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第三章复习参考题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8
物理初三第3章练习题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练习题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重要方式。
第3章的练习题是进一步检验你对力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对第3章的练习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力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1. 一个物体质量为10kg,受到一个20N的重力,地面对该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多少?解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该物体受到的地面支持力大小应该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即20N。
2.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的大小为8N,方向向右,另一个力的大小为6N,方向向左,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是什么?解答: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代数和,即8N - 6N = 2N。
合力的方向取决于两个力的相对方向,即向右减去向左,所以合力的方向是向右。
3. 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这个物体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解答: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该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相互平衡,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不会改变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一个力为5N的物体,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大小为3N,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所以,5N - 3N = 2N的合力将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因此,该物体的加速度为2N/物体的质量。
5. 一个物体做斜抛运动,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20m/s,抛射角度为30°,求物体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分量。
解答:物体的水平速度分量等于初速度乘以余弦值30°,即20m/s * cos30° = 17.3m/s。
物体的垂直速度分量等于初速度乘以正弦值30°,即20m/s * sin30° = 10m/s。
通过解答上述练习题,我们不仅巩固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进一步加深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初三物理三章试题及答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初三物理的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章节的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练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物体间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 物体间没有直接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D2.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重力的方向总是水平的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答案:A3.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以下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B.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会产生弹力C.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不一定会产弹力D.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无关答案:B4.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下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同答案:C二、填空题1.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 = 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成正比,公式为:F = kx,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性系数,x表示形变量。
4.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公式为: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压力。
三、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作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 、B 静止。
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推A ,但A 、B 仍未动,则施力F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 .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C .B 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D .B 与墙面间的弹力变大【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 物体,开始受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F 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 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A sin m g θ,若A 2sin F m g θ=,则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还是等于A sin m g θ,所以A 、B 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不变,故A 错误; B .对整体分析,因为AB 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 、B 的总重力,施加F 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B 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等于力F 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竖直向下,故B 错误; CD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B 与墙面的弹力为零,施加力F 后,B 与墙面的弹力变为F cos α,弹力增大,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光滑的圆柱置于斜面上,挡板AB 可绕固定轴B 转动,使挡板AB 从图示位置(90θ<︒)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挡板AB 受到的压力大小将(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 【解析】【详解】在挡板角度变化的过程中,圆柱在重力及两个接触面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受力分析如下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下图由图可知,随着木板的转动,木板对圆柱体的压力1F先变小后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挡板受到的压力1F 也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3.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固定一光滑球体,杆以另一端O为自由转动轴,而球又搁置在光滑斜面上,若杆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β,斜面倾角为θ,开始时β<θ,且β+θ<90°,则为使斜面能在光滑水平面上缓慢向右运动,在球体离开斜面之前,作用于斜面上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轻杆受力T和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逐渐增大,T逐渐减小,N逐渐减小B.F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C.F逐渐增大,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增大D.F逐渐减小,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 、支持力N 和杆的支持力T ,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sin sin sin()N T mgβααβ==+ 解得sin sin()sin cot cos mg N mg βαβββα==+⋅+,sin sin()T mg ααβ=+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受到推力F 、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压力N ,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 sin α=F Mg +N cos α=F N解得sin sin sin cot cos cot cot mg mgF N mg αααβαβα⋅===⋅++N cos tan cot 1mgF Mg N Mg ααβ=+=+⋅+故随着β的增大,T 减小,F 增大,F N 增大;故ABD 错误,C 正确。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材料力学》复习要点_参考填空题——仅供参考,有待修改!适用班级:20130300401/2/3/4、20130300501/2/3、20130500901/2/3/4 班第一章绪论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2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保证构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3.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时,构件所产生的变形不能忽略,因此把构件抽象为变形固体。
4.变形固体材料的基本假设是(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5.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是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1.轴向拉(压)杆的受力特点是:外力(或合外力)沿杆件的轴向作用,变形特点是: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沿横向扩大或缩小。
2.杆件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内力简称为杆的内力,轴向拉(压)时杆件的内力称为轴力,用符号F N表示,并规定背离截面的轴力为正,反之为负。
3.求任一截面上的内力应用截面法法,具体步骤是:在欲求内力的杆件上,假想地用一截面把杆件截分为两部分,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列静力学的平衡方程,解出该截面内力的大小和方向。
4.由截面法求轴力可以得出简便方法:两外力作用点之间各截面的轴力相等,任意x截面的轴力F N (x)等于x截面左侧(或右侧)全部轴向外力的代数和。
5.应力是内力在截面的单位面积上的力,其单位用N/m2(p a)表示。
由于一般机械类工程构件尺寸较小,应力数值较大,因此应力还常常采用k pa、M pa、Gpa等单位。
通常把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用符号δ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切应力,用符号η表示。
6.杆件轴向拉压可以作出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始终与杆的轴线垂直,由此可知,两个横截面之间所有原长相等的纵向线伸长或缩短量是相等的。
成人高等教育《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各部分间产生的,称为内力。
2.杆件在轴向拉压时强度条件的表达式是。
3.低碳钢拉伸时,其应力与应变曲线的四个特征阶段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4.线应变指的是的改变,而切应变指的是的改变。
5.梁截面上弯矩正负号规定,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其所在的微段梁凹向下时为。
6.梁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
在建筑中,起控制做用的一般是条件。
7.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材料,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材料。
8.求解组合变形的基本方法是。
9.力作用于杆端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与杆端距离在较小的范围内受到影响,该原理被称为。
10.欧拉公式是用来计算拉(压)杆的,它只适用于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件正常工作时应满足的条件是指()A.构件不发生断裂破坏;B.构件原有形式下的平衡是稳定的;C.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D.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下列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范围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B.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C.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D.细长梁.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3.物体受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A.弹性 B.塑性 C.刚性 D.稳定性4.正多边形截面有多少根形心主惯性轴:()A.一根B.无穷多根C.一对D.三对5.细长压杆,常用普通碳素钢制造,而不用高强度优质钢制造,这是应为:()。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2(第⼀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座位:第排,左起第座1、偶分布函数g(r)物理意义是距某⼀参考粒⼦r 处找到另⼀个粒⼦的⼏率,换⾔之,表⽰离开参考原⼦(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 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 (= N/V )的相对偏差。
2、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的能量有⾼有低,同⼀原⼦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时低。
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3、对于实际⾦属及合⾦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的分布情况。
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间结合⼒存在差别,结合⼒较强的原⼦容易聚集在⼀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
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热运动在不时发⽣着变化,这⼀现象称为浓度起伏。
4、粘度随原⼦间距δ增⼤⽽降低,随温度T 上升⽽下降,合⾦元素的加⼊若产⽣负的混合热H m ,则会使合⾦液的粘度上升,通常,表⾯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
5、两相质点间结合⼒越⼤,界⾯能越⼩,界⾯张⼒就越⼩。
两相间的界⾯张⼒越⼤,则润湿⾓越⼤,表⽰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6、液态⾦属的“充型能⼒”既取决于⾦属本⾝的流动性,也取决于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外界因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流动性与充型能⼒的关系可理解为前者是后者的内因。
7、作⽤于液体表⾯的切应⼒τ⼤⼩与垂直于该平⾯法线⽅向上的速度梯度的⽐例系数,以η表⽰,通常称为动⼒学粘度。
要产⽣相同的速度梯度dV X /dy ,液体内摩擦阻⼒越⼤,则η越⼤,所需外加剪切应⼒也越⼤。
粘度η的常⽤单位为 Pa ·s 或mPa ·s 。
8、铸型的C 2、ρ2、λ2越⼤,即蓄热系数b 2(2222ρλC b =)越⼤,铸型的激冷能⼒就越强,,⼜增⼤T ,所以f max 减⼩;同时固液阶段时间延长,所以钢铁材料中S 、O ⾼则热裂纹容易形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 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 、B 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 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 的两侧.调节A 、B 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 1,小环乙的质量为m 2,则m 1∶m 2等于( )A .tan 15°B .tan 30°C .tan 60°D .tan 75°【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 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 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 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 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乙环与B 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 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 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圆环,轻绳OA 的一端O 固定在此圆环的圆心,另一端A 拴一球,轻绳AB 的一端拴球,另一端固定在圆环上的B 点。
最初,两绳均被拉直,夹角为θ(2πθ>)且OA 水平。
现将圆环绕圆心O 顺时针缓慢转过90°的过程中(夹角θ始终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OA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OA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AB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AB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取球为研究对象,缓慢转动过程可视为平衡状态,物体受到重力mg ,OA 绳子的拉力OA F ,AB 绳子的拉力AB F ,这三个力合力为零,可构成如图所示的矢量三角形,由动态图分析可知OA F 先增大后减小,AB F 一直减小到零。
物理第三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是物体运动的结果D. 力是物体静止的原因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A. 会保持静止B. 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 会加速运动D. 会改变运动状态答案:B3.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增加?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速度增加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增加D.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减少答案:C4.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答案:A5.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A. 任何情况下的物体B. 只有静止的物体C. 只有运动的物体D. 只有系统内力作用时答案:D6.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增加?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速度增加C. 物体的质量减少D. 物体的速度减少答案:B7.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A. 可以增加B. 可以减少C. 保持不变D. 可以转换答案:C8.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A. 只有重力做功B. 只有弹力做功C. 只有摩擦力做功D. 只有电场力做功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物体的机械能减少?A. 物体下落B. 物体上升C. 物体受到非保守力作用D. 物体受到保守力作用答案:C10. 根据相对论,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以下哪种现象会发生?A. 时间变慢B. 物体质量增加C. 物体长度缩短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代表______,\( m \)代表______,\( a \)代表______。
答案:力;质量;加速度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______。
新概念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新概念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新概念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等内容。
在学习新概念力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新概念力学第三章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第一题:一个质点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 =2t + 1(其中v的单位是m/s,t的单位是s)。
求在t = 2s时,质点的位移和加速度。
答案:首先,我们知道速度的定义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即v = ds/dt。
所以,位移可以通过速度对时间的积分来求得。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位移的表达式s = ∫(2t + 1)dt。
对该积分进行计算,得到s = t^2 +t + C,其中C为积分常数。
当t = 2s时,代入上述位移表达式,可以得到s = 2^2 + 2 + C = 6 + C。
所以,在t = 2s时,质点的位移为6 + C。
其次,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即a = dv/dt。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a = d(2t + 1)/dt。
对该导数进行计算,得到a = 2,即加速度为2m/s^2。
综上所述,在t = 2s时,质点的位移为6 + C,加速度为2m/s^2。
第二题:一个质点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 =3t^2 + 2t + 1(其中v的单位是m/s,t的单位是s)。
求在t = 3s时,质点的位移和加速度。
答案:同样地,根据速度的定义和加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位移和加速度的表达式。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位移的表达式s =∫(3t^2 + 2t + 1)dt。
对该积分进行计算,得到s = t^3 + t^2 + t + C,其中C为积分常数。
当t = 3s时,代入上述位移表达式,可以得到s = 3^3 + 3^2 + 3 + C = 39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