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车险查勘定损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车险查勘定损操作规范

保险车险查勘定损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理赔

人员工作技能和质量,确保车险理赔运转高效,保证车险稳健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查勘

第二条查勘原则

现场查勘必须做到“全面、细致、迅速、及时”,认真、细

致进行现场查勘,全面掌握事故情况。收集、记录事故现场的所有痕迹和物证,特别是对变动的现场要细致勘察,弄清痕迹的形成原因及物证与痕迹的关系,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保险条款的规定,判断保险责任。

第三条查勘定义

查勘是对事故现场或模拟现场进行仔细深入的调查,其目的

主要是及时采集与事故有关的各种物证,以便分清事故的责任,查明引起事故的原因,特别是要把握住有无保险条款所规定的除外责任项目的情况。

第四条交通事故现场分类

根据发生事故后现场的变化情况,交通事故现场可分为原始

现场与变动现场。

- 3 -

一、原始现场:是指事故发生后,车辆、人、畜和一切与事

故有关的物体仍保持事故发生后的最初状态。

二、变动现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事故的原始状态发生

部分或大部分更改。更改事故原始状态的原因很多,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抢救受伤者。为了抢救事故受伤者而移动有关物体的位

置或变更死者原来的倒卧位置。

(二)保护不当。由于未及时封闭现场,有关痕迹被来往车辆

和行人碾踏,使痕迹不清或消失。

(三)自然破坏。由于雨、雪等自然因素,使事故痕迹不清或

消失。

(四)允许变动。有特殊任务的车辆,如消防、警备、救险等

车辆肇事后经允许驶离现场,或为了避免交通阻塞经允许移动车辆或有关物体。

(五)车辆驶离。发生事故后,驾驶员无意(未发觉)或有意(逃避责任)将车辆驶离现场。

第五条查勘要求

一、查勘定损人员赶赴现场后,必须见实物和当事人,对事

故的真实性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并详细记录,做到现场情况明、原因清、责任准、损失实。现场查勘应书写查勘报告。

二、对于出险情况较特殊者,应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详细询

问事故经过,必要时要收集旁证材料。特别是对车辆丢失、火灾- 4 -

事故及对怀疑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机械事故及人为因素等要重点查询,迅速调查取证,决不可拖泥带水。对于案情复杂或不易确定的疑难案件,应聘请技术专家或技术人员协助做出技术鉴定(或进行现场事故模拟实验),必要时请求有关公安、司法部门协助立案侦破。切忌盲目下结论,随意处理。

第六条查勘的内容和要点

1.现场查勘

现场查勘人员经过现场拍照、测量以及收集物证、人证后应

首先判断分析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肇事车辆的车速、碰撞接触点,以及现场的痕迹进行的分析判断。

1.1 现场测量:测量现场内与事故有关的尺寸。包括测量肇

事车辆的尺寸及其停放位置,制动印迹的长度、道路的宽度等。现场测量的基准与定位:现场定位的目的是借方位物和现场

固定参照物的位置,将事故现场上的有关物体,确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定位是一切测量程序的基本环节。事故现场的定位步骤包括确定事故地点方位、选择基准点和固定测量点等。

(1) 确定方位

事故地点的位置右通过公路、街道的名称和其所处的里程碑

或明显方位物的名称确定。

(2) 选择基准点

基准点是为固定事故现场测量对象所设定的参照点。可选择

事故现场原有的固定物体(如电线杆、桥梁杆、里程碑等)所选- 5 -

基准点应距事故现场较近,以便测绘。

1.2 现场拍照:即用摄影手段记录现场地貌、车辆、痕迹及

散落物的情况。

拍摄照片的数码照相机,日期模式调整为“年月日时

分”,分辨率设定为640×480或VGA模式,照片的拍摄应清晰,如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拍摄应保证照片的曝光适中。

拍摄顺序要求先全景后近景再局部。全景照片反映现场全

貌、机动车的行使路线、方向、机动车发生事故时的相互位置关系、碰撞接触部位;近景照片上要有反映受损机动车号牌、受损车辆(财物)部位、受损程度;局部照片要清晰反映碰撞接触点、机动车或财物的具体损失部位的受损情况。单方事故要将固定静止物被刮、擦、撞的地方用近镜头拍摄。

对标的验证的拍摄,首先对标的前或后45度角拍摄,反映车

型全貌,清晰显示车牌号码,再要求对车架号(VIN码)的17位码拍摄完全,不得缺号,号码清晰可辨。

对行驶证、驾驶证的拍摄,将两证打开、平行摆放在颜色较

深的暗光质地上面,调整适当的曝光度进行拍摄,避免反光、不清晰。

现场拍照的取景特别重要,应根据拍照的目的和要求,确定

拍照范围及拍照重点,选择合适的拍照角度及距离。要求所拍摄的碰撞部位,基本上能反映肇事车辆(包括损坏物体)的损失状况。

- 6 -

1.3 采集物证:检查肇事车辆接触部位粘附的物体。如漆皮、纤维、木屑、人体的皮肉、毛发、血迹等。采集这些物体的标本作为物证,以便分析、判断事故的真实情况。如风档玻璃上所粘附的毛发可分析、确认事故属于何人驾驶所致等,对判断是否有照驾驶能提供有力的证据。

1.4 现场查勘的判断与分析

(1) 判断肇事车辆的车速

机动车辆肇事前的行驶速度是分析事故原因的生要因素。对

肇事车辆的行驶速度主要依据现场遗留痕迹作。目前,现场查勘判断车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车辆的制动拖印以及散落物抛出的距离等来估算车速。

机动车辆肇事前,驾驶员多会本能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所

以事故现场上一般都留有制动时车辆抱死滑移的痕迹(但对于一些高档进口车辆有防抱死装置的则可能没有轮胎滑移痕迹),即所谓的制动拖印。

(2) 判断碰撞接触点

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形式有机动车辆碰撞行人、碰撞自行车、

碰撞固定物体以及机动车相互碰撞等。碰撞的形式有正面碰撞、追尾碰撞、侧面碰撞等。目前,判断碰撞接触点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现场况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或通过事故现场模拟实验确定。判断碰撞接触点的依据:

A. 事故现场的物理(力和运动)现象,双方车辆损坏的部

- 7 -

位及受力情况。当第一现场挪动后,根据双方车辆碰撞损坏位置亦可以初步判定事故原因。

B. 事故现场的散落物。如车体下的泥土、玻璃碎片等。

C. 刹车印迹。

D. 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运动轨迹和碰撞损坏情况)。

碰撞接触点的判断通常分以下几种情况:

A. 汽车碰撞固定物体

汽车碰撞固定物体时,无论碰撞后固定物(包括停驶的车辆)是否产生位移,用固定物体原始位置与汽车的接触点就能确定碰撞接触点。

B. 汽车碰撞行人或自行车

由于决定双方碰撞冲量的质量和速度相差悬殊,因此碰撞后

不会导致汽车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明显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碰撞位置必然在现场汽车停放位置的后方。所以碰撞接触点应在汽车前保险杠之后(汽车前行事故),根据遗留在路面上的自行车轮胎挫划痕迹或行人的鞋底挫划痕迹,被撞者身上或自行车上掉下来的物品等进行判断。