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3-4 第四节 毛管力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三节油藏岩石的毛管力一.名词解释1.毛细管压力Pc(capillary pressure):2.贾敏效应(Jamin effect):3.毛细管滞后(capillary hysteresis):P(threshold pressure):4.阈压T5.润湿指数W(wettability index):6.J函数(j-function):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毛管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愈高,则主要孔道半径愈大。
()2.两相流动时,并联孔道中较大孔道的流速一定大于较小孔道的流速。
()3.自吸过程毛管力一定大于驱替过程。
()4.同一油藏中油气过渡带高度大于油水过渡带高度。
()5.毛管力曲线上中间平缓段愈长,则毛细孔组成愈均匀。
()6.毛细管插入非湿相流体中,毛细液面将上升。
()三.选择题1.毛管中两相弯曲界面所形成的毛细管力方向应指向。
A.湿相一侧B.非湿相一侧C.管壁D.沿曲面切线( )2.有A,B两根等直径玻璃毛管,A管直接插入盛水烧杯中,稳定后A管内外的水面高差为ha,B管先装满水后再插入上述烧杯中,稳定后B管内外的水面高差为hb,那么ha与hb的关系为A.ha>hbB.ha<hbC.ha=hbD.不确定( )3.岩石毛管力与油水过度带厚度成,与岩石平均孔径成。
A.正比,正比B.正比,反比C.反比,正比D.反比,反比( )4.毛管力曲线测定方法中,是一种经典方法,测定速度最快。
A.压汞法,半渗法B.离心法,半渗法C.半渗法,离心法D.半渗法,压汞法( )5.毛管压力曲线上中值毛管力P愈大,则岩石孔隙愈偏,岩石综合物性愈c50A.粗,好B. 粗,差C.细,好D. 细,差( )6.将一根玻璃毛管插入盛油的烧杯中,则毛细管中液面将A.上升B.下降C.不变化D.不确定 ( )7.表征分选差歪度略细喉道的图是_____。
( )8.毛管力曲线上中值毛管力P是指的毛管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油气井考研内部题库《油层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phys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48,实验学时84、学分:35、先修课程:石油地质、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及相关专业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杜建芬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0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好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保护储层技术、天然气工程、提高采收率等的非常关键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有关储层岩石和储层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多相流体在储层岩石中的基本渗流机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油层物理相应的实验技能,包括各种物性参数的实验测定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2学时)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学科发展概况二、研究对象三、研究内容四、研究目的五、研究方法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七、参考书●教学要求:了解油层物理的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明确学习目和方法。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3学时)一、岩石的粒度组成二、岩石的比面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4学时)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二、岩石的孔隙度三、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六、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三、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第四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3学时)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五、岩石渗透率的估算第五节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1学时)一、岩石物性参数的算术平均法二、岩石物性参数的加权平均法三、岩石物性参数的渗流方程平均法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自学)一、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二、储层岩石的导电性三、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四、储层岩石的放射性第七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2学时)一、胶结物及胶结类型二、胶结物中的敏感性矿物三、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明确储层岩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各种岩石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明确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hysical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Reservoir课程编码: 02109135学分:3.5 参考学时: 42上机学时: 0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等。
大纲执笔人: 李爱芬张志英系(教研室)主任:苏玉亮一、课程目标油层物理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油藏流体、岩石、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物性及其确定方法、提高油藏采收率机理,了解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油气田开发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油层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分为汉语和英语两种课本(内容相同)和汉语、双语两种授课方式。
其先修课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石油地质、化学原理Ⅰ、化学原理Ⅱ和传热学等,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油田实际,要求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叫简单的油藏实际问题,掌握确定油藏岩石及流体的物性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绪论1学时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油层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13学时本章重点难点:相图、相态方程及应用、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油气分离、天然气及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及应用。
1、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3学时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商品性质及分类方法;单组分、双组分及多组分烃的相图特征及应用;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等温反常凝析现象。
2、油气体系中的气-液溶解与分离4学时亨利定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及其影响因素;相态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油气分离方式及多级分离计算。
3、天然气的高压物性3学时天然气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天然气的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密度;理想、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的确定;等温压缩系数,体积系数,高、低压下天然气粘度的特点及确定方法。
毛管力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压汞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结构;2. 掌握毛管力曲线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岩石的孔隙结构极其复杂,可以看做一系列相互连通的毛细管网络。
汞不润湿岩石空隙,在外加压力作用下,汞客服毛管力可进入岩石空隙。
随压力增加,汞依次由大到小进入岩石孔隙,岩心中的汞饱和度不断增加。
注入压力与岩心中共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即为毛管力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毛管力曲线1-压汞曲线;2-退工曲线三、实验流程图2 压汞仪流程图1-指针手柄;2-汞杯升降手柄;3-汞杯;4-补汞阀;5-抽空阀;6-岩心室;7-岩心室阀;8-隔离阀;9-汞体积测量管;10-压差传感器;11-校正阀;12-压力阀;13-截止阀1;14-截止阀2;15-截止阀3;16-酒精容器;17-进液阀;18-高压计量泵;19-真空表;20-放空阀;21-真空阀;22-真空泵四、实验操作步骤1. 装岩心、抽真空:将岩样放入岩心室,关紧岩心室,关闭岩心室阀,打开抽空阀,关闭真空泵放空阀;打开真空泵电源,抽空15~20min;2. 充汞:打开岩心室阀,打开补汞阀,调整汞杯高度,使汞杯液面至抽空阀的距离H与当前大气压力下的汞柱高度(约760mm)相符;打开隔离阀,重新调整汞杯高度,此时压差传感器输出值为28.00~35.00cm之间;关闭抽空阀,关真空泵电源,打开真空泵放空阀,关闭补压阀;3. 进汞、退汞实验:关闭高压计量泵进液阀,调整计量泵,使最小量程压力表为零;按设定压力逐级进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高设定压力;按设定压力逐级退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低设定压力;4. 结束实验:打开高压计量泵进液阀,关闭隔离阀;打开补汞阀,打开抽空阀;打开岩心室。
取出废岩心,关紧岩心室,关闭抽空阀;清理台面汞珠。
注意:进泵时,压力由小到大,当压力达到压力表量程的2/3时,关闭相应的压力表;退泵时,压力降到高压表量程的1/3以下并在下一级压力表的量程范围内时,才能将下一级压力表打开。
第三章油层物理基础第三章油层物理基础§3-1储层流体的组成及其物理性质⼀、⽯油的组成及其物理性质⽯油是⼀种以液体形式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中的可燃性有机矿产之⼀。
从直观上看,它表现为⽐⽔稠但⽐⽔轻的油脂状液体,多呈褐⿊⾊;化学上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复杂的混合物。
液态⽯油中通常溶有相当数量的⽓态烃和固态烃,还有极少量的悬浮物。
因此,⽯油没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常数。
(⼀)⽯油的组成1.⽯油的元素组成⽯油没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因⽽也就没有确定的元素组成。
⽯油尽管是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元素组成却局限在较窄的变化范围之内,碳(C)、氢(H)占绝对优势。
根据对世界各地油⽥⽯油化学分析资料统计,⽯油中含碳量在80%~88%,含氢量在10%~14%,碳、氢含量的总和⼤于95%,⽯油的碳氢⽐(C/H)介于5.9~8.5之间。
碳、氢两元素在⽯油中组成各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即烃类存在,它是⽯油组成的总体。
⽯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O)、氮(N)、硫(S)等元素,⼀般它们总量不超过l%,个别油⽥可达5%~7%,这些元素在⽯油中多构成⾮烃有机化合物。
它们含量虽少,但对⽯油质量有⼀定影响,如⽯油中含硫则具有腐蚀性,且降低⽯油的品质。
除上述元素外,在⽯油成分中还发现有30余种微量元素。
但含量较少。
其中以钒(V)、镍(Ni)为主,约占微量元素的50%~70%。
因此,在⽯油残渣中提炼某些稀有元素,是⼀个值得注意的领域。
2.⽯油的烃类组成从有机化学⾓度来讲,凡是仅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族烃、环烷族烃和芳⾹族烃。
3.⽯油的组分组成根据⽯油中不同的物质对某些介质有不同的吸附性和溶解性,将⽯油分为四种组分。
(1)油质:油质是由烃类(⼏乎全部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淡⾊油脂状液体,荧光反应为浅蓝⾊,它能溶解于⽯油醚中,但不能被硅胶吸附。
油质是⽯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含油量约为65%⼀100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