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4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教学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①王羲之与《兰亭序》;②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③范缜与《神灭论》;④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2、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书画艺术和石窟艺术(二)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周杰伦的《兰亭序》导入。
(二)、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文P122-125页,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在课文中圈划关键信息。
尝试默填学案,当堂记忆!时间:8分钟)(四)、自学检测:学生根据导学案板演,由其他同学进行订正。
(五)、教师补充:1、新旧知识整合:汉字的演变;2、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赏析书画作品;3、从表格数据中引导学生分析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及对艺术的影响;4、播放视频:《龙门石窟》,加深理解(六)、合作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七)、达标检测:1、选择题(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 东晋时期(2)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3)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4)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即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关键在于画眼睛。
这位画家是()A.王羲之B.阎立本 C.顾恺之D.吴道子A .《清明上河图》B .《女史箴图》 D .《送子天王图》(5)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6)观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 )A .人物特征B .名山名水C .花红柳绿D .飞禽走兽(7)南北朝时期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种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8)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各民族和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A. 绘画B. 书法C. 诗歌D. 石窟艺术(9)《神灭论》倡导的( )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信仰佛教D. 信仰道教。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魏晋南北朝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脉络;(2)学会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2)认识到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概述(1)魏晋南北朝的时间范围;(2)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1)诗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太康诗风等;(2)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3.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1)绘画:顾恺之、张僧繇等代表画家及作品;(2)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等代表书家及作品;(3)音乐:魏晋南北朝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4.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1)玄学:老庄学派、竹林七贤等;(2)佛教: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和本土化;(3)道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2)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和成就的看法;3. 展示法:学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或作品。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
3.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学习,认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南北朝分裂等。
2.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化现象:玄学、佛教、道教、文人山水画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顾恺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化现象及代表性人物。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文化案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3.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与之前、之后历史时期的差异,突出其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3. 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承上启下作用。
4. 案例分析: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唐宋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其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分享各自的见解。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魏晋南北朝文化主题的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培养综合归纳能力3、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南朝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
他利用前人创造的“”,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年。
2、北朝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北魏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是一部综合性的专著,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著。
4、思考:“动脑筋”(第119页)和“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祖冲之和圆周率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教材,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动脑筋”(第119页)。
第二子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第三子目:郦道元和《水经注》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活动与探究(课本120页)(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展示表格制作情况;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生活朝代数学:祖冲之称谓主要成就承前启后的魏生活朝代晋南北朝文化农学:贾思勰称谓(一)主要成就生活朝代地理学:郦道元称谓主要成就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人辈出,成果璀璨,我国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学习目标: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思想家范缜石窟艺术学习重点: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和顾恺之;石窟艺术学习难点:王羲之和顾恺之的字与画;石窟艺术的特点学习过程:一、书法: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的王羲之写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代表作是《》,有“”的美誉。
王羲之被称为“”。
后人称《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二、绘画:东晋的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的代表作是《》和《》。
三、思想:南朝思想家,写成《》,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四、石窟艺术:北朝时期的山西大同的石窟和河南洛阳的石窟最为有名。
当堂练习题: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那么,书法在我国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隋唐2、古人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赞颂哪位书法家的字?()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柳公权3、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4、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是指()①才绝②画绝③书绝④痴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D.龙门石窟佛像6、南朝的思想家范填在《神灭论》一书中,阐述了无神论思想,这与下列哪一著作相似?()A.《诗经注》B.《兰亭序》C.《论衡》D.《史记》7、南北朝时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②龙门石窟③莫高窟④麦积山石窟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8、龙门石窟中驰名中外的“龙门十二品’,是哪种艺术的精品?()A.雕刻艺术B.绘画艺术C.魏碑书法艺术D.建筑艺术。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
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介绍,认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本课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
这给本课学习带来难度。
学法指导:1.事先预习,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概括提炼本课的基础知识。
2.手脑并用,“知动学习”。
课前尽量搜集一份摹本王羲之字帖,结合课后“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动手临摹其中几个字,加深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3.开展疑难问题的讨论。
提出疑难问题,学会通过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纠正偏见,加深认识。
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属北魏统治者为宣传佛教、加强统治而开凿,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怎样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通过讨论,正确区分石窟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形成正确认识。
4龙门石窟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3.顾恺之生活在()A.西晋 B.东晋C.南朝D.北朝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二、材料分析题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科目:七年级历史上册编号:022 课题:第四单元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温馨寄语:温馨寄语: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习目标】会叙述魏晋南北朝的书画和石窟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学习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学法指导】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叙述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各自的成就。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并记忆)1、东晋著名书法家______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______,有______美誉,他被后人称为____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画家是东晋的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和______。
3、南朝著名思想家______,他撰写的______系统得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4、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让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留下了辉煌的石窟艺术,最为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
三、合作探究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四、教师释疑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五、拓展延伸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
请回答:(1)上述思想是哪位思想家的?他是哪朝人?(2)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主要阐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六、课堂小结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学习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学习难点】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围绕本课,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类别书法绘画石窟艺术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请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包括作者、生活的年代、代表作、艺术特点。
)
2.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这些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
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谈谈你对佛教影响的认识。
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答应为一座新落成的寺庙捐款一百万铜钱。
他的捐款方式很奇怪。
寺庙要落成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一个便殿里作画,画好后,对住持说,从明天起,你们打开这座殿门,第一天来看画的,每人要施钱十万,第二天来看画的,每人要施钱五万,第三天以后,随人施舍。
结果连续几天,争着来看的人山人海;三天不到,寺庙就得到了好几百万钱。
壁上的金粟如来面带笑容,眼睛好像会说话,抬脚像要走出墙壁,全身的光彩,把整个便殿照得金亮金亮。
1.故事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作品的高度评价()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候?()
a.战国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
3.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反映的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佛教艺术()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五代时期
4.书法家王羲之生活的时期是( )
七年级历史教案
5.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做一个汉字“京”,它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进。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它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
…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XX奥运会会徽说明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
请你选择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请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XX年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六、中考链接
1.(XX•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
2.(XX•连云港)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
3.(河南中考题)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
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
(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3)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其它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请举出一例。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见课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集前代书法之大成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绘画出色题材广泛
南北朝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吸收了绘画、雕塑、佛教等艺术形式,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