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垂体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88.89%(40/45),优良率为93.33%(4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及82.23%(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的45例患者,经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行切除术治疗,嘱患者平卧位,头后仰15°~20°,术前做好相关手术准备。
术中由患者右侧鼻孔为手术入路,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患者鼻黏膜[7],辨认蝶窦开口,之后进入蝶腔,在神经内镜引导下切除蝶窦的纵横隔,在内镜下用刮匙、取瘤钳和吸引器分别切除鞍内肿瘤,术中检查是否有肿瘤组织残存并切除掉,术中注意在进行鞍内穿刺时不可伤及视神经沟和颈动脉压迹,在鞍底硬脑膜处做“十”字切口时不可超过额底硬膜与鞍隔的交界面。
术毕,上、中鼻道填塞碘仿纱条,为保持鼻腔通气,下鼻道可不填塞纱条。
术后2~3 d拔出碘伏纱条。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颅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额颞(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优”为患者接受治疗后各方面情况有明显改善,肿瘤消失;“良”为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有好转,肿瘤细胞减少;“可”为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一般;“差”为患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行经鼻蝶切除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经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术后患者改善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的操作高效、简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标签:垂体瘤;显微外科;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是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主要探讨了内镜下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
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2~75岁,平均(50.0±8.5)岁;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3.0±2.5)年。
9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尿多饮12例,视野缺损8例,向心性肥胖7例,闭经23例,颅内压增高25例,肢端肥大5例,视力下降1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检查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蝶窦及垂体CT增强扫描,垂体MR增强扫描,发现90例患者中,鞍前型蝶窦15例,鞍型蝶窦为75例;平坦型鞍底为25例,球型鞍底为65例,其中,肿瘤最大径4 cm者27例。
1.3 内分泌学检查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内分泌学检查,其中生长激素升高者15例,部份垂体功能低下者30例,皮质醇升高者25例,血泌乳素升高者20例。
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研究目的探析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创伤面积小、手术时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垂体瘤患者进行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还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标签:垂体瘤;神经内镜;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主要指的是出现在垂体的后叶、前叶以及颅咽管部位的一种良性肿瘤,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学习能力、生长发育、工作能力以及生育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1]。
传统手术及显微镜下经鼻谍垂体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等缺点,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
本文重点探讨了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中1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8.76±10.23)岁,病程2~40个月,平均病程为(21.6±6.3)个月;观察组中1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38.92±10.41)岁,病程3~41个月,平均病程为(21.8±6.4)个月。
两组患者的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前,按照常规方法对铺巾和手术台进行消毒,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
分析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并总结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垂体瘤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27例病情改善,对照组32例患者中18例病情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36例患者中28例肿瘤体积大小改善,占总数77.8%,对照组32例患者中20例体积改善,占患者数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可准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避免误伤、并发症少。
标签: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瘤;疗效;体会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25~50岁,其发病率为颅内肿瘤的15%左右[1]。
目前,手术是治疗垂体瘤(除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方法,手术方法主要为经鼻碟窦、开颅两种入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此项技术安全、操作简单、疗效好,深受患者信赖[2]。
本文就我院应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取得的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均符合垂体瘤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及视野改变、乏力、头痛、泌乳、停经、面容改变、肢端肥大、阳痿、性欲减退;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29.6±3.1)岁;病程为20d~3年。
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28.9±3.5)岁;病程为22d~4年。
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3cm者4例,(2~3)cm者8例,(1~2)cm者14例,3cm者3例,(2~3)cm者7例,(1~2)cm者12例,<1cm者10例。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在垂体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6例,参考抽签法和入院时间,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颅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周期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肿瘤复发率为4.6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07%,肿瘤复发率为23.25%,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即P<0.05。
结论:对垂体瘤患者行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此外,还能减少患者肿瘤复发的可能,为患者创造较好的预后条件。
关键词:垂体瘤;全麻;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效果垂体瘤作为颅内肿瘤之一,多发于颅咽管上皮、垂体前后叶残余细胞,临床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放射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
其中手术疗法主要有两种术式,分别为经颅切除术、经鼻蝶入路切除术[1-2]。
本次为了探究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择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6例,分别施以经颅切除术和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MRI、CT检查,确诊为垂体瘤,且不存在麻醉药物过敏、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
参考抽签法+入院时间,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包括30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平均为(36.78±3.34)岁;观察组患者中包括3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平均为(35.67±2.87)岁。
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7T02:17:33.27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闫齐齐申强通讯作者[导读]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闫齐齐申强通讯作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延吉133000)【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作用。
方法:选出2020.12——2021.12临床收诊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者共计50名,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
常规组应用显微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临床手术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下神经内镜应用效果更佳,可保障术式安全性提升,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神经内镜;显微镜;效果垂体腺作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为垂体前叶细胞的异常分化,发病率约为10%。
患者发病后常见临床症状为垂体激素、垂体等分泌亢进,针对此病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微创技术,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创伤低、术中出血量可控,能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手术操作入口于鼻内不会破坏患者面部美观度,可彻底清除肿瘤组织,依据神经内镜辅助施以治疗可最大化控制脑组织损伤,术式时间短、并发症少,相较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视野更良好,可为医生构建术野立体性,操作简单[1]。
在神经导航发展良好当下术式定位精准。
基于此,本统计围绕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神经内镜使用成效进行统计,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0.12——2021.12选择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患者50名,随机分组法下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显微镜、神经内镜。
常规组:男13名、女12名,年龄30-72岁。
实验组男14名、女11名,年龄30-70岁。
垂体瘤实施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期间的60 例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观察一到两年,了解术后的治疗情况。
结果:在这60 例患者当中,37 例进行了肿瘤全切,19 例进行了次全切,4 例进行了部分切除。
在随后的观察中只有5 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并在随后的治疗中得到了痊愈。
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手术简单、伤害性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概率比较底,是一种值得推广切除垂体瘤的手术。
【关键词】垂体瘤;内镜;鼻蝶;低钠血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6-01The implement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endoscope assisted by nasal surgery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djustment into the roadCui-xiang wang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utside a family Henan shangqiu, 476100)[Abstract ]Objective: Efficacy transsphenoidal rout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assisted. Methods: This study of 60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xtracted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4 during the clinical data endoscopic assisted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tumor resection, and patients observed one to two years to lear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Results: Among these 60 patients, 37 caseshad total resection, subtotal were 19 cases, 4 cases had partial resection. Postoperative hyponatremia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subsequent five patients, and has been recovered in the subsequent therapy. Conclusion: Assisted 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for pituitary tumor surgery has a clear vision, a simple surgery, injury of small, quick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postoperative hyponatremia appear more at the end, is a worthy hypophysectomized tumor surgery.[Keyword] Pituitary tumor; endoscopy; transsphenoidal; hyponatremia由于垂体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且很难使用药物治愈,所以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1, 2]。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评估与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及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当中未出现意外情况,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鼻漏的情况,接受对应治疗后症状消失,且未出现复发情况。
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情况良好,该护理模式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垂体瘤;鼻内镜;综合护理;鼻蝶;切除术脑垂体瘤是临床中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发病的部位为腺垂体,该类型患者可占到颅内肿瘤患者的8%—15%之间[1]。
针对脑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手术是效果较为确切的一种治疗方式,且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较为广泛[2]。
在患者的微创治疗当中,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治疗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不易出现严重瘢痕等优点[3]。
而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也十分关键[4]。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选择应用综合护理方案,现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当中选择50例脑垂体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患者的年龄为22—51岁。
本次实验的内容符合临床相关部门的要求,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MRI检查后确诊,且病理诊断证实为垂体瘤,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等。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医生需要利用内镜沿着鼻道,将肾上腺素盐水脑棉条填塞到患者的鼻腔,收缩鼻粘膜蝶筛隐窝部位,在中鼻甲与鼻中隔间找到碟筛隐窝及蝶窦的开口,用剥离子切开分离鼻中隔粘膜,断离鼻中隔根部,确保蝶窦前壁完全显露,沿着患者蝶窦的靠口部位进行骨窗开放处理,骨窗大小为2㎝×2㎝,之后利用咬骨钳将蝶窦骨骼咬除,充分暴露鞍底。
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否能有效对垂体瘤进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共78例,随机将78例垂体瘤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其中一组垂体瘤患者通过传统经颅手术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垂体瘤患者则通过经鼻蝶入路手术进行对比治疗, 设定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垂体瘤患者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数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垂体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7/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观察组垂体瘤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6%(29/39).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手术能够有效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手术;开颅手术;垂体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88-02垂体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还有可能严重损害其脏器组织[1].因此,我院开展本次的临床治疗试验,来探究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共78例,随机将78例垂体瘤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39例. 对其中一组垂体瘤患者通过传统经颅手术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24例男性,15例女性,39例垂体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72±6.13) 岁,平均病程为(2.85±1.16)年. 另一组垂体瘤患者则通过经鼻蝶入路手术进行对比治疗,设定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有23例男性,16例女性,39例垂体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54±6.37)岁,平均病程为(2.61±1.32)年. 两组垂体瘤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数据差异,均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可求得P>0.05,能够判定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1.2治疗方法对照组通过传统经颅手术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即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对其单侧翼点进行入路,并通过显微镜的辅助对其外侧裂暴露部分进行详细观测,并找到侧裂的池蛛网膜进行剪开,放出脑脊液[2].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垂体瘤进行充分的暴露,对其血管以及周围组织进行分析,并予以切除,切除完成后,将患者瘤腔冲洗干净,及时进行止血的处理. 观察组则通过经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取患者仰卧位,保证患者颈部向后有轻微的伸展.在手术入路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清洁,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操作.清洁的同时,可以对患者鼻前庭处注射利多卡因或者肾上腺素,对其鼻腔进行扩大,刺激收缩双侧鼻腔黏膜,避免手术时患者发生出血.确认垂体瘤患者的蝶窦,并进行开口的操作,在制作切口的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磨钻磨削骨质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扩大,并避免损伤患者颈内动脉、神经等重要结构.在内镜的辅助下,对患者肿瘤及其垂体组织进行仔细的辨认,并在确认后通过细吸引器、垂体瘤钳以及环形刮匙对患者的肿瘤及其垂体组织进行切除.所有工作完成后,冲洗瘤腔,及时止血.1.3评价指标对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当上述四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均明显更低时,能够判定治疗效果越显著.对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所得数据,求出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低血钾症、脑脊液漏、低血钠症、蝶窦囊肿以及鼻中隔穿孔.当并发症发生率数值越低时,治疗效果越显著. 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大类.当垂体瘤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视力障碍、头痛以及闭经,且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时, 可判定为显效;当垂体瘤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仅伴有轻微视力障碍、头痛以及闭经,且激素水平趋于正常时,可判定为有效;当垂体瘤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伴有严重视力障碍、头痛以及闭经,且激素水平异常时,则视为无效[3].对两组垂体瘤患者的疗效显效、有效例数进行统计,计算出相应的疗效总有效率,当疗效总有效率数值越高时,治疗效果越显著.1.4数据处理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接受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总有效率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当有P<0.05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垂体瘤患者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数值,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包的计算,可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数据,详见表1.表1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数据观察组垂体瘤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6%(29/39),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可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各项疗效对比数据,详见表3.3讨论垂体瘤临床压迫结构的不同,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内分泌紊乱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制约其日常生活质量.临床常通过手术的方式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垂体功能进行保护,同时消除内分泌紊乱以及神经组织压迫的现象[4].本文主要是对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研究. 传统经颅手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但其在操作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有较大可能对垂体瘤周围重要血管以及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加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5].由于传统经颅手术的切口较大,在手术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大的出血量,在延长手术时间的同时,也会增加术后的恢复时间.表3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各项疗效对比数据经鼻蝶入路手术与传统经颅手术相比,能够有效对垂体瘤患者的鼻腔结构进行保护,并在内镜的辅助下,保证医护人员手术治疗视野的清晰,结合患者鼻腔黏膜收缩以及鼻腔自然空间,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手术通路的扩张,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鼻中隔骨折的现象[6].另外,经鼻蝶入路手术在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时,仅需制作较小的切口,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在术后的预后期,加速了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而言之,通过经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数值,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张少伟,牛光明,苏芳忠等.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并发症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9):2954-2956. [2]徐钰,肖群根,刘胜文等.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45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3):358-360. [3]孙昭胜,毛建辉,相毅等.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4):376-379. [4]周涛,魏少波,孟祥辉等.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43-1446. [5]郑文键,李维平,纪涛等.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6):609-613. [6]王雷,李俊,陈文等.经鼻蝶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垂体瘤2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83-2284.。
47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 年 8月 A 第 4 卷第 22 期Aug. A 2016 V ol. 4 No. 22处理。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可对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处于可控范围,通过有效的监测,能够降低对患者心血管的影响。
参考文献[1]林荣繁.免气腹与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2014,9(02):136-140.[2] 舒 华.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2,13(08):1212-1214.[3]史永莉,梁振宇.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27).本文编辑:刘欣悦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廖 鑫(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摘要】目的 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给予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优良率为97.73%;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少,其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治疗垂体瘤患者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创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47.02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的颅内鞍区肿瘤,该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发生于男性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给予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优良率为97.73%;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少,其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垂体瘤患者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创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的颅内鞍区肿瘤,该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发生于男性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为了提高质量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有研究表明,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笔者经过对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展开分析,以不同的救治方法分组,然后对其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5.3±6.2)岁;临床表现:肢断肥大患者8例,阳萎患者5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17例,性欲减退患者14例。
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6.7±5.8)岁;临床表现:肢端肥大患者7例,阳萎患者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21例,性欲减退患者12例。
全部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检查,排除有严重心脏病肺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颅手术治疗,经额下、额颞入路开展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首先让患者平卧、头后仰,通常角度要控制在15°~20°,并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经患者的右侧鼻孔入路,取其肾上腺素棉片来收缩患者鼻粘膜,确定好蝶窦开口即可进入蝶腔,在神经内
镜的引导下,切除经蝶的纵横隔,然后取刮匙在内镜引导下切除鞍内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肿瘤组织已经彻底切除、以及无残留组织,而且穿刺鞍内时,要保护好患者视神经沟、颈动脉压迹,并在鞍底硬脑膜的位置作十字切口,同时确保切口不能够超出鞍隔、额底硬膜的交界处。
手术结束后,应采用碘仿纱条来填塞患者上中鼻道,维持下鼻道正常通气,术后3天即可取出碘仿纱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差情况。
优:患者病灶已消失,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良:患者病灶细胞数减少许多,病情有所好转;差: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现象。
然后对两组患者优良率进行比较,优良率=优率+良率。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腺瘤切除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差分别为5例、30例、9例,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差分别为18例、25例、1例,优良率为97.7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腺瘤切除率比较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也长于观察组,且观察组的腺瘤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 讨论
垂体瘤是一种良性的鞍区肿瘤,该疾病多发于垂体前叶,主要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障碍,或出现阳痿、肢端肥大、性欲减退等现象[3]。
近年来,该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手术治疗来消除垂体瘤所引起的占位性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4]。
然而选择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应用于垂体瘤中效率显著。
该手术方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令广大人们十分满意,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
除术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清除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还能够有效保护患者垂体功能,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达到预防病灶复发的作用[5]。
有效开阔了手术的视野,并在手术中出血量较少。
此外,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而且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果,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6]。
因此,该手术方式治疗垂体瘤患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本文笔者为了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对我院88例垂体瘤患者展开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依此为97.73%、79.55%;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的少,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为93.18%,对照组腺瘤切除率为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垂体瘤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效果突出,其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恢复快,而且其手术出血量小,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永刚,张诚,黄啸元,等.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07(15):951-955.
[2] 彭羽,吴运春,蓝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04(6):495-497.
[3] SYEDA QUDSIA AMJAD,刘青林,贾德泽,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04(22):273-276.
[4] 王勇,吴冲,张洪亮,等.神经内镜下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04(7):265-268,273.
[5] 吴升祥,张国龙,张磊,等.内镜下经鼻蝶入路二次手术治疗复发垂体瘤245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10(11):958-961.
[6] 周凯,张庭荣,范雁东,等.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02(2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