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368.40 KB
- 文档页数:8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摘要本文从赋矿地层、构造、矿体组合、矿物和元素分带几方面分析了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认为矿床自上而下为陡倾斜裂隙大脉及细脉、似层状细脉浸染型和似层状网脉浸染型矿体;矿体和蚀变围岩中挥发性和较低温矿物的元素组合在上部而较高温矿物的元素组合在下部富集。
关键词锡矿床;地质特征;层控性;地层;构造;大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矿床。
长期以来,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对该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旨在对该区寻找相似的隐伏矿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区域地质概括大厂矿田其地理位置位于广西河池地区的南丹县境内。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是一套类复理式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的沉积地层,局部夹火山碎屑沉积。
岩浆岩主要有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白岗岩和闪长纷岩。
区内构造褶皱断裂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
以复式形式出现的褶皱,两翼不对称,东翼缓西翼陡,局部倒转,次级挠曲发育。
褶皱构造主要有丹池大背斜,及大厂等次一级背斜。
断裂主要以北西向纵断裂为主,其次为北东向横断裂,再次为南北向的断裂,它往往被岩脉充填(图1)。
区内探明具有工业意义的锡多金属矿床有大厂、芒场、五好、北香、玉兰、麻阳等矿床。
2 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一硅质岩一细粒碎屑岩建造,自下而上为:泥盆系中统马家坳组(D2Mj)、泥盆系上统榴江组(D3Lj)、泥盆系上统同车江组(D3Tc)。
以上地层含有机碳高,硫、硅含量高,地层层理和岩石中纹层状条带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上泥盆统这套碳酸盐岩一硅质岩一泥灰岩岩石组合中。
2.2构造矿区的构造主要是NW向的大厂断裂和大厂倒转背斜。
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显示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为310°~340°,总体倾向为NE,倾角为40°~70°,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广西姑婆山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裴秋明;刘图强;苑鸿庆;曹华文;李社宏;胡昕凯【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2)004【摘要】探讨广西姑婆山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将矿床的风化克从上到下分为4层.姑婆山稀土矿床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整体不同程度富集;垂向上从上到下∑LREE/∑HREE质量分数比值逐渐减小,∑REE呈“低→高→低”的“抛物线”式分布.部分微量元素(如Sr等)与其他微量元素之间,轻、重稀土之间,Ce和Eu与其他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异现象.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分异行为可能与稀土元素自身性质差异、风化壳中矿物分布、氧化还原条件、pH值、微生物活动等有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开放系统中多次、多阶段的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分布规律受成矿母岩和风化条件的共同控制.【总页数】12页(P451-462)【作者】裴秋明;刘图强;苑鸿庆;曹华文;李社宏;胡昕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成都61008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618.7【相关文献】1.姑婆山与大宁岩体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尾砂中稀土及重金属对比研究 [J], 苑鸿庆;李社宏;缪秉魁;姚明;严松;粟阳扬2.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地球化学与风化物粒度研究--以姑婆山养民冲稀土矿床为例 [J], 苑鸿庆;李社宏;程飞;裴秋明;张有军;孙明行;张海莹3.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J], 顾晟彦;华仁民;戚华文4.广西花山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J], 谷瑞祺; 陈远荣; 李若坚; 蒋鑫; 黎家财; 白宇航; 农悦瑾; 王展宇; 严翔5.广西典型公益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分析——以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罗天啸;陆施毅;林寿珣;叶锦城;赵琦;杨贵贤;谭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 31 卷第 2 期 VoL31,No. 2■17 年 4 月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Apr.,2017广西锡矿床的主要成矿模式、区带划分及找矿远景张波S丁汝福〃(1.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屮心,北京100012)摘要:广西锡矿产地139处,保有储量占全国占储量的4D. 67%,居首位。
原生锡矿床类型划分为3个含矿建造、11个类型,锡石-硫化物类矿床为主要工业锡矿床。
根据广西锡矿的分布特征、赋矿规律,充分考虑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环境为原则,将广西锡矿分为四个成矿区带。
除丹池锡锑多金属大型矿集区外,认为桂北元宝山、摩天岭与桂东北猫儿山、越城岭等有望成为大型锡矿集区。
关键词:锡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区带划分;找矿远景;广西中图分类号:P612; P618. 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Q1 — 5663(2017)02—0234— 071广西锡矿概况广西有锡矿产地139处,其中大型矿床13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30多处。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 床中,原生矿35处,砂矿19处。
保有储量占全国总 储量的40. 67%,居首位。
南丹大厂矿田探明锡矿储 量占全区总储量的70%,是国内重要的锡业生产基 地之一。
锡矿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南丹、河池、罗城 等县市占全区总储量的75%,融水、恭城、灌阳、全 州、富川、贺县、钟山等探明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除桂北地区外,德保县和桂平县,也有少量探明储量广西锡矿主要赋存于四堡群、寒武系、泥盆系以 及第四系[«。
其中产于泥盆系的锡矿占探明储量的 65. 96M,第四系占19. 19M,四堡群占8. 45%,寒武 系占3.81%,花岗体中的占2,5%m e2广西锡矿床成矿区(带)划分广西锡矿分布在南岭纬向复杂构造带的隆起区 边缘之岩浆岩及褶皱发育区,总的趋势是:北部矿点多,南部矿点少;北部锡矿床以锡、钨及铜、铅、锌为特 点,南部则以锡、铜为特点。
广西姑婆山地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王子龙;蔡永丰【摘要】桂东北姑婆山-花山一带是华南钦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内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前人对姑婆山花岗岩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本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仍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姑婆山一带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有望为本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和找矿方向提供指导.【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成矿物质来源;锡多金属矿床;姑婆山【作者】王子龙;蔡永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联系方式:******************.cn广西东北部的姑婆山花岗岩体是“钦杭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含矿花岗岩岩体[1]。
已有的地质资料显示,姑婆山地区发育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尽管前人对姑婆山复式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2],但对本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仍缺乏系统研究,不利于我们完整认识本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规模和成矿规律,因此,本文对姑婆山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展开探讨,以期望为本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姑婆山花岗岩体分布在广西东北部的富川-钟山-贺州一带,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出露面积约为678 km2。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少量震旦系。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姑婆山断层为本区主体断层,沿独山-新路-贺街一带分布,并呈北北西向穿切姑婆山复式岩体。
广西锡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远景预测——以珊瑚钨锡矿为例张辰光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广西的锡矿资源丰富,其矿床类型多,成矿条件比较复杂。
其中珊瑚钨锡矿在广西锡矿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认识珊瑚钨锡矿的分布规律及其成矿特点,对加强广西的锡矿普查找矿工作将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广西锡矿床的分布规律1.1锡矿的成矿期本区锡矿成矿期主要为四堡-雪峰期、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四个岩浆成矿期,海西-印支期亦有小规模成矿。
【总页数】2页(P329-330)
【关键词】锡矿床;钨锡矿;找矿远景预测;分布规律;珊瑚;广西;成矿期;加里东期;矿床类型;重要地位
【作者】张辰光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4
【相关文献】
1.广西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成矿规律及深部边部外围找矿预测 [J], 邓江;宋慈安;李红亮
2.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区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展望 [J], 杨明德;黄杰;蔡宏渊
3.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带其找矿意义 [J], 刘慷怀
4.广西珊瑚钨锡矿床成矿条件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J], 陶明荣;黄玉恩;王本达
5.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J], 刘慷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28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广西贺州市姑婆山西麓地质特征及矿产(碳酸钙)前景分析彭磊1,龙涛2,丁大庆2(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地质勘查院,广西南宁530022)1概述贺州市姑婆山西麓处于南岭复杂构造带中段与湘南径向构造带南端和新华夏构造带的北东端复合部位,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大瑶山陆缘沉降带。
该区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有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侵入,沿岩体西部沉积有大量碳酸盐岩,由岩体侵入和碳酸盐岩的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大理岩,该区保有大理岩资源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占比都非常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升级转型,金属矿产的开发陷入低迷,非金属矿产开发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碳酸钙产业的深度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对碳酸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其中近姑婆山岩体的主要是泥盆系和石炭系(见图1)。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的西面及南面,与花岗岩体接触较多,涉及地层有中泥盆统信都组(D 2x )、唐家湾组(D 2t ),上泥盆统桂林组(D 3g )、融县组(D 3r )、额头村组(D 3e )。
其中信都组(D 2x )岩性为陆源碎屑岩,主要是泥岩、砂岩、砾岩;唐家湾组(D 2t )、桂林组(D 3g )、融县组(D 3r )、额头村组(D 3e )岩性为碳酸盐岩,主要是灰岩、生物屑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石炭系主要分布于本区的西南及南部,出露较分散,涉及地层有下石炭统英塘组(C 1yt ),岩性下部为泥岩、页岩及细砂岩,局部夹灰岩凸镜体,上部为灰岩、泥灰岩、少量白云岩。
侏罗系主要分布在洞心向斜核部,涉及地层有西湾群大岭组(J 1d )、石梯组(J 2sh )。
大岭组(J 1d )岩性为泥质灰岩、灰岩夹页岩及多层煤层;石梯组(J 2sh )下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夹泥岩,上部为泥岩夹细砂岩。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广西姑婆山里松岩体及暗色包体的副矿物研究:含锡矿物特征与岩浆混合的矿物指示王禄彬;王汝成;朱金初【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17)003【摘要】In the middle part of Nanling Range there is an early Yanshanian (Jurassic) A-type granite belt. The Cuposhan granite batholith is well known by its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MME). In order to study the mineralogical evidence of magma mix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magma and tin-mineralization, w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compositions of accessory minerals in the granite and MME by using elecron microprobe. We firstly confirmed the appearance of subhedral cassiterite of magmatie origin in cleavages of mafic minerals in MME. We also found that the zircon and titanite in MME show a rapid crystallization evidence after the basic magma emplacement. Particularly, consistent with the tin enrichment during the granite evolution, the late-stage titanite from the granite has higher tin contents than the early-stage one. However, the MME titanite has just the opposite evolution trend in the aspect of tin content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rapid crystallization.%南岭中段以花山一姑婆山为起点,发育一条南西-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富钨锡A型花岗岩带,其中姑婆山岩体以其富含暗色微粒包体( MME)而闻名.为寻找岩浆混合的矿物学证据并探索基性岩浆与钨锡富集的关系,我们使用电子探针对姑婆山岩体花岗岩和暗色包体中的副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和对比.研究首次确认了暗色包体的铁镁矿物解理中含有岩浆成因的半自形锡石,同时在暗色包体中的锆石、榍石均指示了基性岩浆侵入后快速冷凝的过程.经过对比发现,花岗岩具有晚阶段榍石比早阶段榍石锡含量升高的特征,表明花岗岩中锡含量有随着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上升的趋势;而暗色包体则显示早阶段榍石富锡、晚阶段榍石贫锡的特点,表明暗色包体中没有出现花岗岩中的充分分异演化过程.【总页数】13页(P423-435)【作者】王禄彬;王汝成;朱金初【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5.1【相关文献】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暗色微粒包体证据 [J], 雷传扬;唐菊兴;李威;袁华云;张伟;尹滔;裴亚伦;郎兴海2.阿拉善地块北缘西段雅布赖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J], 王凯垒; 张家兴; 张学萌; 李会恺; 郑乐; 倪锁阳; 李敬华; 孙万林; 王齐3.宝鸡岩体早侏罗世岩浆混合作用——来自暗色包体的证据 [J], 刘同辉;阿米娜·托合提;王续文;兰宝石;宫相宽4.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区石英闪长岩暗色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王红星;唐菊兴;姚晓峰;李志军;胡正华;张志5.深圳王母岩体暗色包体中的蚀变矿物 [J], 彭卓伦;陈国能;Rodney;Grapes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广西大厂锡矿是中国著名的锡矿床之一,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隆安县区内。
该地区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堆积丰富,成为锡矿床地质特征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地质特征。
一、基性岩的类型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斜长岩等。
其中,常见的是含有一定量的角闪石、橄榄石和蚀变矿物的辉绿岩。
基性岩呈块状、床状、流状等不同形态,颜色以黑色、暗绿色为主,质地坚硬,破碎呈规则形状。
二、基性岩的构造特征基性岩石体较厚,呈流或床状,直接与上覆岩层接触,岩石体内部有许多异形结构如岩石泡、玻璃珠等,岩浆流动性较强。
其次,基性岩具有大规模分层结构,分层明显,层与层之间具有明显的夹层、接触交错等变化,岩石纹理明显,常被基性岩中二次矿床的构造进化所影响。
最后,基性岩存在较丰富的岩石裂缝和裂隙,是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
三、基性岩的化学特征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岩石化学成分呈现出碱性特征,而且富含SiO2、Al2O3、CaO、MgO、FeO和TiO2等元素,勾芡石和各种草酸盐矿物等高温氧化性矿物比较发育,因此被认为是极具成矿潜力的火山岩,是锡矿成因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基性岩的成因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成因主要是地震作用,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变化和巨大的地壳应力,形成了地质构造运动,导致岩石融化、挤压,从而形成了基性火山岩。
此外,基性岩中的矿物元素发育是由于原岩中含有较多的游离元素,成矿物的成分和分布规律也与地壳物质和构造作用有关。
以上是本文对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地质特征的探讨,通过对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化学特征和成因的一些简单介绍,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基性火山岩在锡矿床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时,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岩石的特征。
[作者简介] 江兆(1981-),男,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地质测绘工程师。
1 地质背景都庞岭—姑婆山位于广西东北部富川、贺州、钟山、恭城地区,大地构造处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段,扬子与华夏板块交汇部之湘南桂东北坳陷区,NE 向与NW 向深部构造岩浆岩带复合部位。
自早古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构造十分复杂,形成了以EW 向与NE 向构造为主体的基本构造格局(见图1),为南岭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带)的一部分。
区内矿产种类繁多,以锡、钨、铅锌等有色金属为主,其次为稀有、稀土和贵金属矿产,已发现钨锡矿床点1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栗木锡钽铌矿床、珊瑚钨锡矿床、水岩坝砂锡矿床),中型矿床7处(白面山锡锌矿床、烂头山钨矿床、牛塘界钨矿床、富川可达钨矿、水岩坝砂锡矿床、旺高砂锡矿床、牛庙砂锡矿床),小型矿床十多处(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2010年的“广西都庞岭—姑婆山锡铜矿评价成果报告”)。
该区沉积岩较为发育,以泥盆系分布最广,寒武系次之,岩性以砂岩、灰岩、白云岩、页岩、硅质岩为主。
泥盆系东岗岭组、信都组、贺县组、桂林组,石炭系黄金组底部及寒武系清溪组的不纯碳酸盐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是该区的重要锡矿赋矿层位。
主要控矿断裂有EW 向构造带、SN 向构造带、NE 向构造带。
EW 向构造带控制了花山-姑婆山锡多金属矿带的产出;SN 向构造带见于花山-姑婆山以北的恭城、平溪河、富川一带及姑婆山岩体南西侧,其控制了该区锡矿化;NE 东向构造带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及花山—姑婆山EW 向构造带以南地区,为都庞岭地区主要控矿断裂。
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有加里东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其中燕山早期花岗岩与锡多金属成矿有直接关系,是锡多金属成矿母岩。
该区矿床类型繁多,主要有蚀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破碎带复合型、蚀变破碎带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等[1],以前三者为主。
浅析广西姑婆山地区双鱼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吴年冬【摘要】本文根据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的赋矿地层及岩性、控矿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及金的富集及变化规律、矿物共生组合等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姑婆山;双鱼;地质特征;构造;控矿因素【作者】吴年冬【作者单位】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5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广西姑婆山地区双鱼一带位于湘、桂、粤三省交界的桂东北地区,属于我国重要的南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区域构造属于华南板块,位于南华活动带中西部,湘桂褶皱系与华夏褶皱系交汇处。
区域上构造运动强烈、构造变形十分复杂,褶皱、断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其中东部和西南部为岩浆岩分布区;北部、中部和东南部为地层分布区。
广西姑婆山地区双鱼一带出露地层主要有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
其中南华系主要为鹰阳关组一、二段,震旦系地层为下龙组,寒武系地层为清溪组,泥盆系主要为莲花山组、贺县组、信都组,其中南华系、震旦系均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的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的沉积。
莲花山组、贺县组、信都组为滨海相的碎屑岩建造。
其特征如下所述:(1)南华系鹰阳关组一段(Nhy1):分布于勘查区东南侧,岩性为:灰、青灰、灰绿色中-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杂)砂岩、石英绢云板岩夹变凝灰质砂岩、绢云板岩[1]。
(2)南华系鹰阳关组二段(Nhy2):分布于勘查区东南侧,岩性为:下部为灰绿色、浅灰绿色片理化变火山碎屑岩夹火山角砾岩、细碧岩、角斑岩、变沉凝灰岩:上部为青灰、灰白色石英绢云干枚岩夹变质含粉砂钙质泥岩、沉凝灰岩、火山碎屑岩、蚀变中-基性岩。
(3)震旦纪下龙组(Zx)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北部,岩性为:下部为灰黑色绢云板岩夹青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灰黑色(含黄铁矿)绢云板岩夹青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上部为青灰色(风化后呈暗红色)中-厚层细粒、不等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灰绿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或互层,局部泥岩含少量磁铁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