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经济法学》张守文第01章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 格式:pptx
- 大小:182.62 KB
- 文档页数:14
目 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经济法本体论
第三章 经济法价值论
第四章 经济法规范论
第五章 经济法运行论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
第六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九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章 计划法律制度
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
第十一章 市场规制法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
制度
第十五章 特别市场规制法律制
度
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6应用法学(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6应用法学(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6应用法学(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12法学综合知
识二(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809经济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海海事大学818经济法考研真题
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818经济法考研真题。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
1929都是经济法领域的重要立法。
其实,相对于上述立法,“经济法”作为一个词语的出现要更早一些。
例如,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和德萨米(Dezamy),就分别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中提及“经济法”的概念,他们都认为经济法是“分配法”;蒲鲁东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经济法”的概念。
但他们所谈到的经济法与现代法学意义上的经济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经济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在美国、英国等英美法系国家,虽然一般不强调“经济法”之名,但也同样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事实上,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规范在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法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广泛重视。
目前,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例l-11】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因此,经济法应当是很古老的。
【解析】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并不是很古老的;经济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垄断阶段才产生的,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因此,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也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是自古有之的。
二、经济法的概念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2二段)上述经济法的概念表明,经济法作为现代国家解决特定领域里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凋整两类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1讲 经济法的产生与定义张继恒:《从“规范教义”到“法理守则”:经济法学研究之转型》,《法商研究》,2015年第5期。
刘水林:《经济法是什么——经济法的法哲学反思》,《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8期。
刘大洪:《谦抑性视野中经济法理论体系的重构》,《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张守文:《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政法论坛》,2014年第2期。
甘强:《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基于法律文本的实证考察》,《现代法学》,2013年第5期。
薛克鹏:《行政法理论探源——经济法语境下的经济行政法》,《当代法学》,2013年第5期。
鲁篱:《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路:检视与前瞻》,《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薛克鹏:《论经济法的范畴化及其体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单飞跃:《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轨迹、事件与特征》,《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张守文:《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李友根:《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以“包容性发展”为例》,《现代法学》,2013年第1期。
肖江平:《经济法定义的中国学术史考察——侧重于经济法调整对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蒋悟真:《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以近年来法学主流刊物论文为视角》《法学评论》,2011年第6期。
黄茂钦:《经济领域的软法治道——基于实证与规范的辨析》,《经济法论丛》,2011年第2期。
何渊:《中国经济法学30年高影响论文之回顾与反思——基于主流数据库(1978-2008)的引证分析》,《现代法学》,2010年第1期。
李晓辉:《经济法对法理学的借鉴、贡献与突破》,《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李昌麒:《论经济法语境中的国家干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应飞虎:《问题及其主义——经济法学研究非传统性之探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国际经济法学马工程重点第一章:1.经济法概念: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即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产生因素:〔1)经济因素:法律是经济关系的记载和表述。
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经济因素.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人的社会关系核心是经济关系,人的社会矛盾集中于经济利益冲突。
这就决定了经济关系从来就是法律所要调整的重要对象,法律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利益的准贝测。
无论何种经济形式都需要相应的法律规则;经济形势不同,其法律规为保症好的阕凌体盗建敬味要缩放浏览器头办存在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它们构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市场经济是经济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立足、扎根市场经济,经济法才能安身立命。
〔2)政治因素: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因素,向来处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核心地位。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国家权力、国家干预及其限制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对法律有着直接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干预更具自觉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当然也理应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确以和规范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履行其基本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依据。
(3)社会因素:法律历来被视为“善良公平之术”,“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宗旨和使命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负有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如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
但国家要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进行,实现法治化,这就要求制定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的重要构成要件。
〔4)法律因素:法律发展史表明,法律部门的产生呈现这样的规律:一是客观上存在一种社会关系需要某种法律部门调整;二是这种社会关系应先有已有法律部门去调整,只有当它们不能或不宜调整时,才有必要产生新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产生也是如比。
市场经济形成了一种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这种社会具有普遍性,内在地需要国家干预。
而已有的法律部门各有其定位和职能,它们不能或不宜对这种社会关予以调整,于是出现了“法律空白”,需要新兴的法律部门予以弥补。
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引言: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逐渐形成。
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和重要性。
正文:一、经济法的起源1. 经济活动与法律的关系: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生及其对法律的需求。
2. 古代法律与经济:古代社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和古代法律制度的应对方式。
3. 巴比伦码头法典的出现:巴比伦码头法典作为最早的经济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二、经济法的发展历程1. 古代经济法的发展:古代国家在农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
2. 中世纪的经济法体系:封建社会中经济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法:工业革命对经济法的影响和现代经济法体系的形成。
三、经济法的国际化发展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冲击和影响。
2.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国际经济组织在推动经济法发展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3.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领域的国际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
四、经济法的分类和体系1. 经济法的基本分类:经济法的一般性分类和特殊性分类。
2. 经济法的主体和对象:经济法的适用主体和适用对象的分析和规定。
3. 经济法的体系结构:经济法体系的构建和不同国家的经济法体系特点。
五、经济法的作用和意义1. 经济法保障经济秩序:经济法对经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2. 经济法保护市场参与者权益: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益的保护和规范。
3. 经济法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法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总结:经济法作为一门专门针对经济活动的法律学科,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法律制度到现代的国际经济法体系,经济法在保障经济秩序、维护市场参与者权益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经济法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和规范的法律环境。
第一章绪论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
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并体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
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1)随着经济法规范的日益增多及其调整领域的日益广阔,学界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从而使经济法研究不仅在德国,而且也在其他一些国家迅速展开。
(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各国的普遍确立,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已是不可或缺,从而使经济法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这会有力地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并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形成理论共识。
(3)中国经济法学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相应的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老一辈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在中青年学者的积极推动下,经济法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整个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日渐成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显学”。
三、经济法学的基本框架(1)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学的总体上的、具有共通性的理论。
(2)经济法分论,是对经济法各类具体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分析与分解。
其中,经济法的各类具体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财税调控制度、金融调控制度、计划调控制度等宏观调控制度,另一类是反垄断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消费者保护制度等市场规制制度。
四、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方法哲学方法通常有广阔的适用空间。
它包括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等。
2.科学方法(1)一般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很重要,它比哲学方法低一个层次,主要包括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横断学科方法等。
(2)专门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即在某些具体学科领域所运用的方法,它对于经济法研究往往具有直接的意义。
五、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上述的经济法学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张守文《经济法学》第6版复习笔记第一编经济法总论第一章绪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
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并体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
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①随着经济法规范的日益增多及其调整领域的日益广阔,学界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从而使经济法研究不仅在德国,而且也在其他一些国家迅速展开。
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各国的普遍确立,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已是不可或缺,从而使经济法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这会有力地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并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形成理论共识。
③中国经济法学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及现代市场经济和相应的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老一辈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在中青年学者的积极推动下,经济法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整个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日渐成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显学”。
三、经济法学的基本框架(1)经济法总论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学的总体上的、具有共通性的理论。
主要包括本体论、发生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等诸论。
(2)经济法分论经济法分论,是对经济法各类具体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分析与分解。
其中,经济法的各类具体制度主要分为两类:①财税调控制度、金融调控制度、计划调控制度等宏观调控制度:②反垄断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消费者保护制度等市场规制制度。
四、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方法哲学方法通常有广阔的适用空间。
它包括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等。
2.科学方法(1)一般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很重要,它比哲学方法低一个层次,主要包括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横断学科方法等。
(2)专门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即在某些具体学科领域所运用的方法,它对于经济法研究往往具有直接的意义,对于解决经济法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如经济分析方法、政策分析方法、社会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法律经济学方法、法律社会学方法,等等。
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马工程经济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它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使经济活动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下面将从概念和历史两方面,详细介绍经济法的发展与演变。
经济法的概念较为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首先,经济法是指国家以立法的方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约束的法律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一定的规则和制度保障,而经济法正是为了制定和落实这些规则而设立的。
其次,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和维护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它涉及到经济主体的法律权益和责任,明确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最后,经济法还反映了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意愿和决策。
经济法的目标是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贸易制度。
古代国家制定了一些规范贸易活动的法规,例如古代埃及制定的商法。
然而,正式的经济法从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开始才逐渐形成。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经济活动迅速增多,需要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和管理。
此时,国家开始制定相关的经济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环境和法律框架。
在近现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20世纪以来,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法律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组织与经营、市场竞争的规则与制度、贸易与投资的法律框架、金融和税收的法律规定等。
此外,国际经济法也逐渐形成,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传统经济法律体系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
同时,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也对国际经济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经济法律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和公平的法律环境。
总之,经济法是一门关于经济活动调整和规范的法学分支,它起源于古代贸易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