BAADD 6-10 CCDAB

二.填空题

1.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细胞外基质

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亚基,中间丝蛋白

3.鬼笔环肽,紫杉醇

4.中间丝

5.踏车模型,非稳态动力学模型

6.纤维/ 微绒毛,纤毛/ 鞭毛

三.判断题

1-5 TTTTT 5-10 TFTTT

四.问答题:

1. 微丝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参与肌肉收缩、细胞变形运动、胞质分裂。细胞内物质运输等几乎所有形式的细胞运动。

1.微管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参与细胞形态维持和发生、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等过程。

2.中间丝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增强抗机械压力、肌肉细胞收缩、角蛋白下参与桥粒的形成和维持、轴突运输。

3.简述细胞骨架的特点。

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亚基组装而成的纤维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结构。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骨架是一类高度动态的结构,它们通过蛋白亚基的组装/去组装过程来调节细胞内骨架网络的分布和结构,通过与细胞骨架结合蛋白、马达蛋白等的相互作用来行使其生物学功能。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选择题

1-5 AADCD 6-10 CBDDD 11-15 AACBC

二.判断题

1-5 FTTTT 6-10 FFFFT 11-15 FTTTF

三.填空题

1. 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核体胞质环、核质环、辐、栓

2. 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核仁相随染色质、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

3. 中着丝粒、亚中着丝粒、亚端着丝粒、端着丝粒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4. B、A、Z Z、B

5. DNA复制起始点、着丝粒、端粒至少1个1个2个

6. 45S、18SrRNA、28SrRNA、5.8SrRNA 18S 5S

7. RNA聚合酶I ,RNA聚合酶II ,RNA聚合酶III,45SrRNA mRNA tRNA

8. 从5′→3′,从氨基端到羧基端,羧基端

9. DNA局部结构与核小体相位的改变、组蛋白的修饰、DNA甲基化、HMG结构域蛋白、特殊RNA分子、染色质重构因子

四.名词解释

1. 核型:细胞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分布表型,即一种生物个体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如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有无、次缢痕的有无与位置等。)

2. 端粒:染色体两个端部特化结构。端粒通常由富含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DNA组成,伸展到染色体的3′端。一个基因组内所有端粒都是由相同的重复序列组成,但不同物种端粒的重复序列不同。它具有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的作用,其长度与细胞分裂和生物个体寿命

有关。)

3. 核孔复合体:位于内外两层核膜的融合区,表观直径约为120nm至150nm,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具有八面对称性质的复杂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栓。它的功能是控制核与质之间的双向双功能运输。)

五、简答题

1. 试述从DNA到染色质的包装过程。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5种组蛋白和约200bp的DNA构成。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压缩了7倍,这是染色体组装的一级结构。不过,在细胞中,染色质很少以这种形式存在。在组蛋白H1存在下,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6个核小体一圈,形成约30nm的螺线管,压缩了6倍,此为染色质组装的二级结构。这一过程有直接的实验证据,并被绝大多数科学家认可。但是如何再进一步组装成更高级的结构,目前尚未清楚。主要有两种模型:

①多级螺旋模型,即30nm的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此过程压缩了40倍,为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这一结构在进一步螺旋折叠,压缩5倍,形成染色单体,为染色质组装的四级结构。经过4级螺旋组装,共压缩8400倍。

②染色体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即螺线管形成DNA复制环,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成微带,微带是染色体高级结构单位,大约10^6个微带沿纵轴构建成子染色体。前者强调螺旋化,后者强调环化和折叠。两者都有一些实验和观察的证据,也许在不同的组装阶段这些机制共同起作用。

第十一章核糖体

一.判断题

1-5 FTTFT 6-10 TFTFT

二. 选择题

1-5 DCCCC 6-10 CCABC

三、填空题:

1. rRNA 蛋白2/3 1/3

2. 70S 80S

3. UAA UGA UAG

4. AUG IF3

5. 核糖核蛋白体

四. 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核糖体中rRNA的主要功能。

答:①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②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E位点.)③为多种蛋白质因子提供结合位点。④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⑤还有与核糖体的大小亚基的结合、校正阅读、无意义链或框架漂移的校正、以及抗生素的作用有关。

2.请简要描述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答:①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30S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于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第一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并释放IF3,核糖体大亚基与起始复合物结合形成完整70S核糖体。

②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点的选择,肽键的形成,转位,脱氨酰-tRNA的释放

③当A位点mRNA是UUA、UGA或UAG终止密码子时,因没有与之匹配的反密码子,氨酰-tRNA不能继续结合到核糖体上,于是合成终止。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一. 名词解释

1.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含有同样的线性基因顺序,是除了突变位点之外都相同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易于配对或联会。二倍体细胞核内成对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父本与母本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

3.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DNA只复制一次,然后连续发生两次连续的分裂,导致最终生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

4. 纺锤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细胞装置。主要由微观和微管蛋白组成。

5. CDK激酶: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并将周期蛋白作为其调节亚单位,进而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并且含有一段类似氨基酸序列的一类蛋白质。

二. 判断题

1-5 TFTTF 6-10 FFTTF 11-13 FFT

三. 选择题

1-5 CBBCA 6-10 DCDCD 11-12 AB

四. 填空题

1. G1期,S期,G2期,M期

2.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 人工选择,人工诱导,DNA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

4. 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

5. 中心粒,动粒与着丝粒,纺锤体

6. 4n,4n ,n

7. Cdc2蛋白,周期蛋白,Cdc2,周期蛋白

8.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9. 偶线期,双线期

10. 前期I ,后期I

五. 问答题

1. 试述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及其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答: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

(1)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姐妹染色体分离。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一个细胞形成四个遗传物质不同的子细胞,并且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2)有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仅有一次均等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不变,由一个细胞形成两个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并且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是独立的。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

①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相对稳定

②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③为遗传规律提供了细胞学基础,保持后代的遗传性。

第十三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坏死

一、判断题1-5 FFTFF 6-7 TF

二、选择题1-5 BBADD 6-7 DB

三、填空题

1.生殖能力下降,死亡率上升,整体衰老,细胞衰老,细胞器衰老,生物大分子衰老

2.程序性细胞死亡

3.凋亡,坏死,自噬

4.凋亡的起始,凋亡小体的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

5.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的细胞凋亡

6.激活期,执行期

7. 细胞形态,生理代谢活动

四、简答题

1.细胞凋亡对动物个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的维持,免疫耐受的形成肿瘤监控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还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能够清除体内多余、受损或危险的细胞而不对周围细胞或组织产生伤害;人体的细胞凋亡失调能引起多种疾病。

2.细胞核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内质网总量减少,且弥散性地分布于核周胞质中,体积增大;致密体生成;膜系统凝固等。

3、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质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引发炎症反应。相反,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质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一、判断题

1-5 FTFFT 6-7 FF

二、选择题

1-5 AACDA 6-7 AD

三、填空题

1 增殖,衰老,凋亡,衰老,死亡

2 持家基因(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不同类型

3 特异性蛋白质、特异性蛋白质,选择性表达,时间,空间

4 转分化,去分化(脱分化),再分化

5 多能干,胚胎,成体,单能

6 增殖失控,侵袭转移

7 转录水平的调控,加工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四、简答题

1. 组织特异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主要是由调节蛋白所启动的,而调节蛋白的组合是影响细胞分化的主要直接因素。(1)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细胞记忆与决定,(3)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4)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于位置效应,(5)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6)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2 .(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3)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改变,(4)mRNA 的表达谱及蛋白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变,(5)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

一、判断题1-6 TFFFTT

二、选择题1-5 BACBA 6-7 BC

三、填空题

1 封闭连结、锚定连结、通讯连接

2 渗透屏障、扩散屏障

3 细胞内锚蛋白、跨膜粘连蛋白

4 连接子

5 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

6 钙黏蛋白、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联蛋白超家族

7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四、简答题

1 细胞通讯、细胞连接、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

2 封闭连结(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结(包括桥粒和半桥粒,黏合带和黏合斑),通讯连接(包括间隙连接,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完整版)北邮版《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doc

《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949 年,( A )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文章,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 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了一门科学。 A、Shannon B 、Diffie C、Hellman D 、Shamir 2、一个密码系统至少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 5 部分组成,而其安全性是由( D)决定的。 A、加密算法 B、解密算法 C、加解密算法 D、密钥 3、计算和估计出破译密码系统的计算量下限,利用已有的最好方法破译它的所需要 的代价超出了破译者的破译能力(如时间、空间、资金等资源),那么该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是( B )。 A 无条件安全 B计算安全 C可证明安全 D实际安全 4、根据密码分析者所掌握的分析资料的不通,密码分析一般可分为 4 类: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其中破译难度最大的是( D )。 A、唯密文攻击 B 、已知明文攻击 C 、选择明文攻击D、选择密文攻击 5、1976 年,和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 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6、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

信理论和公钥密码思想。 7、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寄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5部分组成的。 对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 称和非对称。 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 第二章 1、字母频率分析法对( B )算法最有效。 A、置换密码 B 、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D、序列密码 2、(D)算法抵抗频率分析攻击能力最强,而对已知明文攻击最弱。 A 仿射密码 B维吉利亚密码C轮转密码 D希尔密码 3、重合指数法对( C)算法的破解最有效。 A 置换密码 B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 D序列密码 4、维吉利亚密码是古典密码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密码,其密码体制采用的是 (C )。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密码学答案2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由华中科技大学信安09级提供) 第二章 2.1(何锐) 解:依题意有:x ∈{2,…,12},y ∈{D ,N} 计算Pr[x ,y]: Pr[2,D]=1/36 Pr[3,D]=0 Pr[4,D]=1/36 Pr[5,D]=0 Pr[6,D]=1/36 Pr[7,D]=0 Pr[8,D]=1/36 Pr[9,D]=0 Pr[10,D]=1/36 Pr[11,D]=0 Pr[12,D]=1/36 Pr[2,N]=0 Pr[3,N]=1/18 Pr[4,N]=1/18 Pr[5,N]=1/9 Pr[6,N]=1/9 Pr[7,N]=1/6 Pr[8,N]=1/9 Pr[9,N]=1/9 Pr[10,N]=1/18 Pr[11,N]=1/18 Pr[12,N]=0 计算Pr[x | y]: 有Pr[D]=1/6 Pr[N]=5/6 Pr[2 | D]=1/6 Pr[3 | D]=0 Pr[4 | D]=1/6 Pr[5 | D]=0 Pr[6 | D]=1/6 Pr[7 | D]=0 Pr[8 | D]= 1/6 Pr[9 | D]=0 Pr[10 | D]= 1/6 Pr[11 | D]=0 Pr[12 | D]=1/6 Pr[2 | N]=0 Pr[3 | N]=1/15 Pr[4 | N]=1/15 Pr[5 | N]=2/15 Pr[6 | N]=2/15 Pr[7 | N]=1/5 Pr[8 | N]=2/15 Pr[9 | N]=2/15 Pr[10 | N]=1/15 Pr[11 | N]=1/15 Pr[12 | N]=0 计算Pr[y | x]: Pr[D | 2]=1 Pr[D | 3]=0 Pr[D | 4]=1/3 Pr[D | 5]=0 Pr[D | 6]=1/5 Pr[D | 7]=0 Pr[D | 8]=1/5 Pr[D | 9]=0 Pr[D | 10]=1/3 Pr[D | 11]=0 Pr[D | 12]=1 Pr[N | 2]=0 Pr[N | 3]=1 Pr[N | 4]=2/3 Pr[N | 5]=1 Pr[N | 6]=4/5 Pr[N | 7]=1 Pr[N | 8]=4/5 Pr[N | 9]=1 Pr[N | 10]=2/3 Pr[N | 11]=1 Pr[N | 12]=0 有上面的计算可得: Pr[D | x]Pr[x] = Pr[D]Pr[x | D] Pr[N | x]Pr[x] = Pr[N]Pr[x | N] 显然符合Bayes 定理。 2.2(王新宇) 证明: 由P=C=K=z n ,对于1≤i ≤n,加密规则e i (j)=L(i,j)(1≤j ≤n), 且每行的加密规则不同。 首先,计算C 的概率分布。假设i ∈ z n ,则 )] (Pr[i ]Pr[]Pr[d K j Z k K y y n k ∑∈ === = )](Pr[i n 1 d K j Z n k ∑∈==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X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3、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 一、选择题 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B) A、核质 B拟核 C核液 D核孔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A) A、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 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 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 3、最小的原核细胞是(C) A、细菌 B、类病毒 C、支原体 D、病毒 4、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 A、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 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 5、下列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特征(C) A、固氮作用 B、光合作用 C、有性繁殖 D、运动 6、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 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 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 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 7、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 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 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 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8、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C) A、酯键 B、糖苷键 C、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离子键 9、下列哪些酸碱对在生命体系中作为天然缓冲液?D A、H2CO3/HCO3- B、H2PO4-/HPO42- C、His+/His D、所有上述各项 10、下列哪些结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存在?BCE A、细胞核 B、质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壁 11、细胞的度量单位是根据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计量单位是(C) A、毫米 B、微米 C、纳米 D、埃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关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填空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片段的排列顺序。 2. 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和()。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和()。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S1 )开始。 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13、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14.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16、转基因动物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 ①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②接种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宫;

应用密码学习题答案

《应用密码学》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第4章 密码学数学引论 4-1 编写一个程序找出100~200间的素数。 略 4-2 计算下列数值:7503mod81、(-7503)mod81、81mod7503、(-81)mod7503。 解:7503mod81=51 (-7503)mod81=30 81mod7503=81 (-81)mod7503=7422 4-3 证明:(1)[]))(m od (m od )(m od )(m od m b a m m b m a ?=? (2)[][])(m od ))(m od ())(m od (m od )(m m c a m b a m c b a ?+?=+? 证明: (1)设(mod )a a m r =,(mod )b b m r =,则a a r jm =+(j 为某一整数),b b r km =+(k 为某一整数)。于是有: [](mod )(mod )mod ()(mod )a b a m b m m r r m ?= ()()() ()() ()() 2()(mod )mod mod mod a b a b a b a b a b m r jm r km m r r r km r jm kjm m r r m ?=++=+++= 于是有:[]))(m od (m od )(m od )(m od m b a m m b m a ?=? (2)设(mod )a a m r =,(mod )b b m r =,(mod )c c m r =,则a a r jm =+(j 为某一整数),b b r km =+(k 为某一整数),c c r im =+(i 为某一整数)。于是有: []()()()()[]()()22()mod (mod ) (mod ) mod mod a b c a b c a b a a a c b c a b a c a b c m r jm r km r im m r jm r km r im m r r r im r km r r r jm kjm r jm ijm m r r r r m ???+=++++????????=++++??=+++++++=+ []()()()()()[]()(mod )()(mod )(mod ) mod mod mod mod a b a c a b a c a b m a c m m r jm r km m r jm r im m m r r r r m ?+?=+++++????=+ 于是有:[][])(m od ))(m od ())(m od (m od )(m m c a m b a m c b a ?+?=+?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 试、习题库(附解答)苏大《细胞生物学》课程组编 第一批

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第一部分 填空题 1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 实验生物学时期,细胞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结合形成的细胞分支学科主要有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和细胞 化学。 3 组成细胞的最基础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核、单糖,它们构成了核酸、蛋白质、脂类和 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4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细胞膜、遗传物质(D.NA.与RNA.)、核糖体、酶是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备的结构装置。 2.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首先译制出早期蛋白以关闭宿主细胞 的基因装置。 3.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D.NA.复制、转录与翻译上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特点。 4. 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原核细胞相比复杂得多,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 后水平等多种层次上进行调控。 5. 植物细胞的圆球体、糊粉粒、与中央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7.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8. 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9. 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10. 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1.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 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13. 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 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5. 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 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17. 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18. 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 19.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伸展蛋白和蛋白聚糖等。 20.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21. 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有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和化学突触。 22. 细胞表面形成的特化结构有膜骨架、微绒毛、鞭毛、纤毛、变形足等。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24.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25.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 和通道蛋白两类。 26. 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驱动的主动运输。 27. 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主动运输类型。 28. 协同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共运输(同向运输)和反 向运输。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细胞生物学题库完整版.

1.细胞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3、线粒体(mitochondrion):真核细胞内一种高效地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能源ATP的细胞 器,普遍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中,主要是封闭的双层单位膜结构,且内膜经过折叠演化为表面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化系统。 4、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 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状结构。有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基本类型。合成细胞内除核酸以外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5、高尔基体(Golgi Body):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光面膜组成的 囊泡系统,它由扁平膜囊(saccules)、大囊泡(vacuoles)、小囊泡(vesicles)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6、溶酶体(Lysosome):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 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 7、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细胞器,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特点是内含一至多 种依赖黄素(flavin)的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标志酶) 8、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由于蛋白质发挥结构与功能的部位几乎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与组分,因此,必然存 在不同的机制确保蛋白质分选,转运在细胞的特定部位,组装成结构域功能复合体,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9、信号肽(signal sequence或signal peptide):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 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10、导肽(Leader Peptide):前体蛋白N端的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或引肽,完成转运后被酶切除,成为成熟蛋白,这 种现象称后转译 11、脂筏:脂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排列有序的、较为紧密的、流动性较低的质膜微区结构,富含鞘脂和胆固醇, 在细胞的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等很多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12、红细胞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 13、流动镶嵌模型:是1972年提出的一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主要强调以下两点: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以 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者横跨脂双分子层。 14、MTOC(课件,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的运动,72页):即微管组织中心,在体内,微管的成核和组织过程与一些 特异结构相关,这些结构被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15、核孔复合体:由内、外核膜在一定距离处融合而成的环状孔,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辐、栓构成。是一种特殊的 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书p230) 16、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含有特殊的具有定位作用的氨基酸序列,这些特殊的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 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17、成体干细胞: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 织的细胞。 18:细胞周期检查点:是细胞周期(cell cycle)中的一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chromosome)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 是一类负反馈调节机制。当细胞周期进程中出现异常事件,如DNA损伤或DNA复制受阻时,这类调节机制就被激活,及时地中断细胞周期的运行。待细胞修复或排除故障后,细胞周期才能恢复运转 19细胞同步化(细胞增殖课件24页):在自然过程中发生或经人工处理造成的细胞周期呈现同步化生长的情况,包括自然同步化和人为同步化 20、CDK激酶:是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与cdc2一样,含有一端类似的 氨基酸序列,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并将周期蛋白作为其调节亚单位,进而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CDK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因素,是细胞周期运行的引擎分子。目前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至少存在12种CDK激酶,即CDK1至DK12。一般情况下,CDK激酶至少含有2个亚基,即周期蛋白和CDK蛋白。细胞内部的CDK激酶并不是一旦结合到周期蛋白上就具有激酶的活性,还需要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具有激酶的活性,使得细胞由分裂间期向分裂期转化,或者分裂间期内部转化。 21、成熟促进因子:即MPF,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从G2期进入到M期时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密码学_清华大学_杨波着+习题答案

设 A = ' ∞ , = = ≤ ? ≤ ∞ ' ? ≤ ? ≤ ∞ ' ? 可求得 A = ' 一、古典密码 (1,2,4) 11,23AGENCY ”加密,并使用解密变换 D 11,23(c)≡11-1(c-23) (mod 26) 验证你的加密结果。 解:明文用数字表示:M=[19 7 4 13 0 19 8 14 13 0 11 18 4 2 20 17 8 19 24 0 6 4 13 2 24] 密文 C= E 11,23(M)≡11*M+23 (mod 26) =[24 22 15 10 23 24 7 21 10 23 14 13 15 19 9 2 7 24 1 23 11 15 10 19 1] = YWPKXYHVKXONPTJCHYBXLPKTB ∵ 11*19 ≡ 1 mod 26 (说明:求模逆可采用第4章的“4.1.6欧几里得算法”,或者直接穷举1~25) ∴ 解密变换为 D(c)≡19*(c-23)≡19c+5 (mod 26) 对密文 C 进行解密: M ’=D(C)≡19C+5 (mod 26) =[19 7 4 13 0 19 8 14 13 0 11 18 4 2 20 17 8 19 24 0 6 4 13 2 24] =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2. 设由仿射变换对一个明文加密得到的密文为 edsgickxhuklzveqzvkxwkzukvcuh ,又已知明文 的前两个字符是“if ”。对该密文解密。 解: 设解密变换为 m=D(c)≡a*c+b (mod 26) 由题目可知 密文 ed 解密后为 if ,即有: D(e)=i : 8≡4a+b (mod 26) D(d)=f : 5≡3a+b (mod 26) 由上述两式,可求得 a=3,b=22。 因此,解密变换为 m=D(c)≡3c+22 (mod 26) 密文用数字表示为: c=[4 3 18 6 8 2 10 23 7 20 10 11 25 21 4 16 25 21 10 23 22 10 25 20 10 21 2 20 7] 则明文为 m=3*c+22 (mod 26) =[8 5 24 14 20 2 0 13 17 4 0 3 19 7 8 18 19 7 0 13 10 0 19 4 0 7 2 4 17] = ifyoucanreadthisthankateahcer 4. 设多表代换密码 C i ≡ AM i + B (mod 26) 中,A 是 2×2 矩阵,B 是 0 矩阵,又知明文“dont ” 被加密为“elni ”,求矩阵 A 。 解: dont = (3,14,13,19) => elni = (4,11,13,8) ?a b / ≤ c d ? 则有: ? 4 / ?a b / ? 3 / ?13/ ?a b / ?13/ '11∞ ' c d ?≤14∞ (mod 26) , ' 8 ∞ ' c d ?≤19∞ (mod 26) ?10 13/ ≤ 9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