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之成分残缺和赘余(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17
1. 让学生理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准确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分残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的残缺。
2. 赘余:多余的词语或成分,造成句子累赘或重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成分残缺和赘余。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
2.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子,让学生识别和修改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3. 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给出的病句。
4. 讨论: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交流修改心得。
5. 总结: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成分残缺和赘余的避免。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 评价学生对成分残缺和赘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病句实例:收集一些典型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
2. 修改工具:提供一些修改病句的参考工具,如词典、语法书等。
3. 练习册: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成分残缺和赘余的概念,分析典型例子。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病句。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共同修改病句。
4. 第四课时: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5. 第五课时: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病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A、成分残缺一、(主语残缺)1、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2、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3、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4、对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5、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6、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由于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7、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8、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的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小结:10、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11、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12、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13、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阴。
二、(谓语残缺)1、疫苗的研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