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网的新型广域后备保护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338.14 KB
- 文档页数:26
基于广域保护系统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案谷松林【摘要】电网中发生潮流转移现象后,受影响的输电线路会承受大量的转移负荷,进入过负荷运行状态.距离保护后备段的整定要求躲开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因此潮流转移带来的线路过负荷将会对距离保护后备段带来显著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能够应对潮流转移情况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案.该方案基于广域保护系统,利用WAMS可测幅值与相角的特点快速计算线路的视在阻抗值.然后根据线路视在阻抗的变化幅度确定线路所承受的转移负荷比例,针对线路不同的过负荷状态进行与之对应的后备保护整定值调整,既防止过负荷线路上的后备保护发生误动,又使后备保护保有正确识别短路故障的能力.最后将整定信息与负荷波动情况上传至调度中心,为调度中心进行负荷控制提供辅助决策,并依据调度中心的决策进一步调整后备保护的整定值,直至线路恢复正常的负荷输送状态.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样例,采用BPA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6(044)001【总页数】8页(P40-47)【关键词】潮流转移;过负荷;广域测量系统;距离后备保护【作者】谷松林【作者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7潮流转移是使电网发生连锁跳闸现象的重要诱因,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将导致电网发生大停电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4]。
在此研究方向上国外起步较早,建立了与大停电相关的连锁故障模型,并指出在潮流转移情况下,后备保护的过负荷误动是引发连锁跳闸的重要原因[5-7]。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研究中引入了图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输电断面的概念[8],通过划分输电断面来快速搜索受潮流转移影响的过负荷支路,如文献[9]研究了基于转移潮流灵敏度因子的潮流转移识别方案;文献[10]根据实际电网结构利用图论知识生成有向图,建立送端节点-送电支路邻接表,计算支路开断分布因子,识别受潮流转移影响较大的线路;文献[11]利用图论将电网拓扑图划分为多个广义潮流转移区域,将区域外节点与其相应的区域连接割点等效为虚拟母线,使计算范围从全网简化到过载线路所属的广义潮流转移区域;文献[12]给出了用于评价支路受潮流转移影响程度的过载严重度指标;文献[13]通过预测线路故障时间和概率的方法来识别潮流转移的发生。
采用多智能体系统的数字化的变电站后备保护方法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后备保护;差动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仿真;多智能体系统。
摘要:传统上,差动保护在变电站中用于保护重要的设备如母线和变压器。
他们是单元保护计划,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快速操作时间,但不具备后备保护能力。
后备保护通常由过流,保护阻抗或距离区的2 /3。
他们的选择性差,因为需要协调,他们将需要相对长的延时。
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一个过程总线允许保护设备之间共享信息。
这扩展了这些设备的能力,这样不需要过多的成本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后备保护理念和设计新的方案。
本文采用多智能体系统(MAS)来模拟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开发后备保护新技术。
MAS系统通过PSCAD来改进(java高级开发环境),在PSCAD 提供电力系统仿真。
单位边界变电站中的保护方案扩展到提供后备能力,与传统方案相比有更好的性能。
对110kV模拟变电站是用来说明和验证这种方法,使用不同的故障机制的测试方案显示MAS的合作和自我修复的性能。
1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意义重大。
在传统的变电站中,主要地点如母线和变压器受差动保护。
他们是仅对发生在确定的区域内的故障条件作出反应的单元保护方案。
他们的运作依靠比较保护区边界上的由电流互感器的位置所定义的继电器状态。
这些方案提供了良好的选择性和快速的操作时间,但传统上不提供后备能力。
后备通常采用分段式的过电流保护,在阻抗或距离区域2和/或区域3保护方案[ 1 ]。
他们使用测量仅在连接点的继电器状态,它们对保护区限制较少,因此他们需要与其他继电器进行时间配合,与单位保护方案相比运行时间有较长的延迟。
母线和变压器有一个高度配合的故障MVA,慢故障间隙可造成重大损害,并可以引起电力系统不稳定。
因此传统的后备保护方案提供的保护不能提供期望的性能。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和通信改善变电站能力。
大电网实现信息冗余的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田聪聪;文明浩【摘要】信息的冗余是提高互联大电网广域后备保护性能的关键,充分利用传统保护装置配置的独立性,可以提高信息的冗余度.在传统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广域保护系统功能模块,利用方向元件动作信息和线路保护装置距离I段动作信息判断故障元件,当系统故障时可以利用本站和相邻站的方向元件信息、距离元件信息及断路器状态信息,在信息缺失时可以利用信息的冗余确定故障元件.算例分析表明,该保护算法可以很好地适应信息缺失的情况,在多个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地判断出线路、母线及变压器发生的故障,对故障元件的判断有很高的容错性.【期刊名称】《电力与能源》【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传统保护装置;广域保护系统功能模块;关联矩阵;方向信息;距离Ⅰ段信息【作者】田聪聪;文明浩【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73随着互联大电网的发展,电力网络结构也日益复杂和庞大,传统的后备保护由于其复杂的配合关系和时间延时,已经成为大电网的安全隐患。
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统计了17年的事故数据,结果发现63%的电力系统事故与继电保护的不正确动作有关[1]。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广域后备保护系统被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测量、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2-7],其中基于方向比较原理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8-10],需要的信息量少而且算法简单,是一种目前研究较多的算法,但在故障信息缺失情况下会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切除故障的时间有一定的延迟。
文献[11]和文献[12]在传统数字式线路保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保护和传统阶段式保护动作信息的专家系统,不仅简化了广域后备保护配置,而且算法简单和可靠。
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广域后备保护方法摘要:系统在突加负载或功率波动等压力条件下,距离继电器容易误判系统发生故障而误动。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广域后备保护方法,通过建立状态评估和故障识别两种深度神经网络来进行保护决策。
以相量测量单元(PMU)数据为输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以进行决策逻辑的开发。
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距离继电器会按常规工作,但在压力条件下,需进行故障识别,识别为故障情况距离继电器才动作。
在9节点系统上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方案进行了比较。
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减少距离继电器的误动,具有更高的保护效率。
关键词:深度学习,输电线路,保护方法前言:在诸如大负载或发电机的断开连接以及过载线路中断等严重干扰下,系统功率和电压会产生波动,阻抗可能会进入距离继电器的第三区域,从而导致其误动。
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以避免常规距离继电器在这种异常情况下误动。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器,用于区分功率波动和实际故障。
使用电压幅值和电压降低变化率的加权总和建立了一个指标将故障与电压波动区分开来。
但是,这些方法很容易受到某些开关情况的影响。
相量测量单元(PMU)数据被用于促进输电系统保护功能。
中开发了基于同步相量的距离继电器跳闸边界的自适应方案。
中,使用决策树(DT)模型进行保护方案设计,其中三个独立且互相冗余的继电器集合进行最终决策。
由于它们遵循距离继电器的常规逻辑,因此,如果在严重干扰情况下,一个距离继电器发生误动,同理其他两个冗余继电器也可能出现误动。
如果辅助继电器可进行决策逻辑切换,则可实现系统在受干扰情况下的保护。
本文提出了一种广域后备保护方案防止距离继电器在系统受干扰情况下发生误动。
以PMU数据为输入训练状态评估和故障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DNN)。
在实际应用中,若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时,距离继电器会按常规工作,但在压力条件下,需进行故障识别,只有识别为故障情况距离继电器才动作。
基于区域多信息融合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孔德洪;吕飞鹏【摘要】Aiming at the phenomena such as heavy communication traffic and low fault tolerance of wide area protection,a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regional multi information fusion.Firstly,the protec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regions,and the fault area search is card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current,which can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traffic in wide area protection.Then,the protection ac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ault area is normalized to calculate the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of the line fault evidence.Finally,the actual fault line is identified by the improved D-S evidence theory.An IEEE-39 bus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PSCA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cognize various types of faults,and has good performance of small wide area communication traffic and high fault tolerance.%针对广域保护通信流量大、容错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多信息融合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首先,对保护系统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故障电流的分布特性进行故障区域搜索,以减少广域保护的通信流量.其次,对故障区域内的保护动作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线路故障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最后,采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融合,进而识别故障线路.基于PSCAD搭建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识别各类型故障,具有广域通信量小,信息容错性高等良好性能.【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7(045)004【总页数】7页(P26-32)【关键词】广域后备保护;区域划分;故障电流分布特性;D-S证据理论【作者】孔德洪;吕飞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三道防线”中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责任[1]。
浅析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摘要: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它是保障电力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文章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就电力工作中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发表自身在工作中所积累和总结的若干经验。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分析;探讨1 电网信息的层次电网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包括4 个层次,即电网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存储管理层、数据应用层。
各个层次组成的信息支撑体系是坚强电网信息运转的有效载体,是坚强电网坚实的信息传输基础。
信息支撑体系通过对电网基础信息分层分级的集成与整合,达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为坚强电网提供可靠信息支撑。
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电网设备层包括电网的各类需要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元件和设备。
通信网架层利用通信网络将电网设备层的各类型设备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网络方式较传统的其他方式具有连接简单、易维护等特点,在有线网络不易部署的地方可以采用无线方式或公网方式,辅予合适的网络安全策略。
数据存储管理层提供数据的存储以及跨分区、跨系统的整合、集成、访问功能。
电网的信息量将远大于现有电网,数据的有效存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同时在已有信息化基础上,完善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
信息的访问可以采用事件驱动或者消息总线的模式,避免数据的大量检索。
基于上述基础数据应用层实现电网的高级分析、控制等功能。
标准体系贯穿信息流层次模型的各层级,保障设备的即插即用、信息的有效交换和传输内容的无二义理解,降低信息交换成本。
2 电力信息与通信的标准由于电网的复杂化,在加上分布广泛,因此如果要保证各部分之间协调、有效、即插即用,这就取决于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涉及电力的发、输、配、用及信息安全等环节,除之前所使用过的标准外,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标准,除此之外,还定义了用于监视和控制其他发电机组的通信规范。
通信领域可参考的标准除tcp/ip 外,还包括光纤同步网络sonet、数字用户环路、宽带电力线。
类号分 学号 2003511310033 学码校代 10487 级密学论博士位文数网基于据的新型备广域后护保统系学请位申人: 青王冬学专科业:电统动力系及其自化 导教指师: 刘 沛 教授答辨日期: 2006年6月22日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ngineeringA Novel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Ph.D.Candidate: Wang DongqingAutomation Major: Power System and ItsSupervisor: Prof.Liu Pei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 P.R.ChinaJune,200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摘要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时可靠的切除被保护对象内部故障为目标。
CIGRÉ的一项研究表明,27% 的电力系统的扰动可以归因于保护系统的误动作。
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保护所采用的是单元式原理,即根据保护单元的单独决策来隔离故障,保护之间缺乏相应的配合协调,基于本地量的装置难以反映区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没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做出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具有系统优化和协调功能的保护动作策略。
故障元件被突然切除后,剩余的系统可能会产生连锁的元件运行不正常而被保护跳开,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潮流都要发生改变,对电网会产生冲击,这些都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后失去稳定,或者造成连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是现有元件保护原理存在的固有缺陷。
随着电力通信网架的日趋完善和实时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网多个关键节点信息已经有可能做到实时获取并进行快速交互,因此,结合稳定性实时预测理论,采用多Agent的技术,构成网络保护与紧急控制一体化的实时系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而广域后备保护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可以首先开展实用化研究。
本论文是在河南省电力公司的研究项目“基于数据网的新型自适应保护主动防护系统”这一课题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实用化的装置已经试制完成。
论文所设计的基于数据网的新型广域后备保护系统,侧重于完成广域的后备保护功能,在一个地区内通过光纤网组成分层分布式的后备保护系统,一方面对传统的后备保护集中化,将一个变电站内的所有后备保护集中到一个智能处理系统;另一方面,将一个区域的后备保护的处理和控制策略的生成部分集中化,站级和区域控制级之间通过光纤数据网联系。
这种设计,在传统的后备保护系统中增设了基于整个系统的集中智能控制处理环节,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的安全可靠性,能适应大电网的互联,避免可能引发的级联跳闸。
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目前国内外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传统后备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对广域后备保护系统进行实用化研究的可行性。
同时分析了广域保护系统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广域后备保护系统在实际中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本文就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首先,针对广域后备保护所面临的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设计了广域后备保护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信息量大,数据不精确、不正确或缺失的问题等等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对信息融合的结构、系统各个部分的信息融合的算法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用于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的详细的融合方法。
并将D-S证据理论引入系统,利用D-S 证据理论的可信度和似然度的概念,按照判决规则选择可信度和似然度最大的假设作为融合结果,为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信息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对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故障元件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元件和网络拓扑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把来自各子站的方向元件的信息,与所保护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结合,形成故障元件判别的结果矩阵,根据矩阵来推导出故障元件。
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高效,易于实现,可靠性好。
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本文探讨了 MAS 以及CORBA在电力系统后备保护诊断决策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实际的应用方案,对系统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及实现做了分析。
鉴于通讯网络对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重要性,论文还对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系统做了进一步分析,设计了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通讯系统。
对系统的结构,通信系统的介质选择、链路层技术、传输层技术和应用层协议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两种IP QoS (Quality of Service)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基于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的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网络结构。
最后利用OPNET(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s)网络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通信系统的时延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通信系统时延可以满足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要求。
基于以上研究,在分析传统后备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新型的广域后备保护系统,在协调控制策略中考虑了断路器失灵、负荷入侵、高阻接地以及过负荷等异常情况的特殊处理,同时增加了与控制装置协调的环节。
系统核心硬件采用486工控机和DSP,在网络连接上应用已经存在于现场的光纤网,把区域控制中心和变电站现场连接起来,组合成基于数据网的新型广域后备保护系统。
该系统的方案设计实时可行,而且简单高效,对同步性要求较为宽松,有利于在大系统和大区域的推广应用。
系统的样机已经通过了动模实验。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广域网后备保护信息融合D-S证据理论负序方向元件零序方向元件阻抗方向元件网络拓扑分析ABSTRACT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the mal-operation or fail-to-trip of protection is determined as one of the origins to raise and propagate major power system disturbances. Backup protections in fault clearance system have the task to operate only when the primary protection fails to operate or when the primary protection is temporarily out of service. The recent complexity and enlargement of power systems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operation times and reaches among relays especially. In the existed relay protection system,mal-operations of backup protection contribute a lot to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furthermore,they are main reasons to system cascade tripping.To solve this problem,an intelligent analyzing and controlling function is added to key process of protection functionality. Therefore,a novel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First,the background of the paper is described,based on analyzing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backup protection, a nove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put forward.Then,some key problems in making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 are described. To treat with large quantities of information in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an information fusion system is designed,which has three layers: data layer, character layer, strategy layer,and data flows from data layer to character layer,then to strategy layer. Furthermore,D-S theory is utilized to deal with incorrect,inexact and lost of data. In the proposed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the fault unit is selected in virtue of conventional pilot relay protection,and the fault location functions are made up of some kinds of line direc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negative sequence,zero sequence component direction function and impedance direction function,With the components, the fault unit is deduced. Detai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direction functions are being analyzed,simulation result validat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Furthermore, a novel decision-mak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for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CORBA and hybrid MAS system,MAS and CORBA technique is utilized, to realize control and coordinate inside the system on time,moreover,mobile agent is adopted to send or get data from other part of the system. The configuration and function of each agent is described. Service functions in CORBA make each part of the proposed system communicate each other.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 is also designed, the system is made up of switching system,router and optic-fiber networks. Measures are taken to make the queue dela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as small as possible,and reduce thedelay in the network node and prevent data from being abandoned. So TCP and UDP protocol are employed in transport layer. In order to realize perfect QoS,the MPLS/Diffserv network can be utilized in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 Network simulation is made, the delay time of the result can be accepted by wide area protection system.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es, the detai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 of the proposed wide area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system comprises a master system and several local units. The system is arranged as three layers. The bottom layer consists of PMUs with additional protection functionality. The next layer consists of several Local Backup Protection Centers (LBPCs) , each of which interfaces directly with a number of PMUs. The top layer, System Backup Protection Center (SBPC), acts as the coordinator for the LBPCs. Connected together via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links, these devices can process intelligent algorithm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locally. Local part of the proposed wide-area backup system samples vital signals for backup protection system,and then deliver pre-processed results to SBPC via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substation and SBPC. Based on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the fault,SBPC makes a strategy in several ways to guarantee the global security of the protected region, including coordinate with breaker failure strategy, overload strategy, reclosing strategy and so on. LBPCs perform the correlative operations on the spot, and then fault will be isolated rationally. Based on the dynamic experiment data,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validated in regard of the speed of response, computational burden and reliability.At the end of the thesis,the whole paper is summarized and some future work is discussed.Key Words:Wide Area Network, Backup Protection, Information Fusion, Negative-Sequence Direction Component, Zero-Sequence DirectionComponent, Impedance Direction Component, Network Topological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V)1绪论 (1)1.1引言 (1)1.2课题的背景 (2)1.3传统后备保护的工作原理及不足 (4)1.4研制新型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必要性 (6)1.5国内外网络型保护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6)1.6研制新型网络型保护的可行性和展望 (11)1.7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12)2广域后备保护的信息处理 (14)2.1引言 (14)2.2采用信息融合技术的优点 (14)2.3融合系统的信息层次 (15)2.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理论算法 (16)2.5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建模 (19)2.6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框架 (19)2.7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21)2.8广域后备保护信息融合体系的设计 (22)2.9保护的信息的容错性和完备性 (23)2.10利用D-S证据理论协调信息 (24)2.11本章小结 (29)3基于多信息源的故障元件判别方法 (31)3.1引言 (31)3.2背景和研究现状 (31)3.3广域后备保护系统故障诊断区域的确定 (36)3.4故障分量方向元件分析 (39)3.5方向阻抗元件分析 (50)3.6仿真 (51)3.7本章小结 (53)4基于CORBA的MAS诊断决策系统 (54)4.1引言 (54)4.2MAS (54)4.3应用CORBA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56)4.4系统介绍 (57)4.5系统设计 (61)4.6广域后备保护系统诊断决策的原理 (64)4.7时滞对广域后备保护系统诊断决策的影响 (67)4.8软件实现 (68)4.9本章小结 (69)5广域后备保护系统中的通信部分设计 (70)5.1引言 (70)5.2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系统框架 (71)5.3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网络服务质量模型 (72)5.4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网络的关键问题 (76)5.5广域后备保护通信系统延迟分析 (81)5.6OPNET仿真 (82)5.7本章小结 (86)6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总体实现及动模试验 (87)6.1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结构设计 (87)6.2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硬件实现 (89)6.3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的软件实现 (90)6.4系统说明 (92)6.5动模实验 (95)6.6结论 (100)6.7本章小结 (100)7全文总结 (101)7.1总结 (101)7.2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102)致谢 (104)参考文献 (105)附录1 AB线路正向出口发生AG高阻接地瞬时故障 (114)附录2 母线A处AB线路反向出口AG高阻接地瞬时故障 (115)附录3 AB线路30%发生ABG永久故障,断路器失灵 (116)附录4 AB线路过负荷,母线A处AB 线路反向出口AG金属性故障 (117)附录5 基于数据网的新型自适应保护主动防护系统实物图片 (118)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9)附录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20)1绪论1.1引言由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理论的发展落后于电力系统本身规模的发展和复杂程度的增大,世界各国均发生过因电网稳定性破坏而导致的大停电事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