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含环形跑道)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4
追及问题教学课件两物体在同向来线或者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教学课件 1知识与技能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味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转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艰难的勇气.2. 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1.怎样寻觅等量关系.2. 三种语言的转换.教学关键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画“线段图”.2 .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准确的确定等量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启示引导.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1、情景设置:五年级学生组织一次社会考察活动,小巧早上从家走了一段路后,是她的爸爸发现她把考察表忘在家里,并即将追她给她送考察表.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最后会怎样?2、引出课题:追及问题3、回顾行程问题涉及的量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二、解决问题深化认识:1、出示例题:小巧今天早上要在 7:50 之前赶到距家 1000 米的学校坐车去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小巧以 80 米/分的速度出发,5 分后,她的爸爸发现她忘了带考察表.于是,爸爸即将以 160 米/分的速度去追小巧,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期?⑴学生尝试解答,并说出自己的思量过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相距路程*爸爸的走的总路程=小巧走的总路程⑵画线段图,验证你的思量是否正确?⑶如果我们把小巧和小巧爸爸相距的距离用 s 表示,小巧走的慢, 我们把她的速度用V 慢表示,小巧爸爸的速度用V 快表示,追及时间为 t,那末小巧走的路程用?表示;爸爸走的路程用?表示;(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V 快 t- V 慢 t = s.V 快 t = s+ V 慢 t.V 快 t- s = V 慢 t其实这是同一个等量关系的不同变式.如何用语言叙述呢?(追及的路程就是两人的路程差)2、小结:黑板上的内容是追及问题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即文字表示;符号表示;图形表示.希翼同学灵便掌握,会进行三种语言的转换.3、变式 ,巩固三种语言的转换:变式 1:小巧今天早上要在 7:50 之前赶到距家 1000 米的学校坐车去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小巧以 80 米/分的速度出发,5 分后,她的爸爸发现她忘了带考察表.于是,爸爸即将追小巧,5 分钟后在途中追上了他.爸爸追小巧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审题,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字母表达式, 并用线段图验证* 交流变式 2:小巧今天早上要在 7:50 之前赶到距家 1000 米的学校坐车去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小巧以 80 米/分的速度出发,过后,她的爸爸发现她忘了带考察表.于是,爸爸即将以 160 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5 分钟后在途中追上了他. (学生提问)小巧走多远后,爸爸才开始追的?小巧走多久后,爸爸才开始追的?*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三、巩固认知提高能力:1、基础练习:数学书p 51,例 2,及试一试2、盐仓小学五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学生组成前队, 步行速度为4 千米/时,(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 6 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 12 千米/时.* 有问题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你们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将问题问题罗列,有选择的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