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20.49 KB
- 文档页数:5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歌剧图兰朵观后感(一)《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歌剧。
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爱情,说的是元朝时一个叫图兰朵的冷艳高傲的公主用猜谜的方式,做为爱情的筹码,为她的祖先报仇,借此杀害了很多前来求婚的人。
而英雄般不畏惧死,充满只爱的鞑靼王子卡拉夫却甘愿冒险,最终他的真情赢得了冷傲的图兰朵的爱。
看完歌剧后,深深地感动着。
《图兰朵》这部爱情歌剧用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不管是曲子、演唱、服装。
舞台背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歌剧效果。
歌剧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戏中国文化味道的曲子《茉莉花》。
《茉莉花》的曲调在剧中曾多次宝贝奏响,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的。
不同基调的《茉莉花》曲子让我感受到了东方音乐的魅力。
曲子用不同的风格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烘托出了当时的气氛。
第一次是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鹤鸟在唱歌》,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悠悠扬伴着笛子的灵动的如佛乐般地吟唱下,一群白衣和尚提着灯笼穿行到桥上,底下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百姓陶醉的脸庞,在召唤者公主,期待着冰雪消融。
茉莉花本来的妩媚,柔婉全然不见了,听上去是那样的凄凉悲伤。
而最后在色彩明亮的皇宫里,老国王高高地坐在位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还有许多把百姓聚集在这,大事嘹亮的铜管演奏《茉莉花》旋律的变体,听上去显得极其壮丽辉煌,映照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此时的茉莉花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变换着的茉莉花,仿佛有了生命,给歌剧染上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茉莉花》曲子也始终渲染卡拉夫与图兰朵的爱情的变化。
他那些时而起伏的旋律让人的心潮也跟着澎湃。
《图兰朵》的曲子旋律让人震感,在演唱上,极具了意大利正歌剧的风格,有雄伟的合唱,也有辉煌的独唱。
以咏叹调抒发主要感情,一首一首的咏叹调,或急或缓,或激昂或舒缓,其间以宣叙调代替以往的“独白”来展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仅仅是听着演员们的声音都会觉得有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溺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歌剧《图兰朵》观后感马上元旦了,丈夫带回几张看歌剧《图兰朵》的票。
丈夫和女儿都没去,我同几个好友一起看的。
刚刚下了场大雪,走在路上,脚下吱咯吱咯的响,就像兔子在吃白菜。
等车等了半个小时,冻得我们够呛,我穿着羽绒服都打透啦。
不得不换别的车,多走一站地去坐车,到那刚好开演。
《图兰朵》是由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创作的剧本。
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北京的荒唐故事。
是省歌演员用原文演唱的意大利经典歌剧。
美声唱法,高亢有力,穿透力很强,得到了一次很高雅的艺术享受。
原文听不懂,但有字幕帮助,因为我坐在六排,看得很清楚。
紫禁城门前的广场上,公主图兰朵向她的求婚者宣布:谁能够猜中由她所出的三道谜语,她就嫁给谁,但假设猜不中就将被处死。
面目冷假设冰霜的图兰朵因百年前祖母被外国侵略者蹂躏,遂决心为祖上报仇,于是便设计以"猜謎"方式残杀所有向她求爱的外国王族男子。
很久以来公主的这三道谜语没有一人能猜出,许多人在为了这场残酷游戏的刀下。
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深为图兰朵的美丽容颜所动心,决心冒死求婚并用他的勇敢和智慧以及炽热的爱情征服了公主,最终两心相许圆满结合。
而忠贞、纯洁、善良的女仆柳儿虽已暗恋着卡拉夫,却无天缘,最后竟为搭救自己热爱的王子而徇情自尽。
全剧在神秘与恐怖情绪的背景衬映下,以中国公主图兰朵、鞑靼王子卡拉夫、鞑靼侍女柳儿三个人物为主线,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充满人性而又离奇曲折的爱情主题。
作曲家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为歌剧《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之一。
序曲很短。
铜管阴森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作曲家普契尼告诉我们,这里不是一个祥和的国家,而是充满了杀气的地方。
你看,舞台上的景象多么可怕:高高耸立的皇宫城墙,戒备森严手持大刀的卫士。
舞台的一侧是一面闪着寒光的大铜锣,迎面是一排木桩,上面悬挂着十几个面目扭曲的人头。
图兰朵观后感篇一:看图兰朵的感想看图兰朵的感想图兰朵原本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歌剧。
该剧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但还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该歌剧作者便去世了。
后经法兰高·阿法洛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杜兰朵》也译作《图兰多特》。
这是以中国为背景的经典西洋歌剧,很多人认为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
背景虽然在中国,歌剧的主题是爱战胜恨、精神实质还是西方的。
歌剧之所以迷人,主要还得归功于作曲家。
音乐虽然采用了中国的曲调,但曲式结构和交响配器却是西洋的。
这部歌剧也是以音乐和剧情的融合,乐队和人声的融合,宣叙和咏叹的融合为特点。
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杜兰朵公主,她的第一个镜头就把我吸引住了,只是一个远远的镜头,她身穿着富丽福利的衣服,远处看金灿灿的,显得是那么的富丽堂皇。
然而整个歌剧令我最欣赏的,不是杜兰朵公主,而是柳儿。
柳儿与杜兰朵公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那么的高贵,骄傲,倔强,不相信爱情。
而另一个,是那么的平凡,温顺,而且对爱情忠贞,执着!柳儿的出现就是显示出杜兰朵公主的冷漠,无情!第一幕时,柳儿是和他的老主人铁木尔一起出现的,她唱道:“谁帮助我,搀扶我的老主公?发发善心吧!” 衬托了柳儿对铁木尔的关切。
而后不久,铁木尔就遇到了他的儿子,卡拉夫。
卡拉夫见柳儿在铁木尔身边就问柳儿为什么一直在他父王身边,没有离去。
柳儿羞涩的答道:“因为,当年在宫里,你曾经对我温柔一笑。
”爱的旋律出现,嘈杂的乐曲和人声的交响把旋律衬托得更加缠绵。
而后,杜兰朵公主出现了,铁木尔劝说儿子不要追求这样的女人,但卡拉夫决心已定,非要征服杜兰朵公主不可。
这似乎不仅仅是在求爱,而是在战斗,他要战胜,要结束那血腥的猜谜。
卡拉夫不听劝告,铁木尔责问他:“难道你要让我一个人在世上流浪吗?”接着,柳儿娓娓唱出她对卡拉夫的哀求:“主人啊,听我说,柳儿伤心欲碎!再也忍受不了折磨。
我曾叨念着你的名字,不畏路途险恶。
西洋歌剧欣赏——图兰朵观后感图兰朵观后感1这学期选修了西洋歌剧赏析这门选修课,开始时我对歌剧没什么了解,以为是音乐剧之类的,就想选个轻松点的课程。
第一二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歌剧的相关知识,才知道什么叫歌剧,歌剧对我们来说是那么陌生。
上了西洋歌剧赏析课后,我才了解了更多关于歌剧的知识,给自己长了不少知识。
与此同时,每周课堂上老师都会给我们赏析著名的歌剧,如:《卡罗素》《弄臣》《茶花女》《图兰朵》《卡门》等。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图兰朵》,也许是这部歌剧把背景放在了中国,以及结合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缘故吧。
欣赏了《图兰朵》后,搜索了《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和资料后,了解了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同于交响音乐与室内乐等纯音乐形式。
它集合了歌唱、交响乐、戏剧、舞蹈、舞台美术和芭蕾舞等艺术形式。
虽然我并不能在歌剧方面对《图兰朵》做出很深刻的理解,但我确确实实感受到剧中大量的中国元素。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把一个古老的东方传说贯穿始终,并吸收了中国民歌的音调,同时将抒情性、英雄性和中国音调融为一炉,在20世纪50年代后成为欧美剧坛最流行的古典歌剧之一,并深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
这部歌剧不论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都很有特点。
虽然也有些并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常识,这可能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普契尼对中国还是不够了解。
例如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古典人物有很大差异,外国人穿起来颇有一股时光逆转的感觉。
就拿图兰朵的父亲来说吧,作为一国之君,他穿的衣服是黑色的,而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黄色的龙袍。
但对中国人而言,接触《图兰朵》时,都会对一再出现的《茉莉花》旋律产生兴趣,不仅如此,《图兰朵》中还有许多听来确实很“中国”化的旋律,如布景、乐器,以及在我国人看来似是而非的礼仪等等。
尽管它并非是作者刻意去写的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歌剧,但剧中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是为这部歌剧营造了一种中国氛围,使此剧具有独特的中国气质。
歌剧观后感400字
近日,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歌剧演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这场歌剧的主题是“《图兰朵》”,是一部情节跌宕的戏剧,讲述了图兰朵和她的爱人卡尔洛之间的爱情故事。
剧中的歌曲优美动听,情感真挚,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赞美和掌声。
整个演出精彩绝伦,让观众沉浸在声音和情感的交织之中。
我感受到了歌剧的美妙和独特性,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并深受启发。
在剧中,卡尔洛第一次见到图兰朵时,他惊讶地说:“啊,我的女神!”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了纯真的爱情,也让我深表
敬佩,因为它不仅表现了一种美丽的爱情,也无声地表示出了人们对真爱的向往。
此外,在歌剧的最后,卡尔洛在心爱的人面前献上了生命,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
这场戏刻画了一个纯洁、无私和坚韧的爱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曲是这个演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歌剧“图兰朵”中,演唱者的声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演员们高亢而美好的歌声弥漫整个剧场,观众们身心愉悦地享受演出。
这些歌曲贴切地描绘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内心火热,以及他们对爱情的向往。
回想这场歌剧演出,我深深地触动了。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了歌曲和表演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奇妙和纯洁。
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我想以后我一定会关注更多的歌剧表演,并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秘性。
总结,这场歌剧的演出令人难以忘怀,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和独特性。
这场演出使我深刻体验到了戏剧、音乐和爱情的奥义。
我喜欢这部歌剧的情节、音乐、演出和表演,这场演出让我做出了学习、思考和欣赏更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决心。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一)《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歌剧。
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爱情,说的是元朝时一个叫图兰朵的冷艳高傲的公主用猜谜的方式,做为爱情的筹码,为她的祖先报仇,借此杀害了很多前来求婚的人。
而英雄般不畏惧死,充满只爱的鞑靼王子卡拉夫却甘愿冒险,最终他的真情赢得了冷傲的图兰朵的爱。
看完歌剧后,深深地感动着。
《图兰朵》这部爱情歌剧用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不管是曲子、演唱、服装。
舞台背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歌剧效果。
歌剧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戏中国文化味道的曲子《茉莉花》。
《茉莉花》的曲调在剧中曾多次宝贝奏响,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的。
不同基调的《茉莉花》曲子让我感受到了东方音乐的魅力。
曲子用不同的风格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烘托出了当时的气氛。
第一次是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鹤鸟在唱歌》,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悠悠扬伴着笛子的灵动的如佛乐般地吟唱下,一群白衣和尚提着灯笼穿行到桥上,底下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百姓陶醉的脸庞,在召唤者公主,期待着冰雪消融。
茉莉花本来的妩媚,柔婉全然不见了,听上去是那样的凄凉悲伤。
而最后在色彩明亮的皇宫里,老国王高高地坐在位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还有许多把百姓聚集在这,大事嘹亮的铜管演奏《茉莉花》旋律的变体,听上去显得极其壮丽辉煌,映照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此时的茉莉花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变换着的茉莉花,仿佛有了生命,给歌剧染上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茉莉花》曲子也始终渲染卡拉夫与图兰朵的爱情的变化。
他那些时而起伏的旋律让人的心潮也跟着澎湃。
《图兰朵》的曲子旋律让人震感,在演唱上,极具了意大利正歌剧的风格,有雄伟的合唱,也有辉煌的独唱。
以咏叹调抒发主要感情,一首一首的咏叹调,或急或缓,或激昂或舒缓,其间以宣叙调代替以往的“独白”来展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仅仅是听着演员们的声音都会觉得有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溺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1200字《图兰朵》是一部经典的歌剧作品,创作于1892年,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谱写音乐。
这部歌剧以其浓郁的情感,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而闻名于世。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图兰朵》的演出,深受其感动,让我对这部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整部歌剧以华丽的音乐和戏剧冲突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图兰朵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音乐是《图兰朵》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曲家普契尼凭借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将词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演出当天,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舞台布景设计精致细腻,通过灯光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舞台世界。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使得整个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故事的设定中,主人公图兰朵是一个备受痛苦折磨的角色。
她才华出众,美貌绝世,但却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
在婚礼的前夜,图兰朵的爱人离开了她,她曾以为此生将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可是爱情的残酷却将她推向深渊。
图兰朵的心灵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她不愿意接受现实,选择了以死来结束这种痛苦。
《图兰朵》的这一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爱情中的无奈和痛苦,也反映了社会对爱情的一种残忍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节。
有时爱情会使我们疯狂,让我们失去理智,而有时它又会让我们绝望,让我们选择逃避。
对于图兰朵来说,她失去了爱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她选择了死亡。
这种无奈和绝望的情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内涵,使观众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除了爱情的主题外,《图兰朵》也探索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和社会的期许。
图兰朵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她的命运是被彻底掌握在男性手中。
在剧中,女主角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而为了逃离这种束缚,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种对女性权利的思考和呈现,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前卫的。
作曲家普契尼通过音乐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女性命运的问题。
歌剧观后感1500字作为一场神秘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歌剧一直吸引了无数观众。
最近我去参观了一场名为“图兰朵”的歌剧演出,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体验,我想在这篇观后感中分享我的想法和感受。
“图兰朵”是一部法国歌剧,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西班牙,旨在展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富有贵族的女孩图兰朵,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引得众人疯狂,包括两位帅哥阿尔芒特和费尔南多,以及她的情敌伯爵。
最终,这个故事以死亡和复仇为结局,让人们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情节上下起伏,令人陶醉。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被故事和音乐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之中。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伯爵在剧院的表演中对图兰朵的诱导,那种氛围真的太温暖、令人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
此外,歌剧的音乐也十分出色,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营造出了一个完美的氛围。
那段华丽的长号独奏和女高音的婉转咏唱也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歌剧在深入挖掘人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关于人性的一些疑问。
图兰朵虽然富有美貌和聪明,但她也需要面对爱、恨和嫉妒等等。
很容易令人产生共鸣。
观众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生的苦辣酸甜,因为死亡总是存在,有时候也会成为我们最终的归宿。
此外,歌剧也为我带来了很多学习和启发。
在故事线和音乐中,我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无限的创造力,这让我觉得自己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热情,就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亮。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喜欢和欣赏歌剧,并开拓了自己的审美品位。
最后,在观看歌剧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需要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耐心,因为一点点的分心都可能会导致错过重要的细节。
总而言之,观看这场歌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所表现的情感和人性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最终懂得了享受生命的真谛。
我也非常地佩服那些创造这部歌剧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灵感创造出了一个如此精彩的作品。
我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去欣赏更多的歌剧,领略到更广阔的美丽世界。
图兰朵观后感《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
《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图兰朵观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图兰朵观后感篇一今天,我观看了三幕歌剧《图兰朵》(Turandot)。
这是一部辉煌的,震撼人心的歌剧。
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女人和爱情,说的是元朝时一个叫图兰朵的冷艳高傲的公主用猜谜的方式,作为爱情的筹码,为她的祖先报仇,借此杀害了很多前来求爱的人。
而英勇无畏,充满挚爱的达旦王子卡拉夫却甘愿冒险,最终以他的真情与智慧获得了胜利,赢得了图兰朵的爱。
这部歌剧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在完成他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这部作品最后一场由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
这部作品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
看完这部歌剧之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大师就是大师,名著的魅力这样的大。
在这部灿烂恢弘的歌剧里,我看到了燃烧的热情,不屈的勇气,还有能让坚冰融化的爱。
这一切的完全和无保留,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矗立在舞台上。
不仅如此,我还被它那时而悲凉,时而悲壮,又时而婉转的优美曲子所打动着…普契尼巧妙地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为《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使它在《图兰朵》中的体现了交响与大气的融合,用音乐将思绪带向天空自由畅想,是感情起伏的跳跃线。
图兰朵观后感篇二我在音乐鉴赏课上观摩了普契尼的着名歌剧《图兰朵》,感触颇深。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神话故事,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一位名叫图兰朵的公主,容颜倾国倾城,吸引了无数王公贵族前来求婚,可是她宣称求婚者必须回答出她的三个谜语,才能获得她的爱情,否则就只能被砍头。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图兰朵》面目冷若冰霜的公主图兰朵因百年前祖母曾被外国侵略者蹂躏,遂决心为祖上报仇,于是便设计以“猜谜”的方式残杀所有向她求爱的男人。
紫禁城午门前的广场上,她向求婚者们宣布,谁能猜中由她出的三个谜语,她就嫁给谁,但如若猜不中就将被处死。
很久以来公主的这三个谜语没有一人能猜出,但却有许多人成为了这场残酷游戏的刀下鬼。
逃亡中的鞑靼王子卡拉夫对图兰朵的美貌一见钟情,执意要去猜破三个迷题。
他的侍女柳儿默默爱着王子,不忍心她前去,却也伤心地挽留不住他。
乔装打扮的卡拉夫——无名王子果然将三个迷题解破,图兰朵特因不知无名王子的身份而反悔了,背离了下嫁的誓言。
无名王子对图兰朵说,如果你能说出我的名字,你就自由了,你可以放弃你的誓言,并且我愿意为你死去。
公主抓来王子的侍女柳儿,逼迫她说出王子的名字,然而柳儿誓死不说。
公主问柳儿,是什么让你如此忠贞?柳儿回答说:是爱情。
是我心中深藏的爱情,我不曾向王子表明,深藏的爱情让我痛苦,又抚慰我的心灵。
回答后柳儿夺剑自杀,死在了王子的脚下。
忧伤的王子激烈地抱住图兰朵,问她为何如此冷酷,一个吻后,图兰朵突然苏醒,冷酷的心被突如其来的爱情融化,最终,还是卡拉夫自己说明了身份,使图兰朵特肃然起敬,甘愿委身于他。
于是众人开始歌唱,祝福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
主旨很简单,就如童话故事一般,但它饱含古中国天籁之音的深刻韵味却令我久久难以忘怀,譬如说《茉莉花》吧,平常人听得多的是它的江南苏杭小调味,而它在《图兰朵》中的诠释是交响与大气的融合,是感情起伏的跳跃线。
故事当中三个看似疑难的问题,在王子的口中全部释然,所有的观众和听众的我们不禁为之一呼“喔!原来是这样阿!”这样令人兴奋的三种旋律穿插在三个由神秘转为知晓的情书,我想这若是放在家庭影院,我坐在家里的沙发而不是教室里的话,我一定会乘着它飞起来,音符就是我的翅膀。
其实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图兰朵》,美术课本上有关于这部歌剧的简单介绍,当时的我深深地被这个公主的智慧与冷艳所吸引,我总是比较喜欢特殊而美丽的东西,只是当时的没有条件看这部歌剧,只能将它埋藏在心里,渐渐遗忘了。
《图兰朵》观后感原本我对于歌剧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在观看完之后,我的内心却被深深的震撼了,不仅是因为它那气势恢宏的壮观场面,更因为我被它那悲喜的爱情故事深深的感染着,还有它那时而悲凉,时而悲壮,又时而婉转的优美曲子所打动着,让我对音乐歌剧有了全新的认识!《图兰朵特》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王国的国王为公主找驸马的故事,她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第一幕:一位大臣宣布:尊贵的公主图兰多特为召驸马,颁布了谜语三条。
凡有意应征者都可前来猜谜,不过,假如他猜不着,那就要把命丧!从波斯来的王子,已经败在公主的谜语下,即刻就要绑赴刑常人群一下拥乱起来,人们争相去看热闹或离开,在这拥挤中,王子和他的父王及柳儿相遇。
年轻的波斯王子被押上断头台。
同时公主图兰多特出现在高台上。
她的面庞是那样美丽,高贵。
可是,她的冷酷也是同样惊人:面对将要被处死的波斯王子和跪下来求情的人们她竟然毫不为之所动。
在一片恳求和咒骂声中,她举起了宣布行刑的手。
王子一声惨叫,人头落地。
此时鞑靼王子卡拉夫被公主的美貌深深吸引,不顾别人及柳儿的劝阻,毅然决定去猜谜,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第二幕:在金兰大殿上,国王和大臣在等着新的考试。
大鼓擂响了。
公主图兰多特和卡拉夫都来到了宫殿里,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人人都为这个勇敢的异乡小伙子捏了一把汗。
老国王很怜惜卡拉夫,他深知女儿的冷酷,不愿意看到又一个年轻人死在她手里,便劝卡拉夫放弃猜谜,可是卡拉夫坚决不肯。
于是,严酷的考试开始了。
经过把三个谜语都猜正确,顺利通过了,卡拉夫机智沉着冷静的思考,终于所有的人也都松了口气。
但是公主并不接受她,恼恨在心。
为了赢得公主的芳心,为了公平,卡拉夫让公主在明天太阳升起之前猜出他的名字。
第三幕:讲述了公主为了查出王子的姓名而发生的故事,公主派人四处搜查相关人员,打听谁知道关于卡拉夫的信息,最后他们抓住了老国王与柳儿。
三个大臣和卡拉夫向那边望去,卡拉夫惊呆了:探子们抓来了他的父亲和柳儿!只见他们已经被拷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图兰朵歌剧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陶醉的歌剧演出——图兰朵。
这部经典的歌剧作品以其细腻的音乐和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在剧场中,我仿佛置身于浪漫的意大利,感受着这段美丽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图兰朵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于1896年首演。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悲剧。
剧中的女主角图兰朵是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待遇的女子,她深爱着画家卡门,但后来却发现他与她最好的朋友玛莎有染。
图兰朵在得知真相后,心灰意冷,选择了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整个剧情充满着悲伤和痛苦,但却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这场演出的音乐。
普契尼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感情,他通过动人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美丽。
剧中的著名唱段“图兰朵之歌”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在演出中,乐队和歌手们演绎得真切而深情,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每一个音符所传递的情感。
特别是女主角图兰朵的歌声,她用她那婉转动听的嗓音将观众带入了她内心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她的心情和痛苦。
其次,我被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所震撼。
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自然的情感表达,将剧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女主角图兰朵的演员在表演中展现了她坚强和敏感的一面,她的眼神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和失望。
而男主角卡门则用他激情四溢的演唱和活力的动作,展现了他那充满诱惑力的形象。
配角们的演技也相当出色,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紧密地贴合着角色的特点和情绪,使剧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和立体。
此外,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
整个舞台布景以浪漫的西班牙为背景,再现了十九世纪的宫廷和街头景象。
华丽的服装和细腻的道具使整个舞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特别是在图兰朵最后的一幕中,她身着一袭华丽的白色礼服,搭配着华丽的头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她在死亡面前依然保持着美丽和高贵。
通过观看图兰朵歌剧,我不仅感受到了音乐和表演的艺术魅力,也重新思考了一些关于爱情和生活的问题。
图兰朵观后感2000字《图兰朵》观后感《图兰朵》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于1896年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这部歌剧以浪漫主义风格展现了爱情与激情,描绘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剧情发生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小村庄,主要人物有图兰朵、卡尔霍瑞、管家斯特雷洛诺夫以及其他一些角色。
剧情围绕着图兰朵这位美丽的女主角展开,她身世复杂,有着不同的身份,被旧时代的社会观念和政治势力所束缚。
剧中的音乐精彩绝伦,旋律动听。
整部歌剧充满着激情和戏剧性的冲突,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首先,我要说的是歌剧中的主题。
《图兰朵》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即使是在困境和逆境之中,爱情依然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
图兰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角色,她经历了家庭的背叛、爱情的折磨以及自身的身份识别困扰,但她依然对爱情抱有坚定的信念,并最终选择了献身于爱情。
这种坚定和牺牲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深思。
其次,我想聊一聊剧中的音乐和唱腔。
普契尼的音乐是如此的激情四溢,旋律婉转动人。
剧中的唱腔让人难以忘怀,高昂的音域和富有感情的演唱让观众陶醉其中。
无论是女主角的咏叹调,还是男主角的哀歌,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同时,歌剧中的舞台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美师巧妙地利用布景和灯光,在舞台上创造了许多美丽的画面。
特别是在图兰朵的自杀一幕中,背景的灯光变化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使整个场景更加有力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另外,剧中的演员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女主角图兰朵需要具备优秀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扮演者需要将女主角坚强、痛苦、矛盾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男主角卡尔霍瑞则需要展现出他的才华、热情和对图兰朵的深爱。
整个剧组的演员都将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而且,剧中的对白和剧情的发展极具张力。
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着悬念和激情,观众时刻被吸引着。
剧情的发展也让人充满期待,每一个转折都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部歌剧给观众带来的思考与共鸣。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歌剧图兰朵》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歌剧演出——《歌剧图兰朵》,这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经典作品。
这部歌剧在音乐和剧情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领略到了歌剧的魅力与魄力。
首先,让我谈谈这部歌剧的音乐。
作为一部19世纪中期的作品,威尔第在音乐上展现了他出色的作曲才华。
整部歌剧的音乐旋律流畅动人,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
在听觉上,我能感受到每个音符都被细致地打磨和安排,演绎着剧情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经典乐曲,如《奴役之歌》、《花之歌》等,更是让人听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
同时,这部歌剧的剧情也非常引人入胜。
《歌剧图兰朵》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
主人公图兰朵是一位美丽而聪明的女性,她陷入了三位男子的纠缠之中:骑士赛尔维奥、诗人安德雷亚和领袖巴赞托。
他们在图兰朵的爱情和嫉妒中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他们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使剧情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而且,这部歌剧还通过对社会政治背景的描绘,展现了19世纪意大利的民族英雄主义和政治斗争,使剧情更具深度和意义。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场歌剧的舞台设计和表演。
舞台上的布景、灯光和服装都充分展现了这部作品的魔幻氛围和意象化的表达。
特别是第四幕中图兰朵的大型场景,巧妙地运用了投影和机械装置,营造出了一个悬浮于空中奇幻的花园,给人以震撼和惊艳的视觉效果。
而演员们的表演更是精湛到位,他们用深情的嗓音和精彩的舞蹈诠释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演技和专业素养,给观众带来了极富观赏性的视听盛宴。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歌剧的导演和团队在整体的舞美和音响效果上的出色呈现。
他们通过精心的舞台布置和声音调配,使观众彷佛置身于剧情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每一个动情时刻。
他们的用心和努力让这部歌剧成为了一场完整而和谐的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观看《歌剧图兰朵》是一次非常美妙的体验。
图兰朵音乐剧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儿个想跟你们聊聊我最近看的那部《图兰朵》,简直是场视听盛宴,让我这心里头翻江倒海的,忍不住得跟大伙儿分享分享。
一开场,那舞台灯光,哎哟,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五彩斑斓得让人眼花缭乱。
音乐一起,我整个人都被吸进去了,那声音,高亢又深情,就像是大海里的浪花,一波接一波,拍打着心坎儿,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说到剧情,嘿,那叫一个曲折离奇。
图兰朵公主,美得像画里走出来的仙子,但她的心里头,却藏着一个谜一样的秘密。
每个来求婚的王子,都得猜她那个谜,猜不对?嘿嘿,那可就对不起了,脑袋得搬家。
这设定,简直是让人又爱又怕,一边为那些王子捏把汗,一边又好奇这谜底到底是什么。
然后咱们说说演员们,那可真是个个身怀绝技。
主角们的唱功,简直是天籁之音,高音部分嘹亮得能穿透云霄,低音部分又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他们的表演,那叫一个投入,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跟观众对话,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起起伏。
还有那舞美设计,简直是绝了!每一幕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
特别是那场月光下的舞蹈,银色的月光洒满舞台,演员们身着轻纱,翩翩起舞,就像是仙女下凡,美得让人心醉。
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感受着那份浪漫与梦幻。
再来说说那个谜底吧。
其实啊,谜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和哲理。
图兰朵公主用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是靠猜谜游戏就能得到的;真正的幸福,也不是靠牺牲和妥协就能换来的。
我们需要的是勇气、真诚和相互理解。
看完这场音乐剧,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所以啊,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图兰朵》这部音乐剧。
相信我,它绝对会给你们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和心灵震撼。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1
昨晚大剧院,大剧院版的“图兰朵”,主演莫华伦、孙秀苇。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隔了十年、才再看“图兰朵”的——其实,就连这都不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差点想不起来
究竟在2009年、在鸟巢,看的是“图兰朵”,还是“阿依达”了。
于是,去翻当年写的博客。
我先去查即将付梓的《余力还开着电梯》(长篇博文集《雕刻不朽时光》第四部),因为那篇文章按写作时间——假如在,就应在那里。
没找到,于是,我怀疑是自己的记
忆出了问题——你是否真的看过“图兰朵”?不甘心,再从未加
工前的稿子中找,找到了!原来,它它被从《余力》删除掉了。
于是,我必须将其再次复活。
你看,就是它——我2009年10月写的“图兰朵”观后感:
“图兰朵”之后的北京(2009年10月8日凌晨;星期四)
1.昨晚带着妻女在鸟巢、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
之后,我家的60年国庆庆祝活动,就算告一个段落了。
望着残月
之下的鸟巢、水立方的秋风散落状的倩影,我想到的是,一场长
达数年的北京的派对——party,从此就要终结,就要over,就是说,北京从此,在可以预见到了很久很久的未来,再也没有大的、举世瞩目的盛宴,再也没有被激情燃烧了被冲动和等待煎熬了8
年的奥运,没有60年才一度的国家民族的大寿,而明年,上海即
将以“阿拉上海您”——接过大游戏的场子,中国的世界的主要
的目光,将朝长江流域转移而去。
2.从2000年开始的北京城的这两场世界级的巨大的宴会,这
晚餐、这餐桌上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随着“图兰朵”中莫华伦
高唱过的“今夜无人入睡”,而达到巅峰,然后,北京——这个
伟大城市,就遁入平缓的成熟和中年期——外加本人的暮年,由此,江河开始从少年的上游的冲锋和冲动的激荡跳跃,滚滚的,
进入下游的慢慢的平静的流淌,北京的巅峰已到,北京的绝顶已达,北京的火热的激情——和世界一同燃烧的热火、和全球同步
长袖起舞的狂放,从这一夜开始,就在有人入睡和无人直觉的一
分一秒的滴答声音里,远去了,久远了,融化了,稀释了,无主
题了,落成了,完了了,焦距不再了,风化了,成为记忆里的了,静悄悄收场了。
3.或许,这是北京城百年中和百年后最风流的一段风光的日
子的,最后的一个残夜?
再读一遍它,是觉得有点“问题”,我要是编辑,兴许它也
难于留存,但你细琢磨,它似乎——并不完全是“疯话”,至少
从一个城市的“高潮”和“低潮”的角度老说,它有些谶言的味道。
今年又是一个十年大庆,这不,北京的“巅峰时刻”,马上
就会来临?
当我开始寻找差点被遗忘的十年前的“图兰朵”经历和踪影
的时候,我写的那个“观后感”的删除和复活,就已经超出了戏
剧和你我的意义,它牵扯的是:我们怎样原封不动地、认真地保留——我们的生命的每一段经历,以及时代过往的痕迹。
不是说:“忘记就等于背叛”吗?
刚过十年,就不记事了?
难怪如今,痴呆症患者越来越多。
2.
“图兰朵”是普契尼临终时写的,没写完,被我们的艺术家,又续了最后的18分钟。
普契尼的“东方情节”,在“蝴蝶夫人”中表现的尽善尽美,那是我最喜欢的歌剧之一——如同喜欢比才的“卡门”。
但“蝴
蝶夫人”已经有那么多年,没演过了。
老实说,“图兰朵”除了“今夜无人入睡”,没有太美的歌。
好像看了两幕之后,就等那首歌出现似的。
绝大的西洋歌剧,不
大多是那样吗?哪像咱们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有的,比如《红灯记》里,每个唱段都是经典。
为了写好这本“剧评”,我搜集全了各个时期的戏剧评论,
其中有一本是“文革”时出的,名叫《革命现代京剧品论集》,里面有一段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句话是很对的。
普契尼在留下“今晚无人入睡”的绝唱之后,就撒手人寰了,尽管,那是全剧最“提神”的唱段,最后的18分钟,由中国的艺
术家郝维亚“续创”,但你看完“续创”部分之后,再回味前面
普契尼谱写的那些,还是觉出其中的诧异,还是普契尼的更优美。
我不能老跟“蝴蝶夫人”比较,它们(那里的唱段),实在是太好听。
听“蝴蝶夫人”你最好去日本。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东京听过,真格的日本人演“蝴蝶”,之后,我再去长崎,观看故事发生的
那个港口。
东方女人的彻底悲剧。
3
在这部“图兰朵”中,东方女人——那个公主,却是个恶魔女,是个冷血人,因为她,那么多王子丧命屠刀之下。
剧情不细表了。
最后,“莫华伦”(十年前也是他)猜出了那三段“夺命题”的谜底:
1:希望,2:热血,3:你—图兰朵。
于是,他(鞑靼王子)就没死。
他(莫华伦)也没“死”——他的艺术,他又演了十年。
有一个语言的细节,你看英文的字母,你同时听舞台上的意
大利文,你发现他们唱了很多的“Peking—北京”,也就是说,
普契尼彻底地想为咱们北京,写一个大戏,这如同“赵氏孤儿”,是西方人做东方梦的平台。
还有,其中有那么多次“茉莉花”旋
律的变奏,十年前在鸟巢时看“张艺谋版本”时,没觉得这么频
繁。
“中国元素”被中国人使劲塞进西洋人写的“东方剧”中,莫不,有些个滑稽?
总体来说,2019年版的“图兰朵”是成功的,揉进了,这十年来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