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 格式:doc
- 大小:20.58 MB
- 文档页数:108
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图集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图集是一组由设计师精心绘制的建筑物与管道附属设施的图集,涵盖了排水沟、检修井、水表井等多种被认为是室外给水管道的附属设施。
这些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对于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的顺利运转非常重要,因此这个图集也应该被广泛运用。
图集中首先是排水沟部分。
排水沟是室外给水管道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排放雨水和废水。
排水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管道的材料、管道的直径和长度、盖板的材料和厚度等多个方面。
图集中给出的场景包括不同季节的排水沟,以及如何排出雨水等。
其次是检修井部分。
管道的修复和维护需要通过检修井来完成。
在设计检修井时,需要考虑井的深度、直径、井盖的材料和尺寸等多个因素。
检修井应该能够方便进行维护和清理,这样才能确保管道始终顺畅。
图集中还展示了如何进行检修井的维护和清理,以及如何安装井盖的方法。
最后是水表井部分。
水表井是用于记录和管理用水的设施。
它通常设在管道的末端或者支路上,可以用来监测用水的汇总情况和各个用水点的用水情况。
在设计水表井时,需要考虑井的深度、直径、井盖的材料和尺寸等因素。
此外,水表井还需要一些附加设施,比如防冻设备等。
图集中给出了关于水表井的布局,如何确保管理良好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图集为我们提供了建筑物、设备之间相互关联的全方位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的机理,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使它们能够更好地维护和管理。
这些图集不仅适用于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学生和普通市民中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提到的排水沟、检修井和水表井外,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图集中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附属设施。
其中之一是消防栓。
消防栓是城市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救火。
其设计需要考虑容量、位置、使用频率等因素。
图集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消防栓及其布局,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消防栓进行灭火。
室外工程给水、消防施工方案1.1、工艺流程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沟槽开挖→管线安装→阀门井安装→主要设备安装—>系统试压冲洗—>系统开通调试。
工艺流程1.2施工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所表示的管道走向、深度进行定位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
同时参照各专业施工图纸及施工人员意见确定管道位置,应以减少管路打架、便于后面工序操作为原则,但凡与设计不一致的地方应及时办理洽商手续,在设计不做要求的地方,管道安装应与其它专业管道及设备保持适当距离。
位置确定后,可将管路走向用灰线标记在地面上;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落实下道工序进行所需施工条件,如管网安装所需的各种基准线及位置,设备安装的基础,试压前的水源、附属设施等。
(2)施放管道、阀门井节点:阀门井作为起点、终点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这些点与附近控制点或固定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把这些点用桩固定在地面上。
为了避免出错,每个点都要进行校核。
若是在敷设管道的附近没有控制点,就先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在管道附近敷设一条导线。
把较远点坐标、高程数据,测算至导线折点上来,再根据导线点确定管道转折点,计算图上的管道、阀门井的位置,施放在地面上。
1.3沟槽开挖(1)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根据管线的埋深及管径和工作面确定开挖宽度,以确定采用机械类型和配套运输车辆。
(2)(2)沟槽开挖前,应对地上障碍物妥善处理。
对地下管线应按规定做好标记,予以保护。
首先测量定位放出中线及边线,而后再行开挖。
管道沟槽开挖采用明挖法施工,具体施工时挖掘机与人工相配合。
(3)先用挖掘机开挖,底部留20cm左右一层,用人工清底。
沿着沟槽底部每隔10米钉木桩,桩长0.5m,用来控制槽底高程。
(4)对于本工程挖深边坡系数为1:0.5~0.75。
根据现场土质定,遇特殊地层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须采取支撑加固措施。
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置于沟槽一侧(另一侧排管),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2m以外,其堆高不大于1.5m。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本文档旨在介绍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说明本大纲的目的和背景。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是指与室外给水管道密切相关的各种建筑、设施或设备,用于支持和保护给水管道的正常运行。
附属构筑物对室外给水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管道的支撑和保护,还起到了防止渗漏、泄露和其他损坏的作用。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安装和维护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以确保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道的长期使用。
在本大纲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则、常见的附属构筑物类型、安装要求、维护方法等。
通过了解和应用本大纲,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室外给水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是指与室外给水管道系统密切相关的各种结构和设施。
这些附属构筑物是为了保证室外给水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提供必要支持和保护而建造的。
附属构筑物的种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水源设施:如水泵房、水箱等;供水处理设施:如水处理厂、消毒设备等;阀门与管件:如控制阀门、水表等;技术设施:如水力计算设备、监测系统等;排水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污水排放设施等;保护措施:如护栏、标志牌等。
通过这些附属构筑物的完善和合理配置,室外给水管道系统能够具备更高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以满足人们对于室外供水需求的日益增长。
本文列举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的设计要求,包括材料选择、结构稳定性、防腐防水等方面。
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钢等。
考虑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以确保构筑物能够承受外部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质量可靠。
结构稳定性设计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时,必须保证其结构稳定,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如风力、地震等。
结构设计应考虑管道的布置方式、管径、支架等因素,以确保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寒冷季节建筑给排⽔管道设备保温防冻措施浅谈北⽅寒冷地区给排⽔管道设备保温防冻措施摘要:针对该我国北⽅寒冷地区各建筑物单体及⼩区在冬季时常发⽣的给排⽔管道设备冻结、冻裂、爆管的现象,从给排⽔系统设计⾓度出发,提出给排⽔管道设备在保温防冻设计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保温防冻保温绝热层在我国北⽅寒冷地区的严冬季节给排⽔管道设备常因保温防冻措施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管道设备冻裂、爆管的现象,如管道内⽔流不畅、上下⽔冻结、管道设备冻坏、漏⽔等,失去应有的输⽔、计量等功能,给⼈们的⽣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不必要的⿇烦与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给排⽔管道设备的保温防冻措施成为建筑给排⽔专业⼀项重要⼯作。
1室外给排⽔管道设备1.1、管道室外给⽔管道埋地敷设时,管顶最⼩覆⼟深度不得⼩于⼟壤冰冻线以下0.15m;室外排⽔管道埋地敷设时,管道埋设深度不得⾼于⼟壤冰冻线以上0.15m。
特别地,当采⽤埋地排⽔塑料管道时,室内⽣活污⽔排出管埋设深度可不⾼于⼟壤冰冻线以上0.50m。
此外,室外埋地管道施⼯时应确保管道回填⼟的密实度:管顶上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直径⼤于100mm的块⽯和冻⼟块,500mm以上部分回填⼟中的块⽯或冻⼟块不得集中。
1.2、设备1.2.1、倒流防⽌器倒流防⽌器宜明装,特别地,在⽣活饮⽤⽔回流污染危害程度为低等级的背压回流情况时可采⽤双⽌回阀型室外地下安装⽅式。
在有结冻可能的地区,倒流防⽌器阀组宜设置在采暖房间,双⽌回阀型倒流防⽌器可设在冰冻线下阀门井⾥,井盖可采⽤双层保温井盖。
倒流防⽌器室外埋地安装时,应设于专⽤钢筋混凝⼟阀门井内,严禁直埋,其排⽔出⼝也不能被⽔淹没。
出于隔断安全性的要求,可设置与倒流防⽌器井相应的排⽔检查井。
倒流防⽌器井应是整体防渗结构,进出管也应是套管密封结构。
安装排⽔引管将倒流防⽌器的排⽔引⾄排⽔检查井。
其中,排⽔引管不得与排污管系统直接连通,其出⼝应有不⼩于300mm的空⽓隔断,向下的出⼝设置防⾍⽹罩。
第一节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一、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9、《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二)编制内容及技术条件1、立式闸阀井及安装(1)闸阀直径:DN50~600;型号:SZ45T-10、SZ45T-16、SZ45X-10、SZ45X-16。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3)闸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2、蝶阀井及安装(1)蝶阀直径: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2)蝶阀传动方式:蜗杆、正齿轮、锥齿轮。
(3)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5)蝶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6)蝶阀井的设计原则:1)蝶阀井分立式蝶阀井(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和卧式蝶阀井(DN450~1800,PN=0.6、1.0MPa)阀梃向上对着人孔或操作孔,开闭采用闸钥匙或开闸机,当管顶覆土深度大于最小覆土深度Hm时,可选用带加长杆的产品。
2)蝶阀井的尺寸按长系列法兰式蝶阀及伸缩接头计算选定。
伸缩接头安装的位置可以由设计人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但需核定安装尺寸以确保阀梃位置与人孔兼操作孔或操作孔位置匹配。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一、设计依据(一)《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三)《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四)《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五)《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八)《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九)《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十)《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十^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十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二、编制内容及技术条件(一)立式闸阀井及安装1、闸阀直径:DN50~600;型号:SZ45T-10、SZ45T-16、SZ45X-10、SZ45X-16。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3、闸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4、管顶覆土深度:HW3000mm。
(二)蝶阀井及安装1、蝶阀直径: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2、蝶阀传动方式:蜗杆、正齿轮、锥齿轮。
3、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4、管顶覆土深度:HW3000mm。
5、蝶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6、蝶阀井的设计原则:(1)蝶阀井分立式蝶阀井(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和卧式蝶阀井(DN450〜1800,PN=0.6、1.0MPa)阀梃向上对着人孔或操作孔,开闭采用闸钥匙或开闸机,当管顶覆土深度大于最小覆土深度Hm时,可选用带加长杆的产品。
(2)蝶阀井的尺寸按长系列法兰式蝶阀及伸缩接头计算选定。
伸缩接头安装的位置可以由设计人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但需核定安装尺寸以确保阀梃位置与人孔兼操作孔或操作孔位置匹配。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一、设计依据(一)《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三)《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四)《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五)《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八)《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九)《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十)《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十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十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二、编制内容及技术条件(一)立式闸阀井及安装1、闸阀直径:DN50~600;型号:SZ45T-10、SZ45T-16、SZ45X-10、SZ45X-16。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3、闸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二)蝶阀井及安装1、蝶阀直径: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2、蝶阀传动方式:蜗杆、正齿轮、锥齿轮。
3、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5、蝶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6、蝶阀井的设计原则:(1)蝶阀井分立式蝶阀井(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和卧式蝶阀井(DN450~1800,PN=0.6、1.0MPa)阀梃向上对着人孔或操作孔,开闭采用闸钥匙或开闸机,当管顶覆土深度大于最小覆土深度Hm时,可选用带加长杆的产品。
(2)蝶阀井的尺寸按长系列法兰式蝶阀及伸缩接头计算选定。
伸缩接头安装的位置可以由设计人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但需核定安装尺寸以确保阀梃位置与人孔兼操作孔或操作孔位置匹配。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一)总说明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编制内容及技术条件(1)立式闸阀井及安装<1>闸阀直径:DN50~600;型号:SZ45T-10、SZ45T-16、SZ45X-10、SZ45X-16。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3>闸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2)蝶阀井及安装<1>蝶阀直径: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2>蝶阀传动方式:蜗杆、正齿轮、锥齿轮。
<3>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4>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5>蝶阀开闭均为地面操作。
<6>蝶阀井的设计原则:<6.1>蝶阀井分立式蝶阀井(DN100~200,PN=0.6、1.0、1.6MPa;DN250~1800,PN=0.6、1.0MPa)和卧式蝶阀井(DN450~1800,PN=0.6、1.0MPa)阀梃向上对着人孔或操作孔,开闭采用闸钥匙或开闸机,当管顶覆土深度大于最小覆土深度Hm时,可选用带加长杆的产品。
<6.2>蝶阀井的尺寸按长系列法兰式蝶阀及伸缩接头计算选定。
伸缩接头安装的位置可以由设计人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但需核定安装尺寸以确保阀梃位置与人孔兼操作孔或操作孔位置匹配。
<6.3>蝶阀井的设计标有水流方向与阀梃限位的关系(见下图),选定蝶阀时要复核其构造及安装尺寸。
<6.4>高于PN1.6MPa的蝶阀产品只要安装尺寸适宜,亦可选用本蝶阀井室。
(3)水表井及安装<1>水表直径:DN15~400。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DN15N~40);砖砌矩形井(DN50~200);钢筋混凝土矩形井(DN15~400)。
<3>管顶覆土深度:H≤2000mm。
<4>水表类型:水平旋翼式、螺翼式单向冷水水表。
<5>水表安装形式:不带旁通管、带旁通管。
(4)排气阀井及安装<1>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钢筋混凝土矩形井。
<2>管顶覆土深度:H≤3000mm。
(5)排泥湿井及安装<1>给水管道直径:DN200~1800。
<2>结构形式:砖砌圆形井。
3、附属构筑物主要控制尺寸<1>法兰面与平行法兰的井壁间垂直距离:DN50~300≥400mm;DN350~1000≥600mm;DN1100~1800≥800mm。
<2>法兰边距垂直法兰面的井壁间距离:≥400mm。
<3>给水管管底距井底距离:DN15~40≥150mm;DN50~300≥300mm;DN350~1000≥400mm;DN1100~1800≥500mm。
<4>设备顶端距盖板内顶距离:排气阀≥300mm;闸阀≥300mm;蝶阀≥600mm。
4、井盖<1>井盖及支座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6《井盖及踏步》及06MS201-7《双层井盖》。
<2>DN15~40的水表井的人孔及井盖加Ø600。
其余井盖选用Ø800或Ø700井盖,操作孔直径及井盖选用Ø500。
<3>除水表井井盖为轻型外,其余井盖应根据设计承载条件(车行道下,非车道下)选定重型或轻型井盖。
<4>井盖结构形式、材料、人孔规格(Ø800或Ø700)由选用人自行确定。
5、结构设计<1>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0.25mm。
<2>荷载条件<2.1>永久荷载:土重度标准值18kN/m3(主动土压力系数取1/3);土浮重度标准值10kN/m3;结构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5kN/m3;砖砌体自重标准值19kN/m3。
<2.2>可变荷载:钢筋混凝土井室及砖砌井室,车行道下:汽车—超20级重车;非车道下:汽车—10级重车;水重度标准值:10kN/m3;水表井设在非车行道下,其余各类井均可设在车行道下。
<3>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100kPa。
<4>地下水情况按无地下水和有地下水两种情况设计。
无地下水系指地下水位在构筑物底板底以下0.2m;有地下水系指地下水位在自然地坪下0.5m处。
除排泥湿井外,砖砌井均按无地下水情况设计;钢筋混凝土井均按有地下水情况设计,也可用于无地下水。
<5>采用材料<5.1>砖砌井:砖采用强度等级≥MU10级烧结实心砖,水泥砂浆采用M10级水泥砂浆。
当采用其他代用砖时,应保证砌体强度不降低。
<5.2>抹面:砖砌井壁外表面及人孔井筒外表面均不抹面,如需抹面均用防水砂浆(1∶2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的5%的防水剂)抹面厚20mm,内表面用砖砌原浆勾缝。
钢筋混凝土井的盖板(系指多块板组合的)及预制井圈内外表面抹面厚20mm,材料同砖砌井。
若盖板是单块板的则不需抹面。
<5.3>钢筋混凝土井壁、底板、盖板及砖砌井的底板及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垫层采用C10。
<5.4>钢筋HPB235级,HRB335级;焊条E43;E50。
<5.5>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盖板保护层厚度为30mm,底板底面有垫层时为40mm,顶面为30mm。
<5.6>混凝土的密实性应满足抗渗要求,抗渗等级为S6。
<5.7>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当环境类别II类b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最大水灰比为0.55。
<5.8>混凝土中可根据需要适当采用外加剂,但不得采用氯盐作为防冻剂,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6>地基处理<6.1>无地下水时,C10混凝土垫层下素土夯实,压实系数0.95。
<6.2>有地下水时,C10混凝土垫层下铺碎石或卵石层,厚度≥100mm。
<7>验槽要求开挖后,应由有关单位按有关规范共同验槽。
<8>抗震措施<8.1>当设防烈度为8度以及7度且场地为III、Ⅳ类地区时,砖砌井壁的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一道,圈梁宽为墙宽,圈梁高为250mm,上下各配3B12钢筋,箍筋为小A8@200。
<8.2>穿管与井壁洞口的间隙封堵做法<8.2.1>穿管与井壁洞口的间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封堵。
<8.2.2>当穿管与井壁洞口的间隙采用刚性材料时,应在井壁外的刚性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
6、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构件必须保持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制作尺寸误差±5mm。
<2>壁面处理前,必须清除表面污物、浮灰等。
<3>预制盖板之间的缝隙用1:2水泥砂浆填实。
<4>所有外露铁件均涂防锈漆两道。
<5>各个井的底板均为双层钢筋,要求施工时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加马凳,用A10钢筋,间距600mm梅花形布置,所需材料另计。
<6>钢筋混凝土井的井壁双层钢筋间需加拉接筋,用A6钢筋,间距600mm,梅花形布置,所需材料另计。
<7>受拉钢筋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面积百分率为25%,其绑扎搭接长度l l=1.2l a,l a=35d,且不小于300mm。
<8>板中短跨钢筋放下排。
<9>钢筋混凝土井按《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0>砖砌体砂浆必须饱满,表面平整,砖缝均匀。
<11>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要求断施工质量控制。
<12>各类井施工验收饰后,在其周围断回填土,要求对称均匀回填,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13>在寒冷地区井壁在冰冻线以上回填时,沿井外壁加填300mm宽的非冻胀土并满足路基要求(用于在车行道下),以防止井壁因土壤冰冻膨胀挤压而引起开裂。
<14>在有地下水或雨季施工时,要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基坑内积水及边坡坍塌。
<15>井室设于铺装地面时,井口应与地面平;设于非铺装地面时,井口应高出地面50mm;设于野外或农田时,应视情况相应增加井口高度。
<16>各类闸阀、蝶阀、水表下设的支墩尺寸由选用人确定。
<17>管道穿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预埋防水钢套管,钢套管的制作参照国标图集07MS101—5《防水套管》。
(二)闸阀组合节点图(三)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四)预制盖板YB-I-1~3配筋图(五)YB-I-1~3钢筋表及材料表(六)底板DB-I-1~3配筋图说明:钢筋遇洞(Ø≤300时),要绕过不得切断。
(七)DB-I-1~3钢筋表及材料表(八)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主要材料汇总表(九)管道穿砖砌井壁留洞图(十)砖砌井踏步、集水坑、操作井筒井盖及支座和○1号节点大样做法(十一)塑钢踏步TG1大样图(十二)砖砌井保温井口及木制保温盖板做法(十三)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DN100~600)(十四)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DN700~1800)(十五)预制盖板YB-I-4~6配筋图(十六)YB-I-4~6钢筋表及材料表(十七)预制盖板YB-I-7~9配筋图(十八)YB-I-7~9钢筋及材料表(十九)底板DB-I-4~9配筋图(二十)DB-I-4~9钢筋表及材料表(二十一)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主要材料汇总表(二十二)地面操作砖砌圆形卧式蝶阀井(二十三)预制盖板YB-I-10~13配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