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彩绘图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26
古建筑油漆彩画是指用油漆彩绘的一种装饰工艺。
有建筑物外墙壁画、门窗框心和柱子的彩色画等多种类型。
在青砖上彩绘图案,题材大多为花鸟虫鱼和民间传说。
古代著名建筑彩画以北京故宫的“五百罗汉图”最具规模。
古建筑油漆彩画也叫彩画。
油漆彩画就是彩画,是装饰性很强的木雕、砖雕、石刻、壁画等美术品。
这些作品或出于某种需要,或取决于某种审美情趣,而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装饰图案,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
五福捧寿(壁画) 5。
悬壁飞丹(壁画) 5。
博古纹样3。
博古云龙(壁画) 3。
双凤朝阳(图) 2。
狮子滚绣球(壁画) 2。
二龙戏珠(图) 2。
万古长春(壁画) 2。
喜鹊闹梅(壁画) 2。
牡丹花石榴图(图) 2。
喜鹊登枝(图) 2。
八仙过海(图) 2。
三阳开泰(图) 1。
连年有余(壁画) 1。
红梅报春(壁画) 1。
一帆风顺(壁画) 1。
吉祥花草(壁画) 1。
水浪花纹(壁画) 1。
松鹿图(壁画) 1。
群仙祝寿(壁画) 1。
狮子滚绣球(壁画) 1。
佛手卷书(壁画) 1。
古代宫廷壁画7。
七擒孟获(壁画) 6。
龙马负图(壁画) 6。
封神榜(壁画)6。
梅开五福(壁画) 6。
鹤鹿同春(壁画) 6。
日月合璧(壁画) 6。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6。
天官赐福(壁画) 6。
麻姑献寿(壁画)6。
二龙戏珠(壁画) 5。
流云百福(壁画) 5。
百鸟朝凤(壁画) 5。
三阳开泰(壁画) 5。
连升三级(壁画) 5。
宝相花(壁画) 5。
莲池采莲(壁画) 5。
江山锦绣(壁画) 5。
如意吉祥(壁画) 5。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5。
三羊开泰(壁画) 4。
鸳鸯荷花(壁画)4。
狮子牡丹(壁画) 4。
三星拱照(壁画) 4。
百年好合(壁画) 4。
孔雀开屏(壁画) 4。
牡丹绶带(壁画) 4。
花好月圆(壁画) 4。
步步高(壁画) 4。
百鸟朝凰(壁画) 4。
绶带鸟(壁画) 4。
凤穿牡丹(壁画) 4。
古建筑寺庙彩绘形式风格彩绘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和玺彩绘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古建彩绘系列——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是中国传统彩绘艺术的代表,它以苏州地区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色彩、图案、线条等手法表达出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成为了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对于苏式彩画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增强专业认识,而且能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创新,本文将结合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1. 原材料的准备与处理苏式彩画最重要的素材就是彩料,其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矿石和植物,如绿松石、赭石、蓝靛、紫草等等。
在苏式彩画的制作中,矿石与植物之间的比例大概是3:7,这也是它能够保持长久鲜艳,不褪色的原因之一。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粉碎和混合处理,以便颜色更加均匀饱满,这一过程需要十分谨慎和耐心,因为不同的矿石、植物所需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2. 设计稿制作苏式彩画的设计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决定了后续制作的方向和难度。
通常设计稿由老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彩画师负责,他们会先根据客户或下一步的制作要求进行调整,再进行具体的绘制。
设计稿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不仅仅是图案的美感,还包括工艺难度、施工时的操作性等等。
经过设计稿的制作直到客户同意后,制作人员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操作。
3. 版面制作版面是指在需要进行彩画的平面上刻出纹路,用来规范绘画的位置和形状。
新手绘画者要想达到专业的水平,必须掌握好版面制作,制作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版面。
在制作版面时,需要首先确定画面的大小、比例、形状等元素,然后将它们按照比例画出来,再将它们转化到需要进行彩画的平面上,最后以适当的工具刻满版,以便后面用颜色填充。
4. 上色上色是苏式彩画的核心工序,是将绘画师表达的美感转化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在上色前,需要先将颜料激活,使它与水完全混合,富有流动性,这样才能避免上色时出现色块,防止在上色时出现难以预测的颜色变化。
在进行上色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笔刷和不同的颜料,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上色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颜色搭配、颜色的深浅、颜色的重叠等等,这是苏式彩画艺术的灵魂和特色。
古建彩绘工艺流程
《古建彩绘工艺流程》
古建彩绘工艺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程复杂而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下是古建彩绘工艺的流程概述:
1. 调制颜料:首先,需要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
这些颜料通常是由矿石、植物等天然材料加工而成,通过不同的配方和炼制工艺来制作出多种色彩。
2. 制作稿件: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绘制出草图、设计稿或者图纸。
这些稿件将成为后续工艺的参考依据,指导彩绘工匠进行实际作业。
3. 准备墙面: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对古建筑的墙面进行处理,确保其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污渍等。
这是为了使彩绘更加持久牢固。
4. 素描勾线:用素描笔在墙面上勾勒出轮廓线条,画出人物、花鸟等各种形态。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协调能力。
5. 上色彩:根据设计稿,将颜料涂抹在勾线的轮廓内,慢慢填色。
彩绘工匠需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保持色彩的清晰、不乱,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6. 点金勾绘:在完成上色之后,可以使用金箔或其他贵重材料
进行一些装饰性的点缀,比如勾画出一些线条、图案等,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
7. 固色防护:最后,在彩绘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固色防护。
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防护涂料或者其他材料,以达到防水、防晒、防腐等效果,使彩绘更加持久。
以上就是古建彩绘工艺的流程概述。
这项工艺需要工匠们细心、耐心和技艺的结合,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遗产。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古建彩绘——和玺彩画古建彩绘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和苏式彩画。
彩画普遍使用于宫殿、寺庙、官衙、牌楼等建筑,他有着特有的施工过程,一般先批灰打底,其次绘画放样,最后设色涂刷。
今天就由熙虎彩绘为大家揭开和玺彩画的“神秘面纱”。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汉族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其是清代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和玺彩画”的箍头、藻头都用线将它分成整齐的格子,把各种形式的龙都画在格子内,通常在箍头盒子内画“坐龙”,藻头画“升龙”或者或“降龙”,枋心之内画“行龙”,间或画龙凤,整个彩画的分布从枋心开始,向两端做对称式,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种彩画,梁枋上的藻头呈“ΣΣ”形。
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
和玺构图因运用宫殿较多,因此以龙为主要图案。
构图:将大小额枋横向分为三段,中为枋心,两侧为箍头与藻头。
曲线:用形曲线分成整齐的格子,绘出皮条圭线、藻头圭线、岔口线。
枋心:把各种形式的龙画在格内。
枋心内画二龙戏珠。
箍头:在箍头盒子内画坐龙。
藻头:藻头画升龙或降龙,如宽大可画升降龙。
死箍头:箍头边线用金线或墨线,退晕色,拉大粉压老叫死箍头。
活箍头:活箍头用片金西蕃莲,边珠或福字等几何文字的称活箍头。
岔角:箍头与藻头间的小尖形称岔角,多画菱花,可以用四分之一朵菱花填上,也可以空着。
锦枋线:间界这各间间的线条叫锦枋线。
枋线:有几种画法,除去金线或墨线之外,可用同一颜色,由浅至深层层排比退晕。
柱子:柱子赤红,上部分如交金墩、金柱、瓜柱等部分的构图与色彩,按藻头的图形与颜色分配。
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
它们是根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1.将间彩:将间彩是指在古建筑的屋檐、廊柱和梁架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以砖雕、木雕或线刻的装饰图案为基础,运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进行填充和描绘。
2.壁画:壁画是指在古建筑的墙壁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常见的壁画样式有刻线法、描绘法和写实法。
3.砖雕线刻彩绘:砖雕线刻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砖雕和线刻装饰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细致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条,以增加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4.文字彩绘:文字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匾额、对联和楹联等文字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书法艺术和彩绘技巧相结合,以凸显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1.配色:首先需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彩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与古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色彩,以营造出历史感和艺术美感。
2.打底: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对古建筑进行打底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墙面清洁、修补裂缝和平整表面,以保证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3.看样和定稿:选择合适的彩绘样式和图案,进行彩绘的布局和设计。
在确定了样式和图案后,进行彩绘前的最后审定。
4.画线:根据定稿,使用铅笔或细线条,将彩绘的线条、图案和文字进行勾画。
这一步骤需要非常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彩绘的准确和美观。
5.上色:根据画线完成的轮廓,使用涂料进行上色。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对颜色的运用和层次的掌握,以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立体感。
6.着色:在彩绘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彩绘进行着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涂抹透明的着色剂和清漆来增加彩绘的光亮度和抗污性。
7.润色和修饰:润色和修饰是指对彩绘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润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彩绘的细节和质感,提升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8.保护:最后,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防火和防腐等涂层,以增加彩绘的耐久性和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古建彩绘系列——旋子彩画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古建筑和古建彩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并且对旋子彩画也有所涉猎。
旋子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彩绘艺术中的一种精美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细腻的图案在今天依然令人赞叹。
本文将以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详细介绍旋子彩画的流程以及在古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旋子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样式和技法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旋子彩画是一种以点、线、面为基本构成要素,通过旋转以同心圆为轴心来组成各种图案和图形,再进行彩绘和金粉加盖等工艺处理而成的一种彩画。
旋子彩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准备原材料。
旋子彩画的原材料包括画纸、石膏、淀粉、黄泥、泥炭、石膏粉、彩绘颜料等,每种材料的材质和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第二步,制作彩画模板。
彩画模板是旋子彩画制作的关键,需要根据图案的要求用画纸和彩笔反复绘制而成。
制作好的模板需要经过数次复制和修整才能够达到所需的精度和清晰度。
第三步,制作旋子。
旋子是启动整个绘画过程的核心工具,需要根据模板的要求进行制作。
旋子的制作需要精细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对制作者的要求十分高。
第四步,绘画。
在制作好旋子之后,需要根据模板要求,将颜料均匀地涂在旋子的轮廓上,并手持旋子在画纸上旋转,形成各种图案和形态。
由于旋子的不同角度和旋转速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旋子的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第五步,金粉加盖。
彩画绘制完成后,需要用金粉进行装饰加盖,以使画面更加细腻精致。
金粉的质量和用量也有着涵义不同的象征意义。
上述流程所涉及到的工序和原材料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旋子彩画的制作需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但正是这样的专业技术和手工技艺,才使得旋子彩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旋子彩画在古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古建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古建彩绘系列——和玺彩画古建彩绘是指通过画笔和绘画技巧在古建筑上进行细致而繁复的图案和色彩方案的渲染,能够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增加观众的感受,成为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现象。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古建彩绘的历史、技术和文化背景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其中,和玺彩画是我在此领域里最为推崇的一种。
和玺彩画,又称和玺技艺,是指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在古代施工、翻修建筑时,通过绘制墙面花纹和图案,达到装饰和维护建筑的目的。
和玺彩画起源于唐代,由于其技术精湛、色彩鲜艳和纹样丰富,成为中国古代彩画艺术的瑰宝。
在明清时期,和玺彩画的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通过优雅的线条和华丽的色彩,增加了建筑装饰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和玺彩画的制作流程分为设计、测量、打样、勾线、着色等环节。
首先是设计,绘图员根据建筑的结构和面积,确定绘制的样式、色彩和纹样。
其次是测量,根据设计图进行测量,确定绘制区域和准确位置。
然后是打样,再次确认设计图,根据细节和色彩进行试验。
接下来是勾线,将构图和花纹勾勒出来。
最后是着色,进行颜色配比和渲染。
和玺彩画的制作流程是相当繁琐而复杂的,需要高度的技艺和关注细节,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绘画作品。
在和玺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颜色的使用。
在古代,这种彩画技术需要使用天然颜料,如朱砂红、铜绿、石黄、青绿等,这些天然颜料大多来源于矿物、植物和昆虫。
这使得绘制的彩画色泽丰富、质感强,色彩更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和玺彩画的色彩,还有一种重要特点,那就是颜料的斑点,这些斑点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彩画的质感和纹理感。
和玺彩画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人们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古代建筑被夷为平地,珍视和重视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就显得越来越必要。
此时,和玺彩画作为代表性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成为建筑文化保护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建筑彩绘的主要分类济南七色花墙体彩绘在中国古建筑彩绘的发展中已经讲了古建筑彩绘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现在拥有一批屈服专门绘画古建的优良队伍,曾济南七色花墙体彩绘在中国古建筑彩绘的发展中已经讲了古建筑彩绘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现在拥有一批屈服专门绘画古建的优良队伍,曾接过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天花古建彩绘,趵突泉长廊、白雪楼等地彩绘工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建筑彩绘的主要分类。
苏式彩画——起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画法,乾隆年间传到北京,演变成为当时普遍采用的园林彩画形式。
苏式彩画的特点是色调以红、黄、白等暖色或中性色调为主,绘画内容大多受江南风光和丝绸织锦影响,布局上多采用分段布图法。
苏式彩画的线条旋子彩画——是清代官署、寺庙,祠堂,陵墓的专用彩画。
旋子是一种枝蔓很丰富的草花,旋子彩画就是以旋子花为模型进行构图,绘制的花纹称之为旋纹。
旋子彩画的等级划分非常严格,而这种等级主要依据图案的用金量来确定。
和玺彩画——是清代档次级别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廷建筑。
和玺彩画的用金量很大,主要线条均沥粉贴金,并以青、绿、红等颜色衬托,给人以华丽炫耀的感觉。
和玺彩画根据各部位所画内容的不同又分为金龙大金青彩画——在金青彩画等级中地位最高,它的截头图案纹样和空子内的山水人物花鸟、及椽头柱口等部位,都是用纸筋泥堆塑起来的,行话叫“堆金”做法,多见的形式有堆金人物、堆金山水等。
这种做法是清代山西晋中一带匠师特有的工艺,考察现今存留的清代建筑,除山西以外的其它地方尚未见到,可算是我国古代建筑彩画中的一朵奇葩。
二金青彩画——在金青彩画等级中位居第二,比之于大青金彩画,它减少了高难耗工的堆金工艺,只限于常规的立粉贴金作法。
在清代中国建筑彩画中,无论是皇家、官式或民居彩画,立粉贴金作法都普遍被采用。
其中的等级是以工艺的繁简、贴金量多少来区别界定。
二金青彩画中的空子一般是在窝金底上绘制三兰三绿人物、山水、花鸟、博古等。
三兰三绿画法仅限于山西境内,其高超的工艺装饰手法堪称古代彩画工艺的又一绝活。
中国古建筑彩绘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
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
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古建筑油漆彩绘类别古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历史记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建筑需要定期维护和修复。
油漆彩绘是古建筑维护和修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古建筑焕发新生,还可以增强其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油漆彩绘的类别,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传统油漆彩绘传统油漆彩绘是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油漆彩绘类别,它以天然颜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绘制而成。
传统油漆彩绘色彩自然、持久,能够保持数百年不变色。
常见的传统油漆彩绘包括梁枋、斗拱、雀替、窗棂等部位,它们通过绘制各种图案和花纹,增强古建筑的审美价值。
二、仿古油漆彩绘仿古油漆彩绘是现代出现的油漆彩绘类别,它以化学颜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绘制而成。
仿古油漆彩绘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能够模仿传统油漆彩绘的样式和风格。
仿古油漆彩绘在修复旧建筑时非常有用,可以让旧建筑焕发新生,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常见的仿古油漆彩绘包括仿木漆、仿铜漆等。
三、金属闪光漆彩绘金属闪光漆彩绘是一种特殊的油漆彩绘类别,它使用金属闪光漆进行绘制。
金属闪光漆具有闪闪发光的特点,能够增强古建筑的视觉效果。
这种油漆彩绘通常用于寺庙、宫殿等重要建筑的屋顶、梁枋等部位,能够增强古建筑的庄严感和神圣感。
四、沥粉贴金油漆彩绘沥粉贴金油漆彩绘是一种非常豪华的油漆彩绘类别,它通过在建筑物表面使用沥粉工艺和贴金箔的方法,增强建筑物表面的华丽感和神圣感。
沥粉贴金油漆彩绘通常用于寺庙、宫殿等重要建筑的檐下、梁枋、斗拱等部位,能够让这些部位更加突出和醒目。
这种油漆彩绘通常用于重要场合的装饰,如庆典、节日等。
综上所述,古建筑油漆彩绘的类别非常丰富,每种类别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油漆彩绘时,需要根据古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维护和修复效果。
同时,油漆彩绘的质量也非常重要,需要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供应商,以确保油漆彩绘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效果。
古建筑彩绘之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作为建筑学专家,我们所学习的不仅是建筑的结构、功能、美学理论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其中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演变。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彩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旋子彩画、和玺彩画以及苏式彩画都是其中的代表手法。
旋子彩画,顾名思义,是以优美的旋子线条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图案组合,通常用于古代宫殿、寺庙的装饰。
其特点是几何形、线条纤细,色彩明快,主要运用离散的点线面装饰,“以线管面陪衬”的表现手法能够令建筑立体感更强。
旋子彩画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彩绘手法,而这个技艺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颜真卿所绘制的今坛。
在旋子彩画的彩绘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好彩绘的内容和方案,接着按照图案的大小、精细程度来确定使用的画笔类型及大小,之后需要对建筑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确保彩绘以后的搭配效果。
然后再根据方案使用颜料进行彩绘,一般来说会使用到一种叫做“制色汁”的涂料,它是由颜色鲜艳的细胞薯和高参锰酸钾熬煮而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潮性和耐久性。
彩绘完毕后还需要进行保护处理,让图案更加持久。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和玺彩画,来自唐代。
和玺彩画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彩绘手法,相对于旋子彩画而言,它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
和玺彩画的图案是由向心收敛的各彩石点组成,由于其色泽如瑰,因此又称作“石点彩画”。
和玺彩画在古代的建筑装饰中也有很高的运用,例如在洛阳白马寺、寿县郓山寺以及铜雀台等建筑中都能看到和玺彩画的相貌。
和玺彩画的彩绘原理与旋子彩画类似,首先需要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根据方案选择画笔,可根据要求不同的图案选择不同尺寸的笔刷。
彩绘的重点是对于颜色的把握,对比颜色的搭配、阳刚与柔美的点面结合都要有所考虑。
绘制时需要注重色块之间的距离、数量和分布,使其呈现出明快而又和谐的效果。
苏式彩画是古代建筑彩绘技艺中的一种,又称“吴门彩画”,起源于南朝时期的苏州、杭州等地。
苏式彩画是以线描颜、点染为主要手法,注重用色淡雅、细腻,并在施工时使用金属箔和各种银丝等进行衬托。
『古建筑』梁房上的彩绘我们常说中国古建筑上“雕梁画栋”,所谓的“画栋”,大概就是指建筑上的彩绘了吧。
不管是皇家的宫殿、楼阁、庙宇,还是供人游玩的亭台、长廊、牌坊,处处都是描龙画风,各种纹饰、线条。
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中,木料很怕空气中潮气的侵蚀,于是古人开始在木料上涂刷油漆以保护木料。
开始只是单色,大概后来越画越嗨了,于是各种纹饰、图案统统被装了上去,几乎覆盖了建筑的每一寸地方,并最终形成一定的制式和规范。
在中国古代,由其是皇权思想浓重的明清时期,彩画和其他建筑构件一样,也有等级的差别。
主要分为和玺彩绘、璇子彩绘、苏式彩绘三大类。
和玺彩绘又称宫殿建筑彩绘,这种汉族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绘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梁枋上的彩绘初看是乱七八糟一片,各种花纹、线条集合成一片,其实在布局上是有明确的划分,主要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几个部分。
所有主要特点是在枋心、藻头、箍头、盒子等几个部分用龙在作纹饰,不同位置的龙也有不同的形态。
在两道枋上用龙和植物花草纹交替使用的称作龙草和玺,用在次要的殿堂梁枋上。
明清宫殿的额枋一般由上下两道枋和中间的垫板组成,在枋心、藻头、箍头上全用龙纹的叫做金龙和玺,在和玺彩绘算最高等级!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都是这种彩绘。
在两道枋上龙凤交替使用的乘坐龙凤和玺,常用在皇后出没得宫殿,比如故宫的交泰殿。
旋子彩绘旋子彩绘与和玺彩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藻头部分不画龙纹而用旋子花纹,花纹有一层层的花瓣和中间的花心组成,根据花瓣的不同形态分为勾丝咬、喜相逢等不同的类型。
旋子彩绘的使用范围很广,宫殿、楼阁、牌坊、亭子都可以看到这种彩绘,而且旋子彩绘的类别多,根据枋心图案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充分满足按封建礼制区分建筑等级的要求。
苏式彩绘在明清永乐年间从南方传到北方,主要用在园林中的亭、台、廊、榭或垂花门的额枋上。
最大特点是在两道枋和垫板上覆盖一个半圆形,称为“包袱”。
中国古建筑彩绘中国古建筑彩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彩绘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的美学观念与技艺水平,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彩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早的古代彩绘发源于战国时期的墓室壁画。
然而,真正成为一种重要建筑装饰艺术的彩绘,则是在唐朝及之后的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这些时期,彩绘技术不断演进,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主题。
中国古建筑彩绘以其鲜艳明快的颜色、精妙的构图和注重细节之处而闻名于世。
彩绘艺术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神话故事等各种元素。
这些元素在建筑上的精心布置,使整体建筑更富有生机与美感。
彩绘不仅仅是对建筑外观的装饰,它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建筑更加独特而生动。
中国古建筑彩绘中的色彩在反映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被用来象征幸福、繁荣与喜庆,而黄色则寓意着富贵与尊贵。
古建筑彩绘的色彩运用非常精细,既有明快活泼的亮色,也有柔和典雅的暗色,使整个建筑更加和谐而富有层次感。
古代彩绘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之一是工笔彩绘。
工笔彩绘强调用细腻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表现复杂的画面,它的精细程度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工笔彩绘在古代建筑彩绘中广泛运用,通过对建筑形象、人物形象的精细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高度艺术水平。
除了工笔彩绘,中国古代建筑彩绘中还有水墨彩绘和壁画等形式。
水墨彩绘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突出肌理的表现和墨在纸上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壁画则是将彩绘艺术直接应用于墙体上,通过大片的画面展现出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彩绘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很多彩绘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古代彩绘中展现的故事、神话、历史事件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横梁彩绘介绍古建横梁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绚丽多彩的颜色和精细的绘画技巧,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在中国古代,横梁彩绘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园林和寺庙等建筑中,成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梁彩绘作为一种彩绘技法,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早的横梁彩绘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宫殿建筑中,但当时的彩绘还比较简单,以几何图案和简单的纹饰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横梁彩绘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古建横梁彩绘的题材丰富多样,常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和花鸟虫鱼等为主题。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艺术家们将这些题材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横梁上。
彩绘的颜色鲜艳明亮,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在古代,横梁彩绘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
首先,需要选取高质量的木材作为横梁的材料,以确保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然后,艺术家们需要进行素描和勾线,确定好彩绘的内容和构图。
接下来,他们使用各种颜料和颜料溶剂,进行绘画。
最后,还需要进行修饰和保护,使彩绘更加耐久和美观。
横梁彩绘不仅具有装饰性的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横梁被视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建筑的安定和吉祥。
彩绘的内容也常常与吉祥祈福、美好寓意相关,如龙凤、孔雀、寿桃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古建横梁彩绘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
横梁彩绘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横梁彩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建筑的设计和装饰风格,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力。
同时,横梁彩绘的传统技法和工艺也在现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元素。
古建横梁彩绘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绚丽多彩的颜色,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目录一、彩画的起源 (1)二、彩画的发展历程 (1)三、唐代彩画 (2)1. 朱白彩画 (2)2. 关于“七朱八白” (3)3. 红绿彩画 (4)4. 五彩彩画 (6)四、宋式彩画 (8)五、清官式彩画 (10)1. 旋子彩画 (10)2. 和玺彩画 (13)3. 苏式彩画 (14)4. 清地方彩画 (14)一、彩画的起源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在柱、梁、枋等处绘制图案花纹,在美化了建筑构件的同时,增加木料防腐防蛀性能。
建筑彩画与装饰的起源大致可归结于三个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关于功能的物质需要。
涂饰面层对木结构防腐防蛀的需要,而纹样则源于生产生活中编织、金工等活动。
第二个因素是关于意义的精神需求。
如作为巫术或宗教的图腾,权力的象征,以及后来更多的关于吉祥和趣味的追求。
第三个因素是纯粹的形式需求。
出于“秩序感”和“美感”的要求,纯粹的“艺术意志”的萌发。
二、彩画的发展历程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彩画的雏形,“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
装饰纹样,夏朝就有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fu、ba”十二章纹样,并以五色绘制,以区分贵贱等级——“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
此时建筑装饰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建筑装饰类型,彩画、雕刻、绘画还杂糅不分,其中由于张挂织物和金属包镶所产生的装饰构图,在后来的装饰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后来彩画中出现的多种纺织类纹样等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秦汉时期已大规模应用,宫殿柱子上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西京赋》中描述长安建筑“彩饰纤缛,裹以藻绣,文以朱绿”。
出现了多种纹样,自然纹样,人物纹样,记事纹样,抽象纹样等。
色彩与绘制技法方面,主要是土红线条勾勒,并用青绿红黄等颜色简单凃染。
南北朝时期,此时广泛流行的彩画方式是墙面涂白,木面涂红的设色方法,“白壁丹楹”。
此时受佛教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如莲花、忍冬、火焰、宝珠、万字、神佛等。
中国古建彩绘图案【珍藏版】
编辑:蔺胥伟
在古代汉族建筑中,古建筑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而古建筑彩绘就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绘制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寿命。
接下来我们就一般欣赏美丽的图案,一边了解古建筑彩绘的知识
吧。
古建筑彩绘欣赏一
古建彩绘是我国独有,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内容丰富多彩,名目繁多,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寺庙、皇宫院落、以及大户人家的住宅中看见。
在宗教文化中这种彩绘尤其发达,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等等,可谓是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各个朝代也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古建筑彩绘欣赏二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旋子彩绘。
旋子彩绘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
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
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古建彩绘又称"旋子花”之说。
古建筑彩绘欣赏三
我们从以上的描述中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
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为简单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
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
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古建筑彩绘欣赏四
清代在明代建筑旋子彩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了规制。
无论是图案的线路、做法、设色,题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因此多年来画作工匠称旋子彩画为“规矩活”。
古建筑彩绘欣赏五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
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
草和玺之分。
古建筑彩绘欣赏六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
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绿地画降龙。
盒子中画坐龙。
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
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
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
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
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古建筑彩绘欣赏七
苏式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
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
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
唐式五彩装彩画
图案大多以红色作底,青、绿、朱、白、黑五色攒退,色彩鲜艳,以暖色为主,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布局没有三廷之分,总体效果疏朗大气。
唐式朱墨彩画
朱墨彩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一般不是用纯色,两笔起晕。
图案边缘用朱红色勾线,这是不同于五彩装和碾玉装之处。
图案以花
叶为主,多是两方连续纹样,构图翻卷折叠,起伏回旋似水波,
舒卷万千,风雅之至。
宋式五彩遍装彩画
五彩遍装是在唐代五彩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色调的一种彩画形式。
图案外缘以青、绿、朱三色叠晕,枋心内饰以五彩花纹或者五彩锦纹,一般来说,红底饰以青绿花纹,青底饰以红绿花纹,色彩相间形成对比色,认色攒退,精工
细作。
宋式碾玉装彩画
宋式碾玉装饰一种淡雅的彩画形式,比五彩遍装更加程式化。
图案花纹较规格,用色多以青绿叠晕为主,少饰朱色,底色以白色和豆绿色涂饰,外轮廓多作青绿相间叠晕,枋心内花纹多用锁纹、卷草,正心两端采用青绿叠晕,以如意头为枋心两端的外轮廓。
宋式杂间装彩画
杂间装彩画是宋式的各种彩画形式的集合式样,千变万化,没有统一规律,图案形式多样,设色五花八门,色调无常,后世清代
的海曼苏画即有此韵味。
这种形式在宋辽时期不断出现,因此取
名杂间装。
清代彩画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和玺彩画,既宫廷彩画,第二类是旋子彩画,第三类是苏式彩画,既园林彩画。
各类彩画有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的作法,比如旋子彩画,可以分为金琢墨石碾玉作,烟琢墨石碾玉作,金线大点金作,墨线大点金作,墨线小点
金作,雅伍作,等等。
清式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的最高形式,也称宫廷彩画。
金龙和玺彩画是和玺彩画的最高等级形式,各大线均沥粉贴金,青绿二色攒退,盒子、藻头、枋心均为沥粉贴金,平板枋、垫板均作龙纹片金彩
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
清式金线大点金彩画在明代彩画基础上发展成程式化的完美彩画形式,其程式化程度达到了顶峰,对图案的布局、设色题材、用金量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等级规定。
金线大点金彩画的所有锦纹枋心线一律采用双线沥粉贴金,并认色加晕,箍头作三退死箍头,盒子作龙草图案,藻头作烟琢墨行粉,旋花心等沥粉贴金,枋心沥粉片金龙或宋锦图案,平板枋降幕云,垫板红底吉祥草。
清式墨线大点金彩画
墨线大点金彩画作法基本与金线大点金彩画相同,只是所有锦枋线一律采用墨线作法,其他部位的图案内容、布局技法等项,与金线大点金相同。
墨线大点金彩画的用色、用金量适度,是旋子
彩画中较为完美的一种形式。
清苏式金线包袱彩画
苏式金线包袱彩画也称园林彩画,画面题材丰富、形式多变、色彩艳丽,常用图案有回纹、万字、联珠带、卡子、包袱等,聚锦、池子等多绘有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动物等内容。
清式金线枋心苏画
金线枋心苏画的主要特点是构建中间一廷不作包袱,而改用枋心,其他部位图案内容、布局以及工艺技法等项与包袱苏画相同。
此种彩画版面属晚清时期的枋心苏画格式。
清式宋锦苏画彩画
宋锦苏画图案以宋式锦纹为主,三廷的左右两廷除政府箍头外,全部锦纹处理,藻头中部家连个小聚锦,枋心内可绘制片金龙风
或人物、山水、翎毛、博古等。
古建彩绘
小编总结:今天的古建筑彩绘欣赏完了,大家对于中式文化中的彩绘都有了解了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更多相关资讯等你来了解。
蔺氏后裔寻根溯源交流协会提供
分享: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