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吴恩彤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11
6秋天的雨|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件|第2课时|一、导入(3分钟)春天的雨,润物细无声;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轰轰烈烈;冬天,雨水化成了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大地……那,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二、整体感知1、首先,请拿出笔,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你能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回答吗?找到后在文中画上横线。
并试着完成黑板上这首小诗。
2、明确: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有一盒颜料、藏着好闻的气味、吹起了小喇叭、是一支歌。
(中心句)(板书)3、连句成诗。
(朗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你看,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闻,藏着好闻的气味你听,吹起了金色的喇叭|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秋天的雨是一首欢乐的歌!在作者眼中,秋天的雨千变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秋雨里吧!三、品读感悟(一)打开秋之门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秋天的雨是一把怎样的钥匙?明确:清凉的、温柔的。
2、它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的?明确: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3、朗读指导:读出轻柔、悄悄的语气来。
师范,指名读(2人),齐读。
(二)品悟秋之美秋天的大门已经打开,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的美吧?秋雨五彩缤纷的颜色、秋雨藏着香甜的味道、秋雨吹起小喇叭,你想先了解什么?A、颜色:1、大声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秋雨有哪些颜色?在文中圈起来。
2、它把这些颜色给了谁?在这些颜色的装扮下,它们又是怎样的?(指名读句子)明确:黄色:银杏树——扇子,扇走炎热红色:枫叶——邮票,邮来凉爽金黄色:田野——金色的海洋橙红:果树——你挤我碰紫红、淡黄、雪白等:菊花——频频点头(开心、满意、感谢)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彩缤纷意思,近义词。
湖北省应城市实小城南校区程丽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体会秋雨的奇特和秋天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请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格外迷人,但秋天的雨也更加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云欣赏秋天的雨。
(师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检查生字新词。
|三、品读课文,感悟秋天之美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2、学生交流体会秋雨的特点。
3、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3)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4)指导朗读,仿写句子。
(5)齐读第2自然段。
4、读第3自然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5、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在秋雨的热心提醒下,动植物们都在做些什么?6、齐读第5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秋天的特点。
四、拓展积累,深化文情1、师总结全文。
2、延伸拓展。
板书设计6秋天的雨颜色五彩缤纷气味香甜诱人|丰收、欢乐声音准备过冬||||。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秋天的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学情分析: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城里孩子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不如农村孩子。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
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
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语言,尝试运用课文中语句的方式尝试仿写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积累语言,尝试运用课文中语句的方式尝试仿写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秋天,第4课我们学习了3首描写秋天的诗,谁还记得?在诗人的眼中,秋天是生机盎然,富有生机的,在作家陶金鸿的眼中,秋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雨》。
二、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相信大家一定掌握得很扎实,这有一组词语,我们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字音读准。
①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钥匙趁机柿子菠萝喇叭衔来衣裳|②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特别是这几个字。
小结:你们都很细心,发现了这些字都读轻声。
我们再把这四个词读一读。
2.词语掌握得非常扎实,相信句子也一定能读准确。
①出示句子,指名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②在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对,这个“扇”字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读不同的声调。
一般情况下,表示动作时读一声,表示名称时读四声。
我们一起读读。
三、整体感知。
1.通过复习,可以看出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那就让我们聆听着绵绵的秋雨,走进秋天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同学们边欣赏边回忆,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秋天的雨的?2.指名分段读。
3.指名说。
(颜色、气味、声音)4.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同学们说得真好。
秋天的确是令人赞美的季节,作者是怎样赞美秋天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词句。
请你们轻声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带有“秋天的雨”的句子。
①指名说,谁能按照课文的顺序说一说,一人一句。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
吴恩彤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写秋雨,实际写秋天。
课文抓住秋天的特点,从打开秋天的大门开始,写了秋天的颜色,秋天丰收的景象,秋天各种动植物的情景。
课文中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秋雨的奇特,秋天景色的美丽,和秋天丰收的喜悦。
以秋雨为线索,将各种景物连接起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延申到现实生活中秋天的意境。
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上三年级,经过两年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阅读速度有
一定程度提高,但阅读理解和阅读感悟能力还不强,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秋天的变化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可以适当的运用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描绘场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中描写秋天的生动句子,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
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论。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3.合作探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2.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习仿写比喻句。
四、课前准备
课件,
秋天的素材收集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趣味导入
1.观看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之美。
2.板书:11.秋天的雨
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之美。
观看图片
(二)
整体感知,复习生字词
1.多形式读复习本课词语,注意多音字“扇”和几个轻音词语(特别注意:衔来,衣裳,喇叭等词语的发音)。
2.找出文中中心句。
3.提问:秋天的雨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感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协助学生完成
生字词学习,对学生出错率高的字词进行巩固领读。
读词语,回答问
题。
(三)
合作探究,研读感悟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分享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美,分享好词好句。
回答问题:“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都有哪些颜色?”
2.重点句分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3.对比句子。
(1)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4.重点句分析,找文中类似这种句式的句子,感悟写法。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
【设计意图】以读悟情,通过句子对比,诵读句子,感受语1.通过品读比
喻句和重点词语,让学生初步感悟叠词,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借助想象让学生感悟秋天
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把自己的感
受表达出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比喻句。
3.展开想象果园丰收的场景。
|
|言表达的美。
5.指导背诵比喻句。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
利用填空方式指导背诵。
你看,它把(
)给了银杏树,(
)的叶子像(
)小扇子,(
)哪(
)哪,扇走了夏天的()。
它把(
)给了(
),(
)的枫叶像(
)邮票,(
)哇(
)哇,邮来了秋天的(
)。
【设计意图】体会比喻等修辞的语言美,通过句式对比让学生感受使用修辞手法后的语言效果,让学生进行分享。
6.学习描写田野、果实和菊花的句子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用采访的教学策略,引导想象:自己就是树上的果实,你会怎么说?)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
(展示图片,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四)
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1.词语积累,说出描写颜色的四字词。
2.仿写句子(举例:葡萄,苹果,橙子)
句式:秋天的雨把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仿写秋天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开展课后延伸训练,让他们知道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
指导学生仿写
句子。
点评学生课堂练笔情况。
仿写句子,赞美秋
天,赞美美景。
(五)
能力提升,感受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
1.
学习三到五自然段,了解段落逻辑关系,找出中心句。
引导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还给
学生将自己对秋天所想用语言表|
|(1)
秋天的雨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课文中说“勾住了小朋友的脚”?
(2)
秋天的雨吹响小喇叭提醒动植物们做什么准备?
(3)
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需要为冬天的
到来做准备?
2.引导想象,小组分享,训练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想象秋天的场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交流,说说对秋天的赞美。
其他动植物带
来什么变化。
达出来。
|
(六)课堂小结
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
搜集秋天的美,将你眼中的秋天描绘下来,可以用画、写、读等方式。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钥匙
颜料
五彩缤纷
欢乐的歌
气味
丰收的歌
喇叭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语言描写集中再第二第四自然段,通过比喻和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
我在教授本课过程中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抓住本课语言美,重复诵读和句子比较,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重点词句,读、品、赏、入情入境,反复诵读。
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重点。
通过多读的方法记住好词好句。
课堂中尝试将抽象的语言转为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秋天的美,运用电教化移动设备,即时
展示学生赞美秋天的儿童诗或片段作文,学生课堂自主分享。
本课课后也为学生设计了探索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笔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