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过程和过程方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7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验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在体会文章情感中学习朗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紧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接下来几篇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先生的真情之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文章的描写、语言十分细腻,善于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突显母亲的形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说学情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初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以及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情感体验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
此外,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学校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中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发言中。
学生对作者比较陌生,但对于文章中所表达歌颂的母爱较为贴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和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重要“基础”二字,初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指出:“要使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表达自己对作品和作者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阅读教学特别是教像《秋天的怀念》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其语言的精妙和细腻的情感。
因此定下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案课程名称二年级语文教师姓名黄小甜授课班级203/204所在科组小学语文低段组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执教者:黄小甜上课时间:第 8 周10月25日上课班级:203/204 课时总时数:37课题: 9、黄山奇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和美丽,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3.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和美丽,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写字磁片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1.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2.细品课文,欣赏奇石(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二、品读课文(一)观摩黄山奇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2.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3.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故事重点:学生自行理解内容,把握文章的寓义是重点。
难点:从寓言中接受教育。
说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大家好!看到你们一张张可爱、亲切的笑脸,老师感到我们就是久违重逢的朋友!老师曾经也年轻过。
那时,也常常担心青春易逝,人生易老,但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之常情,那么,老师的担心有必要吗?哎!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杞国人,他担心的事情比老师的大多了,他成天担心天地崩坠,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人的故事吗?(杞人忧天),对,你们想知道故事的具体内容吗?那就请跟我来吧!1、我们先看一个“杞人忧天”的动画片,先了解了解故事内容吧!【视频展示】2、同学们,你们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吗?(不要紧,老师带你们走进一个特别的健身房,先来一个课前文学知识大热身活动,好吗?请看大屏幕!)了解名作及寓言知识。
(多媒体展示)(好了,热身活动就到这里了!让我们走出健身房,直接进入故事现场吧!)连贯朗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自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结合课文,看谁说得对。
要求: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杞人忧天》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 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一说妈妈的样子吗?(2位小朋友)2. 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出示课本插图),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揭示课题《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3. 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老师范读,学生跟读(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3)出示:妈妈太累了,睡着了,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轻一点儿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随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三、细读第二、三段,体会深情1.感受妈妈的“美丽”(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识记生字,教师相机点拨: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
“闭”指两扇大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
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请同学们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中感受词语的意思)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润:有水分,有光泽,很滋润),找找哪些同学有“红润的脸”,直观理解“红润”(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