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物理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
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控制要点及技术措施分析一、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是在满足人类居住和使用需求的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提高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物理环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要点与技术措施对于提升建筑室内环境品质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中,室内物理环境的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和声学等方面。
这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还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通过科学合理的室内物理环境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高效、低碳、环保和舒适目标。
本文将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和声学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控制的关键要点和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重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又称为可持续建筑或环保建筑,它强调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设计、施工、运营到废弃,充分考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健康舒适等因素,力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先进的设备技术,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水耗和物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建筑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建筑物的环保性能。
人类健康: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通过合理的通风、采光设计以及无害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
舒适性: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创造一个宜人、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性:绿色建筑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1.室内光环境(1)建筑采光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视觉工作和身心健康。
(2)采光系数和室内天然光照度为采光设计的评价指标。
采光系数标准值和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参考平面上的平均值。
采光标准值的参考平面:工业建筑参考平面取距地面 1m,民用建筑取距地面0.75m,公用场所取地面。
(3)对于I、Ⅱ采光等级的侧面采光,当开窗面积受到限制时,其采光系数值可降低到Ⅲ级,所减少的天然光照度采用人工照明补充。
(4)采光设计时,减小窗的不舒适眩光可采取的措施:①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②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③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④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5)采光设计时,应注意光的方向性,应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
(6)需补充人工照明的场所,照明光源宜选择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
(7)需识别颜色的场所,应采用不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8)采光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有效的节能措施:①大跨度或大进深的建筑宜采用顶部采光或导光管系统采光;②在地下空间,无外窗及有条件的场所,可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③侧面采光时,可加设反光板、棱镜玻璃或导光管系统,改善进深较大区域的采光。
2.室内声环境(1)影响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物外部噪声源通过建筑围护结构传播至室内,另一类是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传播至室内。
(2)室内允许噪声级采用A声级作为评价量。
(3)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昼间和夜间时段所对应的时间:昼间,6:00-22:00时;夜间,22:00-6:00时。
(4)新建居住小区临交通干线、铁路线时,宜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作为建筑声屏障,排列在小区外围。
(5)对安静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宜设置于本区域主要噪声源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6)与住宅建筑配套而建的停车场、儿童游戏场或健身活动场地的位置选择,应避免对住宅产生噪声干扰。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一、室内光环境(一)自然采光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子0. 60m.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天然采光。
除严寒地区外. 住宅的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住宅的居住空间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当住宅采用天窗、斜屋顶窗采光时,应采取活动遮阳措施.(二)向然通风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而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行向然通风。
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进行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而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而职的20%.('三) 人工照明1.光源的主要类别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
优点为体积小、构造Ï简单、价格便宜; 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缺点为散热量大、发光率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优点为发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点为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2. 光源的选择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辆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 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顶棚上的灯具不宜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并使灯具的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平行。
室内物理光环境应用班级:环境设计1322 姓名:董涵学号:1331306223 室内物理环境是建筑环境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研究热、声、光电磁辐射等物理现象对室内环境及人体影响。
室内物理环境包含室内热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声环境及室内电磁环境等方面内容。
室内物理环境衡量室内设计能否满足使用需求、评价室内设计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判断室内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性、是分析室内空间舒适性能的知识基础。
室内光环境在室内环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天然光是人们最喜欢的光源。
从视觉功能实验来看,人眼在天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具有更高的视觉功效,并感到舒适和有益于身心健康,这表明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眼睛已习惯于天然光。
太阳光是一种巨大的安全的清洁光源,室内充分的利用天然光,就可以起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充分利用天然管光,节约照明用电,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设计角度来讲,天然采光的意义可能都知道,从我们人类来说是自然界净化的生物,所以自然光对我们生理、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还有节能、绿色环保,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搞好天然采光,实际上应该需要很多方面的合作,从专业来说,首先是要有城市规划,从规划角度来说,对天然采光有一个很好的考虑,有一个重视,把它当成一个内容来考虑,这样的话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基础。
然后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上如果对采光有所考虑的话,我们才能够往下进行。
下面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备生产商,从采光的角度考虑,并不仅仅是说窗户问题。
所以,我们下面对天然采光才能够更好的进行。
影响住宅采光的因素有这么一些方面,关于室内采光水平,因为室内有各种功能的空间,比如说卧室、居室、卫生间、厨房,不同空间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采光水平,在采光设计的时候要给予考虑。
然后考虑采光口的位置、朝向、尺寸等问题,设备制造商对窗的构造、形式、玻璃是什么颜色等等这方面的问题给予考虑,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进行下面的采光设计。
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物理环境参数优化设计概述: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能源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是通过合理调整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参数,以达到提高建筑物理环境的效果。
常见的建筑物理环境参数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度、噪声等。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优化设计: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参数对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参数调整。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参数对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是建筑物理环境参数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实地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实际数据,分析不同参数对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参数调整。
实地调研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 经验法则方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历史建筑物理环境参数优化设计的经验,形成一些经验法则,根据这些法则进行参数调整。
经验法则方法可以快速、简单地进行参数优化设计,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
二、建筑物理环境参数优化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建筑的功能需求、环境条件、材料性能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功能需求:不同建筑的功能需求不同,对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而办公建筑对光照度和噪声的要求较高。
2. 环境条件: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对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优化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都会对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产生影响。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
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
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
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
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室内环境物理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材料、美学等紧密相关。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室内环境物理设计原理的深入剖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具备室内设计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室内环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室内设计的关系;2.掌握室内环境物理学的测量方法;3.学习室内环境物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熟悉室内环境物理学对空调、照明、声学设计的影响;5.运用室内环境物理学知识,对不同类型建筑进行室内设计。
三、教学内容1. 室内环境物理学基础•室内环境的传热传质基础•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的测量与调节•光学基础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声学基础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2. 室内环境测量方法•室内气体浓度测量方法及其仪器•室内光照强度测量方法及其仪器•室内噪声测量方法及其仪器•室内热辐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3. 室内环境设计实践•空调系统设计原理及操作•照明系统设计原理及操作•声学设计原理及操作•建筑物热性能计算及其优化方案4. 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案例分析•办公室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案例•餐厅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案例•住宅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案例•商场室内环境物理设计案例四、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2.独立或小组完成实践任务;3.分析实践任务结果并讨论;4.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五、教学考核1.期中考试占30%;2.实践任务占30%;3.期末设计占40%。
六、教学资源1.讲授教师的教学授课资料;2.获得的实验资料;3.学生需要自行购买或租用的测量仪器。
七、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应该保持安静,通风良好,并且应该有适当的光照、温度和湿度。
实验室的设备应当齐全,还应该配备用于保护实验员的个人防护装备。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室内环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掌握室内环境物理学的测量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对室内设计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设计实践。
论物理环境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物理环境设计是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创造出最优质的室内环境,使人们的居住和工作变得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
在室内设计中,物理环境设计包括气候控制、照明、声学、防火、电气等方面。
这些要素不仅能够增强空间感官体验,还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气候控制是物理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它的目的是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性来提高空气质量和人们的舒适度。
在室内设计中,气候控制通常包括采用合适的设备和系统,例如空调、暖气、通风和空气净化器等。
照明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环境设计要素。
它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视觉效果和人们的健康。
在室内设计中,照明可以通过合理的灯光布局和设计,来改变空间的氛围、调节人们的情绪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正确的照明设计还可以减少视觉疲劳和眼部不适等问题。
声学设计也是物理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可以控制室内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减少噪音干扰和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在室内设计中,声学设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隔音技术、增加声音反射等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防火设计是物理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在室内设计中,防火设计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防火材料、建立疏散通道和安装灭火设备等措施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危害。
室内设计中环境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1431306106 姜正烨
指导教师杨志华
摘要室内物理环境,顾名思义、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室内空气的冷热、室内的采光照明、室内吸声隔声(概括为热、光、声)等室内物理现象以及物理条件所形成的室内环境。
这些物理现象和条件所形成的室内物理环境,是室内人体生理系统所能直接感受的,同时也密切影响着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室内物理环境是室内设计者所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
物理环境一般是指室内、外空间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现今已夸大包括电磁辐射环境、水环境和空气品质。
物理环境是人们生存环境基本要求的组成部分,自人类祖先构筑洞穴,庇护所开始,“庇护”的基本功能就是抵御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对自然光、自然风等的利用,当然还要防止食肉动物袭击。
随着时代发展,增加了对人为噪声环境和人为电磁辐射环境的防护要求,并且要优化物理环境设计。
1室内热环境与设计
1.1室内热环境基本知识
在原始社会,人类利用岩石、木材、兽皮等材料构筑各种掩体,庇护所,抵挡恶劣天气和野兽的威胁;现今人们利用以自然资源加工的各种材料,结合自然气候因素创造增进身心健康,有利于高效工作、学习的室内空间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环境,包括建筑
空间热环境和城市区域热环境。
1.2 实例分析
如图1.1为此前室内设计中一案例,其客厅
与阳台相连,考虑到其客厅处于西北角,加上四
周为承重墙,热辐射较差,便将与其相连的阳台
做成全玻璃阳台。
波长在200-2800nm范围内的太
阳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其中380-78nm范围属于可
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4%,而波长大
于780nm的红外线部分约占53%,其余为紫外线部
分。
建筑热工种把波长小于3000nm的辐射称为短
波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波长大于3000nm的辐射则称为长波辐射,一般围护结构表面的辐射即属于长波辐射。
玻璃的一种重要特性是不能透过低温热源所放射的长波辐射,而对太阳辐射则有较强的透过性能,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
璃进入室内。
这种热量被各种表面吸收,使其表面温度升高而成为低温热源。
它们对外辐射的是长波,无法透过玻璃,这就意味着能量会停留在室内,可引起室内温度升高。
这就是我们已知的“温室效应”。
2室内光环境与设计
2.1室内光环境基本知识
光是能够引起视觉感觉的一部分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
如果所有波长的光同时被人眼接收,感受的是“白光”,某一波长的光则被感受为单色光。
波长大于780nm红外线可以使太阳和其他热物体的辐射,引起人们的热感受,波长小于380nm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通常有益于人体健康。
对建筑光环境品质的最终判断取决于人们对所处空间里可见辐射能量的主观感受,因此为了做好建筑光环境设计,对人眼的视觉特性,光的计量、材料的光学性质等须有必要的了解。
2.2实例分析
如图2.1为此前所设计的一个书法教室,对于教室来说,学生在学校里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白天,但在阴雨天或雨季,在部分上课时间的室外照度低于临界照度,仅靠自然光不能满足教学活动对照度的要求,这时应采用人工照明补充。
此外,夜间也可能有学习活动,因此设计学校教室时,不仅要利用自然光,还应进行人工照明设计。
在图中,可获得的自然光来自于黄色箭头所标识的窗及门,明显满足不了特殊时段的采光要求。
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规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照度最低值/照度平均值)不应低于0.7。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垂直照度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应当高于0.7。
所以在上方吊顶凹槽处,放置半直接型荧光灯,但由于是书法教室,同时采用高显色性光源,保证课桌及黑板的照度。
人工照明的直接炫光主要来自灯具,在设计时,吊顶处凹槽均避免了直接位
于课桌上方,造成眩光。
高亮度灯光引起在视野内的顶棚、黑板等光滑表面的光幕反射,当出现在是看对象附近时会降低视度。
采用不致引起镜面反射材料(例如用磨砂玻璃黑板)、调整等和窗口位置,以及用合适的灯罩都有助于避免或减弱眩光。
视看对象如果处于阴影中,亮度的降低必然影响视度;即使阴影只在视看对象旁边,也将导致视觉不舒适。
如果采用多个光源,以不同方向照射作业面或增加扩散光在总照度中的比例,使阴影浓度减弱,将有利于视觉工作。
3室内声环境与设计
3.1室内声环境基本知识
人们所处的各种空间环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声环境,任何其它形式的能量都不像声音这样遍及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正是主要依靠了语言的交流,人类的知识、文明才得以传承和积累。
在各种声环境中,包括了需要听闻的声音和不需要听闻的声音。
人们对需要的声音,总是希望听得清楚、听得好,对不需要的声音,则要求尽可能的降低,以减少其干扰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对建筑声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科学家赛宾提出的混响时间,一直是评价室内音质的重要指标,并且是迄今为止能由建筑师与声学设计人员共同方便的把握的一个物理参量。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在不断探讨新的评价量及其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关系。
排除不需要的声音干扰,是建筑声环境设计需要解决的另一方面的问题。
噪声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现在,人们不仅希望减少噪声的干扰,还期待有怡人的声音景观。
在室内设计范畴中,人们很容易区分在室内听闻的声音与在室外的不同。
因为在室内的声音包括了从房间表面来回的反射,而室外的声音只是离开生源自有传播。
围闭空间的特征(侏儒形状、空间容积、围闭部件表面及空间内其他物件的吸收、反射等)对声压级和声音的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
“弹性”介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如果在围闭空间里发出一个连续的声音,人们首先听到直接传来的声音,其声压级与在户外空间听到的一样;然而由于还接受到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反色声波,声音就立即加强了。
声场将由直达声和不同延时的混相声“建立”起来,直至房间对盛能的吸收与声源发出的能量相等,这时室内声能达到稳定状态。
只要在室内持续发声室内的声音就保持在一定的声压级称为室内的稳态声级。
在围闭空间里任何一点的声场,都由直达声和混响声构成。
3.2实例分析
图为之前所设计的一个报告厅一角,室内吸声与建筑隔声是创造(或改善)建筑空间声环境最基本的工程技术措施。
在欣赏音乐、听闻语言的建筑空间(例如音乐厅、回趟),都须依听闻要求运用吸声材料(构造)和隔声材料(构造);各种
公共空间(例如旅馆中庭、医院侯诊室、开放办公室、候车大厅),也常用吸声、隔声处理以求能够较好地传达信息和有较安静的环境。
在本设计中,采用玻璃棉
作为多孔吸声材料金属板和胶合板为共振吸收结构。
多孔材料一直是应用广泛的吸声材料,其特征是在材料内部有许多微小间隙和连续气泡,因而具有适当的通气性能,当声波入射到这种开孔性表面时,一部分声波投入材料内部,一部分声波在材料表面反射。
透入材料内部的声波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传播时,空气运动会产生粘滞和摩擦作用,同时孔隙中空气受压缩时温度升高,稀疏时温度降低,以及材料的热传导效应,声能逐渐转变成热能,从而使声波衰减。
而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是当入射到板材上的声波频率和这一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板就发生共振,由于内部摩擦而吸声。
因此,可以把板状材料作成以共振频率附近为主要吸声范围的吸声结构。
同时在选用吸声材料应考虑的因素有(1)吸声系数和吸声特性。
(2)防火安全性。
(3)防水、耐老化性能。
(4)不污染的绿色吸声材料。
(5)施工安装方便。
(6)较好的力学性能。
(7)装修效果。
本文写作得到了杨志华老师课堂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东南大学·柳孝图
[2]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罗福午·张慧英·杨军
[3]《室内设计经典案例与分析》·汤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