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河流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秦皇岛地貌实习报告摘要:本文是对秦皇岛地貌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秦皇岛的地貌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我们发现秦皇岛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包括海岸地貌、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和平原地貌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的演化过程。
最后,我们对秦皇岛地貌实习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 引言秦皇岛位于华北平原东北沿海,是中国重要的滨海城市之一。
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秦皇岛地区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质和自然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深入了解秦皇岛的地貌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海岸地貌、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和平原地貌等。
海岸地貌是秦皇岛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类型,包括沙滩、海蚀崖和海蚀平台等。
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西南和北部,地势较高,形成了许多山脊和峡谷。
河流地貌主要由杨河、皇城河等河流形成,地势起伏较大,河谷景观较为壮观。
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以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3. 地质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裂和褶皱。
断裂主要表现为北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带,这些断裂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褶皱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西南和北部的山地地区,形成了层状褶皱和褶皱和断层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
4. 地形地貌演化过程秦皇岛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历史长期作用下,秦皇岛地区经历了海岸侵蚀、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等过程。
海岸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作用和海流侵蚀,形成了风化堆积、海蚀崖和海蚀平台。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地质地貌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6月20日。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市的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柳江盆地、老龙头、北戴河等。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地貌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学习地质地貌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特征等地质地貌信息;培养我们野外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站: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柳江盆地,观察了盆地的地层、构造和地貌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柳江盆地内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盆地边缘发育有断裂构造,盆地内部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 实习第二站:老龙头老龙头位于秦皇岛市东部,是著名的海岸地貌景观。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老龙头,参观了著名的海岸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老龙头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特征。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粒度和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岩石的类型,还了解了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
3. 实习第三站:北戴河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部,是一个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实习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北戴河,参观了海滨地貌和河流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北戴河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特征。
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貌特征来判断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了我们在野外识别和分析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和地貌特征来判断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和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一、地质背景秦皇岛地处于华北板块向东转折的地处,北部毗邻渤海,南部毗邻燕山山脉。
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受到了古近纪以来多次的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岩石组合。
秦皇岛地区主要地层为白垩纪。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中央隆起为主,北部地区以地面形成为主,南部地区则主要以断陷为主,东部地区则是复杂的叠加构造。
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和火山岩等,其中以煤、铁、石灰岩、页岩、粘土等矿产资源为主,成为了该地区的经济支柱。
二、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区和海岸带为主,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资源。
其中,东南部的燕山山脉是秦皇岛地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海岸带则是该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拥有着辽阔的渤海海域和独特的海岸风光。
另外,该地区还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如恐龙遗址和化石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同时,该地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资源状况秦皇岛地区的资源状况良好,主要以煤、铁、石灰石、页岩、粘土等为主。
其中,煤炭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拥有着广阔的煤田和存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同时,该地区的铁矿、石灰石和石油天然气等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除此之外,秦皇岛地区的渤海海域也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区之一,渔业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等也十分丰富。
海洋生物多样性高,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也是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综上所述,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和资源状况非常丰富。
在未来的发展中,秦皇岛将继续加强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海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地质地貌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素养,我参加了秦皇岛海滨地区的为期十一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秦皇岛海滨地区,对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二、实习地点与实习内容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海滨地区,包括七里海湿地、新开口港西、南戴河黄金海岸和老虎石公园等地。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和研究当地的潟湖相沉积特征、沙丘特征、陆连岛形成过程以及岩石种类等。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七里海湿地在七里海湿地,我们观察到了宽阔的潮间带与大片白色盐类从泥质海滩上析出。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潟湖相沉积特征,并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2. 新开口港西在新开口港西,我们观察到了昌黎海岸沙丘特征。
沙丘高约50m,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丘间地有水并生长植被。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沙丘的特征判断风向和风速。
3. 南戴河黄金海岸在南戴河黄金海岸,我们发现这里的沙滩颜色发黄,沙源主要来自戴河和大蒲河。
主要为粒径在0.1-0.5mm之间的中沙,适合开展旅游,供游人玩耍。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沙滩的形成过程和沙源的来源。
4. 老虎石公园在老虎石公园,我们看到了陆连岛,是由沙体不断堆积,将礁石连在一起形成的。
站在礁石上,我们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阔。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判断岩石种类,并对两种石头进行了分析和汇报。
四、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实地考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地貌的研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特征。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地质地貌学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地质地貌研究做出贡献。
五、实习总结秦皇岛海滨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地貌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背景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渤海之滨,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
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旨在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特点、地貌演化过程、矿产资源情况等方面的情况,提高我们在实践中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实习我们首先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实习。
我们走访了秦皇岛地区的多个地质剖面,观察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观察实践,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缘,这里的地质构造活动相对较强烈。
同时,通过观察断层和褶皱的延伸方向和形态,我们推测出了地壳的应力状况和地壳运动的方向。
2. 地貌演化实习在地质构造实习之后,我们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貌演化实习。
我们参观了秦皇岛的海岸线、河流等地貌特征,并根据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分析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貌演化过程。
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地区受到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特征。
海岸线的形成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地壳抬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矿产资源实习我们还进行了秦皇岛地区矿产资源的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地区的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开采现场,并学习了相关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技术。
秦皇岛地区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实地考察中也了解到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地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理论和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并了解到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与地质学相关的专业同学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增进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和矿产资源情况。
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地质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活动在秦皇岛进行,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形成机制。
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我们对秦皇岛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本报告从海岸地貌、山地地貌以及平原地貌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地质演化过程,以期为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与参考。
一、引言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沿海,处于渤海湾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地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因此对该地的地质地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
本次实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对秦皇岛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二、海岸地貌秦皇岛的海岸地貌主要分为海滩、海蚀崖和海堤三种类型。
海滩是由海浪和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平缓沙质地带,具有丰富的各种沉积物。
海蚀崖则是由于海浪的冲击和潮汐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悬崖,常常呈现出壮观的景象。
海堤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海岸保护构造,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三、山地地貌秦皇岛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包括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北段为断裂岩性山脉,主要由片麻岩、石英岩和片岩组成。
燕山山脉则主要由变质岩和火山岩构成,其中燕山脉南段的小秦岭是典型的活动构造带,地震活动频繁。
四、平原地貌秦皇岛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是由河流和海洋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该地区的平原地貌特点明显,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冲积平原、湖泊平原和海岸平原。
五、地质演化过程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主要阶段。
古生代时期,该地区经历了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了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中生代时期,该地区处于陆陆碰撞的复杂构造环境下,进一步发育了断裂带和活动构造。
新生代时期,受到海洋沉积和河流冲积的影响,秦皇岛的平原地貌进一步发展。
北戴河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杜东;刘宏伟;张云青;杨吉龙;秦雅飞;胥勤勉【摘要】对北戴河周边海域的3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站位水深为0~12.8 m,平均水深为10.5 m)进行了粒度分析、粒度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并分析研究了区内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粒级组成为1.5~8.3P,主要粒级是6~8(φ),占90%;在Folk(福克)分类三角图中的分布主要有6种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泥质砂和泥.【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7页(P155-161)【关键词】北戴河;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作者】杜东;刘宏伟;张云青;杨吉龙;秦雅飞;胥勤勉【作者单位】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河北省地勘局测绘院,河北廊坊065000;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沉积物粒度及其分布特征是沉积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粒度分析广泛应用于对沉积环境类型的识别和物质运动方式的判定。
沉积物颗粒度分布规律的变化综合反映了沉积环境中多种动力的搬运作用[1]。
本研究根据北戴河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统计分析结果,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北戴河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的运移方式和沉积物类型变化,为北戴河海岸的岸滩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基本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北戴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隶属秦皇岛市,东北与秦皇岛市海港区毗邻,西部、西北部与抚宁县接壤,南邻渤海。
北戴河以“沙软潮平,碧海蓝天”著称于世,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滨海度假区,有中国“夏都”之称。
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为基岩岬湾式海岸,沿海水域受波浪潮潮流作用水深变化大,地形陡峭,平均坡降为2.5‰,局部地区达10‰。
河口的泥沙沉积特征
河口的泥沙沉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河口三角洲:河口区域泥沙沉积一般形成三角洲地貌,由于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速度减慢,水流动能减小,泥沙开始沉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边缘通常有泥沙构成的沙洲、滨坡,河流下切进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形成河沙口。
2. 河口沉积扇:对于大型河流、湖泊的河口,由于沉积物质较多,泥沙在河口区域形成沉积扇。
沉积扇的形态与河口三角洲类似,有时广阔的沉积扇也会有较大的河岛。
3. 航行道路变浅:河口的泥沙沉积会导致河口的航行道路变浅,给船只的通行带来不便。
因此,河口航道需要定期进行人工疏浚。
4. 盐碱化和污染:因为泥沙中富含有机质、油类等物质,河口的泥沙也带有一定的盐分。
在水体波动的情况下,河口附近土壤的盐碱化现象容易出现。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泥沙中也可能存在化学污染物,对河口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河口的泥沙沉积是自然界中河流与海洋或湖泊交汇形成的一个现象,其特征主要包括河口三角洲和沉积扇的形成、航行道路变浅以及盐碱化和污染的
情况。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实习,本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实地测量等方法,结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揭示了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发展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秦皇岛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了解其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特点,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二、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我们选择了秦皇岛地区的几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前往北戴河海滨,观察了沙滩、海蚀崖等典型的海滨地貌现象。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海城镇的千里草原,仰望着壮丽的黄花草海洋,感受到了草原地貌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北戴河山海相对比的地区,观察了冲积平原、河流谷地等特殊的地质地貌。
2. 采样分析: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采样工作,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的样品。
通过实验室的分析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样品的岩性和成分,从而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特点和地质的演化。
3. 实地测量:我们采用了GPS定位和测量仪器,对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貌特征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地质构造特点:秦皇岛地区位于山海相对比地带,地壳构造复杂多样。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由古老的地壳构造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线aments,如断裂、褶皱等。
这些构造线aments影响着地层的堆积和地质演化过程。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貌形态多样,有海滨地貌、山地地貌、冲积平原等。
其中,海滨地貌是最为典型的景象,由于海蚀作用和泥沙运动,形成了美丽的海滩、风化崖等景观。
山地地貌则主要分布在秦皇岛东部的连山地区,山体陡峭,河流纵横交错。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1前言1.1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全面认识工程地质条件,学习和掌握工程地质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质认识实习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勘察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任务是为了研究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对工程地质条件给予初步评价,为场址选择及勘察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据。
1.2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秦皇岛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北28km,其高斯坐标为y=20714~20728km,x=4437.24455km,总面积近389.2km2。
秦皇岛实习区交通位图(图5)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平原和渤海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
区内外交通极为方便。
秦皇岛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通。
大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区有秦皇岛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
因此,交通十分方便。
实习基地坐落在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表,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峻的山地环境,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m,最高峰老君顶海拔主程493.0m。
纵贯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洼转近南北向曲流,过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山盆(水面高程为海拔62.5m),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全长70km,流域面积约600km2。
大石河水库(燕塞湖)是秦皇岛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水源基地.蓄水量达70万m3;也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型气候。
但受海不影响较大。
冬季长,春、夏、秋季较短。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安本燕学号:0911552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9级5班2011年9月13日第一章绪论一、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实习区范围是秦皇岛地区,包括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及其石门寨的一些地区,柳江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西北方向是青龙县、东南方向是秦皇岛市、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
南北长18公里。
东西宽17公里,面积约280多平方公里。
全区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柳江盆地。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
我们的实习基地在柳江医院附近的柳江旅社,旅社前就是公路,所以交通很方便石门寨镇周围有黄土营乡、上庄坨乡、沙河寨乡、拦马庄乡、下平山乡。
石门寨镇的街区较整齐,有一条南北向街道,交通方便,有铁路一条,为秦石线单轨,有鸡冠山站、傅水寨站、石门寨站、上庄坨站、石岭站五处火车站。
公路一条,沿铁路线,长约20公里,沥青路面,铺面宽6米,路宽8米;桥十座。
简易公路两条,通讯线两条。
秦皇岛市的交通更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气候与气象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
第一章实习区基本概况一、实习区自然地理、交通概况中文名称:秦皇岛外文名称:Qin Huang Dao别名:京津后花园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北下辖地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政府驻地:海港区文化路电话区号:0335邮政区码:066000地理位置:河北省东北部面积:7812.4平方千米人口:287万人(2009年)方言:普通话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求仙入海处、山海关,翡翠岛,昌黎黄金海岸机场:山海关机场,北戴河机场火车站:北戴河站,秦皇岛站,山海关站车牌代码:冀C著名学府:燕山大学表1-1 秦皇岛市简明概要1.地理位置: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7812.4平方千米。
市区长50km,宽6km,是一个狭长带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邻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其核心区距秦皇岛市市区约15公里。
南北长约20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在70m左右。
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波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
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概况: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一、实习范围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馁中为邻。
位于119°30′至119°50′,北纬39°50′至40°10′之间。
秦皇岛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秦皇岛市总面积812平方千米,西南距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千米。
柳江盆地位于东经119°34′45″至119°36′50″,北纬40°7′45″至40°9′50″之间,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面积为38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柳江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限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
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临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二、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三、交通状况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秦皇岛地区河流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第一篇:秦皇岛地区河流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冀东和秦皇岛地区典型现代沉积精细考察研究一、立项依据及意义“现代是解释过去的钥匙”已成为地质学家、沉积学家的共识。
比较沉积学、现实主义和“将今论古”的方法论已深入到地壳表层研究的各个领域。
近20年来,国内外在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系、沉积学的研究方法,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这主要应归功于大规模现代沉积的考察和研究,以及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进展,使沉积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各大学和石油公司就十分重视现代沉积考察和地面露头研究,并作为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合委员会(AAPG)的石油地质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也很重视通过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精细调查研究,以应用现代沉积和古代沉积的研究成果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实现储层表征技术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这些研究对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和西部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乃至二次采油都有重大实际意义。
大庆油田的开发层系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储层。
冀东和秦皇岛地区背靠燕山,面临渤海,现代沉积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其中主要构成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这一地质特征与大庆油田油气开采的目的层有一定的可比性。
通过对冀东和秦皇岛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的现代沉积考察研究,将今论古,进一步增强考察人员对沉积相理论的感性认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深化对沉积概念、地质模型的理解,提高对各种沉积相带的判别能力,促进精细地质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适应油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考察研究内容及主要路线课题主要考察研究冀东的滦河流域、秦皇岛地区的昌黎—山海关的渤海海岸,柳江盆地等区域的古代沉积和现代沉积典型地质地貌的特征及沉积作用。
(一)内容包括:1、冀东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1)主要考察滦河现代沉积体系。
考察路线一:1、考察线路:内蒙古岱海湖及大同晋华宫煤矿辫状河沉积露头2、最佳时间:7月3、考查内容:1)内蒙古岱海湖:裂谷型断陷盆地,元子沟冲积扇,辫状河,网状河,目花河两岸的早期湖相沉积,步量河三角洲河口处的地貌特征——砾石质间歇性河流,间歇性河流的垂向沉积特征,单组低角度下切型板状交错层理——点坝沉积的产物(侧向加积作用),量河三角洲前缘——缓坡,不发育复合层理或浪成小型沙纹。
步量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与冲积扇的微地貌。
2)大同晋华宫砂质辫状河沉积露头研究:露头剖面宏观特征,各种层理,废弃河谷及两侧堤岸,泥质夹层的分布类型。
4、讲解老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兴河教授考察路线二:1、考察线路:1)陕北银川——延安一线2)乐山大佛剖面3)长江三峡沿途剖面2、最佳时间:6月3、考查内容:1)河道砂体的宏观非均质特征2)考察湖泊及三角洲相席状砂岩4、讲解老师:赵翰卿考察路线三:1、考察线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野外露头2、最佳时间:7月3、考查内容: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典型实例考察点1 辫状河沉积体系;位置: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杨家岭间考察点2 曲流河沉积体系;位置:陕西省横山县响水乡考察点3 三角洲前缘沉积组合;位置:陕西省神木县,考考乌素沟考察点4 三角洲平原沉积组合;位置:陕西省神木县,考考乌素沟考察点5 三角洲分流间湾沉积组合;位置:陕西省神木县,考考乌素沟4、讲解老师:中国地质大学王龙樟考察路线四:1、考察线路:海拉尔河及其支流伊敏河形成的典型的曲流河点坝砂体2、最佳时间:6月3、考查内容:曲流河沉积的各种地质现象考察地点一:伊敏河上游,管道施工现场。
考察内容:点坝砂体剖面沉积序列,层理、纹层。
考察地点二:伊敏河支流浑河形成的小型废弃河道;考察内容:对废弃河道形态进行认识。
考察地点三:伊敏河于海拉尔河交汇处;考察内容:发育中的点坝砂体——“活”点坝的地貌特征,侧积夹层的发育过程。
考察地点四:海拉尔河下游大型复合点坝砂体;考察内容:1、废弃过程中的点坝砂体地貌特征。
秦皇岛地区地貌实习概要秦皇岛地区地貌实习概要张洪波1) 南颖2)(1)长春师范学院生地系长春,130032; 2)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延吉,133002)摘要野外地貌实习是地理专业野外地理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发育的各种地貌的介绍,对秦皇岛地貌实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关键词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分类号K903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内划分为秦皇岛(海港)、山海关和海滨三个区,秦皇岛市外围有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四个市管县.所谓秦皇岛地区即指上述的三区四县,总面积约7523km 2.地理专业在秦皇岛地区所进行的野外地理实习主要设有两个区域,即秦皇岛市区和其北部抚宁县境内的柳江盆地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端,地势西、北、东三面高,多低山丘陵,向南敞开,长为15km ,宽12km ,簸箕状向斜盆地.在这里,各时代地层的发育具有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较齐全,是进行地质、地貌等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的极佳去处;秦皇岛市区位于柳江盆地的南部,渤海沿岸长约为50km 、宽约6km 的狭长堆积平原,在这里可进行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实习.同时,秦皇岛市于1984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重点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景观独特、商业旅游业发达,也为人文地理学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貌实习是野外地理实习的一部分.地貌在类型上可分为外力地貌和内力地貌(构造地貌)两种,其中外力地貌类型较多.在秦皇岛地区的地貌实习中,既可进行外力地貌实习,又可进行内力地貌实习,具有全面性特征;同时,可观测的外力地貌有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等,既突出了外力地貌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 大石河河流地貌实习1.1 大石河概况大石河又名石河,发源于青龙县,自西北向东南纵贯柳江盆地,于山海关西侧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 ,流经区域除下游12km 左右为平原外,其余均为山区.总流域面积为600多km 2,其中560多km 2以上为山区.大石河由区内多级支流汇合而成,支流与主流构成树枝状水系展布于石门寨广大地区.多级支流分别在杨山、傍水崖、潘桃峪一带构成三个大的汇流点.支流受构造运动控制,或是断裂第24卷第3期1998年9月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ol.24No.3 Sep.1998 收稿日期:1998-01-08第一作者:女,35岁,讲师或断裂带,或是新构造运动的下降区.大石河水量丰富,以降水补给为主,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枯水期流量小,又由于石灰岩较发育,所以大石河水流有暴涨暴落现象.综上所述,大石河属山区型临海小型水系.1.2 大石河平面河曲地貌河曲地貌实习河段可由魏庄经大傍水、小傍水至上庄坨(图1).此河段属大石河上游,坡度大、流水急.此段属构造运动上升区,侵蚀大于堆积,相对切割深度200~300m.此河段实习路线为:枯水时可由魏庄北侧丘陵顶俯视此河段河曲全貌,然后行至上庄坨,观察河曲造成的两岸风光;洪水期可直接从上庄坨经过两次涉水至小傍水村,并登上村旁丘陵高点观测河曲地貌.图1 大石河河曲平面图横向环流是指在弯曲河道中,水流凸岸从水面流向凹岸的汇聚水流和由凹岸从河底流向凸岸的分散水流构成一个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它是弯曲河道流水的重要特征,河曲地貌就是横向环流造成的.大石河上游段的河曲地貌发育完善.此段曲流发育在山区,由于地壳抬升作用,曲流深切到基岩中,属于深切曲流.曲流除受横向环流作用外,还受构造运动影响.在这里横向环流使凹岸不断后退,形成陡峭险峻的风光,可见由于流水的侵蚀而从山上崩塌下来的巨大石块,而凸岸却坡缓路阔,另有一番天地,而且随着曲流的向前移动,两岸两种风光不断交替变换.此河段由于曲流截弯取直,在原来经过小傍水崖村的河曲被废弃,现分布于小傍水崖村的砂砾石层可为证,它相当于一级阶地的高度.同时,在大傍水和小傍水之间形成高121m 即相当于二级阶地高度的离堆山,它是河流截弯取直后留下的.由此可见,截弯取直发生在一级阶地形成之时.73 第3期张洪波等:秦皇岛地区地貌实习概要1.3 大石河横剖面河漫滩和阶地地貌河漫滩和河流阶地是河流横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庄坨村向西南方向的195高地发育着完整的河漫滩和一~五级河流阶地(如图2).图2 上坨庄———196高地大石河河谷地貌剖面图由于横向环流和洪枯水位的变化,在河床两侧形成河漫滩.它是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具有上粗下细的二元结构.由于大石河实习区横断面(如图2)位于上中游交界处,河漫滩发育不典型,表现为河漫滩宽度不宽,河流冲积物较大,二元结构不明显,但由于发育的是深切曲流,河流阶地发育完好.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此横断面一、二级阶地为冲积阶地,宽度约100m ;一级阶地高出河漫滩2~3m ,二级阶地陡坎高度约5~10m ,三~五级阶地为侵蚀阶地,阶地宽度约近200m ,阶地陡坎约10~30m ,但前缘侵蚀严重.1.4 大石河河口地貌大石河入海口位于山海关老龙头西南部.由于山海关附近地势平坦,河流分成许多叉道,河口区域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微微向海凸出的弓形,河口沙咀经波浪冲刷、改造,重新堆积形成大体平行于岸线的沙坝,内部被围成泻湖.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确定为波浪型三角洲.2 沙锅店岩溶地貌实习2.1 岩溶地貌发育条件分析83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为岩溶地貌.秦皇岛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性气候.这里历年平均气温为10.5℃,元月最冷,冬季均温-7℃;7月最热,夏季均温为25.7℃,每年20~25℃的气温占全年的33%,主要出现在6~9月;这里年均降雨量695.5mm ,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期集中于每年的7~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75%.所以虽然温度不特别高,但雨热同季,再加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在此区域可形成岩溶地貌,但由于温度不高,雨期较短,石灰岩发育不纯,所以此区岩溶地貌规模不大.2.2 沙锅店岩溶地貌沙锅店位于上庄坨村东南部(见图1).沙锅店东石灰窑采石场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完好.这里主要岩溶地貌类型有石芽、溶洞、落水洞等.由于本区石灰岩属单斜构造,使石芽和溶洞的形态也向一侧倾斜.这里的溶洞和石芽的规模不大,一般小于1.5m.从山顶到坡底依次分布着全裸露石芽———半裸露石芽———埋藏石芽.后两者是含CO 2的地下水作用形成的石芽和溶洞,或早期形成的石芽和溶洞后期坡积物埋藏形成的.随着溶蚀和侵蚀作用的加剧,部分裂隙加深加宽,形成初具规模的落水洞.3 秦皇岛市区沿岸海岸地貌实习3.1 秦皇岛市区海岸概况秦皇岛地区的海岸是海水上升侵入基岩山地,然后海面又多次下降形成的.由于海面的下降,在海边曾被海水侵蚀过的岩石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海蚀穴.对秦皇岛市沿岸海岸地貌的实习,首先是对其构造地貌历史的了解.实习地点是联峰山公园和鸽子窝公园.在联峰山的山顶、山坡等到处可见海蚀穴分布.在鸽子窝的海蚀崖上有明显的三层海蚀穴分布.高度分别为3.4m 、6.4m 和9m.这是全新世海面变动的明显标志.秦皇岛地区海岸属基岩港湾海岸.海岸岬湾相间分布.其中老龙头、秦皇岛港、鸽子窝分别位于岬角处,其间是海港.对于该地貌特征,可在联峰山公园望海亭一览无余,了解整个海岸地貌的全貌.在这里,波浪发射折射,岬角处波向线辐聚,波能增大,趋于侵蚀,形成海岸侵蚀地貌;在海湾处,波浪折射的结果,波向线在海湾处辐散,发生堆积,形成堆积地貌.3.2 海蚀地貌波浪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最明显.它通过冲刷、研磨和溶蚀作用使岸线逐渐后退,从而在海岸线形成一系列地貌.它主要发育在岬角处.海蚀地貌的实习地点位于鸽子窝公园沿岸.这里海蚀崖高约10m ,海蚀柱是穿插在古老花岗岩内的伟晶岩脉经海水差别侵蚀而成.海蚀崖后退形成宽约50m 的海蚀平台.其上的基岩分布着浪蚀沟槽.3.3 海积地貌由于波浪作用使泥沙在海岸发生堆积而形成一系列海积地貌.它主要分布在海湾处.海积地貌的实习路线为:北戴河老虎石———南戴河———黄金海岸.由于波影区堆积,在北戴河老虎石与岸边之间形成陆连岛;在南戴河海滨,有3~4道水下93 第3期张洪波等:秦皇岛地区地貌实习概要04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沙坝发育,在落潮时观看尤为明显;在黄金海岸,海滩发育与岸线平行的海岸沙丘十分壮观;在南戴河———黄金海岸一带,由河流、海水共同作用形成宽广的海滨平原.3.4 内力构造地貌实习内力构造地貌实习是同地质实习同时进行的.这需要地貌老师对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及时给予指出.如褶曲构造形成的褶皱山和水平岩层形成的方山地形;由于本区断裂活动很多,断裂构造地貌也很发育.如大石河支流柳江南刁部落至潘桃峪村西是典型的断层谷,南坡断层崖发育的典型断层三角面.参考文献1郑喜森,刘金国.地理野外实习教程.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62 晁吉祥,李志民.秦皇岛地质旅行指南.1993.5The Abstract of G eographic Fieldwork in Q inhuangdao R egionZhang Hongbo1) Nan Y ing2)(1)Depart ment of Geography,Changchun Norm al College Changchun,130032;2)Depart ment of Geography,T eachers College,Yanbian U niversity Yanji,133002)Abstract The geomorphologic fieldwork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 for the geography department. Through introducing varied terraceses in Qinhuangdao region,the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pro2 form geomorphologic fieldwork in Qinhuangdao region.K ey w ords River terraces;Karst terraces;Coastal terraces。
冀东和秦皇岛地区典型现代沉积精细考察研究一、立项依据及意义“现代是解释过去的钥匙”已成为地质学家、沉积学家的共识。
比较沉积学、现实主义和“将今论古”的方法论已深入到地壳表层研究的各个领域。
近20年来,国内外在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系、沉积学的研究方法,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这主要应归功于大规模现代沉积的考察和研究,以及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进展,使沉积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各大学和石油公司就十分重视现代沉积考察和地面露头研究,并作为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合委员会(AAPG)的石油地质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也很重视通过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精细调查研究,以应用现代沉积和古代沉积的研究成果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实现储层表征技术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这些研究对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和西部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乃至二次采油都有重大实际意义。
大庆油田的开发层系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储层。
冀东和秦皇岛地区背靠燕山,面临渤海,现代沉积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其中主要构成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这一地质特征与大庆油田油气开采的目的层有一定的可比性。
通过对冀东和秦皇岛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的现代沉积考察研究,将今论古,进一步增强考察人员对沉积相理论的感性认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深化对沉积概念、地质模型的理解,提高对各种沉积相带的判别能力,促进精细地质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适应油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考察研究内容及主要路线课题主要考察研究冀东的滦河流域、秦皇岛地区的昌黎—山海关的渤海海岸,柳江盆地等区域的古代沉积和现代沉积典型地质地貌的特征及沉积作用。
(一)内容包括:1、冀东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1)主要考察滦河现代沉积体系。
滦河现代沉积体系国内驰名,地质现象丰富。
现代滦河从中—上游的辫状河段至中—下游的曲流河段,直至流入渤海形成建设性三角洲,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2)其次还考察研究与滦河相邻的北戴河、赤土河,它们均为中—小型河流,由于海浪—潮汐能量大于河流能量,致使成为潮汐河口。
(3)邻近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附近的大石河,是渤海海域周缘的一条近源、短源、具高能沉积持点的砾质河流,在其流入渤海的河口地带,仍可辨认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从而构成由山前—冲积平原—海岸的狭窄地带上的一个典型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2、中国碎屑岩海岸地貌特征和沉积体系。
重点考察研究冀东渤海海岸地貌、辽西渤海海岸地貌和沉积体系。
对我国当前油气勘探中寻找海相碎屑岩大油气田来说、通过现代沉积考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北戴河至山海关一带是避暑旅游胜地,风景秀丽,主要起因于砂质海滩和基岩岬角交相互映,不同地段的波浪—潮汐作用各有特点,也是考察海水侵蚀和搬运、沉积作用的良好场所。
由山海关至锦州、营口一带的渤海海岸带近源、短源砂质河流众多,通过精细考察和研究所获的成果对深化认识辽河—渤海油区的第三系碎屑岩油气储层的分布、演变、含油气性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现代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重点考察研究昌黎县城南的“七里海”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辽东湾近岸海区的潮滩沉积。
尤其是冀东渤海海岸昌黎县城南的“七里海”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持征鲜明,是现代沉积考察的经典地区,其沉积骨架可以与国外教科书典型的障壁岛—泻湖沉积模式相媲美。
4、柳江盆地地层沉积体系考察和认识柳江盆地地层基本特征。
柳江盆地属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东南缘,主要为近南北向盆地。
古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数次较大构造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与断裂构造。
整个盆地西部主体为一南北走向的背斜构造,东部为一不对称大向斜。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一下石炭统。
除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全区出露地层为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上石炭统到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柳江盆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地质、地貌科研及教学基地,记录了距今25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
从岩石类型看,本区出露多种类型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可谓是岩石博物馆,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区沉积地层中古生物化石丰富,尤以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纪的头足动物、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的占植物,以及新生代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最为著名,加之该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柳江盆地长期以来被广大地质工作者誉为地质“百科全书”。
5、山叶口远古砾岩沉积考察太古时代的海底砾岩沉和构造特征。
山叶口,三面环山,经地质专家考证,遍地的五彩石是38.5亿年前远古海底的鹅卵石、泥沙在高温高压下,又经过地壳运动形成,有“海底五彩琥珀”的美称。
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砾石风光、丰富完整的太古地貌,这里被地质学家誉为“全息太古时代地质地貌档案馆”。
(二)考察路线1、滦河沉积体系(1)由迁安县城至张官营。
重点考察内容:穿越滦河砾砂质辫状河地段,考察分支河道、河道沙坝和附近现代河床的流水搬运及沉积特征;(2)爪村附近。
重点考察滦河阶地沉积层序及各种构造特征,再辅之以兰若院附近的河床阶地及风成沙丘沉积考察;(3)滦河大桥附近。
重点考察滦河冲积扇、现代河床、地形地貌及阶地沉积;(4)昌黎城南榆树坳附近。
重点考察滦河下游河床一河漫沉积,阶地沉积层序及风成砂丘沉积;(5)昌黎王家铺附近。
乘船顺分支河道而下,重点考察滦河三角洲地形、地貌、亚环境及沉积动力学。
最终全面总结滦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2、冀东渤海海岸地貌特征及沉积体系(1)昌黎南新开口地区。
重点考察“七里海”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
重点考察渤海滨岸带、海岸沙丘、泻湖、潮坪等亚环境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水动力学。
(2)昌黎南“黄金海岸”一带。
重点考察无障壁砂质海岸沉积体系,大型海岸沙丘及滑沙运动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北戴河浴场至金山嘴和鸽子窝一带。
重点考察砂质海岸微地貌、潮汐─波浪作用带、戴河河口;金山嘴至鸽子窝的基岩类型及海蚀地形、地貌和水动力特征。
(4)山海关五里台北至老龙头一带。
重点考察燕山基岩、燕塞湖、大石河河床沉积特征及沉积层序,石河河口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基岩─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质模型概念。
3、柳江盆地地层沉积体系(1)上庄坨村西沿大石河至傍水崖一带。
重点考察大石河河谷地质褶皱构造,掌握褶皱要素之间;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蓝旗组火山岩的类型。
(2)张岩子村西与东部落东山一带。
重点考察绥中花岗片麻岩、长龙山组与绥中花岗片麻岩的接触关系;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及中下寒武统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地层层序、主要岩性特征、地层划分标志及各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认识单斜构造地貌(单面山、猪背脊)、侵入岩地貌、岩溶地貌、重力地貌及重力堆积物、洪积扇及不对称河谷,并确定河谷类型。
(3)东部落北西西方向河沟西侧沿小路至潮水峪。
重点考察中上寒武统各组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生物化石特征;进行野外的岩性、生物地层的分层,掌握分层标志;碳酸岩的主要类型。
(4)石门寨西亮甲山。
观察描述奥陶系一石炭系的地层层层序、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及岩性、生物特征。
了解各组地层的矿产发育情况。
了解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
(5)黑山窑后村大岭一带。
重点考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剖面。
应用古生物组合和岩石组合相结合的方法;认识此套地层。
了解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地层层序、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岩石组合、化石组合特征,明确各单位的分层标志。
了解黑山窑组与石千峰组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并了解其地质上的意义。
(6)花场峪与刘家房村北大绪口一带。
考察花岗岩、变质岩的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7)鸡冠山顶采石场与汤河河谷一带。
重点考察鸡冠山构造与沉积特点。
描述交错层理、波痕及海绿石石英砂岩。
观察小型正断层及小型逆断层。
(8)上平山矿点一带。
考察、收集和鉴定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物油;了解低温热液矿床的成因。
认识矿床志围岩、构造及岩浆岩体的关系。
观察馒毛组地层,并收集各鉴定化石。
(9)驻操营板厂峪一带。
重点考察板厂峪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岩特征与性质;观察爆发相之空落亚相─流纹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溢流相─流纹岩;火山通道相─古火山口(或可见侵出相)等许多火山岩相,以及火山口的地质特征和产状关系。
3、太古代砾岩沉积体系考察迁安山叶口村38.5亿年前远古海底的鹅卵石、泥沙在高温高压下,又经过地壳运动形成的砾岩沉积,了解太古地貌及成因。
三、考察时间二十天。
四、预期成果1、培训从事地质勘查、石油工程、测井、物探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使考察人员全面了解考察地点的地质现象、地层、地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2、采集地质样本、样品,分类保存;3、考察地点的地理环境及地层、地貌进行详细影像记录;4、提交考察报告;5、制作现代沉积野外考察媒体资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