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60.01 KB
- 文档页数:8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影视摄影基础知识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9.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10.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11.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
后者的表现力没有力量。
电影拍摄知识点梳理电影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梳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1. 剧本创作剧本是电影拍摄的基础,它包含着故事情节、对白、场景等要素。
剧本应该具备吸引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角色塑造和流畅的对白。
在创作剧本时,需要注意情节的逻辑性和可行性,以及角色的可信度和成长性。
2. 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角色设定是指将剧本中的角色形象化,包括年龄、性格、外貌等要素。
演员选择是将角色与具体的演员对应起来。
在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时,需要考虑角色与演员的匹配度和表演能力。
好的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能够提升电影的观赏度。
3. 拍摄计划和场景布置拍摄计划是指在拍摄过程中,按照剧本和时间顺序,合理安排每个场景的拍摄顺序和时间。
场景布置是指根据剧情要求,将场景搭建或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
在拍摄计划和场景布置时,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场景的真实性和美观度。
4. 摄影和灯光摄影是指通过摄像机将场景转化为影像的过程。
摄影需要考虑画面的构图、角度、镜头运动等因素,以及画面的色彩和质感。
灯光是指为了使画面更加真实和有表现力,而对场景进行合理的光线设置。
摄影和灯光是影响电影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5. 剪辑和特效剪辑是指将拍摄好的影像素材按照剧情顺序进行编辑和组合的过程。
剪辑需要考虑情节的连贯性和紧凑度,以及画面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特效是指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在拍摄过程中无法实现的画面效果。
剪辑和特效是电影制作中后期工作的重要环节。
6. 音效和配乐音效是指在电影中运用声音效果来增强画面的观赏感和氛围。
配乐是指为电影创作原创音乐或选用已有的音乐作品,以丰富电影的情感和节奏。
音效和配乐是电影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手段,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体验。
7.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指在拍摄完成后,对影像、音效和特效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后期制作包括调色、调音、混音等环节,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和设备完成。
电影拍摄剪辑知识点总结电影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和娱乐媒介。
在现代社会,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电影拍摄和剪辑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电影拍摄和剪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拍摄知识点总结1. 摄影基础摄影是电影拍摄的基础,摄影师需要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如构图、光影、焦距等,来实现影片的美学效果和情感表达。
2. 摄像机摄像机是电影拍摄的工具,摄影师需要了解摄像机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摄像机进行拍摄。
3. 摄影技术摄影技术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快门速度、曝光、白平衡、对焦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实现特定的拍摄效果。
4. 镜头运用镜头是电影镜头的关键,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以及如何使用镜头表达故事和情感。
5. 摄影语言摄影语言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运用的一系列视觉元素和语言表达手法,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等,用以传达影片的思想和情感。
6. 拍摄流程拍摄流程是指影片拍摄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拍摄调度、现场拍摄、后期整理等环节,摄影师需要了解并参与其中的各项工作。
7. 剧本理解摄影师需要理解剧本的意图和情感表达,以便根据剧情需求来拍摄影片。
8. 拍摄素材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本需求来收集各种拍摄素材,包括场景、道具、演员、服装等,以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拍摄技巧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如运用轨迹镜头、运动镜头、特写镜头等,来呈现影片所需的画面效果。
10. 摄影心得摄影师需要总结自己的拍摄经验,积累摄影心得和技巧,以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
二、剪辑知识点总结1. 剪辑基础剪辑是电影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剪辑师需要掌握剪辑的基础知识,如剪辑理论、剪辑软件的使用等。
2. 剪辑软件剪辑软件是剪辑师进行剪辑工作的工具,剪辑师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剪辑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剪辑技术剪辑技术是剪辑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视频剪辑、音频剪辑、特效制作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实现影片的剪辑目标。
电影摄影入门知识总结>>景深和焦距什么是景深? 焦距的划分>>镜头的分类景别的概念看电影美图,学镜头分类>>拍摄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分类 拍摄角度的妙用>>构图的方法构图:平衡,不平衡? 构图技巧总结>>镜头的运动简析镜头运动的种类 用镜头运动影响观众的心情看希区柯克如何利用运动的镜头>>景深和焦距什么是景深?景深(depth of field)指的是摄影机所拍摄的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距离。
景深会因为光圈、镜头焦距、摄影机和主体间的距离而有所改变。
镜头焦距越长,光圈开得越大,景深就越浅。
广角镜头(短焦镜头)就比望远镜头(长焦镜头)有较深的景深。
一般来说,物体越靠近摄影机,景深也就越浅。
《天才雷普利》剧照如果在摄影机前站成直线,距离不同的两位演员,有时就必须重新对焦,使这两个演员都一样清晰锐利。
这并不意味着将焦点对到这两个人的中间位置,而是要把焦点对在前面主体背后,到两人距离的三分之一处。
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前面三分之一和背后三分之二区域,都会是清楚的(如下图)。
景深的“三分之一原则”焦距也会影响景深,因为广角镜头有比望远镜头看起来更自然的景深。
广角镜头可用来拍摄广阔、有深度的场景。
光圈越小(也就是数字越大),景深也就越深。
f/22的光圈,比起f/2.8的光圈,有着更深的景深表现。
这个特性,可以通过聚焦画框中的某些特定物体而使之成为被强调的对象。
大部分镜头制造厂和诸如《美国电影摄影师手册》(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Manual)这样的出版物都会出版有景深表,可在不同情形、不同焦距时,告诉你景深的程度如何。
所以也不难看出,镜头多样的特性,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
有时并不容易记起你发现的最佳组合,但有电脑程序可以帮你记住焦距、光圈、焦点,并在日后重新调出使用,这在应对不同日期要重拍同一场景,或演员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需在不同日期拍摄的状况时,可说是相当有用的。
电影摄影知识点总结电影摄影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整体感受和认知。
一部电影的画面质量、色彩搭配、光影效果以及镜头运动等都是由电影摄影师和摄影团队来决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电影摄影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摄影机械、光影效果、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
一、摄影机械1. 摄影机种类在电影摄影中,常用的摄影机种类有电影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手机摄像头。
每种摄影机都有其特点和用途,摄影师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摄影机种类。
2. 镜头选择镜头是影响电影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电影摄影中使用的镜头种类有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特殊效果镜头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3.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和变化,它可以通过手持摄影、运动摄影和云台摄影等方式来实现。
镜头运动对电影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态感有重要影响,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镜头运动方式。
4. 摄影机设置在电影摄影中,摄影机的曝光、焦距、快门速度和白平衡等参数对画面效果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熟练掌握摄影机的设置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光影效果1. 光源选择在电影摄影中,光源的选择对于画面的明暗、色彩和质感都有重要影响。
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然光、人工光和特殊光源来实现理想的光影效果。
2. 灯光设置灯光设置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主光、补光、背光和特殊效果灯光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明暗和质感。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灯光,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
3.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电影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滤镜、灯光和后期调色等方式来实现画面的色彩效果。
摄影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三、剪辑和后期制作1. 剪辑原理剪辑是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剪接、特效和音效等手段来实现画面的流畅和连贯。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
1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
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像。
(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c。
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的就少.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
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
电影制作基础摄影技术与拍摄要点近年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电影制作感兴趣。
作为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摄影技术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影制作基础摄影技术与拍摄要点,希望能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一、摄影基础知识在进入拍摄前,了解一些摄影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相机的使用是基本功,要熟悉相机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掌握曝光、对焦、快门速度等基本参数的调整。
其次,要理解光线对画面的影响,学会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等不同光源创造出理想的画面效果。
最后,了解构图原则,掌握多种构图技巧,如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等,以提升画面的艺术感。
二、摄影语言与表达电影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语言与表达来传递情感和讲述故事。
一是要学会运用合适的镜头语言,如广角镜和长焦镜头等,根据需要突出画面中的主题或感观效果。
二是要善于运用光影对比和色彩搭配,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效果。
三是要运用摄影手法和技巧,如运动拍摄、变焦拍摄等,来增加画面的动态感和节奏感。
三、拍摄要点1. 剧本解读:在拍摄前,认真阅读和理解剧本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拍摄要点,并将故事呈现得更加生动有力。
2. 场景选取:根据剧情需要,合理选择拍摄场景。
同时,在拍摄现场要注意场景的布置和装饰,确保背景与故事情节相符,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 摄像机运动: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对整个电影画面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摄像机的移动、追踪、稳定等手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
4. 光线控制:不同的光线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合理控制光线对于营造气氛和突出重点非常重要。
学习使用反光板、灯光设备等辅助工具,灵活运用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5. 合理运用特殊效果:特效在电影制作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模糊效果、旋转效果等。
但要注意使用特效要符合故事的需要,不能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观众对故事的沉浸感。
影视摄影创作知识点总结1.色彩理论色彩在影视摄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塑造角色等。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等概念。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比如对比色、类比色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适用色彩方案。
2.光影原理光影是影视摄影的灵魂,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对画面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光影的原理,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物体表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光源使用技巧,比如补光、逆光、柔光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光影处理方案。
3.构图技巧构图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画面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摄影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比如视觉中心、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构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和动态感,以便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4.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使用技巧,比如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等,以及它们对画面深度、透视、畸变等影响。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镜头语言,比如特写、中景、远景等,以及它们在表达角色情感和推进故事情节中的应用。
5.摄影设备良好的摄影设备是影视摄影的基础,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和表现效果。
因此,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摄影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滑轨、云台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摄影设备的使用技巧和维护方法,以确保影片的拍摄效果和工作效率。
6.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表现效果和艺术价值。
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后期制作工具,包括调色软件、剪辑软件、特效软件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电影拍摄技巧的实用知识点电影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大量观众的追捧。
而一个成功的电影离不开精湛的拍摄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电影拍摄的实用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艺术。
1. 剧本和故事结构:电影的基石是剧本,良好的剧本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心,为整个电影提供稳定的支撑。
编写剧本时,需要注重故事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
语言简洁明了,情节扣人心弦,是一个优秀剧本的标志。
2. 摄影技巧:摄影是电影的核心。
摄影师通过运用不同的光线、色彩和构图手法来展现电影的视觉美感。
一部电影的氛围和情绪往往通过摄影的表达来激发观众的感受。
例如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彩来突出主题,或采用特定的摄像机运动方式来增强紧张感等。
3. 音效设计:音效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电影情境中。
合理运用音效,包括环境音、音乐和特效音,能够让电影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音效与画面的协调也是一门艺术,通过音效的处理,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冲击感。
4. 剪辑和后期制作:剪辑是将拍摄好的素材剪辑成一部完整的电影的过程。
剪辑师通过选择合适的镜头、调整画面节奏和连贯性,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和吸引人。
后期制作则是对影片进行特效、音频处理、调色等工作的阶段,通过后期制作,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视听效果。
5. 演员表演技巧:演员的表演是电影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
演员需要准确地理解角色,通过表情、动作、台词等去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和演员的默契配合也是关键因素,导演要引导演员理解角色、把握情感,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6. 场景和布景:电影的场景和布景对于表达故事背景和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场景和布景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电影的世界中。
如何选择恰当的场景和布景,需要考虑故事所需的环境氛围和角色特点,从而使电影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7. 数码特效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中的数码特效越来越重要。
问题:数字影院有几种标准?有什么特点?答:从高到底分为4K,2k,1.3k,0.8k。
区别:4K(数字机分辩率为4096×2160 825万像素)是最高端,大城市都极少。
并且4K可以同步的电影,2K都有。
4K的设备只有在20米以上宽的银幕上才能看出与2K的效果差距。
2K(数字机分辩率为2048×1080 221万像素)是国际标准机。
1.3K(数字机分辩率为1280×1024 131万像素)是国家标准机。
0.8K(数字机分辩率为1024×768 78.6万像素)是农村放映机。
问题:什么是1.3K?什么是2K? 什么是4K?有什么区别?1.3K到底能不能放进口片?答:这是分辨率。
1.3K标准是国内标准。
2K是国际标准。
区别:1.3k国产电影基本同步,进口片包括港片(合拍算国产)2K则可以放分帐大片。
电影全球同步(只要国家引进^_^)1.3K分账片放不了,买断片可以放的。
放不了分账片,是由于版权,芯片级的硬件限制。
北美地区如火如荼的4K电影,在中国还处于高端,普及率还很低。
但是属于未来主流。
问题:什么是分账片?什么是买断片?答:1、分账片: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特点:1.与北美同步上映,2.制作精良,视觉效果震撼,3.好莱坞制作4.明星阵容强大,导演与投资势力雄厚。
2、特殊分账:即分账片的特殊形式。
如某片在中国在商定票房内取得的票房,则使用一定数额一次买断,当影片在中国票房超过此票房,则采用分账的形式。
此种影片发行介乎于买断片于分账片之间的新形势。
3、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买断片)是国内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进口影片类型,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
批片名称的由来,由于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所以被称为“批片”“P片”进口买断片大致有以下特点:1.内地晚于北美上映超过半年。
电影行业影视摄影技术(知识点)在电影行业中,影视摄影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摄影师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创造出令人绝倒的画面,使观众沉浸于电影的世界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影行业中常见的影视摄影技术知识点,包括摄影机的运动方式、镜头的使用以及灯光技术的应用等。
一、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对画面的表现力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摄影机运动方式:1. 平稳跟随:摄影机随着被拍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平稳移动,保持画面的稳定性,使观众可以感受到物体的动态性。
2. 倾斜运动:通过将摄影机的镜头倾斜,可以制造一种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如高低视角的切换,使观众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3. 近景远离:通过缓慢拉远或推近摄影机的镜头,可以改变画面的焦距,营造出迷人的景深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4. 旋转运动:通过旋转摄影机的镜头,可以使画面呈现出循环或连续旋转的效果,给人以时空错乱的印象。
二、镜头的使用镜头是影视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适合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镜头和它们的应用:1. 广角镜头:适用于拍摄宽广的场景,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环境细节,具有视觉冲击力,常用于拍摄开放的自然风光。
2. 长焦镜头:通过拉近镜头焦距,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拍摄得更为清晰和放大,常用于远景拍摄或追逐场景中,能够凸显被拍摄物体的细节。
3. 鱼眼镜头:具有极广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大范围的画面,常用于拍摄狭小空间或需要夸张视觉效果的场景。
4. 定焦镜头:焦距固定,能够提供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光线透过能力,常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或需要精确对焦的场景。
三、灯光技术的应用灯光是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摄影中起着塑造画面氛围、烘托角色情感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灯光技术的应用:1. 主光:用于照亮被拍摄物体的主要部分,通常来自一定角度的强烈光源,能够突出人物的造型和特征。
2. 副光:用于补充主光,弥补主光照射不到的部分。
(完整版)电影的基本知识电影的基本知识1. 电影的定义和特点电影是指通过摄影技术和声音技术将故事、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
电影的特点包括:影像表现力强、声音重要、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可重复播放等。
2. 电影的历史电影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默片时代,随后出现有声电影等技术的发展。
电影在20世纪成为流行的娱乐形式,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
3. 电影的分类电影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电影类型(喜剧、爱情、动作等)、制作地区(美国电影、欧洲电影等)、电影风格(实验电影、商业电影等)等。
4. 电影制作的流程电影制作包括剧本创作、选角、摄影、音乐等环节。
制作团队通常由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5. 电影的影响力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电影可以传递情感、启发思考、传达价值观等,并对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6. 电影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可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提供娱乐,同时也是一种表达个人创造力和观点的平台。
7. 电影的观影技巧观影时,可以通过观察影像、听取声音、分析剧情等方式来提高观影体验。
同时,了解电影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助于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
8. 电影的评价标准评价电影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如剧情、表演、摄影、音乐、导演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观众的个人喜好也是衡量电影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9. 电影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技术和观影体验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可能会给电影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可能性。
以上是电影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拍摄电影知识点拍摄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需要导演、摄影师、剪辑师等多个角色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拍摄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一步:剧本创作拍摄电影的第一步是剧本创作。
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制作的基石,它决定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展开。
剧本需要包含有吸引人的角色、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对白。
第二步:预算筹备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制作团队需要制定一个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包括拍摄地点的选择、演员阵容的确定、摄影设备的购买或租赁等。
通过合理的预算筹备,可以确保电影制作进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选角与演员表演选角是拍摄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导演需要根据剧本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演员。
演员的表演能力和形象与角色的契合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质量。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还需要与演员进行密切合作,引导演员将角色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
第四步:场景布置与摄影技术在拍摄电影时,场景的布置和摄影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导演和摄影师需要共同合作,选择合适的场景和摄影技术来展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使用不同的摄影技术如特写、远景等,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第五步:灯光与音效设计灯光和音效是电影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导演和摄影师需要合理运用灯光来调整场景的明暗,营造出适合剧情的氛围。
音效设计则能进一步增强观众对电影的沉浸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第六步:后期制作与剪辑拍摄完成后,电影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剪辑师需要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和编辑,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同时,还需要进行音频处理、特效制作等,以增强电影的艺术效果。
第七步:宣传与发行当电影制作完成后,制作团队需要进行宣传与发行。
这包括电影海报的设计、宣传片的制作和电影院的放映安排等。
通过合理的宣传和发行策略,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欣赏到电影作品。
拍摄电影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制作出精彩的电影作品。
————————场记————————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
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
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
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
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副导演————————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
(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
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
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
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
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
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
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
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
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
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
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数字特殊效果通常简称特技,在影视作品中是指一些使用非常规拍摄方法而获得的一些特殊的视觉或听觉效果,例如:传统工艺中的光学特技、蓝屏摄影、红外摄影、模型摄影及各种摄影等。
视觉方面计算机可以完成的图形图象处理功能,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修复图像:改变原有影像的颜色、饱和度及亮度;去掉阴影中不需要的内容2 制作特殊的造型自然界中已经消失或不存在的动物人物,3 特殊的环境气氛如爆炸、龙卷风、火山等4 场景合成将演员与上述特殊环境和特殊造型合成、实景和计算机图形图象的合成等,这种合成可以做到几十层,可以制造出非常惊人的构图。
5.动画人物、场景的动画以及光效和摄影机的各种运动,其轨迹是可以各种各样的,上述技术所制作的任务和场景中包含的运动,均需要运用动画的运算方法。
6 人物的替换将图象中的原人物替换成另外的人物。
7.虚拟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虚拟环境,并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提供拥护视、听、触这既自然又直接的与环境交互的虚拟场景。
总之,计算机图形图象的这些特殊功能,加上实景和传统的摄影,能够创作出艺术家可以想象的任何画面。
听觉方面特技的范畴不只是图象也包括声音,计算机音频编辑设备对于拟音也是非常好的设备,比如她可以把一种脚步声输入计算机,然后可以改变脚步声的声音特征,使它可以好象录下的是任何一种脚步声。
或者转变为其他完全不同的声音。
电脑特技专业性强,此任务多由大型数码科技制作公司担当,学好武艺去那里求职吧。
除了做电影电视,还可以作广告、做网页、做游戏和MTV,乐趣多多。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大家都来拍短片)之一——准备阶段拍摄一部剧情短片的步骤说到拍摄的步骤,相对来讲,剧情片可能更有迹可循,因为纪录片和实验片的即兴成分终究多了一些,很难说得明晰。
当然,有些作者在“个人实验”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拍摄步骤和方法,那就完全不必听我的了。
所以,我仅就剧情短片的一般拍摄步骤做些简单的介绍。
电影厂和商业化操作的惯例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我们拍摄个人短片,却恰恰相反,完全不用脱裤子放屁。
产业化的剧组如果要“筹备”一部电影,那就要经过剧本创作、资金准备、制定计划、挑演员、选场景、分镜头、试片等等步骤。
可是,在拍摄个人短片作品的“准备阶段”,那些繁复而刻板的环节都可以一一省略,甚至只有“准备”这一个步骤,并且你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既省时又省力。
可以没有剧本就一个剧情片而言,无论它是长片还是短片,剧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分清楚“剧本”和“剧作”——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没有剧本,但没有一个剧情片是可以没有剧作的。
作为叙事艺术的一种——剧情片(故事电影)完成叙事任务有两个途径:剧作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个则是视听语言。
剧作的各个元素都是用来叙事的,而电影叙事必须“看得见”和“听得见”,所以,也可以说,在很多时候,电影剧作和视听方案其实就是同一回事。
于是,有人提出,故事电影的三要素:第一是剧作,第二是剧作,第三还是剧作,剧作贯穿了故事电影的各个环节——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剧作诞生在你的头脑里,而剧本就是最早用来记录剧作内容的“备忘录”,之后是分镜头本、工作台本,然后就是以视听形式存在的素材,再就是剪辑台上的完成片。
所以,尤其是个人的短片作品,在其准备阶段,跳过剧本这个环节,也是完全可以的。
那些很在乎剧本的“大制作”,只是为了应付制片人的监督,以及让庞大的剧组中的成员都能了解到拍摄的内容而已。
穿着裤子放屁你可以一边剧作,一边看场景、选演员,并把场地和演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到片子中去,同时形成一场一场的“戏”,并不断地在脑子里“放小电影”。
如果,你把脑子里的“小电影”记录下来的话,那就是分镜头本或者工作台本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等你脑子里的“小电影”慢慢地连贯起来,完整起来的时候,你的准备阶段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你的案头上已经有了完整的台本或者分镜头本,甚至你已经挑好了演员和场地,甚至你在看景的时候,已经试过了一些机位,录过了一些声音……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全面或者有些事情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的话,那就还可以再找一些专业上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比如,摄影、录音、美工等等。
我的意见是,人越少越有利于拍摄。
有些电影学院的学生特别地愚蠢,拍个短片非要按照“大剧组”的方式来分工,仅仅一个摄影部门就要三、四口人,导演部门居然还要设立场记……一个小短片,一大帮人子人来凑,除了在现场引起围观,拍完了在饭馆里吃吃喝喝比较热闹以外,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好处了!等把一些合作者都定下来了,并且已经有了台本或者分镜头本,那么,你只需要再制定一个拍摄计划就行了。
这个计划的制定一般由几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你的时间安排、演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时间安排、场地使用时间的限制、剧作对拍摄时间的要求、拍摄的难度……短片,不需要搞笑的场景表和场记单!需要了解你在选场景的时候,最好选那些利于拍摄的、周遍没有噪音干扰的、光照条件好一些的、并且造型上有些特点的环境。
看景的时候,最好把DV机也带去,从镜头里观察场景和用肉眼看是有所区别的;如果你能把麦克风和耳机也带去,那就更好了。
在和演员接触的过程中,你最好能多了解一些他们的特长,比如谁会变魔术、谁会翻筋斗、谁会乐器等等,这些特点在片子里都是可以用的,甚至片子也可以因为这些人物的特点而做出重大的改变。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谁,你都要和他们多交流,多讨论,让别人能多了解你的想法,你也能多了解别人的想法。
最好逢人就把你的故事复述一遍,这样既锻炼了你的叙述表达能力,而且容易找到剧作的缺陷。
短片和“短的长片”一般来讲,剧情短片对内容的要求就是,能够在越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说明白、说精彩,那就越好。
故事可以非常简单,但创意要与众不同、要新鲜。
对于短片,我个人比较主张的方式是,人物不用很多,人物关系不必太复杂,时间跨度不要太大,场景变化不必刻意地多,故事只要有一个或者两个转折点就可以了。
如果,能把人物刻画好,故事讲明白、讲精彩,能够把你讲故事的目的向观众表露彻底,那就很好了。
我觉得,最不好的短片,就是那种“短的长片”,不着力于创意、叙事和人物,而一味地“求大”,把一个100分钟长片的容量,压缩到30分钟以下的短片里来“说”,这样做,无论对长片或者短片,都是一种损害,因为你使用了错误的方式,浪费了题材回答:2006-10-23 19:34电影是超日常的,追求的是视听的"奇观化"、叙事的"复杂化",审美体验有限的"陌生化"。
从前期的拍摄阶段来说,影视制作都需要大量的筹备工作,需要计划、场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
前期制作中选择剧本很重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有时跟一个导演的嗅觉灵敏度有关,选择一个好的剧本,然后要对它进行深加工,使它更加适合搬上荧幕,用电影这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其次就是要选好演员,这也至关重要,首先演员的气质要接近所要饰演的角色,其次就是演员本身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一个出色的演员就在于他能把最平凡、最不起眼的角色演绎得生动形象。
在预算方面主要考虑的场景选择的费用,以及对演员的酬劳问题,象最近几年所谓的大片都有一种趋势,就是大制作,大成本,除了考虑到场景、演员这些前期制作费用外,还要考虑到后期剪辑工作的费用,象《英雄》它的后期制作剪辑就不是在国内,当然这就需要大的投入,预算这方面肯定要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