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化学(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离子反响的活化能几乎为零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定是活化分子C .活化能对化学反响的反响热会产生影响D .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其余反响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2.已知以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 (g) =2C 3H 5 (ONO) 3 (l )ΔH21H (g)+1/2 O (g) =H O(g)ΔH2222C(s)+ O 2 (g) =CO 2(g)H3则反响 4 C 3H 5(ONO 2) 3(l )= 12CO(g)+10H 2 O(g) + O 2(g) +6N 2(g) 的 ΔH 为A .12ΔH 3+10ΔH 2-2ΔH 1B .2ΔH 1-10ΔH 2-12ΔH 3C .12ΔH 3-10ΔH 2-2ΔH 1D .ΔH 1-10ΔH 2-12ΔH 33.向 1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以下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 恰巧完整反响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1、Q2、 Q3,三者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Q1>Q2> Q3B .Q1< Q3<Q2C .Q1<Q2< Q3D .Q1> Q3>Q24、以下依照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热化学方程式结 论A 2H 2(g) +O 2(g) =2H 2O(g) H =- 483.6 kJ/mol 氢气的焚烧热为 241.8 kJ/mol BNaOH(aq)+HCl(aq) = NaCl(aq) +H 2O(l) 含 4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H =- 57.3 kJ/mol酸完整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2C(s) + (g) = (g)H =- a kJ/mol C2O 2CO b >a2C(s) +O 2(g) =2CO(g)H =- b kJ/molD C ( 石墨, s) =C ( 金刚石, s)H =+kJ/mol 石墨比金刚石稳固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响的反响热△ H B .HCl 和 NaOH 反响的中和热H =-57.3 kJ/mol ,则 H2SO4和 Ca(OH)2反响的中和热 H =2×(-57.3) 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D .CO(g)的焚烧热是 283.0 kJ/mol ,则 2CO(g)=2CO(g)+O 2(g) 反响的H = +2 ×283.0 kJ/mol6.必定条件下反响 2 2 (g) 32min 内, N(g)+3H 2NH (g) 在 1L 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N 2 的物质的量由 20 mol 减小到 8 mol ,则 2 min 内用 N 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响速率为 ( )A .4 mol/(L ·min)B .6 mol/(L ·min)C .10 mol/(L ·min)D .12 mol/(L ·min)7.对于反响 A (g)+3B (g) 2C(g) ,以下各数据表示不一样条件下的反响速率,此中反响进行得最快的是()A . v(A)=0.2 mol/(L?s)B . v(B)=0.2 mol/(L?s)C .v(B)=0.3mol/(L?s)D . v(C)=0.2mol/(L?s)8.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 2NO 2NO+O ,不可以说明该反响已达化学均衡状态的是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 2 ,同时生成 2n mol NO 2B .混淆气体密度不再改变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 .O 2 的浓度不再改变9.对于任何一个均衡系统,采纳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 .高升温度B .加入一种反响物C .增大压强D .使用催化剂10.对于反响 2CO(g)+ O2(g)2CO(g) (H< 0),在必定条件下成立化学均衡后,以下各条件变化时,能使均衡向正方向挪动的是()A.恒容通入少许He B.恒容通入少CO2C.高升温度D.减小容器体积11、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增大反响物浓度 , 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进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响 , 若增大压强 ( 即减小反响容器的体积 ), 可增添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进而使化学反响速率增大C.高升温度能使化学反响速率增大的主要原由是增添了反响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 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但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12、以下事实不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说的是()A .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后得不到氯化铁固体B .钢铁在湿润的空气中简单生锈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D .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 pH<513.已知 450℃时,反响 H2(g) + I 2(g)2HI(g) 的 K= 50,由此推断在450℃时,反响 2HI(g)H2(g) +I 2(g)的化学均衡常数为()A . 50B .C. 100 D .没法确立14.在必定温度下,将气体 X 随和体 Y 各 0.16 mol 充入 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X(g)+ Y(g)2Z(g)H< 0,一段时间后达到均衡。
第1页/共3页2018届高二化学选修4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题(四)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HClO 4B .Ba(OH)2C .CO 2D .H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将水加热,K W 增大,pH 不变,仍呈中性C .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液的c(H +) 增大,K W 不变D .向0.1mol·L -1醋酸溶液中加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将减小 3.将等浓度的一元酸HA 溶液与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能证明HA 是弱电解质的方法是( ) A .测得0.1mol/L HA 的pH>l B .测得NaA 溶液的pH>7 C .pH=l 的HA 溶液与盐酸稀释100倍后,盐酸的pH 变化大D .足量锌与相同pH 、相同体积的盐酸和HA 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4.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H ++ CH 3CO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 (H +)= c (OH -)+ c (CH 3COO -) B .0.10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 (OH -)减小 C .CH 3COOH 溶液中加少量的CH 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 .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7 5.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能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中:CO 32-、K +、Cl -、Na +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1×10-10 mol·L -1的溶液中:NO 3-、Mg 2+、Na +、SO 42- C .在c(OH -)/c(H +)=1×1012的溶液中:NH 4+、Fe 2+、Cl -、NO 3- D .)(H c K W=10-10 mol·L -1的溶液中:Na +、HCO 3-、Cl -、K + 6.室温下,现有三种酸,a 盐酸、b 乙酸、c 硫酸的稀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浓度,pH 由大到小:c >a >bB .同浓度同体积,分别与氢氧化钠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c >a >bC .同pH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b >a >cD .同pH 同体积,分别于少量且质量相同的Zn 片反应,反应所需时间由长到短:b >a >c7.100mL 6mol•L ﹣1 H 2SO 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①Na 2CO 3(s ) ②BaCl 2(aq ) ③Na 2S (s ) ④CH 3COONa (s ) ⑤KNO 3(aq ) ⑥H 2O ⑦NaCl (aq )A .①③④⑥B .②④⑥⑦C .②③④⑥D .③④⑤⑦ 8.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HCl ②H 2SO 4 ③CH 3COOH ④NH 4Cl ⑤NaOH 。
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模拟考试(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
若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 ) A.1 B.8 C.13 D.14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 )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03 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4.25℃时,下列各溶液中C(H+)最小的是( )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 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
如果混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C.电解食盐水时的阴极 D.铁片上镀锌时的阴极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 )A.KHS B.HNO3 C.NaF D.H3PO48.下列溶液中,含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 )A.30mL 0.lmol/L的AlCl3B.10mL 0.2mol/L的CaCl2 C.30mL 0.2mol/L的CH3COOH D.40mL 冰醋酸9.现有0.01mol/L的下列溶液:①CH3COOH②NaHCO3③NaHSO4④KOH⑤H2SO4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⑤10.在一种一元碱ROH的溶液中,加入一种一元酸HA溶液,当反应后溶液呈现中性,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的一元酸HA过量 B.生成的盐RA不能发生水解 C.加入的酸与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D.反应后溶液中C(A-)=C(R+) 11.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 A.含有H+离子的溶液 B.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C(OH-)<C(H+)的溶液 D.pH小于7的溶液12.如图所示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13.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14.用铂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盐的水溶液,当消耗相同电量时,在阴极上析出的金属质量最大且溶液pH减小的是 ( )A.CuCl2B.KCl C.CuSO4D.Al(NO3)315.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B.水的电离度逐渐增大. C.溶液的pH发生改变 D.没有中和反应发生16.把两片铂片插入200g10%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当阳极析出0.16g气体时,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消耗水的量忽略不计)是 ( )A.92.37%B.9.2% C.50% D.25%17.常温下,将pH=2的酸溶液和pH=12的苛性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则溶液中( )A.pH=7 B.pH≥7 C.pH≤7 D.C(H+)·C(OH-)=10-14二、填空题:(共36分)18.pH的大小,可用来表示溶液的______的强弱。
高二选修四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2*25=50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3、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的为A.+8Q kJB.+16Q kJC.-8Q kJD.-16Q kJ4、已知热化学方程:为提供分解1molKNO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A.58/94molB.58/(94×2)molC.(58×2)/94molD.(94×2)/58mol5、一定条件下,向2密闭容器中加入2和10,发生反应,2时测得剩余为1,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不正确的是A. B.C. D.6、反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够引起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加的质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使容器体积增大7、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润湿润的试纸测稀碱溶液的,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低8、下列有关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复习测试卷一、单选题(54分)1.(3分)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2.(3分)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强电解质Fe NaCl 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 NH3H3PO4Fe(OH)3非电解质蔗糖BaSO4酒精H2OA.A B.B C.C D.D3.(3分)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水电离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为c(OH-)<c(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D.向水中加醋酸钠晶体4.(3分)为了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该试剂是( )A.NaOH B.Na2CO3C.Cu(OH)2D.氨水5.(3分)下列事实中,其中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有()A.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会使土壤酸性增大,发生板结B.NaHSO4溶液呈酸性C.氯化铵溶液可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D..配制AgNO3溶液,用稀硝酸溶解AgNO3固体6.(3分)用乙醇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有很多的优点,则下列不属于优点的是A.产物不污染环境B.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C.与气体燃料相比,乙醇是液体,易储存D.乙醇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反应时火焰明亮7.(3分)反应C(s)+ H2O(g)= CO(g)+ H2(g)下列条件的改变使其反应速率减慢的是()A.增加 C 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第 1 页共12 页C.恒容,充入H2O(g)使体系压强增大D.恒压,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8.(3分)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A.v正(X)=2v逆(Y)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lmolY的同时分解2mol X9.(3分)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A B C D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中增加N2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示意图A.A B.B C.C D.D10.(3分)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是A.2O3(g)=3O2(g) △H<0B.CaCO3(s)=CaO( s)+ CO2(g) △H>0C.N2(g) +3H2(g) 2NH3(g) △H<0D.2CO(g)=2C(s)+ O2(g) △H>011.(3分)在25 ℃时,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
高二化学选修4(理科)期末考试复习题(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 :31 O :16 C :12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B .1molH 2SO 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 .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 2的反应比生成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在2A+B 3C+4D 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1)(5.0)(-⋅⋅=S L mol A v B .1)(3.0)(-⋅⋅=S L mol B vC .1)(8.0)(-⋅⋅=S L mol C vD .1)(1)(-⋅⋅=S L mol D v3.已知31g 红磷(P ,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 4O 10固体放出738.5kJ 热量,31g 白磷(P 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 4O 10固体放出745.8kJ 热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 4(s)+5O 2(g)=P 4O 10(s) △H =-745.8kJ ·mol -1B .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C .红磷比白磷稳定D .31g 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4.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3X(g)+Y(g) 2Z(g)+2Q(s)(高二化学 第1页 共6页)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5.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4++OH -,要使用NH 3·H 2O 和NH 4+的浓度都增大,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NaOH 溶液B .加NH 4Cl 固体C .加盐酸D .加NaCl 溶液6.已知1.2gC (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放出11.1kJ 热量,继续燃烧又放出28.3kJ 热量。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以上全部 3.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同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D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 2+3H 22NH 3反应,起始时N 2和H 2分别为10 mol 和30 mol ,当达到平衡时,N 2的转化率为30%。
若以NH 3作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时,要使其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前者相同,则NH 3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正确的是 ( ) A .40 mol 35% B .20 mol 30% C .20 mol 70% D .10 mol 50% 5.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 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框架
各区期末题汇编
1. 图中所代表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2. 在一定条件下,N 2O 和NO 反应生成N 2和NO 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放出了348 kJ 的热量
B. 曲线a 可能是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C. 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大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D. N 2O(g)+NO(g)=N 2(g)+NO 2(g) H =-139kJ/mol
3. 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 ΔH =-392kJ ·mol -1,往炉膛内通 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
C(s)+H 2O(g)===CO(g)+H 2(g) ΔH =131kJ ·mol -1; CO(g)+1
2
O 2(g)===CO 2(g) ΔH =-282kJ ·mol -1;
H 2(g)+12O 2(g)===H 2O(g) ΔH =-241kJ ·mol -1。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
A .不能节省燃料,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 .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能节省燃料
C .能使炉火瞬间更旺,能节省燃料
D .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不能节省燃料
4. 2017年我国自主产权“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投产成功。
“煤基乙醇” 就是以煤为原料制备乙醇。
一些物质的燃烧热。
高二化学选修4(理科)期末考试复习题(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 :31 O :16 C :12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B .1molH 2SO 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 .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 2的反应比生成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在2A+B 3C+4D 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1)(5.0)(-⋅⋅=S L mol A vB .1)(3.0)(-⋅⋅=S L mol B vC .1)(8.0)(-⋅⋅=S L mol C vD .1)(1)(-⋅⋅=S L mol D v3.已知31g 红磷(P ,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 4O 10固体放出738.5kJ 热量,31g 白磷(P 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 4O 10固体放出745.8kJ 热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 4(s)+5O 2(g)=P 4O 10(s) △H =-745.8kJ ·mol -1B .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C .红磷比白磷稳定D .31g 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4.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3X(g)+Y(g) 2Z(g)+2Q(s)(高二化学 第1页 共6页)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5.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4++OH -,要使用NH 3·H 2O 和NH 4+的浓度都增大,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NaOH 溶液B .加NH 4Cl 固体C .加盐酸D .加NaCl 溶液6.已知1.2gC (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放出11.1kJ 热量,继续燃烧又放出28.3kJ 热量。
则能表示C (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 (石墨)+1/2O 2(g)====CO(g); △H=-11.1kJ ·mol-1B .C (石墨)+1/2O 2(g)====CO(g); △H=-111.1kJ ·mol -1C .C (石墨)+O 2(g)====CO 2(g); △H=-394kJ ·mol -1D .C (石墨)+O 2(g)====CO 2(g); △H=-283kJ ·mol -1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 2+NO 2 NO+SO 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 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 .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容器内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 .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容器内压强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B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C .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D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9.将等质量的锌粒(wg )分别投入VL pH=2的盐酸和醋酸(含醋酸n mol ),结果发现一种溶液中Zn有剩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0.325V<W<32.5nB .产生H 2的平均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C .产生H 2的量盐酸多于醋酸D .与醋酸反应时锌有剩余10.恒温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I 进行反应:2HI(g)H 2(g)+I 2(g) ,达到平衡时,I 2(g)的体积分数为x 。
若再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 HI 并再次达到平衡时,I 2(g)的体积分数为y ,则x 与y的大小关系为( ) A .x >yB .x <yC .x =yD .无法判断(高二化学 第2页 共6页)二、选择题(本题包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 此反应符合下列图象(R%为R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则该反应是(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L 是气体B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L 是气体C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L 是固体D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L 是固体或液体12.化学反应N 2+3H 2 = 2NH 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 2(g)+3H 2(g) = 2NH 3(l);⊿H = 2(a —b —c)kJ/mol B .N 2(g)+3H 2(g) = 2NH 3(g) ; ⊿H = 2(b —a)kJ/molC .21N 2(g)+23H 2(g) = NH 3(l) ;⊿H =(b +c —a)kJ/mol D .21N 2(g)+23H 2(g) =NH 3(g) ; ⊿H =(a +b)kJ/mol13.在一定条件下,其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SO 2(气)+O 2(气)2SO 3(气)(反应放热)平衡后,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新平衡时,SO 2、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mol 和0.9mol ,此时容器内SO 3的物质的量应为 ( ) A .1.8molB .2molC .2.2moD .2.4mol 14.将80mL NaOH 溶液加入到120mL 的盐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2,如果反应前NaOH和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它们的浓度为 ( )A .0.5mol/L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 cZ(g)+d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 的浓度为平衡的1.5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a+b > c+dC .Z 的体积分数减少D .X 的转化率减小16.容积固定为3L 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 、2molB ,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A(s)+2B(g) C(g)+D(g),经反应5min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3mol/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5min 内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mol ·(L ·min )-1 ②.5min 内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 ·(L ·min )-1③.经5min 后,向容器内再加入C ,正反应速率变小④.平衡状态时,生成1molD 的同时生成1molA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高二化学 第3页 共6页)17.下列所述各项中,有关比值为2:1的是( )A .等体积的pH=12的Ba (OH )2与PH=12的KOH 溶液中OH -物质的量之比 B .相同温度下0.2mol/L 的CH 3COOH 与0.1mol/L 的CH 3COOH 中c(H +)之比 C .硫化氢溶液中c(H +)与c(S 2-)之比D .pH 为7的氨水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中c(NH +4)与c(SO 2-4)之比18.已知反应:PCl 5(g)PCl 3(g)+Cl 2(g) ①;2HI(g)H 2(g)+I 2(g) ②;2NO 2(g)N 2O 4(g) ③,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
若保持各反应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都不改变,分别在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 .均不变B .均增大C .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D .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铵在室温下能自发发生分解,是由于反应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 .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C .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 .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够发生(高二化学 第4页 共6页)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3分)三、填空题(共44分)20.(12分)(1)下表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①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 .Cl 2 B .N 2 C .H 2 D .NH 3② 已知:N 2(g)+3H 2(g)2NH 3 △H =-92.4KJ·mol -1,则X 为 。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若1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 .44KJ ,则反应H 2(g)+1/2O 2(g)=H 2O(l) △H = KJ·mol -1。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 2O 3(s)+3CO(g)=2Fe(s)+3CO 2(g) △H 1= -25KJ/mol ;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 △H 2=-47KJ/mol ; Fe 3O 4(s)+CO(g)=3FeO(s)+CO 2(g) △H 3=+19KJ/mol ;计算FeO(s)+CO(g)=Fe(s)+CO 2(g) 反应的反应热△H= 。
(4)已知常温下NO 与O 2反应生成1molNO 2的焓变为-57.07KJ ,1molNO 2与H 2O 反应生成HNO 3溶液和NO 的焓变为-46KJ ,写出NO 与O 2及水生成HNO 3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 。
21.(12分)如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 xC(g)的生成物C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无催化剂时的情况。
(高二化学 第5页 共6页)(2)若乙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苛惰性气体后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
(3)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填“吸”或“放”),计量数x 的值(填取值范围);判断的依据分别是 。
22.(12分)t ℃时,将3molA 和1molB 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
2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molB ,并测得C 的浓度为0.4mol /L ,请填写下列空白:(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