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第三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6.75 KB
- 文档页数:2
《窦娥冤》导学案三课题劝学课型新授课编号时间 5.26主备人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第周第 3 课时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段长签字学生姓名学生层次(B)一、学习目标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学习重点、难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比较阅读四、能力提升 (D)(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2.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四)关汉卿 [ 南宫·一枝花 ] 不伏老[ 尾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导学】一.部分典故补充:1.文君当垆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
故相如缪如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
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犹足为生,何到自苦如此。
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酒肆),相如自著犊鼻裈(围裙)与保庸杂作,器于市中。
卓文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请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相如字),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独奈保相辱如此。
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2.孟光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夫妻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梁鸿白天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
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着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3.浣纱女投江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
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
投金濑江,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唐·李白《浣纱女碑铭》浣纱女单身与母亲居住了三十年,一直以守贞节自勉,不愿嫁人。
而在溪边偶遇落魄逃难的伍子胥,却被他打破了古井无波的心中之湖,自己认为这逾越礼仪,亏损妇道。
待伍子胥走远后,那女子才颓然委地,后来又站起身来,脱去鞋袜,工工整整地摆好,以纱裹身,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流水之中。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高一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5篇《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东海孝妇汉朝时候,东海有孝妇,年轻守寡,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想:我老了,不可以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选择自缢而死。
可婆婆的女儿却状告孝妇于官府说:“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
太守最终断定斩杀孝妇。
结果郡中枯旱三年。
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由东海孝妇的故事而发,创造了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①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课题窦娥冤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高考大纲领求,学生可以进行文学类重点的艺术手法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认识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着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探究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的艺术手法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窦娥冤》1、认识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是中国古代戏剧元杂剧的构造及其舞台语言。
中有名的惨剧,有2、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第三折的情节。
着震惊人心的悲二、能力目标:剧力量,力争经过学习1、思想能力:本剧的学习,使学目标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生对惨剧作品有2、运用能力:初步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朗诵、小考《劝学》监察学生行为记忆背诵必备 3 分钟三分钟第四段的默写检查累积内容书写篇目1比较鉴赏,品读语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导言。
找寻较好的语句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段落。
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
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承鉴赏语句中所用的指导学生鉴赏文展现鉴赏内容。
接修辞手法。
章语言。
环节3联合文章的主题,体 1. 读“三桩誓愿” 1、小组议论并说出练评结会《窦娥冤》的语言部分,理解课文答案合环节风格带来的成效。
现实主义和浪漫2、小组展现。
主义相联合的艺 3.其余小组增补术手法。
2.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4总结本课知识。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杂剧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2.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归纳概括主题。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鉴赏人物,归纳主旨:
1、分析窦娥人物形象,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
(1)窦娥被父抵债做蔡婆婆的儿媳,却丧夫早寡,她与婆婆的关系怎样?
(2)窦娥为什么会被屈打成招?
(3)窦娥与婆婆诀别的场景表现了她什么性格?
(4)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处境孤立,她的表现如何?
(5)张驴儿进而要挟窦娥,她又是怎样应对的?
(6)对簿公堂,窦娥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三次,她是用什么的行为来回敬张驴儿的?
明确:善良,孝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
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其他人物:
张驴儿:无赖狠毒、卑劣可憎的恶人。
桃杌:贪婪成性、圆滑老练、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昏官。
蔡婆:胆小、糊涂。
2、是什么造成了窦娥的冤情?窦娥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刚刚度过20个苦难的春秋,生命的大树就被拦腰斩断;如花的年龄,但生命之花却被无情折落,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是谁让善良流泪?是谁让高尚流血?
(1)浅层次认识:凶手是贪婪、昏庸、凶残的太守桃杌,是他的贪财、毒打让窦娥蒙冤被斩;是无耻、狡猾、狠毒的地痞流氓张驴儿,是他纠缠、逼迫、陷害、诬告窦娥。
(2)深层次认识:作品中的理想结局正说明在当时社会中可能有一两个张驴儿(地痞流氓)被正法,但更多的张驴儿却逍遥法外,可能有一两个桃杌(贪官污吏)被惩罚,但更多的桃杌却升官发财。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那个无赖逞凶,官吏枉法的黑暗社会,是那个弱小百姓血泪横流的非人社会。
这是一出典型的社会悲剧。
3、本剧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归纳概括主旨。
明确:“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造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
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二、比较阅读,探究体会:
1、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2、解读刘兰芝祥林嫂、窦娥几位女性形象。
谁更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
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祥林嫂和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
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
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
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三、艺术特点。
1、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
2、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
课文中的曲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四、作业
1、熟读第三折,背诵《滚绣球》。
2、预习《雷雨》。
3.尝试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故事改编,可以是对曲辞的鉴赏,也可以是读后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同学们的激情演绎,远远超出预料,同学们可以在非常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一步感悟文本。
在上课之前有同学提议看《窦娥冤》的电影,没想到同学们自己演绎要比看电影强很多。
认真演绎后再分析探究问题就非常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