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证产生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9
大雪养生如何调理肺热问题在寒冷的冬季,大雪的降临使得气温更加骤降,同时,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于肺热问题的调理,正是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雪养生如何调理肺热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肺热问题的表现肺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肺部等部位的炎症或不适,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喉咙疼痛、发热等症状。
在大雪季节,气温骤降,人们常常倾向于穿得过多,室内取暖也较为频繁,这些都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湿气凝结,进而容易引发肺热问题。
二、调理肺热的方法1. 合理饮食冬季的饮食以温补为主,但对于肺热问题的调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和油炸食物的摄入。
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降火和清热。
2. 多喝水饮水是肺热调理的关键,可以多喝温水或淡盐水,保持体内湿润和水分平衡,避免肺部过干。
同时,还可以适量喝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饮品,如菊花茶、绿茶等。
3. 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调节气血循环,并有助于疏通肺部气机。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适量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
4. 注意保暖冬季天寒地冻,对于肺热问题的调理,保暖尤为重要。
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冷风直吹,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大的温度差异。
5. 调整情绪情绪的稳定和舒缓对于肺热问题的调理同样至关重要。
尽量避免焦虑、烦躁等情绪,可以尝试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冥想等,以舒缓压力,调整身心状态。
6.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肺热调理至关重要。
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肺部的康复。
7. 中药调理中药对于肺热问题的调理有一定的功效,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银翘片、川贝枇杷膏等,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总结:大雪时节,肺热问题的调理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多喝水、合理运动、注意保暖、调整情绪、规律作息以及中药调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调理肺热问题,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肺炎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证的症
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肺炎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和治疗,
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该疾病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证候,
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热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和心阳虚衰证。
治
疗肺炎需要明确其症状证候,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方。
一、肺热证
肺热证是最常见的肺炎证候类型之一。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咳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
治疗肺热证需要清热解毒,通利肺气。
中药方剂包括麻杏石枣汤、清热解毒汤等。
二、阴虚肺热证
阴虚肺热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肺炎证候类型。
该证候的主要症状包
括干咳、咳痰、口干、耳鸣、小便短赤等。
治疗阴虚肺热证需要滋阴
养肺,清热解毒,中药方剂包括咳喘清瘟汤、清热化痰汤等。
三、肺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炎证候类型之一。
该证候的主要症
状包括久咳不止、少气懒言、肢体乏力、腹胀、腹泻等。
治疗肺脾气
虚证需要益气健脾,中药方剂包括茯苓肾气丸、人参养荣汤等。
四、心阳虚衰证
心阳虚衰证是一种严重的肺炎证候类型。
其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心悸、面色苍白、手脚发冷等。
治疗心阳虚衰证需要温阳补气,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总之,对肺炎进行准确的症状证候分析,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中药方剂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依靠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医学治疗。
肺炎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肺炎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和心阳虚衰证是常见的中医诊断症状,每种证候都有其独特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三种证候的症状、证候分析、治疗方法和主方进行详细介绍。
一、肺炎阴虚肺热证肺炎阴虚肺热证,是指由肺炎引发的肺部炎热,同时肺部阴液减少造成的证候。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口干舌燥、呼吸困难等。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肺部失去润滑作用,导致炎热病邪扰动。
在证候分析中,肺炎阴虚肺热证主要是肺部病理表现。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清热化痰、滋阴润肺的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药包括石膏、黄芩、枇杷叶等。
二、肺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肺脾功能虚弱所导致的肺病证候。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气短、乏力、咳嗽、咳痰、胸闷等。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肺脾功能无力,导致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全身。
此外,肺脾气虚证还常见于长期吸烟、不规律饮食和劳累过度的人群。
在证候分析中,肺脾气虚证主要是肺脾功能虚弱的表现。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健脾益肺、补气养血的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等。
三、心阳虚衰证心阳虚衰证是指由于心阳功能衰退所导致的肺病证候。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畏寒等。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心阳虚衰,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无法滋养全身。
在证候分析中,心阳虚衰证主要是心阳功能衰退的表现。
治疗上,中医会采用温阳散寒、益气养心的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药包括人参、肉桂、附子等。
综上所述,肺炎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和心阳虚衰证是常见的中医诊断症状。
每种证候都有其独特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具体的证候症状,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肺疾病的目的。
肺热咳嗽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中医疗法和食疗肺热咳嗽是由于肺内郁热、肺气失宣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及老人,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可能出现本病症。
1病因病机肺热咳嗽或由外邪袭肺,蕴郁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蕴积化热,火热上乘或情志抑郁,肝经蕴热,木火刑金导致肺内郁热,炼液为痰,痰盛生热,肺失宣肃,故而咳嗽频作,痰难咯出。
2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
3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治疗宜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经方可用麻杏石甘汤,桔梗汤,苇茎汤,泻白散。
成药可用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枇杷膏,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2).食疗(1)梨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常将梨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人川贝粉,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
(2)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
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水煎服食。
(3)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
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4)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
《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
”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5)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
(6)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
每次可用鲜荸荠,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7)冬瓜性凉,能消痰、清热。
4预防给予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衣服要宽松,不要穿得太厚,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温湿度,避免冷空气刺激剂及吸入烟雾等。
鼓励病患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
肺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常见症状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
那么你对肺热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肺热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肺热的简介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
西医学中的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极为相似,可参考诊治。
肺热的病因病机(1)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
(2)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而发病。
(3)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①初期,风热邪毒犯肺,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毒侵淫,损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③溃脓期:热盛肉腐血败,内溃外泄,咯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④恢复期:牙毒渐尽,正气渐复(若迁延日久,余毒未净,邪恋正虚,则耗伤气阴,而转成慢性肺痈)。
肺热辨证论治初期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成痈期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恢复期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
风温肺热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与之颇为相似,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
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新的病原菌发生率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肺炎总的死病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机】1.冬季气候反常不寒而暖,或春季风气当令阳气升发,均可使风邪从热化,成为风温之病邪。
2.人体由于起居不当、过劳伤正、素体虚弱等导致卫外功能低下,感受风温病邪而发病。
一3.风温阳热之邪,易伤津液,病情变化迅速,病变常从肺卫而传里。
若邪热炽盛,正气又虚,病邪可由卫分直传营血或逆传心包;热邪内陷,则出现正虚欲脱的重证。
4.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理化因素(如放射线、吸入化学性气体等),另外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亦可弓I起。
【评估证候特点】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憔,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舌绛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肺炎的症状取决于病原体侵袭力及宿主的状态,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一、引言肺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因外感风热、内伤肺气、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
肺热不仅会导致咳嗽、痰黄、口干舌燥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吸热蒸汽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吸入热蒸汽,达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热吸热蒸汽治疗方案。
二、肺热症状及病因1. 症状(1)咳嗽:干咳或痰少,痰色黄稠。
(2)喉咙痛:咽喉红肿,疼痛不适。
(3)口干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4)发热:体温升高,有时伴有寒战。
(5)乏力:精神不振,四肢无力。
2. 病因(1)外感风热:因受凉、感冒等原因导致肺气不足,邪气侵袭肺脏。
(2)内伤肺气:久病体虚,肺气受损,导致肺热内生。
(3)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损伤脾胃,痰湿内生,蕴结于肺。
三、肺热吸热蒸汽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肺热吸热蒸汽疗法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主要原则,通过吸入热蒸汽,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痰液的排出,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的目的。
2. 治疗方法(1)准备材料①中草药: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等。
②清水:用于浸泡中草药。
③蒸汽吸入器:用于产生热蒸汽。
(2)制作方法①将中草药放入蒸汽吸入器中。
②加入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
③打开蒸汽吸入器,使热蒸汽充满室内。
(3)操作步骤①患者坐在离蒸汽吸入器1米左右的位置,头部略微低下,以利于蒸汽进入呼吸道。
②调整蒸汽吸入器的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③患者闭目深呼吸,尽量吸入热蒸汽,持续20-30分钟。
④治疗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片刻,适当饮水。
3. 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2)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就医。
(3)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4)治疗期间,患者应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四、治疗效果与评价1. 治疗效果肺热吸热蒸汽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在治疗1-2周后,咳嗽、喉咙痛、口干舌燥等症状明显改善。
肺热病概述肺热病由风热犯肺、邪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脉滑数。
治宜清热宣肺。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中懊憹,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治宜清肺透邪,清胃通腑。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舌绛少津,舌苔黄,脉弦数或沉数。
治宜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5.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发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色逐渐模糊。
舌淡紫,脉细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宜回阳,救阴,固脱。
临证护理1.风热犯肺证(1)饮食宜清淡,忌食冷饮。
(2)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切忌汗出当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并观察出汗和体温情况。
(3)观察患者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予以金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2.痰热壅肺证(1)高热者可给予半流质,可食薏苡仁粥,或取鲜芦根煎汤代茶,鼓励多吃水果。
忌食刺激之品和海腥发物。
(2)发热时,可遵医嘱针刺大椎、曲池、丰隆、肺俞。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4)观察体温、脉象、咳嗽及咯痰的色、质、量、气味等情况。
3.肺胃热盛证(1)病室宜凉爽为宜。
(2)饮食以清凉为主,多食润燥、生津之品,少食或不食胀气之品。
(3)中药汤剂多有清热通腑之效,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量、性质等情况。
(4)观察腹胀、排便及全身症状。
如腹胀明显时,可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5-10分钟,每日2次,或遵医嘱配合针灸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儿阴虚肺热的原因
导语:对于小儿阴虚肺热这种疾病可能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治疗它就需要对于它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希望妈妈们可以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介绍
对于小儿阴虚肺热这种疾病可能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治疗它就需要对于它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希望妈妈们可以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
一般引起小儿出现阴虚肺热的原因有小孩子肾气不足或者小孩子出现偏食的问题导致的,你们应该要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问题。
小孩子肾气不足,常难以抵御外邪的侵袭而容易生病,肾阴不足,肾阳过于亢盛则会形成火热,上扰肺阴,而形成阴虚肺热病症.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施治,疗效较好.这时可以用滋阴润肺的中药加以调理,如养阴清肺汤等,也可以用冰糖炖梨给他吃,以起到养阴润肺的效果.现在正值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应注意衣服的加减.同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也要保持心情的舒畅.
应该属于阴虚肺热,不会是肺热炽盛的情况。
平时可喝一点麦冬,百合之类,清养肺胃之品。
也可以熬粥喝,熬粥还可以用点莲子。
中药可以选用麦味地黄丸,但一定要属于阴虚肺热才能应用。
生活习惯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早晚喝一点蜂蜜水。
但是有的蜂蜜质量不是太好,相反会有点上火的表现。
要是能用蜂王浆就更好了。
还有就是最好坚持每晚睡觉前烫脚。
引火下行,同时对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调节作用。
现代孩子容易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肺和消化道粘膜变薄,抗体减少,影响人体防御功能。
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增加噬菌细胞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一、从肺热证的命名说起肺热证是主流中医的说法,也有的医书称之为肺热病或者肺热。
总之是可以概括为由风热病毒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而引起的突然发热、咳嗽、烦渴、癫痫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热病。
中医里,病、证、症的三个命名是有区别的,站在西医角度区别会更大一些,这里面既有医学思维的差异,也有第一代翻译者的能力局限。
首先中西医的“症”是基本相同的,即症状、症候。
西医习惯把由明确病因导致的并有相应诊治手段的一组症候叫做病。
这和中医的习惯大体一致,但中西医对具体病的命名也会有差异。
比如中医的伤寒就是感冒,不是西医所指的肠伤寒。
西医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出现的症候,但不明原因,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叫做综合征。
但中医的“证”不同于综合征,因为“证”是明确原因的,是由一组症状、体征组成的概念单元,并有时间、空间的特点。
“证”是中医文化的特点,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而西医强调辨病施治。
中医认为疾病在机体内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运转而时时发生变化、变异,中医往往从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角度来思考疾病,而西医是从静态和共性出发。
但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个体的尊重,我们应该发挥中西医的长处,争取双剑合璧取得临床大捷。
所以,我们有必要说清楚肺热证的来龙去脉,同时再站在西医角度来认识肺热证和探讨怎样借鉴中医的思想或者方法开展西医临床实践。
二、可能引起肺热证的外因能引起疾病的外部原因也就是环境条件,在中医里称为“六淫”或者“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
而西医认为是细菌或病毒即更微小的微生物引起了一系列人体疾病。
一些人认为,是中医的科技落后,没有发明显微镜,言外之意,如果中医也有显微镜就会重新定义病因。
这是错误的,中医的六气是强调致病因素的六个方面性质,是一种比喻的定义方法。
现代医学表明,微生物具有不同性质,比如热(暑)性的病菌可引起人发热、脸红等等。
中医不去直接定义具体什么菌什么毒是非常智慧的,因为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不断变异,关键是要确定微生物的特性,再去创造让微生物特性无法存在或被抑制的环境。
越来越多的医学家开始接受中医的病因分析智慧,包括一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的科学家。
其实,对于医者来说,能确定它是什么菌再选择用什么药,当然很直接,但是如果不能确定它是什么菌甚至它本身在不断变异,如果能确定它的属性,不也是很好吗?而确定它的属性一种更直观的办法就是看人体的反应,也就是从矛盾的另一方去确定矛盾的这一方,这不是很智慧吗?就像义和团不知道洋鬼子用的枪、炮是什么东西,也没法去等着发明导弹、原子弹,但是他们知道你是火器,好吧,那我们雨天打,大暴雨的时候打!义和团运用的不是中医的智慧吗?所以,中西医在认识疾病产生的外部原因方面,本质是相同的。
一个用细菌培养,一个用望闻问切,都是在侦察“敌情”。
各有所长何不双剑合璧?肺热证的外因主要是温邪,也包括细菌、病毒、大气污染、吸烟等,他们从皮毛或口鼻两条线路入侵肺脏。
因为肺是五脏六腑最前沿的阵地,所以也最容易被攻击,同时肺也是娇脏,喜欢温和湿润,冷、干、燥性的东西极容易伤害肺并影响肺的功能。
比较难理解的是中医的“寒郁生热”,为什么寒可以转化为火和热?主要原因是肺主皮毛,皮毛遇冷后会关闭毛孔保护人体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和废气被关在里面就会形成“寒包热”或者“寒郁生热”。
还有一种原因是医生的误诊导致的。
很多医生不分风寒或风热感冒,采取同样的作法,一味温之热之,可能使风热迅速转变为肺热证。
还有就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的压力很大,容易上火,很多人不停地上电脑,玩手机,也是原因所在。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确定温邪因素,迅速切断主力敌人进攻路线,再从西医的角度消灭已经包围的小股敌人(消灭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这就是双剑合璧。
唯有病人得到更好更快的诊治,获得更高更久的生存质量,才是医生的良心所在、医术所在。
三、可能引起肺热证的内因肺热证的主病候在肺脏,所以肺热证的发生、发展和肺脏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该从肺的生理特点、肺的功能以及肺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关系来认识肺热证。
同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处于不停不断新陈代谢的有机体,一旦新陈代谢停止,也就意味着人生命的停止。
而新陈代谢来自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和组织器官的工作,器官组织的病变会影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新陈代谢,所以脏腑的失衡和气血运行的失序是所有疾病发生的病机。
肺热证就是肺脏的功能损伤影响其他脏腑平衡和气血运行,不断发生变化的疾病,是周身性的疾病。
(一)肺为娇脏,天生怕冷怕热。
首先肺脏处胸腔上部,通过喉鼻与外界相通,是肺腑中最直接接受外界影响的脏器。
六淫病毒可以直接进入肺,破坏肺的功能,尤其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肺脏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科学表明PM2.5已经成为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从生理上讲,肺体清虚而娇嫩,不耐寒热,肺气本性喜欢清肃并且厌恶燥邪,肺喜欢在温润清洁的环境下工作,浊气、烟尘、冷热空气等都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最后,肺系还包括皮毛。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主皮毛功能主要表现在呼吸功能方面,肺与皮肤均有呼吸功能。
有人试验,把青蛙的皮肤弄干燥,青蛙因失去呼吸功能很快窒息死亡。
如果把青蛙的肺摘除,而保持皮肤湿润,则青蛙可存活很长时间。
这说明对青蛙来说,皮肤呼吸比肺呼吸更为重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现,如以油涂全身,就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
外感时,皮肤腠理闭塞,汗腺活动障碍,皮肤的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此时肺部尚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但人们已经感受到胸闷、呼吸不畅了。
所以,皮肤不清洁或者有病邪存在,也会使肺产生疾病。
(二)肺主气,也很容易受其他脏腑的“气”肺作为呼吸器官,为人体带来氧气,氧气氧化糖、蛋白质和脂肪,为人体提供必须的能量,同时又帮助人体排出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运行。
从中医的角度讲,一方面肺吸入氧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成宗气,宗气具有推动脉的呼吸和协助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调节心律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调节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之气运行通畅。
所以,当肺的功能受到影响或者吸入的氧气有问题,就会导致人的宗气不足,宗气不足会引起心脏方面的疾病,即西医所讲的肺心相关疾病,反之人的宗气不足也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进而影响新陈代谢的过程。
另外,肺主气机。
肺的宣发肃降是古人发现的肺主气、司呼吸、相傅心脏、朝百脉等功能的活动形式。
宣发是向外向上,肃降是向内向下,此种活动形式基于肺脏形体组织,是古人从肺的病理状态,并由此推知生理而总结的。
如因诸多原因致肺气不降而逆,则可见咳喘,气促,呼多吸少,胸闷等症,临床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古人由此推知肺气以降为顺,到了肺气不降而逆的临床后期,此时或咳出泡沫样粉红色痰,胸闷增重,气促增加,或尿少、尿闭,肢体浮肿,类似于如今的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心病、右心衰等影响到心和全身功能的阶段,肺的相傅、朝百脉的功能也下降了;肺气不宣而郁,可出现咳嗽、胸闷、气短、气喘,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下降及肺气肿者。
只不过肺气不宣而逆的临床还伴有头痛、头昏,皮毛闭塞,无汗或汗泄不畅。
因为肺气宣发与肃降异常在肺的病变早期难以区分,故通常肺失宣降并称,宣肺降气同治。
由于肺的病变表现是肺气不宣不降的功能形式,则正常肺的功能活动形式就是宣发与肃降了。
肺气正常宣降是其他脏腑气机顺畅的前提。
比如肺气肃降不足就会导致克制肝气不力,肝气过旺,肝阳上亢;反之其他脏腑的气机病变也会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肺的功能。
肺通调水道是指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推动和调节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生理功能。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发散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通过肺的宣发,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
二是将脾胃运化的津液和水谷静微等上布头面,外达与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
卫气具有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也就是皮肤、肌肉的纹理)的开合,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及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通过肺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可以将代谢后多余的水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主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作用,同样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所以,当肺的宣发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导致人体的卫气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变弱,同时浊气大量留存造成各种感染产生的可能。
而当肺的宣降功能受到影响时,会导致津液无法布散而合聚,成为痰饮。
进人体无法排出的废热、废气、痰饮在肺腑之间流转,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行,造成其他脏腑的病变,而其他脏腑的病变内邪又进一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肺热就在脏腑恶性循环下变得越来越重。
(三)肺与大肠相表里,容易受牵连、被拖累肺与大肠相表里,首先是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
再者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
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
另外,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
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现代胚胎角度看,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
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除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
如果肺脏发生炎症渗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必然会影响胃肠道的排气,出现胃肠胀气。
还有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都是组成公共黏膜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到另一处。
所以,肺与大肠在肺热状态下会发生恶性循环的可能:1.大肠有热会循环经络上扰肺,使肺热产生或加剧,肺热又继续下迫大肠,大肠秘结、热臭、灼烧。
2.大肠腑气胀满,热结不通,使肺气宣发和肃降不畅,而且出现喘息、咳嗽、胀满等症。
肺热更加壅结胸中,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困难或秘结。
3.气、热在肺肠传导中壅滞会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向其他肺腑传导,肺内和肠内的细菌和内毒素会在体内形成扩散。
(四)肺的免疫体系极易被热邪燥邪破坏肺脏本身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免疫防御体系。
免疫防御体系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它是机体保护基本健康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