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9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指企业固定不变或者长期使用的资产,如土地、建筑物、设备、运输工具和机械装置等。
这些资产通常在初始购买时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之后支付的也是一些折旧等经常性開支。
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以分为:折旧、保养和修理、更新和改善、报废损失等。
(1)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自然衰减造成的价值减少,其减少的价值应当按时间比例归还,以便充分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递减,体现企业的利润水平。
折旧通常考虑到资产折旧期和折旧频率,折旧频率可以为月或者年。
(2)保养和修理:这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和修理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的使用功能,或者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类支出应在支出发生的那一期会计期间内全额确认。
(3)更新和改善:此类支出就是企业为改善固定资产现状,增加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经济效益而支出的费用,例如发动机改装,增加负载,新装配件等。
更新改进工作将改变或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资产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但与保养或维护不同,不应计入折旧范围内。
(4)报废损失:报废损失是指在资产报废或完全变现后,由于折旧期内折旧金额多于实际变现金额,而产生的损失。
该损失需要在会计报告期内确认,并应在支出项中纳入本期会计报表,表现为负净收入或净利润的减少。
因此,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当严格按照上述原则实施会计分析,确定费用科目并按时全额确认,以使企业可以正确衡量其利润状况。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已购置或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支出,用以维持、保障和增值固定资产的价值,使其能够继续正常使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满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源节约等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及确认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维修、维护、更新、改进等费用。
维修费用是指对于已购置或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保养、修理等常规性支出,以保障其正常使用;维护费用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维修等支出,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更新费用是指对已购置或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改换零部件、设备、配件等支出,以保证其正常运转;改进费用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更新等支出,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确认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时,应与相关资产有直接的关联,且能够增加资产的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无法增加资产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支出,应作为费用进行确认。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分为两类进行计量:一类是可辨认的个别支出,一类是无法可靠估计的或不能辨认单个资产支出的总体支出。
对于可辨认的个别支出,应以成本方式计量,即将支出按照货币金额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减少相关资产的折旧费用,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换句话说,这些支出将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应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一种增值的成本。
对于无法可靠估计的或不能辨认单个资产支出的总体支出,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中。
这是因为,这些支出在经济效益上不能被确认为资产增值或使用寿命的延长。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1.对于可辨认的个别支出,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处理:(1)确认支出与相关资产有直接的关联,并能够增加资产的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1)资本化支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2)费用化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资本化后续支出在原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更新改造满足资本化条件:第一步:将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第二步:新发生的支出;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第三步:更新改造完成转入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注意】在原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同时涉及原部件的替换更新后的账面价值=更新前总的账面价值-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资本化的支出部分借:银行存款或原材料(残值价值)营业外支出(净损失)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2)费用化后续支出借:管理费用(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修理费)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的修理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例题2-97】甲航空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年12月份,购入一架飞机总计花费80000000元(含发动机),发动机当时的购买价为5000000元。
甲公司未将发动机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2017年初,甲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航程增加。
为延长飞机的空中飞行时间,公司决定更换一部性能更为先进的发动机。
新发动机的成本为7000000元,注明安装费用100000元。
税率17%,增值税税额17000元,假定飞机的年折旧率为3%,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影响,替换下的老发动机报废且无残值收入。
甲航空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1)2017年初飞机的累计折旧金额为:80000000×3%×8=19200000(元),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60800000累计折旧19200000贷:固定资产80000000(2)安装新发动机:借:在建工程7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190000贷:工程物资8190000(3)支付安装费用:借:在建工程1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贷:银行存款117000(4)2017年初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5000000-5000000×3%×8=3800000(元),终止确认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理损失3800000贷:在建工程3800000(5)新发动机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60800000+7000000+100 000-3800000=64100000(元)借:固定资产64100000贷:在建工程64100000【例题▪单选题】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怎么处理固定资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两种其中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六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装修修理等后续支出,如果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或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后续支出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
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后续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从上述规定可知,企业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以资本化处理方式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还是以费用化处理方式计入当期损益,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但在税务处理上,一方面要考虑会计制度的规定,另一方面要考虑将主观判断降到最低,以免产生纳税方面的争议。
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无外乎分两类:一类是如果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则要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一类是如果计入当期损益,则可以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原《企业所得税法》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分为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果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则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如果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则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满足以下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属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1.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以于发生时直接在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改良支出需要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处置一、背景介绍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拥有或控制的物质资产,用于提供生产或经营服务,且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产生经济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可能需要进行后续支出和处置。
本文将重点讨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处置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管理建议。
二、后续支出的概念及分类1. 后续支出的概念后续支出是指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后,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营和保持其预期经济效益而发生的支出。
后续支出通常分为两类:资金支出和非资金支出。
2. 后续支出的分类(1) 资金支出资金支出是指企业为了维护、修理、更新或改善固定资产而付出的直接或间接费用。
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支出:指为了保持固定资产正常运作而进行的例行性维护工作,如设备清洁、润滑、检修等;•修理支出:指对固定资产进行部件更换、维修故障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更新支出:指为了使固定资产具备最新技术和功能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如设备升级、软件更新等;•改善支出:指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延长其寿命周期等目的而进行的改进工作,如设备改造、工艺改良等。
(2) 非资金支出非资金支出是指企业在维护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付出的非直接费用。
非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支出:指用于维护、修理、更新或改善固定资产的人工成本;•能源支出:指用于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所需的能源成本,如电费、水费等;•材料支出:指用于维护、修理、更新或改善固定资产所需的材料成本。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概念及分类1. 固定资产处置的概念固定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将不再使用或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变现或报废的过程。
固定资产的处置通常分为两类:变卖和报废。
2. 固定资产处置的分类(1) 变卖变卖是指将固定资产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变现收益。
在变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和定价: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确定合理的变卖价格;•转让手续:需办理转让手续,包括合同签订、过户手续等;•资产减值:若变卖价格低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则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知识点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有两种: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这里只说资本化支出。
一项固定资产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可能因为外观或者陈旧过时的问题,要重新进行更新改造。
比如房子住久了,原有的装修看的厌了,就重新装修一下,比如用时下流行的北欧风重新整一整。
再比如,楼里的电梯用久了,动不动就出点小事故把人困在电梯里了导致用户怨声载道,领导一气之下,大手一挥,换换换! 固定资产的后续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予以扣除。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予以费用化。
这点在这里不说了,单说资本化的部分。
先看处理思路: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要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
小提示: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后,应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重新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按照新确定的使用年限、原价、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例如:大猫公司有一台2008年12月购入的专门用于生产猫粮的生产设备,购买价10000万,其中设备的发动机800元。
2009年12月,领导决定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重新装台发动机,新发动机购买价1500元。
假设设备的年折旧率为20%,没有残值,不考虑相关税务影响,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公司2009年的折旧额=10000*20%=2000元 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8000 累计折旧 2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2)安装新的发动机 借:在建工程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3)2009年旧发动机的账面价值=800-800*20%=640元。
这部分的账面价值予以终止确认,假设是直接报废,也没有残值变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640 贷:在建工程 640 (4)发动机重新安装完毕后,账面价值=8000 1500-640=8860元 借:固定资产 8860 贷:在建工程 8860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1)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基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借: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动产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如果为不动产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待抵扣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提示】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购进货物和设计服务、建筑服务,用于新建不动产,或者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并增加不动产原值超过50%的,其进项税额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而教材中并未对此进行强调,所以在考试中如果出现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资本化后续支出,并且题目中给出了增值税税额的,按2年分期抵扣的规定处理。
【例题•单选题】企业扩建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原价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800万元,且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生产线扩建后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2016年)A.1000B.800C.1800D.1500【答案】D【解析】生产线扩建后入账价值=1000-300+800=1500 (万元),选项D正确。
【例题•判断题】企业发生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相应在建工程成本。
()(2016年)【答案】J(2)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估。
基本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或原材料(残料价值)营业外支出(净损失)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提示】被替换部分资产无论是否有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这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第一次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范围和处理原则。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后续支出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固定资产修理。
经常性的维修,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固定资产改良。
改良固定资产通常能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混合型修改。
如果后续支出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该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如果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装修。
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企业在购买和使用固定资产后,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所发生的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
这些支出的目的是为了修理、维护、保养、更新和改进固定资产,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几类:修理费用、维护费用、保养费用、更新费用和改进费用。
修理费用主要是指因固定资产出现故障或损坏而发生的维修费用,以恢复其正常运转。
维护费用是指为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作而进行的例行性维护工作所产生的费用。
保养费用是指为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的修复性维护所需的费用。
更新费用是指因为技术的发展或法律法规的要求,需要更新或更换固定资产的部分或全部而产生的费用。
改进费用是指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改进性投资所产生的费用。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
良好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资金运用,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支出计划,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预算和时间安排。
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维护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减少由于忽视维护而引起的意外损坏。
同时,企业应密切关注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根据需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购置方式和供应商来降低后续支出的成本。
采取购买或租赁固定资产的方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充分考虑资金状况、资产管理能力和使用周期等因素。
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谈判和合作,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条件,降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成本。
总之,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费用,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加强资产的维护和更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这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第一次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范围和处理原则。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后续支出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固定资产修理。
经常性的维修,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固定资产改良。
改良固定资产通常能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混合型修改。
如果后续支出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该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如果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装修。
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后续支出一、引言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长期使用而购买或制造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支出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支出的基本概念、计量方法和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在购买或制造固定资产时所确认的资产金额。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 购买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初始计量应包括购买价格、安装费用、工程设计费、起运费用、保险费用和其他直接与购买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
例如,某企业购买一台机器,购买价格为10万元,安装费用为2万元,起运费用为1万元,那么该机器的初始计量金额为13万元。
2. 自制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当企业自行制造固定资产时,初始计量应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以及其他与自制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
例如,某企业自制一台机器,直接材料费为5万元,直接人工费为3万元,制造费用为2万元,那么该机器的初始计量金额为10万元。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为增加固定资产的效益、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或维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改进固定资产的支出当企业对已购买或已自制的固定资产进行改进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作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资产成本。
改进固定资产的支出可以包括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费用。
例如,某企业对一台机器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改造费用为5万元,那么该费用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2. 维修固定资产的支出当固定资产发生故障或需要进行定期维护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作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资产成本。
维修固定资产的支出包括设备维修、零配件更换等费用。
例如,某企业对一台机器进行了维修,维修费用为1万元,那么该费用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3. 扩大固定资产的支出当企业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扩大投资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作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资产成本。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概述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老化或其他原因可能发生故障或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维修、更新改造、装修或改扩建等。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它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经济内容分类,它可分为更新改造支出与修理费用。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增加未来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更新改造、装修或改扩建等。
固定资产修理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而进行的维护,这一行为不会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能或增加未来经济利益。
在核算时还需区分日常修理与大修理。
日常修理是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局部修理,通常发生在固定资产发生故障时。
其特点是:修理范围小、费用支出少、修理资数频繁等。
大修理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全面的检修。
大修时固定资产不一定发生故障,大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安全隐患。
如机器设备的全面拆卸、对将要损坏的主要零部件给予更换等。
2.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不同分类,它可分为资本化的的续支出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指符全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后续支出。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往往会改变固定资产性能或增加未来经济利益,其支出通常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予以资本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时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应予以资本化,其余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及日常修理费应予以费用化。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核算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的固定资产应当转入在建工程,停止提折旧。
发生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核算发生费用化后续支出的固定资产不转入在建工程,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正常计提折旧。
发生的费用化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费用化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费用化后续支出的计入销售费用。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小于5%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大于75%;(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大于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提示:最低租赁付款额=租金总额+提保余值或购买价格。
)最低租赁付款中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维修费和保险费),它们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贴现率,顺次选择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合同规定利率或同期贷款利率。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由承租方计提折并支付维修费。
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按尚可使用年限折旧,否则,应在租赁期满与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应终止确认,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帐面价值,原帐面价值高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是指在当前状况下仅根据出售同类固定资产的惯例就可以直接出售且极可能出售的固定资产,如已经与买主签订了不可撤销人销售协议等。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固定资产清理成本(即帐面价值)、清理费用、清理税金,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包括出售价款,赔偿收入、残料收入、对价收入等;期未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清理净损益(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1)投资性房地产必须是企业拥有产权的,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房地产,不包括经营租入或不能单独计量的房地产。
(2)这里的出租是指经营租赁方式出租,不包括融资租赁方式出租。
(3)企业已经与其他方签订了租赁协议的建筑物,一般应自租赁协议规定的租赁期开始日起,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但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4)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若该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应当将该部分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其余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5)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否则仍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6)企业自用房地产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均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即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决定待增值后再转让其开发的土地,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7)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均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是一种让渡资产使用权行为,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其目的是为了赚取增值收益(类似于持有存货)。
这两各行为都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
就某些企业而言,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活动属于主营业务,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则属于其他业务,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适用租赁准则的规定。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其中建筑物成本构成与固定资产一致,土地使用权成本构成与无形资产一致。
在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即不得对一部分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对另一部分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与种类,掌握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范围与摊销方法,熟悉无形资产租赁的性质与核算原则,熟悉商誉的含义与形成,初始计量方法,后续计量方法。
通过实训操作,学会进行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减值测试与确认、租赁、终止的会计核算,掌握商誉取得、减值测试与确认的会计核算。
学会相关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填写、记帐凭证的编制,总帐和明细账的填写。
案例导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处理第一节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的概述无形资产的特征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辩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无形资产具有如下特征:(1)无实体性。
即资产没有实物形态,这是无形资产的区别于固定资产的显著标志。
无形资产尽管没有实体,但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或者表明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特殊优势,或者能帮助企业取得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
(2)可辩认性。
即资产的存在能够与企业自身分离。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具有可辩认性: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的可辩认性特征是区别于商誉的显著的标志。
(3)非货币性。
即资产的未来变现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非货币性特征是区别于债权资产的显著标志,债权资产虽然具有无实体性与可辩认性特征,但债权资产属于货币性资产。
(4)长期性。
即资产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取得无形资产的支出,其受益期应当超过一年,否则该支出应确认为当期费用。
会计准则未明确无形资产这一特征,但基本明确无形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5)经营性。
即资产是为生产经营而持有,而不是为了出售,这一特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商品和投资性房地产的重要标志,如果买人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则应将其确认为商品或投资性房地产,而不是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也未明确无形资产这一特征。
(三)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1)专利权。
专利权是政府专利机关授予申请人对某一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独占权。
专利权具有如下特点。
1.谁申请谁拥有,如经专利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发明创造.申请人享有专利权。
2.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3.具有法律的有限期限,超过法定期限即失去法律保护。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为20 年,使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有效期为10年。
(2)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企业专门在某种制定的商品上特定的名称图案标记的专利。
商标权具有如下特点:1.谁注册谁拥有。
我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2.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商标人许可,都不得使用其商标。
3.具有法律的有效期限。
超过法定期限即失去法律保护,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权的有效期限为10年,期满前可继续申请延长注册期。
(3)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又称专有技术,是指发明人垄断的、不公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技术、资料、性能、知识等。
非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不受法律保护。
任何获得此技术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因此,非专利技术的拥有者不能将其公开,影响非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
2.没有固定的有效期。
保密工作做得好,可永久有效,一旦泄密立即失效。
(4)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著作依法享有的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专有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
(5)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准许某一企业在一定期间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具有如下特点:1.受法律保护。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才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经营。
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偿取得,即通过支付一笔出让金,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得土地使用权;二是无偿取得,即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
2.有确定的有效期限。
超过有效期限国家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具体的有效期由政府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
(6)特许权。
特许权有政府特许权和企业特许权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