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阿司匹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钙网蛋白表达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
Siglec-15在唑来膦酸特异性γδT细胞活化、增殖及效应分子分泌中的作用①游红琴王小昆徐本玲李铁鹏秦鹏刘雪张梦雨王瑶陈广玉高全立(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Q786R730.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0-2466-04[摘要]目的:探索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对唑来膦酸(ZOL)特异性γδ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泌效应分子的影响。
方法:收集1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以ZOL联合或不联合重组Siglec-15蛋白刺激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效应分子分泌。
结果:CD69+和CD25+γδT细胞的比例在单独使用ZOL刺激与ZOL联合Siglec-15刺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的γδT细胞比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ZOL单独刺激相比,ZOL联合Siglec-15刺激的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颗粒酶B的水平降低(P<0.01,P<0.05)。
结论:Siglec-15在效应阶段抑制ZOL特异性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颗粒酶B。
[关键词]Siglec-15;γδT细胞;唑来膦酸;活化;增殖;效应分子分泌Effects of Siglec-15on activation,proliferation and effectors secretion ofγδT cells stimulated by zoledronic acidYOU Hong-Qin,WANG Xiao-Kun,XU Ben-Ling,LI Tie-Peng,QIN Peng,LIU Xue,ZHANG Meng-Yu,WANG Yao,CHEN Guang-Yu,GAO Quan-Li.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Cancer Hospital,Zhengzhou450008,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15(Siglec-15)on activa‐tion,proliferation and effectors secretion of zoledronic acid(ZOL)-specificγδT cells.Methods:Peripheral blood of13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as collected.ZOL alone or combinated with Siglec-15was used to stimulateγδT cells.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activation,proliferation and effectors secretion ofγδT cells.Results:Ratio of CD69+and CD25+γδT cell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ZOL stimulation alone and ZOL combinated Siglec-15stimulation(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proliferatingγδT cells between the two pared with ZOL alone,levels of IFN-γand granzyme B secretion ofγδT cells stimulated by ZOL with Siglec-15decreased(P<0.01,P<0.05).Conclusion:Siglec-15inhibits the secretion of IFN-γand gran‐zyme B by ZOL-specificγδT cells.[Key words]Siglec15;γδT cells;Zoledronic acid;Activation;Proliferation;Effectors secretionγδT细胞占外周血CD3+T细胞的5%~10%,可被磷酸抗原迅速活化,表达分化抗原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69和CD25,通过分泌颗粒酶、穿孔素及IFN-γ发挥抗肿瘤作用[1-2]。
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疼痛(Pain)不仅会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不愉快,还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功能上的紊乱,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对镇痛类药物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在临床上人们普遍使的镇痛药物主要为用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
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尽管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镇痛药物之一。
目前,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对其机制的探讨仍需深入。
本文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种镇痛机制的整理及总结,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镇痛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环氧合酶抑制剂;体液免疫Research Progress on analgesic mechanism of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bstract]Pain, the fifth Vital Sign, brings unpleasure to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disorder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leading to a huge of burden on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Analgesic is crucial. At present, opi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analgesic drugs. Among them, opioids have excellent effects, however, the side effects such as respiratory depression, nausea and vomiting are daunting. NSAIDs have a better effect on analgesic, it’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dicine on inflammation pai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analgesic mechanism of NSAIDs mainly focus on the inhibition of cyclooxygenase, and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review, various analgesic mechanisms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ere summarized to lay a goo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bet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high-efficiency and low-toxicity analgesic drugs..[Key words]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algesic mechanism;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 humoral immunity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明确的抗炎、镇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阿司匹林在抑制大肠癌癌前病变中的作用郭足森;廖跃光;李燕;罗革【摘要】@@ 大肠癌是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逐年增多且确诊多为晚期,故预后较差.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1页(P480-480)【作者】郭足森;廖跃光;李燕;罗革【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大肠癌是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逐年增多且确诊多为晚期,故预后较差。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加强对大肠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监测和临床干预,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大肠癌发生率。
本院 2009年 1月~2010年 1月,对 60例住院大肠癌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所有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筛选。
发现有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腺瘤病及炎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者即行病理检查,在排除大肠癌的基础上,对小于0.5 cm的腺瘤及腺瘤病、炎性肠病具有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的部位、病变的大小及异型的程度。
选 6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36例;年龄36~64岁,中位年龄 51岁;大肠腺瘤 22例,大肠息肉 38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对 30例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摘除后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 10mL的患者予口服葡萄糖颗粒。
分别在治疗 1月、2月、3月后再行肠镜检查,主要观察同一部位病变情况,行病理检查,并与其以前检查相对比。
免疫球蛋白G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李浩勇;梁培育;朱孝峰;郑克立;戴宇平【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07(023)006【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G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临床膀胱癌组织和1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以及T24和BIU-87细胞中IgG蛋白表达;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T24和BIU-87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gG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和RT-PCR检测IgG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羊抗人IgG抗体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的影响,FCM检测羊抗人IgG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临床膀胱癌组织中IgG表达率为91.1%(51/56),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IgG的表达为45.4%(5/11);T24和BIU-87细胞浆中IgG明显阳性表达.RT-PCR和原位杂交显示IgG mRNA在T24和BIU-87细胞中明显表达.Western blotting显示T24和BIU-87细胞中均有IgG表达.FCM则表明IgG 蛋白主要在细胞质内表达,细胞膜上则小部分表达.ELISA法未能在T24和BIU-87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检测到IgG.MTT显示羊IgG和羊抗人IgG抗体在25mg/L时对T24和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3±3.73)%、(24.98±3.81)% 和(5.36±1.53)%、(22.70±3.72)%,(P<0.05).FCM 显示羊IgG和羊抗人IgG抗体在25 mg/L时对T24和BIU-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20.7%和1.3%、15.3%.结论:膀胱癌细胞能够表达IgG,但其为非分泌型IgG.IgG的抗体体外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这可能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总页数】6页(P1068-1073)【作者】李浩勇;梁培育;朱孝峰;郑克立;戴宇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海南,海口,57010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FasL、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J], 宋玉国;李文珠;李迎;陈彩霞;庄国洪2.CD147抗体诱导乳腺癌细胞中MMP-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李欢;马立人3.阿司匹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钙网蛋白表达的研究 [J], 王镀津;赵菁4.Bcl-2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中表达对CTL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 [J], 时京;孔垂泽;刘贤奎;刘奔;张莹;孙志熙5.4-羟苯维胺酯抑制大鼠膀胱癌的COX-2的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沈群山;黄后宝;潘彩明;薛珺;蔡张愉;王啸;姜书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周皖舒;陶周善【摘要】目的探索阿司匹林(aspirin,ASP)联合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临床上两者联合使用的可行性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获取SD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SP组、SIM组和ASP-SIM组等4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安慰剂、ASP、SIM 和 ASP 联合 SIM 干预,培养7 d 后,通过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功能状态,蛋白电泳观察骨钙素( osteocalcin,OCN)及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SP及SIM单独作用于成骨细胞时,都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同时明显促进OCN及Runx2蛋白的表达;联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ASP及SIM都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且联合使用效果更佳.%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spirin (ASP)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SIM) on 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to provide a cytological basi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Methods SD rat osteoblas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ontrol group, ASP group, SIM group and ASP-SIM group. The cell culture was supplemented with placebo, ASP, SIM and ASP combined with SIM. After 7 days of culture, the proliferation of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cells was observed by ALP and alizarin red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OCN and Runx2 protein were observed by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ASP and SIM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s, increase the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ability of osteoblasts, and promote theexpression of OCN and Runx2 protei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use, which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 05). Conclusion Both ASP and SIM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is better.【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170-173,195)【关键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骨质疏松【作者】周皖舒;陶周善【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安徽芜湖241000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一个突出性的社会问题,作为与其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骨质疏松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治疗现状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脑缺血的情况下,脑组织会因为血流减少而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然而,当血流重新恢复时,这种损伤往往会加剧,引发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变化。
因此,了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现状对于防治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氧化应激:当血流重新恢复时,大量氧分子与自由基产生,导致氧化应激反应。
这些自由基可攻击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引发细胞死亡。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在脑缺血期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上升。
当血流恢复时,由于钠-钙交换异常,钙离子水平会进一步升高,导致细胞死亡。
炎症反应: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炎性因子,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性因子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血脑屏障破坏。
凋亡和坏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可发生凋亡和坏死。
这些细胞死亡过程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障碍。
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栓治疗: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剂治疗:使用神经保护剂,如钙通道拮抗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的损害。
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来减少脑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细胞。
低温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其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尚不明确。
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或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细胞治疗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尚处于研究阶段。
血管生成治疗:通过促进新血管形成,改善脑组织供血。
血管生成治疗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应用。
这种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卒中和脑血管疾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复杂,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炎症反应、凋亡和坏死等多个方面。
作者简介:严晨强,硕士,医师。
作者单位:1.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通讯作者:黄河,E-mail :hh93003@163.com 阿司匹林抗肿瘤研究进展严晨强1综述黄河2审校【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肿瘤;COX ;肿瘤代谢【中国图书分类号】R453.9阿司匹林(aspirin ,acetylsalicylic acid ,ASA )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现已被广泛使用。
1852年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Charles Ger-hart 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利用水杨酸与醋酐进行了合成,由于其纯度低且不稳定未能引起重视[1]。
1897年,Felix Hoffmann 首次合成了ASA 并纯化[2]。
1899年Felix Hoffman 合成的乙酰水杨酸被注册为“Aspirin ”并开始用于临床[1]。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ASA 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退热、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领域等。
ASA 与肿瘤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叶华等[3]的一项Meta 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ASA 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长期服用可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但长期隔日服用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还使其抗肿瘤的净效益增加[4]。
食管癌、胃癌、胆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肿瘤中都发现了ASA 的抗肿瘤作用[5,6]。
笔者对ASA 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1抗肿瘤经典途径ASA 可通过环氧酶(cyclooxygenase ,COX )、NF-κB /I κB 、Bax /Bcl-2、TRAIL 、诱导自噬、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1.1COX 1.1.1COXCOX 有三种同工酶。
COX-1位于正常组织,有保护消化道黏膜、调节血小板聚集(通过TXA2)、调节血管张力(通过PGI2)、调节肾血流量的作用[7]。
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褪黑素增强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Synergistically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and Cisplatin on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作 者 姓 名 刘玲玲指 导 老 师 孙国平 教授学 科 专 业 肿瘤学研 究 方 向 肿瘤个体化治疗论文工作时间 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目录中文摘要 (7)英文摘要 (8)1.前言 (10)2.实验材料 (8)2.1细胞株 (12)2.2药物及试剂 (12)2.3仪器与设备 (13)3.实验方法 (14)3.1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14)3.1.1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14)3.1.2细胞换液 (15)3.1.3细胞传代 (16)3.2细胞活力的测定 (16)3.3体外增殖抑制实验 (16)3.4药物相互作用指数评价药物相互作用 (17)3.5集落克隆染色 (17)3.6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18)3.7Western Blot 检测Bcl-2、Bax 蛋白表达 (12)3.7.1食管癌细胞Eca109总蛋白的提取 (19)3.7.2二喹啉甲酸法(BCA法)蛋白分析法进行蛋白定量 (19)3.7.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1)3.7.4蛋白质的凝胶电转移 (23)3.7.5蛋白质免疫印迹 (24)3.7.6化学发光及曝光 (24)3.8数据的统计处理 (25)4结果 (25)4.1Mel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 (25)4.2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 (26)4.3Mel与DDP联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 (27)4.4Mel与DDP联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4.5Mel增强DDP诱导食管癌细胞癌细胞Eca109凋亡的作用 (29)4.6 褪黑素诱导后食管癌Eca109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30 5.讨论 (31)5.1Mel 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增殖抑制作用 (33)5.2Mel 增强 DDP对人食管癌细胞的Eca109的增殖抑制作用 (34)5.3Mel增强DDP的诱导凋亡作用 (34)5.4Me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 (36)6结论 (38)7参考文献 (38)附录 (41)致谢 (43)综述:食管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44)褪黑素增强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硕士生:刘玲玲导师:孙国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中文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 Mel)联合顺铂(Cisplatin, DDP)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
新疆医学第45卷·论著·阿司匹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钙网蛋白表达的研究王镀津,赵菁*(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530021)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细胞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 )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人的肝癌细胞系HepG2作为目标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目标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活性,采用MTT 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肿瘤细胞钙网蛋白表达量。
结果5μmol/ml,10μmol/ml,15μmol/ml 浓度下的阿司匹林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对应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7.9%±1.65%,33.25%±3.77%,61.25%±3.86%,同时,对应肿瘤细胞钙网蛋白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
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钙网蛋白的表达量,从而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阿司匹林;钙网蛋白;肿瘤Study on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Promotion of Calreticulin Expression Induced by AspirinWANG Dujin ZHAO Jing(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 Ning 530021)Abstract:Objective To disuss the impact of Aspirin on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tumor calreticulin,expression.Metho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epG2as target cells were choosen,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spirin training target cells,then observe the cell activity with Light microscopy,detect the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by MTT,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umor cell calcium net amount of proteinexpression.Results Tumor cells cultured by aspirin with 5μmol/ml,10μmol/ml,15μmol/ml concentrations,and their corresponding the inhibition rate of tumor cells were 17.9%±1.65%,33.25%±3.77,61.25%±3.86,at the same time,correspon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cell calcium net protein quantity increasing trend.Conclusion Aspirin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G2,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cell calreticulin quantity,for tumor immunotherapy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Key words:Aspirin calreticulin tumor第45卷第3期2015年3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No.3Dec.2015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上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在体外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水杨酸是阿司匹林的一种天然成分,可直接激活与肿瘤抑制和血糖调控相关的一条信号通路,这或可解释阿司匹林的某些长期健康益处,例如在预防癌症方面的作用[1-3]。
钙网蛋白在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一些药物处理的细胞(如蒽环类药物)的表面表达量要多于正常的细胞[4-8],这些细胞表面的钙网织蛋白能够与一些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CD91/lRP1结合,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这些细胞的免疫应答。
钙网蛋白亦被称为血管生成抑制素,能够抑制微血管的形成,抗肿瘤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阿司匹林是否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钙网蛋白的表达,从而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1.1材料1.1.1阿司匹林购买于(sigma 公司);MTT 试剂盒(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抗钙网蛋白一抗,荧第3期光标记的二抗购自Abcam公司,其他试剂及实验仪器为实验室常用分析纯级。
1.1.2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系,购买自ATCC 中国代理公司。
1.2方法1.2.1考察阿司匹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配置1mmol/ml的阿司匹林溶液,0.22μm滤器过滤除菌处理,选取对数期生长的HepG2人肝癌1x105/孔放入六孔板培养,分别加入5μmol/ml,10μmol/ml,15μmol/ml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24h,光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1.2.2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选取对数期的HepG2人肝癌细胞,1x104/孔在96孔板中培养,分别设置0μmol/ml,5μmol/ml,10μmol/m,15μmol/m,四个阿司匹林浓度,每组重复6个孔,培养24h,吸出培养基,每孔加入100μl 无血清培养基和20μl的MTT溶液(10mg/ml),继续培养4h,去除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低速震荡10min,在酶标仪上490波长处检测OD值。
1.2.3免疫荧光检测阿司匹林处理后肿瘤细胞钙网蛋白表达情况:选取对数期的HepG2人肝癌1x105/孔放入六孔板培养,分别加入0μmol/ml和10μmol/ml阿司匹林溶液,培养24h,去除上清,用PBS洗三次,3min/次,用4%多聚甲醛固定30min,用PBS洗三次,3min/次,50ul羊血清封闭37度30min,孵育抗钙网蛋白一抗,4度过夜,PBS洗三次,孵育二抗37度1h,PBS洗三次,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2.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对HepG2人肝癌的抑制作用实验中发现随着阿司匹林浓度的不断增高,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说明阿司匹林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见图1)2.2MTT法检测MTT法检测在0μmol/ml,5μmol/ml,10μmol/ml,15μmol/ml药物浓度下,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25%±0.96%,17.9%±1.65%,33.25%±3.77%,61.25%±3.86%.说明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见图2)2.3免疫荧光检测钙网蛋白表达量A图和B图中蓝色(DAPI),绿色(钙网蛋白),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阿司匹林处理组(B)细胞钙网蛋白的表达量明显比未处理组多,说明阿司匹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钙网蛋白的表达。
(见图3)图1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图2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图3免疫荧光法检测经阿司匹林处理后肿瘤细胞表面钙网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
蓝色(细胞核),绿色(钙网蛋白)。
(A)未经阿司匹林处理组钙网蛋白表达情况(B)经过阿司匹林处理组钙网蛋白表达情况。
3讨论免疫治疗遇到的难点之一就是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较低,无法激发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防御和治疗效果,因此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达到间接激活免疫系是如今研究的热点。
阿司匹林是目前第二种证实可直接激活AMP激酶,调控细胞能量王镀津,等;阿司匹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钙网蛋白表达的研究299新疆医学第45卷供应的化合物。
而其是否参与钙网蛋白的表达调控还未有得到证实,钙网蛋白在非肌肉组织中含量丰富,是内质网(ER)主要的钙结合蛋白之一,它通常认为定位于内质网(包括核膜和滑面内质网)中。
在内风湿性关节病人中,细胞表面的钙网织蛋白能够和白细胞表面的HLA-DRΒ结合,刺激产生蛋白的自身抗体.最近也有研究表明,钙网织蛋白也能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质基质中,行使其一定的功能。
钙网织蛋白的N Domain能够分泌到细胞外,这些细胞表面的钙网织蛋白能够与一些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CD91/lRP1结合,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这些细胞的免疫应答。
钙网蛋白亦被称为血管生成抑制素,能够抑制微血管的形成,抗肿瘤的生长,在死亡的细胞表面,钙网蛋白的表达量是上升的,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验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诱导剂,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钙网蛋白,从而使肿瘤细胞产生更高的免疫原性,从而使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彻底清除和杀伤肿瘤细胞。
4结论本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9],并且能够诱导高效的钙网蛋白表达,而已知的是蒽环类药物能够诱导钙网蛋白的表达,如阿霉素等[10-11],本实验为阿司匹林这一传统的非载体类药物的新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随着人们对钙网蛋白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及生物技术,免疫技术的迅猛发展,这将给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是,阿司匹林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诱导钙网蛋白高表达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Suzuki Y,Mim ura K,Yoshimoto Y,et al.Immuno-genic tumor cell death induced by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ancer Res.2012,72(16):3967-3976. [2]Bénéteau M,Zunino B,Jacquin MA,et -bination of glycolysis inhibition with chemotherapy results in an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Proc NatlAcad Sci U S A.2012,109(49):20071-20076. [3]Yang Y,Li XJ,Chen Z,et al.Wogonin inducedcalreticulin/annexin A1exposure dictates the immunogenicity of cancer cells in a PERK/AKT dependent manner.PLoS One.2012,7(12):e50811.[4]李小安,房殿春,司佩任,等.肿瘤坏死因子相关配体与阿司匹林合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76-679.[5]何志旭,廖清奎,罗春化,等.阿司匹林对过氧化氢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1):660-663. [6]Chang C.Unmet needs in the treatment ofautoimmunity:from aspirin to stem cells.Autoimmun Rev.2014,13(4-5):331-346.[7]汤丽平,唐承薇,王春晖,等.阿司匹林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4):290-293.[8]Cheng Q,Shi H,Wang H,et al.The ligation ofaspirin to cisplatin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umor cells.Chem Commun (Camb).2014,50(56):7427-7430.[9]Vad NM,Kudugunti SK,Wang H,et al.Efficacy of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in skin B16-F0 melanoma tumor-bearing C57BL/6mice.Tumour Biol.2014,35(5):4967-4976.[10]Perez CA,Fu A,Onishko H,et al.Radiationinduces an antitumour immune response to mousemelanoma.Int J Radiat Biol,2009,85(12):1126-1136.[11]Tesniere A,Schlemmer F,Boige V,et al.Immunogenic death of colon cancer cells treatedwith oxaliplatin.Oncogene,2010,29(4):482-491.[收稿日期:2014-11-21](本文编辑:梁艳)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