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0.31 KB
- 文档页数:91
蓝田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蓝田县碘缺乏病现状、居民碘营养水平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科学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在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作为监测点。
在各监测点抽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5户居民食用盐进行监测。
各监测点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学生(3个年龄组男、女均抽7人)42人,采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
5个监测点中随机抽取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每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9岁学生15名(每个年龄组5人,男女各半)共60例,并随机抽取60名孕妇,采集随机一次性尿样5ml,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GB/T107-2006)检测尿碘。
结果:采集了居民食用盐300份,未检出非碘盐样品,碘盐合格率92.67%,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使用率92.67%。
甲状腺肿大率为0。
儿童尿碘范围48.2~1220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为254μg/L;孕妇尿碘范围12.4~1240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为198μg/L。
结论:2014年蓝田县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率3项指标均已经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关键词】碘缺乏病;尿碘;碘盐;监测;评估为了了解陕西蓝田县碘缺乏病病情,评价防治效果及人群碘营养状况,进一步推动蓝田县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
现将2014年蓝田县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监测内容按照《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碘盐监测对蓝田县69个乡,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乡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共计300份。
在5个抽样片区抽取儿童和孕妇尿样各60份进行尿碘监测,同时对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
1.2监测方法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GB/T13025.7-1999)[1],计算碘盐中位数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3.15•【字号】陕卫疾发[2010]134号•【施行日期】2010.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陕卫疾发〔2010〕134号)各设区市地病办(卫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为了掌握我省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我厅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陕西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陕西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方案(试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的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碘缺乏病以来,碘缺乏病病情大幅下降,截止2007年底全省已经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食盐加碘是我国防治碘缺乏病的长期策略。
随着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学补碘已经成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为保证人群碘营养适宜,卫生部多次调整了国家盐碘含量标准,并要求各省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制定各省盐碘含量标准。
目的是通过连续的系统的监测,获取人群碘营养状况相关数据,为科学补碘的主要依据。
但是,目前我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缺乏全面的人群碘营养监测内容,难以为调整碘盐含量提供决策依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
为了完善监测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数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了解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科学调整盐碘含量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以县(市、区)为监测单位,并开展学龄儿童尿碘监测,与碘盐随机监测同步进行。
三、监测对象:8~10岁在校儿童。
四、监测方法:每个县(市、区)分农村、城市两层,每层抽取最小有效样本量60例,共120例。
农村层与碘盐随机监测同步进行,即在东、西、南、北片区各抽一所中心小学,在监测甲肿、家中食用盐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5名(每个年龄组5人),共60名(男女各半);城市至少在二所以上的小学中,随机抽取城市户口8~10岁学生共计60例(每个年龄组20人,男女各半),采集随机一次性尿样5ml,送实验室检测。
碘缺乏病防治监测评估方案一、监测人群所辖县(市、区)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中的8-10周岁在校学生和孕妇。
二、监测任务(一)8-10周岁在校学生家庭食用盐的碘含量、随机尿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肿大情况监测。
(二)孕妇家庭食用盐的碘含量、随机尿碘含量检测和孕妇补碘率的调查。
三、监测方法和内容(一)抽样方法。
每个监测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抽样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周岁在校学生42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不足42人可在邻近的学校补齐。
每个监测县(市、区)在所抽取的5个乡镇/街道中每乡镇/街道抽取21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均衡),人数不足可在邻近乡镇/街道补齐。
(二)方法和内容。
1.基本情况。
收集监测乡镇/街道的人口、上一年度经济收入情况等信息,填写表1。
2.8-10岁儿童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检查。
在上述每个监测乡镇/街道随机抽取的小学内,采集随机尿样(中段尿)5mL和学生家中食用盐样30g,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
采用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每县(市、区)3年检测一次),填写表2。
3.孕妇尿碘、盐碘含量检测。
每个监测县(市、区)在所抽取的5个乡镇/街道中,采集孕妇随机尿样(中段尿)5mL和家庭食用盐30g,检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填写表3。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孕妇补碘情况,填写表4。
四、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一)盐碘含量。
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
按中国《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来判定。
(二)尿碘含量。
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2016)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WS/T 107.2-2016)。
(三)甲状腺容积。
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判定。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为了准确掌握我市居民食用碘盐普及情况和人群碘营养水平,评价碘缺乏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效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监测点的选择以乡为单位,确定一所小学作为监测点,连续监测5年为一个周期。
二、监测内容及方法1、儿童甲状腺检查。
在每所小学随机抽取40名8—10岁学生统一采用B超开展甲状腺检查。
2、盐碘、尿碘监测。
在每所学校所抽取的40名学生中,按每间隔4人排列采集学生家中食用盐样及学生尿样10份,同时在所在行政村采集5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家中盐样和尿样,共采集盐样15份,尿样15份。
3、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对每所学校五年级学生和所在行政村抽取10户家庭,统一使用附件所附问卷分别开展学生和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现况问卷调查。
三、职责分工及工作程序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由市疾控中心和各县疾控中心共同配合进行。
儿童甲状腺由市疾控中心人员使用B超检查,尿样由各县(区)地办室采集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尿碘检测,食用盐含碘量检测由县采用国标GB/T13025.7-2000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进行碘含量检测,问卷调查由县工作人员现场配合进行。
资料统一留存县疾控。
四、技术要求:1、甲状腺检查必须使用专用B超,所用探头限7.5兆赫以下(含7.5兆赫)。
2、盐样和尿样的采集与送达:学生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家中盐样统一使用具有密封功能的塑料袋包装保存;尿样采集采用一次性真空瓶,采集随机一次性尿10毫升,冷藏条件下保存,由县疾控中心负责采集和送检。
3、各种登记表格、问卷等资料由县疾控中心根据附表自行印制,所有检查、问卷调查和化验结果统一留存县疾控中心。
五、汇总报告9月15日前完成各项监测任务,9月底前写出专题总结报告,并将原始登记表分别上报市疾控中心。
六、准备材料一次性真空负压管:200支20ML注射器:200支一次性口罩:100个一次性手套:100付地病科。
碘营养监测实施方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差异大,碘缺乏病是我国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因此,对碘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对于了解人群碘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碘营养监测的实施方案。
一、监测对象确定。
1.1 人群分类。
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和需求,将监测对象分为儿童、孕产妇、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
1.2 监测范围。
在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饮食习惯的地区,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监测。
二、监测指标选择。
2.1 生物学指标。
通过测定尿碘、血碘等生物学指标,了解人群碘的摄入状况和代谢情况。
2.2 食物碘含量。
对当地主要食物的碘含量进行测定,了解人群碘的摄入来源和摄入量。
三、监测方法。
3.1 采样方法。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2 实验室分析。
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测定,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结果分析。
4.1 数据统计。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分布情况。
4.2 结果解释。
根据监测结果,对人群碘摄入状况进行解释,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五、监测结果应用。
5.1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碘营养干预措施,提高碘营养水平。
5.2 监测效果评估。
实施干预措施后,对监测对象进行再次监测,评估干预效果。
六、监测报告撰写。
6.1 结果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对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6.2 结果宣传。
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引起社会关注,促进相关部门和个人重视碘营养问题。
以上就是碘营养监测的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碘营养政策和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重视碘营养监测工作,为改善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做出更大的努力。
宝市疾控字[2011]183号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宝鸡市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各县(区)疾控中心:根据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2011年度陕西省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陕地研发[2011]64号),结合本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印发此方案,请各县(区)接通知后,加强项目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宝鸡市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主题词:卫生疾病监测通知抄送:省地研所;市卫生局(地病办)、教育局、盐务局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9月16日印发共印20份附件: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宝鸡市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一、病情监测(一)项目县(区):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方法,确定在陈仓区、扶风县、太白县三个县区开展工作。
(二)、内容与方法:1、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三县区中各抽取1所小学(排除水碘大于150μg/L的乡镇)。
详见表1。
2、对抽到的小学,随机抽查42名8-10岁学生(男女各半)甲状腺容积,并定量测定这些学生家中食用盐的碘含量。
如果学生数量不够,可从最临近的小学补足(填写表2)。
3、从抽到的学生中,再随机抽取12名检测尿碘含量(男女各半),并测算其家中居民日人均食盐摄入量(表3)。
4、在抽中学校的所在村(居委会),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份饮用水水样,如为集中式供水地区,则采集2份末梢水样进行水碘测定(填写表3)。
5、在抽中学校附近,选择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抽取孕妇和哺乳妇女各5人,每县(市、区)孕妇和哺乳妇女各15人检测尿碘(填写表4)。
(三)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甲状腺检查。
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
(2)尿碘浓度。
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测定。
(3)盐碘含量。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
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1(000)020
【摘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
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29号)精神,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盐务管理局等七部门,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诮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意见》。
经省
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总页数】2页(P16-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9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J], ;
2.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 [J], ;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 [J], ;
4.国务院办公转发卫生部第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J], 无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引言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碘缺乏病是由于长期摄取碘不足引起的一类以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由于碘缺乏病的后果严重,对于各国而言,开展碘缺乏病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碘缺乏病监测方案。
一、碘缺乏病监测的背景1.1 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碘缺乏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可能患有碘缺乏病,其中大部分人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碘缺乏病对人体的影响非常严重,包括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降低智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等方面。
1.2 碘缺乏病监测的意义针对碘缺乏病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影响范围,并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该病。
监测结果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相关机构参考,以制定碘补充政策和措施。
二、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内容2.1 病例收集和统计建立一套完善的病例收集和统计系统,包括建立数据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
通过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及时掌握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情况。
2.2 生物指标监测通过监测人体内的碘含量及相关生物指标,如尿碘、甲状腺激素等,可以了解个体的碘营养状况。
这些生物指标可以作为评估碘缺乏病的重要依据。
2.3 膳食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人们的膳食习惯和摄入碘的情况。
通过分析膳食调查结果,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碘摄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指导。
2.4 儿童智力监测建立儿童智力监测系统,通过对儿童的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可以了解碘缺乏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程度。
这对于制定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5 社区宣教和健康教育通过在社区开展碘缺乏病的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碘营养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这有助于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促进公众参与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
三、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3.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碘缺乏病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等。
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2.12•【字号】陕卫地发[2008]46号•【施行日期】2009.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陕卫地发〔2008〕46号)各设区市卫生局、盐务管理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现将《陕西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陕西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商财政部同意,印发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结合我省部门管理职能和工作实际,由省卫生厅、省盐务管理局制定本方案。
一、考评目的考核、评估各县(市、区)执行《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国办发〔2004〕75号)和《陕西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陕政发〔2006〕25号)工作的进展及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
二、考评内容(一)管理指标。
1.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地方病防治规划,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巩固和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情况。
2.碘盐管理。
在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和监管等环节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情况,确保供应合格碘盐的相关措施等。
3.监测与防治。
按照《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开展应急补碘工作等情况。
4.健康教育。
按要求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评估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陕西省三原县2008—2011年碘盐监测分析报告摘要】了解本地人群食用碘盐的情况,同时监督食用碘盐中碘含量的水平,为消除碘缺乏病做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加碘盐监测分析陕西三原陕西省是全国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区,咸阳市属于全省地方病重病区、病区广、病情重、危害大,全市不同程度存在碘缺乏病,三原县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1973年开始,推广食用碘盐以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仍有少部分未达标的碘盐存在,这严重影响了三原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所以,必须每年监测碘盐一次,共288份,现将4年来碘盐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抽样:居民户碘盐抽样按国家《碘盐监测方案》制定的《居民用户碘盐抽样方法》执行,我们对全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8户居民盐样,每年均采样288份。
1.2检测方法:居民户盐样按国标GB/T13025.7—1999中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盐中碘含量,检出非碘盐后再用仲裁法测定。
1.3判定标准:居民户食盐中含碘量合格标准为20—50mg/kg,含碘量<5mg/kg为非碘盐,不合格:碘含量5—20mg/kg(不含20mg/kg)或50mg/kg。
2 结果2008—2011年共监测盐样1152份,检出不合格碘盐38份,非碘盐5份,合格碘盐1109份,碘盐合格率为96.27%。
从表1看出,徐木乡和独李乡、洪水乡碘盐合格率为100%。
碘盐合格率在90%以上的乡镇有11个,大程镇偏低88.54%。
表1 2008—2011年各乡镇碘盐监测结果(mg/kg)乡镇名称监测份数合格份数合格率(%) 范围均值西阳镇 32 29 90.63 10.7—37.4 29.76徐木乡 64 64 100 21.0—36.2 28.30鲁桥镇 64 61 95.31 0.9—45.4 29.30高渠乡 128 123 96.09 15.7—38.0 27.68陵前乡 128 123 96.09 8.0—48.6 34.76城关镇 128 125 97.66 0.4—43.9 29.28马额乡 64 59 92.19 10.7—38.7 29.64安乐乡 128 127 99.22 19.0—40.7 30.09嵯峨乡 96 93 96.87 16.7—48.7 34.78陂西乡 64 63 98.44 19.2—43.4 29.54独李乡 32 32 100 22.9—36.1 29.96新兴乡 64 63 98.44 18.5—39.2 28.18大程镇 96 85 88.54 7.1—36.0 25.44张家坳乡 32 30 93.75 14.5—32.7 26.13洪水乡 32 32 100 20.05—31.57 28.86合计 1152 1109 96.27 0.4—48.7 29.45表2 全县碘盐监测结果年份监测份数合格份数碘盐合格率(%) 范围均数2008 288 274 95.14 14.47—48.6 28.162009 288 275 95.49 8.0—45.4 30.552010 288 280 97.22 7.1—48.7 31.352011 288 280 97.22 0.4—45.4 29.44从表2可以看出,2008年碘盐合格率为95.14%,2009年碘盐合格率95.49%,合格率有所增加,增加了0.35%,2010年比2008年增加了2.08%,比2009年增加了1.73%。
陕西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盐务管理局等关于开展第十七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盐务管理局,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4.28•【字号】陕卫疾发[2010]210号•【施行日期】2010.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盐务管理局、省教育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妇女联合会、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十七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陕卫疾发〔2010〕210号)各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卫生局(地病办)、发改委、盐务管理局(盐业公司)、教育局(科教发展局)、人口计生委、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广电局、妇联、残联、妇儿工委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7届“防治碘缺乏病日”。
今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关键一年。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等13个部委《关于开展第十七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61号)要求,为做好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宣传重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确保按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规划目标。
目前,我省个别地方非碘盐冲销现象依然存在,原盐产区群众防病意识淡薄,仍有部分群众采挖和购买廉价非碘盐。
由于长期摄碘不足,影响了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是病区群众“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这些地方和原盐产区的宣传力度。
2002年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戴宏星;华基礼;周引阁;牛刚;马振江;武红英;王庆兰【期刊名称】《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年(卷),期】2004(023)001【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的防治状况,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按<全国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意见>进行.结果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9年的78.3%上升到2002年的87.7%,且连续3年保持在90.0%左右;儿童尿碘中位数稳定在260.0μg/L左右;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9年的9.34%下降到2002年8.74%;儿童智力水平与非病区相当,人群碘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陕西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机制运转正常,防治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总页数】3页(P61-63)【作者】戴宏星;华基礼;周引阁;牛刚;马振江;武红英;王庆兰【作者单位】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710003,西安,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1.1【相关文献】1.2002年云南省曲靖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J], 高建萍;邓凌艳;杨波2.2002年全国碘缺乏病外环境水碘监测结果分析 [J], 于钧;刘守军;苏晓辉;张树彬3.1995~2002年湖北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J], 李阳;龚新国;熊培生;李明健;刘列钧;尹坚4.2002年曲靖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J], 高建萍;邓凌艳;杨波5.2002年西安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J], 杨钢;陈伟;靳玲;姚培杰;马晓翔;谢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陕西省靖边县碘缺乏病监测报告
李文生;杨仙莉
【期刊名称】《地方病通报》
【年(卷),期】2008(23)6
【摘要】目的进一步摸清陕西省靖边县地方性碘缺乏病患病程度及病区的划分。
方法(1)病情调查采用触诊法、尿碘测定、水碘监测、碘盐监测和8~10岁儿童B 超检查;(2)病区划分根据病情普查情况和生化指标。
结果综合全县甲状腺触诊肿大率4.24%,水碘均数10.92μg/L,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为92.5%,8~10岁儿童甲状腺肿触诊肿大率为4.7%,B超检测肿大率为4.76%,尿碘中位数为129.5μg/L。
结论靖边县为非碘缺乏病区,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总页数】2页(P34-35)
【关键词】碘缺乏病;监测;靖边,陕西
【作者】李文生;杨仙莉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1.3;R581.3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 [J], 周淑琴;吴发启;荆耀栋
2.陕西省靖边县文冠果栽培报告 [J], 张宝;徐德廷;焕崔萍
3.陕西省靖边县文冠果栽培报告 [J], 张宝;徐德廷;焕崔萍;
4.2002年陕西省咸阳市碘缺乏病监测报告 [J], 吴良瑞;陈中伟
5.1999年陕西省铜川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报告 [J], 霍青梅;乔章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我省是全国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区,30多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得到改善。
为进一步了解人群的碘营养状况,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6〕35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以县级为单位观察重点人群尿碘、盐碘水平以及甲状腺肿大率等情况,及时掌握县级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人群监测点居民户及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中的8-10岁儿童、孕妇和新生儿。
三、监测项目(一)必测项目1、8-10岁儿童尿碘、盐碘含量;2、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3、孕妇尿碘、盐碘含量;4、地方性克汀病搜索(高危地区县、市、区)。
(二)选择项目1、收集新生儿甲低筛查TSH结果;2、收集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3、收集孕妇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
四、抽样方法与监测内容(一)抽样方法。
每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2人(不足42人可在邻近的学校补齐);如果抽取乡镇小学为寄宿小学,碘盐监测按照抽取寄宿小学食堂盐2份,同时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0户居民食用盐进行。
每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中每乡抽取21名孕妇(人数不足可在邻近乡镇补齐)。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
1、基本情况。
收集监测县、乡的人口、上一年度经济收入情况等信息,填写表1。
2、8-10岁儿童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检查。
在上述每个监测乡随机抽取1所小学,在每所小学抽取42名8-10岁非寄宿学生(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和学生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
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甲状腺,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填写表2。
3、孕妇尿碘、盐碘含量检测。
每个监测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中各抽取21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尽量均衡),采集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检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填写表3。
4、与妇幼部门合作,收集监测县新生儿甲低筛查TSH结果、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以及孕妇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填写表4、5、6。
5、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方性克汀病搜索。
(1)开展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方性克汀病(以下简称地克病)搜索的条件。
以县级为单位,历史上曾有地克病流行,本年度孕妇或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即可启动。
(2)终止条件。
孕妇或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00μg/L 以上后,终止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
(3)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方法。
在搜索县查阅县级医院、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搜索疑似病例;在搜索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开展疑似病例线索调查,填写表7。
由省(区、市)专家诊断组进行病例确诊后,将本地区开展搜索的范围和发现的线索、疑似、确诊地克病病人数及有关情况录入数据库。
如该县(市、区)次年还是高危地区县,则不实施地克病搜索,如第3年仍是高危地区县,则需再次开展地克病搜索工作。
五、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一)尿碘含量。
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
(二)甲状腺检查。
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进行检查和判定。
(三)盐碘含量。
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
(四)地克病。
采用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标准(WS104)。
六、监测时限县级于每年7月15日前完成现场工作,并向市级上报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市级于每年8月15日前向省级上报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省级于9月30日前向国家上报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
七、质量控制(一)人员培训。
1、对各级监测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确保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规范和协调有序。
2、从事甲状腺B超检查的专业人员,须培训合格后开展监测工作。
3、尿碘、盐碘检测和甲状腺检查数据录入技术统一由省级组织培训,培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监测工作。
(二)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检测。
1、采集孕妇尿样时,应避免与妇科B超检查同时进行,防止因腹部B超检查饮水过多造成尿液稀释。
2、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对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进行考核,并统一制备各项检测用的标准物质。
经质量控制考核合格的实验室,方可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3、每批样品测定须同时检测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4、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各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对县级检测的尿样、盐样随机抽检5%的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复核检测工作。
(三)督导检查。
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每年按照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抽取1个县进行现场督导;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参与指导县(市、区)的工作。
督导检查的重点包括是否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样本采集和抽样方法是否规范、检测技术是否通过考核、资料收集是否完整、可靠等。
(四)数据管理。
1、数据统一录入至《全国碘缺乏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由监测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承担;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负责数据质量复核。
2、承担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监测信息的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和报送过程中及时、准确性并且完整。
3、各种原始资料要及时分类、归档和备份。
4、未取得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在媒体和学术刊物上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
八、职责与分工(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制订本地监测实施方案,组织管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2、各设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地监测实施方案,组织管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市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3、各县(市、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本地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向同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和妇幼机构。
1、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组织实施碘缺乏病监测人员的培训、督导、评估和质量控制工作;确诊新发地克病及确定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的范围;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全省监测结果。
2、各设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负责辖区内监测县的监测工作组织协调;对县级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支持与技术指导;承担辖区内监测县的甲状腺肿大情况检测工作;组织协调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工作;负责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市监测结果。
3、各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负责本县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负责本县的尿碘、盐碘采样与检测工作;负责收集本县新生儿甲低筛查TSH结果、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以及孕妇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负责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县(市、区)监测结果。
4、各级妇幼机构。
负责收集、整理、汇总新生儿甲低筛查TSH 结果、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以及孕妇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并将以上数据提供给所在监测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
附件:1.相关术语和定义2.调查表(表1-表7)附件1相关术语和定义一、合格碘盐食用率食盐中碘含量符合我省碘含量最新标准(18~33mg/kg)的盐样份数占检测盐样份数的百分率。
合格碘盐食用率=(碘含量18~33mg/kg的盐样份数/检测份数)×100%。
二、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检测仪测量的甲状腺左叶容积与右叶容积之和。
甲状腺容积=0.479×(甲状腺左叶长度×左叶宽度×左叶厚度+甲状腺右叶长度×右叶宽度×右叶厚度)/1000。
(注:甲状腺容积的单位为ml,甲状腺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单位为mm)三、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采用触诊检查出1度和2度的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人数占受检8-10岁儿童人数的百分比。
采用B超检查出的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人数占受检8-10岁儿童人数的百分比。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4.5ml的人数+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5.0ml的人数+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大于6.0ml的人数)/检查人数×100%。
四、碘缺乏病高危地区。
历史上曾有地克病流行,本年度孕妇或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的县(市、区)。
五、疑似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由市或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诊断组,按照WS 104标准诊断的病例。
六、确诊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由省卫生计生委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诊断组,按照WS 104标准诊断的病例。
1997年以后出生的确诊地方性克汀病病例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附件2 调查表(表1-表7)表1 碘缺乏病监测县、乡基本信息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省市监测县信息1、县(市、区)名称:;县代码:2、国家级贫困县:是、否3、县的地理类型(填数字) 1=平原,2=山区,3=丘陵4、是否沿海:是,否;距海岸线的距离:公里5、县人口总数:万;本县非农业人口数:万本县农业人口数:万6、本县上一年度总GDP:万7、本县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万监测乡信息1、乡(镇、街道)名称:;乡代码:2、采样小学名称:3、乡的地理类型(填数字) 1=平原,2=山区,3=丘陵4、是否沿海:是,否;距海岸线的距离:公里5、乡人口总数:万;6、本乡上一年度总GDP:万7、本乡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万表2 碘缺乏病监测8-10岁儿童个案表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学校一、基本信息1、姓名:学生编号:2、性别:3、年龄:4、身份证号码:5、家庭住址:二、查体6、甲状腺检查:(1)触诊法(2)B超法左宽:右宽:左长:左厚:右长:右厚:三、实验室检查7、尿样编号:尿碘:尿样检测单位:检测人:8、盐样编号:盐碘:盐样检测单位:检测人:表3 碘缺乏病监测孕妇个案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一、基本信息盐样编号:尿样编号:1、孕妇姓名:孕妇编号:2、甲状腺病史:有,无;确诊的甲状腺疾病名称:3、孕期早期(1~12周)、中期(13~27周)、晚期(28~42周)4、年龄:5、身份证号:6、家庭住址:7、一年内是否服用过碘制剂:是,否;制剂名称、剂量: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二、实验室检测8、尿碘:检测人:检测日期:9、盐碘:检测人:检测日期:12表4新生儿甲低筛查TSH结果注:采样部位(填数字):1=足跟血,2=脐带血生产方式(填数字):1=自然产,2=剖腹产收集人:,联系电话:调查单位(盖章):,调查时间:年月日13表5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调查人:,联系电话:,调查单位(盖章):调查时间:年月日表6孕妇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调查人:,联系电话:,调查单位(盖章):调查时间:年月日15表7 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疑似地方性克汀病调查登记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村民小组填表说明:1.民族:汉族填1,藏族填2,维吾尔族填3,回族填4,其他民族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